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诗阅读
展开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诗阅读,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阅读
江西省井冈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4分)
山行杂咏
袁枚(清)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7.下列对古诗相关内容和写法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中“十里崎岖”与“半里平”对比,隐含诗人对山路多坎坷少平坦的新奇感。
B.“十里”与“半里”并非精确的测量数据,只是诗人对山路崎岖的一种感觉而已。
C.诗人将“青山”之大意象比喻为“茧”之小意象,甚是奇特,亦是本诗的妙处。
D.这首七言绝句写作者在山路行进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前途乐观的情感。
8.“一峰才送一峰迎”这句颇有情趣,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谈谈你的理解。(2分)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
农家•夜半呼儿趁晓耕
(唐)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①不识农家苦,将谓②田中谷自生。
【乙】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①时人:当时的人。②将谓;就以为。
(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______
A.甲诗前二句借耕田时间之早和羸牛无力耕作突出农人生活的辛苦和不易。
B.甲后两句与李绅《悯农》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强烈。
C.乙后二句过去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们。
D.两首诗歌语言生动形象,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
(2) 试从诗歌主旨的角度,仿下列例子赏析甲诗的主旨。
例子:乙诗描写烈日当空,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表现农民终年劳作的辛苦,告诉人们应该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节约食物,不要浪费粮食。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唐]
宿云散洲渚①,晓日明②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③成宾主④。
[注]①洲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②明:照明,形容词作动词用。③偶此:与以上景物相对。④宾:指眼前景。主:作者自指。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起首两句,描写了夜雨初晴,洲渚云雾围绕,给人以迷茫、灰暗之感
B.三、四两句进一步写景,“惊”字用得甚好,仿佛树叶上的雨水是因风受惊洒落
C.末两句,佳景当前,诗人心情舒畅,景物与我,彼此投合,有如宾主相得
D.全诗宛如画,色彩明朗和谐,既有静景,也有动景,充满生机活力
(2) 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唐朝•李白
凤凰台②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③花草埋出,晋代衣冠④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⑤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一说是唐玄宗天宝六载(747)李白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凤凰台: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凤凰山。③吴宫:三国孙吴建都金陵所筑的宫殿。④衣冠:原指衣服和礼帽,这里借指世族士绅、达官贵人、社会名流。⑤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⑥日:太阳,这里也喻指帝王。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B.颔联写吴国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再,东晋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人土。
C.颈联诗人放眼城外的江天,描绘了一副水阔山遥的景象,清新秀丽,句式工整。
D.全诗既发思古之幽情,复写江山之壮观,最后以抒政治之郁气收尾,气势恢宏,情韵悠远。
(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4.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菊
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郑思肖:南宋末年诗人,南宋灭亡后,一直隐居,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此诗写于南宋灭亡后。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前两句意思是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当百花已凋零时,独有菊花挺立于疏篱旁。
B.后两句意思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什么时候会吹落到北风之中呢?
C.第二句中“趣”既指菊花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指诗人融入菊花形象中的傲然自得之趣。
D.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每小题2分,4分)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②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①浓:树丛的阴影很深。②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诗写山亭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勾画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美妙逼真的图画。
B.诗歌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其中“入”字用得极好,它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C.诗歌第三句巧用比喻,把烈日照耀下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的清新静谧景象。
D.诗歌第四句调动视觉和味觉,为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第一中学等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7-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甲]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乙]
春暮
宋·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甲诗以清新、悠雅的语言风格,描摹出了一幅郊外春日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B.甲诗“烂醉”二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
C.乙诗抓住暮春典型景物——落花、蝉、绿叶、青草等,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
D.乙诗用绿阴代替落花,用蛙鸣代替莺啼,两两对映,富于动态,体现了宋诗的理趣。
8.两诗都描写到了蛙声,但听蛙声时的心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 分)
古诗阅读
江西省井冈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4分)
山行杂咏
袁枚(清)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7.下列对古诗相关内容和写法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中“十里崎岖”与“半里平”对比,隐含诗人对山路多坎坷少平坦的新奇感。
B.“十里”与“半里”并非精确的测量数据,只是诗人对山路崎岖的一种感觉而已。
C.诗人将“青山”之大意象比喻为“茧”之小意象,甚是奇特,亦是本诗的妙处。
D.这首七言绝句写作者在山路行进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前途乐观的情感。
8.“一峰才送一峰迎”这句颇有情趣,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谈谈你的理解。(2分)
7.D
8.这句将山峰拟人化,写出山峰恰似热情的朋友,一“迎”“送”衔接很紧,生动形象地写出诗人穿行于层峦叠嶂之中那应接不暇的感受。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
农家•夜半呼儿趁晓耕
(唐)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①不识农家苦,将谓②田中谷自生。
【乙】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①时人:当时的人。②将谓;就以为。
(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______
A.甲诗前二句借耕田时间之早和羸牛无力耕作突出农人生活的辛苦和不易。
B.甲后两句与李绅《悯农》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强烈。
C.乙后二句过去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们。
D.两首诗歌语言生动形象,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
(2) 试从诗歌主旨的角度,仿下列例子赏析甲诗的主旨。
例子:乙诗描写烈日当空,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表现农民终年劳作的辛苦,告诉人们应该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节约食物,不要浪费粮食。
11.【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ABD.正确。
C.有误,甲后两句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们,而乙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并没有讥讽之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题。《农家•夜半呼儿趁晓耕》这首诗反映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人”无知的批评。后两句与李绅《悯农》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强烈,有相当的批判力度,过去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们。
答案:
(1)C
(2)示例:甲诗描写耕田时间之早和羸牛无力耕作的景象,表现农民生活的艰苦,告诉人们应该深知农民耕种不易,谋生艰难,不要浪费粮食。
译文:
农家•夜半呼儿趁晓耕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几乎拖不动犁具了。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竟说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悯农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农家•夜半呼儿趁晓耕》这首诗反映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人”无知的批评。后两句与李绅《悯农》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强烈,有相当的批判力度,过去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们。
《悯农》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
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唐]
宿云散洲渚①,晓日明②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③成宾主④。
[注]①洲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②明:照明,形容词作动词用。③偶此:与以上景物相对。④宾:指眼前景。主:作者自指。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起首两句,描写了夜雨初晴,洲渚云雾围绕,给人以迷茫、灰暗之感
B.三、四两句进一步写景,“惊”字用得甚好,仿佛树叶上的雨水是因风受惊洒落
C.末两句,佳景当前,诗人心情舒畅,景物与我,彼此投合,有如宾主相得
D.全诗宛如画,色彩明朗和谐,既有静景,也有动景,充满生机活力
(2) 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答案】【小题1】A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此处描写的不是云雾围绕洲渚,描写的是云雾消散,明丽光明之景。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诗句表达的情感。“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从“无事”可知,是属于直接抒情或者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可结合着对诗歌的内容的感知及诗句关键词加以分析,如“宾主”,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的热情好客写出来,体现了作者轻松愉悦之情。
答案:
(1)A
(2)这首诗宛如欣赏一幅池旁山村美景图,画面开阔,色彩明朗和谐,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抒发了诗人心中那份乌云终会散去,光明终将来临的坚定信念的思想感情。
译文
昨夜的落云闲散地飘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村的茅庐。
清清的池塘边高树挺立,微风吹落了夜雨带来的满树珍珠。
我的心中正好平静无事,与美景相对恰如宾客与主人相处。
这首诗描绘了愚池雨后的晨景。它通过对“宿云”“晓日”“高树”和“清池”等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一幅雨霁云销的明丽图景。
诗歌鉴赏“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关键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唐朝•李白
凤凰台②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③花草埋出,晋代衣冠④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⑤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一说是唐玄宗天宝六载(747)李白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凤凰台: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凤凰山。③吴宫:三国孙吴建都金陵所筑的宫殿。④衣冠:原指衣服和礼帽,这里借指世族士绅、达官贵人、社会名流。⑤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⑥日:太阳,这里也喻指帝王。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B.颔联写吴国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再,东晋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人土。
C.颈联诗人放眼城外的江天,描绘了一副水阔山遥的景象,清新秀丽,句式工整。
D.全诗既发思古之幽情,复写江山之壮观,最后以抒政治之郁气收尾,气势恢宏,情韵悠远。
(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C.有误,“清新秀丽”错误,应是“气象壮丽”。
故选:C。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情感。“总为浮云能蔽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浮云比作当道奸臣,日比作皇帝,写皇帝被奸臣佞言所蒙蔽。表达了诗人担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以及担忧自己不得朝廷重用的情感。
答案:
(1)C
(2)诗人借长安被浮云遮蔽,喻皇帝被小人蒙蔽,来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沉痛和对国家的担忧之情。
译文: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鉴赏诗歌表达效果题的答题思路:一、结构上,作用有照应上文、引出下文等;二、手法上,从描写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入手,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述这种手法,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4.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菊
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郑思肖:南宋末年诗人,南宋灭亡后,一直隐居,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此诗写于南宋灭亡后。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前两句意思是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当百花已凋零时,独有菊花挺立于疏篱旁。
B.后两句意思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什么时候会吹落到北风之中呢?
C.第二句中“趣”既指菊花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指诗人融入菊花形象中的傲然自得之趣。
D.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4.【答案】【小题1】B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后两句意思是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本诗所咏之物为菊。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紧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联系写作背景,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便一直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以后所写。“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答案:
(1)B
(2)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花开不并百花丛”写出了菊花的傲立不群,“宁可枝头抱香死”写出了菊花的坚贞不屈,作者借写寒菊表现自己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独守清高的凛然气节。
译文: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题画菊》亦称《寒菊》,是南宋诗人郑思肖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诗歌鉴赏“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关键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每小题2分,4分)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②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①浓:树丛的阴影很深。②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诗写山亭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勾画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美妙逼真的图画。
B.诗歌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其中“入”字用得极好,它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C.诗歌第三句巧用比喻,把烈日照耀下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的清新静谧景象。
D.诗歌第四句调动视觉和味觉,为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7.D(“一院香”是嗅觉不是味觉)(2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夏日乡村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分)。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第一中学等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7-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甲]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乙]
春暮
宋·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甲诗以清新、悠雅的语言风格,描摹出了一幅郊外春日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B.甲诗“烂醉”二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
C.乙诗抓住暮春典型景物——落花、蝉、绿叶、青草等,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
D.乙诗用绿阴代替落花,用蛙鸣代替莺啼,两两对映,富于动态,体现了宋诗的理趣。
8.两诗都描写到了蛙声,但听蛙声时的心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 分)
7.C
8.甲诗“草根肥美噪新蛙”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美,新蛙争鸣的景象,洋溢着浓烈的春天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以及漫步听取蛙声一片的闲适淡然之情。乙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花朵飘落、万物葱茏、独剩蛙声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C.乙诗“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意思是:暮春时节,已没有人过问路上的落花,只见浓郁的树荫,无边无际,遍及天涯。林间的黄莺早已不再啼叫了,只能独自一人迈向长满青草的池塘畔,去聆听青蛙的叫声。选取了暮春的典型事物——落花、绿叶、莺啼、青草、蛙声,没有描绘“蝉”这一景物;
故选C。
8.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甲诗“草根肥美噪新蛙”说的是初春到来,万物复苏,草地翠浪滚滚,稻田里的肥水滋养着新生的青蛙,它们尽情的欢叫,一片生机盎然,诗人漫步其中,自然被这美景所吸引,不禁感慨春日的美好,春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活力,表达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乙诗“无人问落花”“啼到无声处”“独听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暮春时节花落生绿阴,莺啼剩蛙鸣的景象,诗人一番感叹,是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惋惜之情。两首诗中甲诗写的是初春,乙诗写的是暮春,一始终,两相对应,抒发了对春天不同的情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名著阅读,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以下选段,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诗阅读,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诗阅读,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古诗词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