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docx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第1页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第2页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第3页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第1页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第2页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文件包含34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docx、34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3.4  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③在0以下的天气里,冰冻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属于升华现象的有:                                 (选填序号)属于凝华现象的有:                                 (选填序号)2.为了保证质量,新冠肺炎疫苗要在一定的冷冻条件下进行生产、运输、贮存,即所谓冷链。冷链中贮存疫苗的冰箱内形成霜的过程叫 _____(填物态变化),如图1所示,严冬的早晨拉开窗帘,发现窗户玻璃 _____侧附着的一层冰花。(选填“内”或“外”)       3. 如图2所示哈尔滨冰雕展的一组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 B.熔化         C.汽化       D.凝华4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5.如图所示是两套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装置。(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ab49090-8e2b-4cc8-8287-a9ce1330ffaa  A.甲方案比乙方案好        B.乙方案比甲方案好C.甲、乙方案都好        D.两种方案均不好二、升华与凝华现象及应用6.如图所示,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固态的碘会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在这个过程中会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6e2fdb34-2b80-4b69-8e8c-0c39878e42ed7. 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          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8.在冬季,我们教室窗玻璃内表面会出现汽水,我还在上面作画试验过呢!听说在北方,冬天窗玻璃表面也会结霜,它会在哪一面呢?下列猜想及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A.内表面,因为产生过程需要从房间吸热B.内表面,因室内水蒸气更容易在玻璃处降温C.外表面,因为只有低温水蒸气才容易凝华D.外表面,因玻璃外表面的低温更易使水蒸气放任9.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水循环10.如图所示,祖国各地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关于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67747145-404c-4ca8-a87a-2d6ac86c400cA.甲图是新疆的坎儿井,它是一种地下输水工程,可以有效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B.乙图是青藏高原冰川,天气暖和之后,冰雪消融,形成水流,这是熔化现象C.丙图是雾都重庆,楼宇间的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丁图是松花江畔的雾凇,它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11.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可以发生多种变化,并在状态变化时会吸热或放热,小虎在归纳水循环示意图时忘了三个地方没有写全,请你帮他按已整理的格式补充完整1______、(2______、(3______;其中要完全实现第(3)种状态变化,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76a1c048-e80a-4cd5-b91d-be3937939eeb1220228月,湖北多地实施人工降雨缓解持续干旱,其中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 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干冰迅速吸热升华;干冰吸热熔解;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A①③    B   C②④⑥     D①④⑥1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烧杯中的冰变少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碘锤中碘颗粒变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下列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窗上结“冰花”  B.河面冒“白气” C.冰凌滴“水滴”  D.树叶挂“白霜”15.学习了“升华和凝华”知识后,一同学利用下面的实验来探究霜的形成。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1b257059-f069-44ce-94d2-2050e0ed80c21)此时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是_______℃。这时观察易拉罐的底部和下部,发现有很多白霜,如图丙所示。请简述白霜形成的原因:_________2)该实验中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3)该实验选择在________(填:冬天或夏天)来做效果要好些。   16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甲,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温度计的示数低于0°C.这时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乙。白霜的形成属于(  )@@@919f0ba5-c350-4d16-9ca0-382a9da1fc43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17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啼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18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A 糖汁成型“糖画”——熔化放热B 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C 湿手被“吹干”——液化放D 冰棒冒“白气”——汽化吸热192023·江苏徐州·统考模拟预测)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会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_____;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_____经过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_____@@@c1d4eaee-5452-449b-aa5c-701b548d0c39    202022·辽宁大连·统考一模)某小组同学在做“观察碘的升华”的实验时,由于碘蒸气有毒,有刺激性气味,他们选择用碘锤进行实验,碘锤是由装有少量碘的密闭玻璃管制成的。同学们设计了图的甲、乙两种方案。        @@@d9221434-8f5b-424c-8151-c6420b6341711)两种方案都采用加热的方法,说明他们都猜想:碘在升华时是___________热的;2)利用两种方案进行实验,碘锤中都出现了紫色碘蒸气。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的加热温度约400~500℃,碘的熔点约113℃。根据这个信息,同学们将甲、乙方案进行比较,认为乙方案合理。请分析说明乙方案比甲方案合理的原因;___________3)实验后,碘锤还在热水中,同学们就离开了实验室。第二天再进实验室时,发现碘锤中的碘蒸气不见了,碘锤内壁上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第一天实验后,他们做的不规范的地方是:___________碘锤内壁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