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诗阅读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诗阅读,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古诗词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阅读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13. 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全诗紧扣一个“情”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B.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折柳后思念家乡的感情。
C.诗人通过虚实结合,从而突出笛声的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D.“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句用典,诗人触景生情,在寂寞的洛阳城,一个人慢慢品尝游子思乡之苦。
(2)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诗中“暗”和“满”中任选一词赏析其的表达效果。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源铺
(南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0.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所展现的画面。
1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溪水从山中发源,曲曲折折流淌,这本来是一种常见的地貌,然而,诗人将这种常见地貌人格化了,社会化了,从而阐发了一种“奔流”的人生哲学。
B.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语是“拦”,这表明群山有情,不忍溪水离开自己的温暖怀抱。
C.“万”字体现出阻挡重重,“堂堂”二字写出了溪水峰回路转,突围而出,成江成海的气势。
D.“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两句诗描写了山村溪流的真实景致,又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那就是: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无可阻挡。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逃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下列对【甲】【乙】两诗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______
A.甲诗“悠悠”形容时间久远,空间广大,衬托个人的渺小,营造出苍茫孤独的氛围。
B.乙诗“浮云”一语双关,既是实写,又比喻守旧势力,也比喻困难、挫折等。
C.甲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语言苍劲奔放,感染力强。
D.这两首诗跟王维的《竹里馆》和杜牧的《泊秦淮》一样,都属于绝句。
(2) 同是登高抒怀,这两首诗的情感一悲凉一雄壮,请结合两诗结尾两句具体分析。另外再列举一个有关登高抒怀的诗作及其作者。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释】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诗起笔描写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深叹春光易逝。
B.颔联写“春夕”,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
C.颈联写遥想故园,揽镜自照白发满头。感叹岁月无情,表达作者要珍惜时光的感慨。
D.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
(2) 赏析“送尽东风过楚城”中“送”字的表达妙处。
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天的山中美好事物多,迷恋玩赏,天黑忘归。提纲挈领,统率全篇。
B.颈联中“欲去”二字为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
C.尾联由近及远,以画面引出声音,用爱怜的笔触勾勒出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
D.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物我交融,独具艺术特色。
1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
山东省曲阜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0.说说诗人笔下白梅的特征。
1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体会前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12. 古诗词阅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请简要分析。
(2)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古诗阅读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13. 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全诗紧扣一个“情”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B.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折柳后思念家乡的感情。
C.诗人通过虚实结合,从而突出笛声的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D.“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句用典,诗人触景生情,在寂寞的洛阳城,一个人慢慢品尝游子思乡之苦。
(2)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诗中“暗”和“满”中任选一词赏析其的表达效果。
13.【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A.有误,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B.有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
C.正确。
D.有误,“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句没有用典。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答案:
(1)。C;
(2)赏析示例一:“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笛声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而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又是谁。
赏析示例二:“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赏析示例三: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词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词理解词的内容,从词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把握主旨。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源铺
(南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0.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所展现的画面。
1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溪水从山中发源,曲曲折折流淌,这本来是一种常见的地貌,然而,诗人将这种常见地貌人格化了,社会化了,从而阐发了一种“奔流”的人生哲学。
B.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一个词语是“拦”,这表明群山有情,不忍溪水离开自己的温暖怀抱。
C.“万”字体现出阻挡重重,“堂堂”二字写出了溪水峰回路转,突围而出,成江成海的气势。
D.“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两句诗描写了山村溪流的真实景致,又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那就是:苦难和困境终有尽头,生命总要奔流,无可阻挡。
10.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 11.B
【解析】10.本题考查描绘画面。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意思是: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水不许往前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不许”“拦”表现了山高耸险峻的气势;“日夜喧”则生动的表现了溪水流动,勇往直前不惧怕山峰的阻拦,日夜奔流的情景,描绘了自然山川之美。
示例:溪水向前奔流群山阻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日夜夜喧闹不停歇。
1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B.“表明群山有情,不忍溪水离开自己的温暖怀抱”有误。“不许”“拦”将“万山”赋予人的情态,通过“日夜喧”将“溪”赋予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山的高峻,溪水的冲击,表现溪水不怕崇山峻岭的阻挠,日夜向前奔流的情景。
故选B。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逃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下列对【甲】【乙】两诗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______
A.甲诗“悠悠”形容时间久远,空间广大,衬托个人的渺小,营造出苍茫孤独的氛围。
B.乙诗“浮云”一语双关,既是实写,又比喻守旧势力,也比喻困难、挫折等。
C.甲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语言苍劲奔放,感染力强。
D.这两首诗跟王维的《竹里馆》和杜牧的《泊秦淮》一样,都属于绝句。
(2) 同是登高抒怀,这两首诗的情感一悲凉一雄壮,请结合两诗结尾两句具体分析。另外再列举一个有关登高抒怀的诗作及其作者。
4.【答案】【小题1】D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内容理解。
ABC.正确。
D.有误,甲诗《登幽州台歌》属于古体诗,不是绝句。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理解其情感要结合时代背景创作背景分析。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因此诗人登高俯仰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写向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进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纵观古今,天地浩渺,诗人怀才不遇,登临幽州台,触发内心思绪,感叹生不逢时,满腹才华难以展现,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的孤寂郁闷的心情。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登飞来峰》。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而作者不畏惧奸邪小人,认为它虽然可以一时遮掩人们的眼目,终将在历史的长空中消失,表现了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有关登高抒怀的诗作有很多,如骆宾王的《在军登城楼》,杜甫的《登高》等。
答案:
(1)D
(2)《登幽州台歌》的后两句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的孤寂郁闷的心情;《登飞来峰》的后两句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抒发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
示例:骆宾王的《在军登城楼》,杜甫的《登高》。
译文:
登飞来峰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登幽州台歌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登飞来峰》: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登幽州台歌》: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释】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诗起笔描写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深叹春光易逝。
B.颔联写“春夕”,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
C.颈联写遥想故园,揽镜自照白发满头。感叹岁月无情,表达作者要珍惜时光的感慨。
D.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
(2) 赏析“送尽东风过楚城”中“送”字的表达妙处。
7.【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
ABD.正确;
C.有误,颈联“表达作者要珍惜时光的感慨”有误,“书动经年绝”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送尽东风过楚城”句意: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送”指送别。用拟人的修辞,诗人把春光拟人化,一个“送”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答案:
(1)C
(2)送,送别的意思。诗人把春光拟人化,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送”字表达诗人凄楚情怀,牵动思乡之情,笼罩全诗。
译文:
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九。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天的山中美好事物多,迷恋玩赏,天黑忘归。提纲挈领,统率全篇。
B.颈联中“欲去”二字为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
C.尾联由近及远,以画面引出声音,用爱怜的笔触勾勒出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
D.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物我交融,独具艺术特色。
1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
12.C 13.示例: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掬”“弄”二字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
【解析】1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C.尾联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
故选C。
1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意思是: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颔联上句将明月和泉水合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下句将花香与衣香合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掬”“弄”二字运用动作描写,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以及诗人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愉快心情。
山东省曲阜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0.说说诗人笔下白梅的特征。
1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体会前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0.耐寒(或坚强、坚韧),从“冰雪林中著此身”可以看出;清高(或冰清玉洁、高洁),从“不同桃李混芳尘”可以看出;清香(或有香味),从“忽然一夜清香发”可以看出;报春,可以从“散作乾坤万里春”可以看出。 11.前两句诗运用了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赞扬了白梅冰清玉洁,傲雪斗霜,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分析】10.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冰雪林中著此身”意思是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由此可以看出白梅的耐寒(或坚强、坚韧);“不同桃李混芳尘”意思是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由此可以看出白梅的清高(或冰清玉洁、高洁);“忽然一夜清香发”意思是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白梅的清香(或有香味);“散作乾坤万里春”意思是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由此可以看出白梅的报春之意。
11.考查对思想情感的理解。“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这两句诗将白梅和桃李进行对比,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诗人以桃李反衬白梅,赞扬了白梅冰清玉洁,傲雪斗霜,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同时,这两句诗也运用了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写法,诗人借白梅表达了自己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12. 古诗词阅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请简要分析。
(2)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2.【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中的“放出”和“拦”两个动词却将山拟人化,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表现了重山连绵的特点。
(2)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感悟。这首诗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生在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人生就是不断的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没有困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据此理解作答。
答案:
(1)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从“一山放出一山拦”看出即使一座山“放过你”,还有无数山“拦”。就像人生道路,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使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万山之中,一座山刚放过你,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小题2】
【解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的前半部是议论,后半部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诗文阅读,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请完成下列表格,感悟诗人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诗阅读,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诗阅读,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