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307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307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307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3072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3072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3072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3.4 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文件包含34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docx、34升华和凝华分层作业-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3.4 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①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②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③在0℃以下的天气里,冰冻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④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⑤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属于升华现象的有: 。(选填序号)属于凝华现象的有: 。(选填序号)2.为了保证质量,新冠肺炎疫苗要在一定的冷冻条件下进行生产、运输、贮存,即所谓冷链。冷链中贮存疫苗的冰箱内形成霜的过程叫 _____(填物态变化),如图1所示,严冬的早晨拉开窗帘,发现窗户玻璃 _____侧附着的一层冰花。(选填“内”或“外”)
3. 如图2所示是哈尔滨冰雕展中的一组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 B.熔化 C.汽化 D.凝华4.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
5.如图所示是两套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装置。(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案比乙方案好 B.乙方案比甲方案好C.甲、乙方案都好 D.两种方案均不好二、升华与凝华现象及应用6.如图所示,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固态的碘会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在这个过程中会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7. 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 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8.在冬季,我们教室窗玻璃内表面会出现汽水,我还在上面作画试验过呢!听说在北方,冬天窗玻璃表面也会结霜,它会在哪一面呢?下列猜想及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A.内表面,因为产生过程需要从房间吸热B.内表面,因室内水蒸气更容易在玻璃处降温C.外表面,因为只有低温水蒸气才容易凝华D.外表面,因玻璃外表面的低温更易使水蒸气放任9.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三、水循环10.如图所示,祖国各地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关于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图是新疆的坎儿井,它是一种地下输水工程,可以有效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B.乙图是青藏高原冰川,天气暖和之后,冰雪消融,形成水流,这是熔化现象C.丙图是雾都重庆,楼宇间的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丁图是松花江畔的雾凇,它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11.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可以发生多种变化,并在状态变化时会吸热或放热,小虎在归纳水循环示意图时忘了三个地方没有写全,请你帮他按已整理的格式补充完整(1)______、(2)______、(3)______;其中要完全实现第(3)种状态变化,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______、②______。
12.2022年8月,湖北多地实施人工降雨缓解持续干旱,其中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 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①干冰迅速吸热升华;②干冰吸热熔解;③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④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⑤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⑥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A.①③ B.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1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
①烧杯中的冰变少 ②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③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下列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窗上结“冰花” B.河面冒“白气” C.冰凌滴“水滴” D.树叶挂“白霜”15.学习了“升华和凝华”知识后,一同学利用下面的实验来探究霜的形成。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
(1)此时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是_______℃。这时观察易拉罐的底部和下部,发现有很多白霜,如图丙所示。请简述白霜形成的原因:_________。(2)该实验中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3)该实验选择在________(填:冬天或夏天)来做效果要好些。
16.(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甲,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温度计的示数低于0°C.这时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乙。白霜的形成属于(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17.(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啼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18.(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A. 糖汁成型“糖画”——熔化放热B. 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C. 湿手被“吹干”——液化放热D. 冰棒冒“白气”——汽化吸热19.(2023·江苏徐州·统考模拟预测)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会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_____;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_____经过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_____.
20.(2022·辽宁大连·统考一模)某小组同学在做“观察碘的升华”的实验时,由于碘蒸气有毒,有刺激性气味,他们选择用碘锤进行实验,碘锤是由装有少量碘的密闭玻璃管制成的。同学们设计了图的甲、乙两种方案。
(1)两种方案都采用加热的方法,说明他们都猜想:碘在升华时是___________热的;(2)利用两种方案进行实验,碘锤中都出现了紫色碘蒸气。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的加热温度约400~500℃,碘的熔点约113℃。根据这个信息,同学们将甲、乙方案进行比较,认为乙方案合理。请分析说明乙方案比甲方案合理的原因;___________(3)实验后,碘锤还在热水中,同学们就离开了实验室。第二天再进实验室时,发现碘锤中的碘蒸气不见了,碘锤内壁上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①第一天实验后,他们做的不规范的地方是:___________;②碘锤内壁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