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课件
展开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免疫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免疫器官:免疫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免疫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________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③免疫活性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①骨髓:在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②胸腺:在胸骨的后面,________ 期后逐渐退化。胸腺是
_________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③脾:在胃的左侧,呈椭圆形,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______________及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④淋巴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是________细胞集中的地方,
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微生物。
⑤扁桃体:咽腭部,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内部有许多免疫细胞,具有________功能。
(3)免疫细胞。①种类。
②抗原呈递细胞(APC)。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
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
(2)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识别方式: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______来辨认人体所有细胞膜表面具有的多种标签蛋白,以及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带有的身份标签。
①抗原:能引发__________的物质称为抗原。②抗体: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_________,称为抗体。
2.体液免疫——主要靠抗体“作战”。
(1)激活 B 细胞的两个信号:一些病原体可以和 B 细胞接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常情况下,一个 B 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3) 细胞因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 B 细胞的分裂、分化
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 细胞结合
(4)抗原呈递过程的实现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有关。抗体可以随_______在全身循环并与相应病原体结合。(5)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______________吞噬消化。
3.细胞免疫——靠 T 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
(1)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等参与。(2)细胞免疫过程中作用于细胞毒性 T 细胞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细胞毒性 T 细胞也可分泌细胞因子。(3)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加速细胞毒性 T 细胞
靶细胞、辅助性 T 细胞
(4)活化的细胞毒性 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属于_________。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后,很多时候仍然需要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抗体进一步作用来清除抗原或被其他细胞吞噬。若靶细胞遭病原体伤害致死,则属于细胞坏死。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5.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1)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
_______的记忆。
(2)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______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效应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3)二次免疫反应特点:
比初次免疫________________,产生抗体浓度高,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进入患病阶段将它们消灭,如图:注:通过多次注射相同疫苗可以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6.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调节。
(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
精神焦虑、紧张会导致_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免疫系统产生的___________,也能作用于下丘脑,导致体温升高,代谢加快,有利于免疫过程中的能量供应。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信号分子类型及不同
考点三 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失调。
(1)过敏反应(免疫过强)。
①概念:已________的机体,在再次接受________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③特点:反应有_________之分;有明显的__________和个体
④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_________________。
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①概念:免疫系统对_________发生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②发病机理(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
(2)自身免疫病(免疫错误)。
③常见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
①概念:由机体免疫功能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疾病。②类型。
(3)免疫缺陷病(免疫不足或缺陷)。
③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①概念:疫苗通常是用_________或_________病原体制成的
②发挥作用的机理: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___,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③优点:疫苗的应用是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的规律来设计的,这样可以促进对机体有利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护人体健康。④应用:疫苗是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武器,而且对某些疾病来讲,注射_________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扩展到非传染病领域,而且出现了治疗性制剂。
①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__________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②失败原因——发生免疫排斥: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叫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每个人的__________都认识这些物质,因此,正常情况下_________攻击自身的细胞。如果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_________而发起攻击。
③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________是否
④解决办法:供者与受者进行 HLA 配型,只要供者与受者的_________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____________的应用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3)免疫学其他应用。
①免疫预防:使用_______。②免疫诊断:由于___________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等。③免疫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对于有些疾病则使用免疫抑制疗法。例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使用_____________。
【基础测评】1.易错诊断(1)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 细胞在辅助性 T 细胞的辅助下
(2)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3)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 T 细胞能消灭
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
(4)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
(5)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及环境等
答案:(1)√ (2)× (3)× (4)× (5)√
2.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起源和分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
A.图中细胞①~⑧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④⑤⑥⑦的产
B.细胞①属于淋巴细胞,它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
C.细胞⑦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④受到抗原刺激后能
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3.关于人体的免疫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T 细胞和树突状细胞B.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C.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 B 细胞均可呈递抗原D.T 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分化为不同的功能亚群答案:A
4.如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答案:D
考向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析[典例 1](2021 年湖南高考)鸡尾部的法氏囊是 B 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
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
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
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 B 淋巴细
D.雏鸡感染 IBDV 发病后,注射 IBDV 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法氏囊是 B 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 ,可推知法氏囊相当于人体的骨髓造血组织,是 B 淋巴细胞产生和分化的部位,所以是鸡的免疫器官,A 正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进而影响 B 淋巴细胞的产生,B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衰退,B 正确。法氏囊是 B 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孵出当日摘除,会导致雏鸡 B 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C 正确。IBDV 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应在感染前注射,用于免疫预防,发病后再使用不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D 错误。
(1)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 T 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
(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特异性
(3)B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靶细胞)的功能;吞噬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而浆细胞则不能识别抗原。此外,抗体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4)T 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处于枢纽地位,T 细胞产生不足(如胸腺发育不良)或受损(如艾滋病)将使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
【考向集训】1.(2022 年河北高考)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 IgA(sIgA) 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图)。
A.图中甲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B.sIgA 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
C.黏膜及其分泌物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sIgA 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
解析:图中甲为浆细胞,能够合成分泌抗体,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A 正确。sIgA 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从而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B 正确。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等,黏膜及其分泌物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 正确。sIgA 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未体现监控和清除功能,D 错误。
2.(2023 年广东湛江调研)科研人员对 4 组小鼠进行不同处理,对小鼠的免疫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
A.本实验可探究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免疫细胞类型之间的
B.向组 1 中的小鼠注射某种抗原会引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
C.组 2 和组 3 中的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恢复,都能产生抗体D.组 4 中的小鼠可能不产生抗体,与体内无 T 细胞有关
解析:该实验先对小鼠进行处理,使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然后分别输入不同的淋巴细胞,可探究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免疫细胞类型之间的关系,A 正确。向组 1 中输入除 B 细胞和T 细胞外的其他免疫细胞,故注射某种抗原会引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B 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组 2 中的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部分恢复,可能产生抗体,组 3 中的小鼠没有输入 B 细胞,不能增殖分化出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组4中的小鼠只输入 B 细胞,但 B 细胞的分裂分化需要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进行刺激,故可能不产生抗体,这与体内无 T 细胞有关,D 正确。
考向 2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典例 2](2023年广东高考)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 T 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
A.a~b 期间辅助性 T 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b~c 期间细胞毒性 T 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病毒与辅助性 T 细胞接触为 B 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 B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的形成
解析:a~b 期间病毒与 B 细胞接触,辅助性 T 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A 正确。b~c 期间细胞毒性 T 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使其释放出病毒并最终被消灭,B正确。B细胞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与 B 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 细胞结合,C 错误。病毒和细菌感染可使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刺激记忆 B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的形成,D 正确。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关系图解
【考向集训】3.(2022 年湖北名校联盟模拟)如图表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B 淋巴细胞以及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需要两
种信号同时存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通过直接接触
B.引起浆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
性 T 细胞表面的分子
C.将获得肿瘤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到该癌症患者体内
D.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 T 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延长
解析: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抗原与受体结合后可通过胞吞进入树突状细胞,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A 正确;分析图可知,细胞毒性 T 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分子,但浆细胞是 B 淋巴细胞活化后的细胞,因此引起浆细胞活化的双信号不是抗原和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分子,B 错误;将获得肿瘤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到癌症患者体内,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使机体产生相应记忆细胞,C 正确;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 T 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影响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避免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从而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D 正确。
4.(2023年广东湛江开学考试)HCV是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RNA)病毒,主要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HCV 生活史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HCV 识别肝细胞表面的_________受体,通过
_________作用入侵或感染宿主细胞。
(2)人体被 HCV 感染后,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HCV在内环境中散播,该过程属于人体的第____道防线。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 淋巴细胞识别 HCV 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_____细胞与 B 细胞结合,为其提供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B 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______,发挥免疫效应。
(3)当 HCV 感染进入慢性期后,尽早检测确诊是防治的关键。受检者体内的______________(填两种)可作为诊断的依据。若受检者血清中持续检测不到______,则可以认为患者已经痊愈。
(4)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可作为检测肝脏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肝脏是特殊的免疫耐受器官。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中的 T 细胞表面存在高表达抑制性受体 TIGIT,其与肝脏表面某信号分子结合后,会抑制 T 细胞活性,使肝脏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为研究 TIGIT 阻断后对小鼠肝脏免疫耐受的影响,研究人员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结果如图。
实验结果显示,第 3 组小鼠 ALT 的含量稍高于野生型小鼠,但低于第 4 组小鼠,说明该组小鼠处于___________状态。实验组小鼠中,肝脏受损最严重的是第______组小鼠。
解析:(1)由图可知,HCV识别肝细胞表面的CD81(或 SR-B1)受体,HCV 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为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并感染细胞。(2)体液免疫阻止HCV在内环境中散播,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识别HCV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 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3)当HCV感染并入慢性期后,患者体内会存在HCV病毒,HCV的核酸RNA,以及 HCV 抗体,因此这些物质可作为诊断的依据。若受检者血清中持续检测不到 HCV(的 RNA),则可以认为患者已经痊愈。
(4)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中的 T 细胞表面存在高表达抑制性受体TIGIT,其与肝脏表面某信号分子结合后,会抑制 T 细胞活性,使肝脏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实验结果显示,第 3 组乙肝模型小鼠ALT的含量稍高于第 1 组野生型小鼠,说明肝脏细胞受损,但低于第 4组使用了抗 TIGIT 单抗的乙肝模型小鼠,说明该组小鼠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可作为检测肝脏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即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含量越高肝脏细胞损伤程度越大,由图可知,第 4 组小鼠的谷丙转氨酶含量最高,故第 4 组小鼠肝脏受损最严重。
答案:(1) CD81(和 SR-B1) 胞吞
辅助性 T 抗体
(3)HCV 抗体、HCV、HCV 的 RNA(答出两种即可)RNA)(4)免疫耐受 4
考向 3 二次免疫反应[典例 3](2023年广东茂名三模)随着天气变冷,甲、乙两地暴发了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为研制相应的疫苗,某药物研究所从甲、乙两地分别提取病毒样本(甲地:m 型病毒;乙地:n型病毒),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注射实验,观察到机体内的抗
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首次免疫反应中,B 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
B.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靶细胞、辅助性 T 细胞等参与
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
C.实验中第二次注射的是 m 型病毒,第三次注射的是 m 型病
D.研究人员在第三次注射后机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
解析:一些病原体可以与 B 细胞接触,这为激活 B 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 细胞结合,这为激活 B 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可以作用于 B 细胞,因此 B 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A 正确。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性 T 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过程,B 正确。由图可知,第二次注射后,抗m抗体浓度迅速增加,一段时间后产生抗 n 抗体,说明第二次注射的是m型病毒和 n 型病毒,第三次
注射后机体内抗 m 抗体后增加,抗 n 抗体数量先增加,说明第三次注射的是 m 型病毒和 n 型病毒,C 错误。第三次注射后,机体相应抗体浓度迅速增加,这是机体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的结果,D 正确。
5.(2023年广东惠州二模)人类Rh血型有Rh+(Rh阳性)和Rh-(Rh阴性)两种,分别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R和隐性基因r控制。Rh+的人有Rh抗原,Rh-的人无Rh抗原。下图为同一对夫妇的第一胎和第二胎胎儿(两个胎儿均为Rh阳性)的孕育示意图,第一胎Rh+胎儿(Rh 阳性胎儿)的Rh抗原在分娩末期进入Rh-母亲体内且使母体产生Rh抗体,随后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则引起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若这位Rh-母亲又怀一Rh+胎儿,下列对相关基因型及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两位胎儿基因型与父亲的相同
B.新生儿溶血现象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C.输血之前要检验 ABO 血型和 Rh 等血型
D.第二胎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一定比第一胎胎儿严重
说明父亲的基因型为 RR 或 Rr,又由于两胎儿均为 Rh+,因此两
误。第一胎Rh+胎儿的Rh抗原在分娩末期进入Rh-母亲体内且使
解析:母亲为 Rh 阴性,基因型为 rr,第一胎胎儿 Rh 阳性,
胎儿的基因型均为 Rr,两胎儿的基因型不一定与父亲相同,A 错
母体产生 Rh 抗体,母亲怀第一胎时,体内已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在怀第二胎时,相当于二次免疫,胎儿的 Rh 抗原未进入母体前母体的抗体已经进入胎儿体内,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胎
儿血液凝集和溶血,随着胎儿的Rh抗原不断进入母体,母体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不断增加,第二胎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一定比第一胎胎儿严重,B、D 正确。输血时除考虑 ABO 血型外,还应考虑其他血型系统,如 Rh 阴阳型血型,可能会造成溶血,甚至死亡,C 正确。
6.(2022 年全国甲卷)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 T 细胞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
式是________。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人体 T 细胞产生的场所是骨髓,但成熟的场所是胸腺。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是唯一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其方式是胞吞。(3)由曲线可知,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其原因是机体再次遇到相同病毒(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浆细胞和少数记忆细胞,大量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4)由于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将疫苗接种多次。
答案:(1)胸腺 浆细胞(2)胞吞
(3)机体再次遇到相同病毒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浆细胞和少数记忆细胞,大量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考向 4 免疫功能失调与免疫学应用
[ 典例 4](2021 年河北高考) 水痘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 VZV 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 年,研究者对某地 2007~2015 年出生儿童的 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
来自内环境中的__________。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 VZV 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VZV 感染引发机体的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_________。(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__________反应,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 VarV 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 VarV 后,B 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 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水疱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来自组织液。(2)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 VZV 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故更易被 VZV 感染。VZV 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被其感染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3)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
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具有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过敏反应是因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造成的。(4)易感人群接种VarV 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 VZV 的作用。(5)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抗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追加第二剂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
(2)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
靶细胞(3)过敏 防御(4)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5)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再次接种 VarV 后,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考向集训】7.(2022 年广东深圳调研)将某种小鼠分成两组,甲组小鼠自体植皮,乙组小鼠异种植皮。3 天后,将乙组小鼠分为 A、B 二组,A 组小鼠每天注射生理盐水,B 组小鼠每天注射一定浓度的环孢素 A,每天检测植皮的成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
A.甲组实验结果说明自体植皮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B.异种植皮一段时间后植皮成活率才开始下降,与特异性免
疫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有关
C.导致 A 组和 B 组小鼠植皮成活率下降的免疫方式主要是细
D.A、B 组实验结果说明,一定浓度的环孢素 A 能增强免疫排
解析:甲组小鼠自体植皮,成活率 100%,说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A 正确;由曲线可知,异种植皮一段时间后植皮成活率才开始下降,这与特异性免疫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有关,B 正确;免疫排斥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C 正确;由 A、B 组实验证明,环孢霉素 A 能提高植皮存活率,主要是环孢素 A 能减弱免疫应答,提高人体器官移植的存活率,D 错误。
8.(2023 年湖南高考)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
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8讲免疫调节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8讲免疫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成熟或,淋巴结,巨噬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作用,集中分布,辅助性T,细胞毒性T,呈递抗原,吞噬消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2免疫器官,4免疫活性物质,先天性免疫,病原体,多种病原体,某一特定的抗原,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最基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课件: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2免疫器官,4免疫活性物质,先天性免疫,病原体,多种病原体,某一特定的抗原,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最基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