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4讲免疫调节课件
展开考点一 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
特别提醒抗原、抗体和细胞因子的比较
特别提醒(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2)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练一练]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免疫细胞只能分布在免疫器官中。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提示 免疫细胞也能分布在血液中。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2)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中所具有的溶菌酶、盐酸等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提示 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不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于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而是由黏膜分泌的,所以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中所具有的溶菌酶、盐酸等杀菌物质不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而属于第一道防线。
(3)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T淋巴细胞。( )提示 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增殖分化为T淋巴细胞。(4)第二道防线中,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小于中性粒细胞。前者吞噬几个细菌,后者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提示 第二道防线中,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小于巨噬细胞。前者吞噬几个细菌,后者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5)脓液的出现,表示身体正在克服感染。( )
2.结合选择性必修1第73页“课外读”思考:判断下列关于白细胞叙述的正误。(1)部分白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3)中性粒细胞可分化为巨噬细胞。( )(4)中性粒细胞中的溶酶体含有多种酶,消化吞入细胞的微生物。( )
考向一 免疫系统[典例1](2023浙里卷天下百校联考)某种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相应反应,以对付入侵的该种新冠病毒。下列关于机体应对这种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会产生溶菌酶、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等免疫活性物质并发挥免疫作用B.被新冠病毒侵染的肺部细胞会产生三种干扰素,可作为信号分子发挥抵抗感染作用C.当再次感染同种新冠病毒时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D.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通过接种针对该种新冠病毒的抗体而获得免疫力,其方式是主动免疫
解析 疫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且机体不会产生疫苗,A项错误;肺部细胞不能产生γ干扰素,B项错误;当再次感染同种新冠病毒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使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C项正确;已经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通过接种针对该种新冠病毒的抗体而获得免疫力,该方式属于被动免疫,D项错误。
总结归纳(1)几种主要的免疫细胞比较
(2)免疫细胞的特点及功能①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等。非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巨噬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效应B细胞。②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但无特异性识别能力;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③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而效应B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分化。④抗原识别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对点练] 1.(2023浙江精诚联盟三模)研究发现,人参果汁可提高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不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B.巨噬细胞是由淋巴细胞分化而来的C.T细胞只能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D.吞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功能不同是因为DNA不同
解析 免疫细胞中,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能识别,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项正确;巨噬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B项错误;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C项错误;吞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功能不同的原因是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D项错误。
2.(2023浙江金华模拟)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的血常规在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数量增多方面有明显区别。病毒性感冒的标志是淋巴细胞数量升高,细菌性感冒的标志则是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可直接识别细菌和病毒B.感冒时淋巴细胞在淋巴结中增殖分化会引起淋巴结肿大C.细菌性感冒中,中性粒细胞增多,说明细菌不会引发特异性免疫D.病毒性感冒中,一种病毒只能引起一个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
解析 淋巴细胞并不均可直接识别细菌和病毒,A项错误;感冒时淋巴细胞在淋巴结中增殖分化会引起淋巴结肿大,B项正确;中性粒细胞可吞噬细菌、真菌及其他异物,细菌性感冒中,中性粒细胞增多,不能说明细菌未引发特异性免疫,C项错误;一种病毒表面的多种抗原可能会引起多个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分化形成的效应B细胞产生相应抗体,D项错误。
考向二 非特异性免疫[典例2]下列关于非特异性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均属于第二道防线B.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含有的白细胞均为死细胞C.炎症反应时局部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属于物理屏障
解析 抗体也是一种血浆蛋白,但抗体对抗病原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A项错误;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中含有的白细胞大多数是死亡的白细胞,也有活的白细胞,B项错误;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属于化学防御,D项错误。
总结归纳(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2)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及化学物质
[对点练] 3.(2023浙江杭州二中最终模拟)人体皮肤破损后,容易感染病菌引起炎症反应,通常具有“红肿热痛”的表现。如果炎症反应过强,就会造成过多的自体细胞损伤,而大量被破坏的细胞释放细胞内容物,又会进一步给免疫系统提供更多的分子信号,导致反应进一步增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入侵人体的细菌被体液中的白细胞吞噬属于体液免疫B.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都属于白细胞C.炎症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D.炎症反应常伴有局部体温升高,可加强免疫反应
解析 入侵人体的细菌被体液中的白细胞吞噬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的结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A项错误。
4.(2023浙江精诚联盟模拟)下图表示病毒进入人体后,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及干扰素的作用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侵染时,诱导细胞核中干扰素基因的表达过程B.干扰素经核糖体合成后,无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就具备抗感染的作用C.干扰素直接消灭进入人体的病毒D.一次注射干扰素后能使人终身具有对流感的免疫功能
解析 干扰素属于分泌蛋白,经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才有生理活性,B项错误;干扰素只能间接对进入人体的病毒起抑制其繁殖的作用,C项错误;一次注射干扰素后不能使人终身具有对流感的免疫功能,只是具有暂时性的免疫功能,D项错误。
考点二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特别提醒(1)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过程
(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3)细胞免疫过程中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4)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是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5)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后,很多时候仍然需要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抗体进一步作用来清除抗原。
[练一练]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人体多数细胞的表面均存在MHC分子,但成熟红细胞表面不存在MHC分子。( )提示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MHC分子。(2)B淋巴细胞通过自身表面受体直接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T淋巴细胞通过自身表面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MHC复合体。( )(3)体液免疫中,在抗原的直接刺激下,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提示 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需要两个条件:抗原的直接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且二者缺一不可。
(4)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而坏死。( )提示 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5)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产生大量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淋巴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
2.结合选择性必修1第86页“课外读”思考: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属于第几道防线?一个抗体可结合几个抗原?
提示 第三道防线。一个抗体理论上可结合两个抗原。
3.长句训练。(1)以同种小鼠为材料,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淋巴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某种胞内寄生菌,预测结果是 。 (2)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识别抗原,而T淋巴细胞需要吞噬细胞消化处理抗原后形成抗原-MHC复合体才能进行识别,原因是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而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 提示 只能识别抗原分子的一部分肽段,而且这部分肽段往往藏在抗原分子的内部
考向一 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典例1]下列关于抗原-MHC复合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MHC复合体在胚胎发育中产生,所有细胞上都存在B.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只存在于细胞毒性T细胞上C.被感染的宿主细胞膜上嵌有抗原-MHC复合体D.抗原-MHC复合体可以被B淋巴细胞识别
解析 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MHC分子,但需在接触抗原后才能形成抗原-MHC复合体,A项错误;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上均具有抗原-MHC复合体受体,B项错误;抗原-MHC复合体可以被T淋巴细胞识别,D项错误。
易错提示(1)同一个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的MHC分子,但并非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MHC分子。同卵双胞胎体内细胞具有相同的MHC分子。(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需要吞噬细胞形成的抗原-MHC复合体参与。(3)自身免疫细胞之所以不会消灭自体细胞,是因为每一个体具有相同的MHC分子。(4)一个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细胞表面有该抗原的受体,但每个淋巴细胞表面并非只有一种受体,如还有识别激素的受体。(5)B淋巴细胞能直接识别抗原,但T淋巴细胞不能直接识别,T淋巴细胞通过识别抗原-MHC复合体识别抗原。
[对点练] 1.吞噬细胞吞噬抗原过程如下图,吞噬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一旦与人体中已经存在的淋巴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便会促使淋巴细胞分裂,产生大量淋巴细胞,启动免疫应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被吞噬细胞降解成各种氨基酸B.抗原处理以后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出来C.MHC分子和T细胞受体都在核糖体上合成D.促进分裂的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解析 从题图可以看出,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处理作为抗原的蛋白质,使其形成能与T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结构,并没有将抗原分解成各种氨基酸,A项错误;从题图可知,抗原处理以后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出来,与T细胞结合,B项正确;MHC分子和T细胞受体都是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C项正确;由题意,抗原-MHC复合体与淋巴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会启动免疫应答,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会同时启动,因此促进分裂的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D项正确。
考向二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典例2](2022浙江1月选考改编)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己”的分子标志进行特异识别;②淋巴细胞反复分裂产生数量巨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化的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针对胞外毒素,事件①中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可能被任何一种胞外毒素致敏B.针对异体移植细胞,事件①中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需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信息C.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大量增殖,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细胞因子D.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协同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
解析 针对胞外毒素,事件①中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只能被特定的一种胞外毒素(抗原)致敏,A项错误;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而非在胸腺中增殖,C项错误;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记忆细胞群用于二次免疫,D项错误。
总结归纳(1)抗原与抗体比较①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②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④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①“三看”法判定
②看免疫细胞反应路线判定
[对点练] 2.(2023浙江精诚联盟一模)下图是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其中病毒的攻击依赖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人体细胞不具有ACE2受体,则新冠病毒就无法侵染人体细胞B.新冠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人体后,会被巨噬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识别进而被吞噬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体细胞并释放杀伤性物质诱导其凋亡D.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后便被致敏了,准备开始分裂
解析 新冠病毒的攻击依赖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所以若人体细胞不具有ACE2受体,则新冠病毒就无法侵染人体细胞,A项正确;ACE2是新冠病毒入侵细胞的受体,而不是巨噬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B项错误;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体细胞并释放杀伤性物质诱导其凋亡,C项正确;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这是刺激B淋巴细胞的一个信号,所以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后便被致敏了,准备开始分裂,D项正确。
3.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对⑤有破坏作用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解析 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项错误。细胞a是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细胞f是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因此,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g,B项错误。HIV侵入人体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破坏作用,尤其是细胞免疫,C项正确。细胞e是记忆T细胞,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才会发挥作用,D项错误。
考向三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典例3](2023浙江金丽衢十二校第二次联考)灭活疫苗是通过物理手段或化学手段杀灭病原体的方式制得的。如图为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其对机体的免疫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为主动免疫B.抗原可被细胞A、B、C、D、E识别C.细胞B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再次接种同种灭活疫苗,对应的细胞C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E
解析 主动免疫也称自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也可用于治疗,结合题图可知,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为主动免疫,机体启动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和记忆细胞,A项正确;分析题图可知,A为吞噬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D为B淋巴细胞,C为记忆B细胞,E为效应B细胞,可以分泌抗体,其中E效应B细胞只能分泌抗体,无识别抗原的作用,B项错误;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C项正确;细胞C为记忆B细胞,再次接种同种灭活疫苗,对应的细胞C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E(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D项正确。
总结归纳(1)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2)二次免疫应答过程①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②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地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这时抗体的产生不仅较第一次速度快、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这样可产生大量的抗体和更多的记忆细胞。
(3)疫苗与抗原的区别和联系①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主动免疫制剂。②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起抗原作用,进入体内主要是诱导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存留时间短,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发挥免疫作用,记忆细胞存留时间长,保留了对相应抗原的长期免疫能力。
[对点练] 4.(2023浙江湖州教学质量检测)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导致的人畜共患疾病,临床症状与天花相似,症状较轻。研究表明,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的有效性约为8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猴痘病毒进入机体后可在血浆中大量增殖B.猴痘病毒进入机体可被巨噬细胞特异性识别C.天花病毒与MPXV相关抗原的结构相似D.接种天花疫苗获得抵抗MPXV感染的能力属于被动免疫
解析 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在血浆中不能增殖,A项错误;巨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项错误;猴痘病毒(MPXV)感染临床症状与天花相似,且接种天花疫苗预防猴痘的有效性约为85%,故天花病毒与MPXV相关抗原的结构相似,C项正确;接种天花疫苗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机体获得抵抗MPXV感染的能力属于主动免疫,D项错误。
5.(2023浙江杭州二模)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口腔黏膜和眼睛结膜表面感染人体,在此过程中可诱导机体在黏膜下方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某生物公司将新冠病毒的S基因重组至腺病毒载体制备疫苗,该腺病毒载体疫苗可通过肌肉注射或者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肌肉注射和雾化吸入均使腺病毒载体疫苗直接进入内环境B.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新冠抗原后进入淋巴结将抗原呈递给相应的淋巴细胞C.吸入雾化腺病毒载体疫苗后,S基因诱导机体产生效应和记忆淋巴细胞D.吸入式腺病毒载体疫苗中可添加促使其被效应B细胞等免疫细胞识别的物质
解析 肌肉注射使腺病毒载体疫苗直接进入内环境,但雾化吸入不会使腺病毒载体疫苗直接进入内环境,A项错误;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新冠抗原后,将抗原信息呈递给相应的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项正确;吸入雾化腺病毒载体疫苗后,S基因表达的S蛋白诱导机体产生效应和记忆淋巴细胞,C项错误;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项错误。
考向四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典例4](2023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改编)流感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发热等。下列有关“流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咳嗽、打喷嚏、发热等症状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B.成年人不易感染流感是因为体内缺乏流感病毒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受体C.流感病毒首次进入人体仅引发人体的体液免疫D.人体内存在多种效应B细胞能分泌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流感病毒的抗体
解析 发热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项错误;成年人体内也有流感病毒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受体,不易感染流感主要是因为免疫能力比较强,B项错误;流感病毒首次进入人体会引发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项错误。
总结归纳(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定依据
[对点练] 6.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抗原识别阶段③能特异性识别①B.人体内的细胞④和⑤都能合成分泌白细胞介素-2C.④是辅助性T细胞,⑦和⑨是记忆细胞D.物质②和细胞⑧在效应阶段发挥作用
解析 ③是④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①,发生在抗原识别阶段,A项正确;人体内的细胞④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⑤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B项错误;④是辅助性T细胞,⑦和⑨分别是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C项正确;物质②是抗体,细胞⑧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前者在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后者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D项正确。
7.(2023浙江嘉兴二模)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再次遇到初次抗原入侵时,免疫系统出现的二次增强性应答的现象,是疫苗预防疾病的基础。注射卡介苗可预防结核杆菌引发的结核病。回答下列问题。(1)吞噬细胞在抗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非特异性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 和分泌免疫活性物质,从而激活免疫细胞。
(2)通过调查发现注射卡介苗的儿童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概率也下降,出现了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的现象。为了探明机制,研究人员对普通小鼠甲注射卡介苗并适应性饲养一段时间,然后取无胸腺的裸鼠分为乙、丙、丁三组,进行如下处理:从小鼠甲的脾脏中获得 (填“吞噬细胞”或“淋巴细胞”),注入乙组小鼠;取小鼠甲的血浆,注入丙组小鼠;丁组小鼠正常饲养。饲养一段时间后,用 (填“结核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乙、丙、丁三组小鼠,观察发病情况。 ①若 组小鼠病情较轻,而 组小鼠病情较重,则说明卡介苗可促进“吞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②若 组小鼠病情较轻,而 组小鼠病情较重,则说明卡介苗可促进“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物质”。
解析 (1)在非特异性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吞噬并消化病原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呈递抗原,并可分泌免疫活性物质,从而激活免疫细胞。(2)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注射卡介苗的儿童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概率下降,并出现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的现象的原因,实验的自变量是卡介苗处理后吞噬细胞的有无,因变量是小鼠的病情,故可设计实验如下:从小鼠甲的脾脏中获得吞噬细胞,注入乙组小鼠;取小鼠甲的血浆,注入丙组小鼠;丁组小鼠正常饲养。饲养一段时间后,用其他病原体感染乙、丙、丁三组小鼠,观察发病情况。①若卡介苗可促进“吞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则由于二次免疫反应,注射了小鼠甲吞噬细胞的乙组小鼠病情较轻,而没有注射吞噬细胞的丙和丁组小鼠病情较重。②若卡介苗可促进“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则注射了小鼠甲血浆(含有多种抗体)的丙组小鼠病情较轻,而没有注射的乙和丁组小鼠病情较重。
考点三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练一练]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自身免疫病的特点是在某种情况下,患者的T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的组织。( )提示 自身免疫病是患者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的组织。(2)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是与生俱来的,患儿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对“非己”成分缺乏免疫应答能力,很容易因感染病原体而致病,甚至死亡。( )
(3)HIV侵入人体后,通过外层脂类膜上受体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从而进入细胞。( )提示 HIV侵入人体后,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从而进入细胞,而HIV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内掺有病毒蛋白质,不含受体。(4)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但晚期免疫功能增强。( )提示 HIV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能力降低,因此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晚期免疫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2.结合选择性必修1第91页“课外读”思考: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淋巴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如果阻断两种蛋白的结合,会增强T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吗?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会引起什么结果?可以使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阻断这一信号通路来治疗癌症吗?
提示 会。会引发过强的免疫反应。可以。
3.长句训练。HIV侵入机体早期,HIV的浓度会迅速增大,然后又迅速减少,随后又逐渐增多,其原因分别是:①早期HIV侵入机体后,特异性免疫尚未启动,HIV迅速增殖;② ;③HIV破坏了辅助性T细胞,机体特异性免疫瘫痪,HIV不断增殖,数量逐渐增多。 提示 针对HIV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启动后,HIV被特异性杀死,HIV浓度迅速下降
考向一 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典例1](2023浙江1月选考)某人的左眼球严重损伤,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已被完全清除B.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C.眼球损伤后,眼球内部的某些物质释放出来引发特异性免疫D.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
解析 由题意可知,左眼球损伤会引起自身免疫,说明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未被完全清除,A项错误;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说明人体内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B项错误;抗原是特异性物质,会引起特异性免疫,C项正确;左眼球损伤释放的抗原性物质不会被运到右眼,D项错误。
总结归纳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对点练] 1.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 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而引起的心脏病符合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的特点。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D项符合题意。A项是由细胞免疫引起的,B项属于过敏反应,C项属于免疫缺乏病。
2.(2023浙江温州第三次适应性考试)三氯蔗糖是一种人造甜味剂,因不易被人体吸收,常被视为一种相对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有研究发现,食用高剂量三氯蔗糖会降低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骨髓进入胸腺发育的T淋巴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B.食用高剂量三氯蔗糖的小鼠,细胞免疫基本不受影响,体液免疫减弱C.以上研究提示在饮料和食品生产中应该禁用三氯蔗糖D.以上研究提示三氯蔗糖可能用于治疗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的自身免疫病
解析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但要成为细胞毒性T细胞,还需要经过抗原刺激等过程才能实现,A项错误;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题意可知,食用高剂量三氯蔗糖会降低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性,则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会减弱,B项错误;三氯蔗糖是一种人造甜味剂,因不易被人体吸收,常被视为一种相对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研究发现食用高剂量三氯蔗糖会降低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性,故研究提示在饮料和食品生产中应谨慎使用三氯蔗糖而非禁用,C项错误;分析题意可知,高剂量三氯蔗糖会降低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性,故三氯蔗糖可能用于治疗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的自身免疫病,D项正确。
考向二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免疫缺乏病[典例2](2023浙江温州二模)AIDS是由HIV感染而引发的疾病。HIV主要通过侵染辅助性T细胞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目前科学家仍然没有找到根治AIDS的有效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IV感染者即为AIDS患者B.HIV易通过血液、空气等途径传播C.HIV侵染将引发人体产生细胞免疫D.人体无法产生针对HIV的抗体是AIDS难以根治的原因
解析 感染HIV的人不一定是AIDS患者,也可能是携带者,A项错误;HIV的传播方式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B项错误;HIV为胞内寄生物,因此侵染人体后将引发人体产生细胞免疫,也会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C项正确;人体能产生抗HIV的抗体,D项错误。
易错提示(1)HIV之所以能够侵染辅助性T细胞等,原因是这些细胞表面存在能识别HIV的受体。(2)HIV不能将其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而是先通过逆转录,形成互补的DNA,然后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3)HIV侵染宿主细胞时,注入宿主细胞内的不仅有RNA,还有逆转录酶等。
[对点练] 3.(2023浙江绍兴一模)AIDS是一种由HIV感染引起的疾病,下列不会引起HIV感染的行为是( )A.与AIDS病人一起进餐B.与AIDS病人共用注射针头C.与AIDS病人发生性接触D.AIDS母亲以母乳喂养婴儿
解析 与AIDS病人一起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A项符合题意。
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3讲体液调节课件: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3讲体液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减少排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神经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AQP-2的表达量,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副交感,躯体运动,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来源和去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2讲神经调节课件: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2讲神经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伤及的是传出神经,左右腿均不收缩,提示转运蛋白,2传导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1讲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1讲内环境与稳态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内环境,组织液,2血液的分层,考点二稳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