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 0 次下载
-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综合训练题
展开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综合检测卷
一、单选题
1.史载,汉武帝曾遣使前往今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唐朝杜环是第一个到非洲并写下《经行记》的中国人;元朝汪大渊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了《岛夷志略》;明朝郑和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这些记载表明( )
A.非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古代中国文明促进了非洲发展
C.中非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D.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中非交流
2.历史上,正是由于意大利利玛窦以及一批来华传教士的努力,使得西方世界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认识了一个文化深厚的中国,也让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一个不同文化的西方。由此可见,利玛窦等人的行为( )
A.促进了东西方间的文化双向交流 B.开启了西方文化侵略先河
C.揭开了中意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D.促进了西学在华广泛传播
3.洛可可艺术(Rococo),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等特点。一位西方学者曾说过:“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中国文化的契合,其全部秘密就在于瓷器所体现出来的纤细入微的情调——洛可可时代的欧洲对于中国的了解主要不是通过文字得来的,而是通过瓷器的淡雅纤细。”由此可见,当时( )
A.西方文化已经传入中国 B.洛可可艺术风格成为主流
C.中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D.商品贸易促进了文化交流
4.史载,元至正年间,占城(位于今越南)“贸易之货用青瓷、花碗烧珠(陶瓷作坊附烧瓷珠)之属",爪哇(位于今印度尼西亚)“货用硝珠(烧珠)、青白花碗之属”,天竺“货用青白花器之属”,真腊(位于今柬埔寨)“货用黄红烧珠之属”。据此可知,元代( )
A.瓷器是重要外贸商品 B.“下南洋”潮流初具规模
C.印度洋贸易颇为频繁 D.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延伸
5.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荒漠中,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在历史上占有非比寻常之位,这里出土了西夏时期《番汉合时掌中珠》、彩绘双头佛和元代纸币等文物。这一遗址可用来说明我国( )
A.宋代朝廷重视北方边疆贸易 B.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壮举
C.成吉思汗征服西夏王朝史实 D.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繁荣
6.1968年在吐鲁番出土了北朝时期的《盘绦狩猎纹锦》,2000年西安市大明宫遗址也发掘出土了北周时期一幅彩绘狩猎图,二者都有狩猎骑士、狮子等形象,相似的狩猎图也存在于太原隋代虞弘墓中。据此可知( )
A.丝绸之路开辟有利于文化交流 B.西域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魏晋时期政府重视贸易的发展 D.社会动荡加速文明交流的进程
7.来代出口的大多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瓷器、铜钱、茶叶、丝织品和图书等制成品,进口的大多是科技含量比较低的香料、矿石和动物等原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据此认为“当时,中国的经济居主导地位”。这表明宋代( )
A.宋代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8.观察如图。丝绸之路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
A.朝贡贸易的需要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航海技术的发展 D.政治局势的演变
9.有学者指出丝绸之路从出现伊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作者意在强调丝绸之路
A.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B.促进东西方科技的交流
C.带来社会制度文化碰撞 D.加强亚欧之间文明联系
10.据史料记载,公元878年黄巢进城时,在广州居住的阿拉伯等国商人就有12万人之多。这反映了( )
A.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B.东西方间的商业贸易开通
C.阿拉伯人控制了广州城 D.黄巢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11.宋朝绘画以饱满的写实精神展现了社会百态,较之北宋对大型人物活动场景的过多关注,南宋绘画则更多地把村医、舟船、行旅、牧童、耕织、商贩等凡俗场景运用到绘画创作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社会逐渐由兴盛走向衰落 B.市民阶层的兴起
C.城乡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 D.传统观念的颠覆
12.珐琅彩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发展高峰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瓷中的精品。有趣的是习自国外工艺的珐琅经过中国工匠的重新创造后,销往欧洲时被外国人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以“华彩”呼之。这说明
A.中国已经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海外文化改变了中国民众审美价值
C.中国制瓷技术受西方工业艺术影响 D.商品流通时常伴随文化交流与传播
13.如表是某学生探究历史主题活动时整理的框架表。据此判断该学生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欧洲文化的思想源泉 B.中古世界的文化交流
C.世界法制文明的发展 D.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14.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述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等素材。由此可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15.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 )
A.是上传下达政令的行政之路 B.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巨大冲击
C.有利于提升边疆治理的效能 D.直接促进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
16.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召开,中国与中亚将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丰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下列各项中不能印证中国与中亚交流的是( )
A.西汉一征服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
B.8世纪以后,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逐渐传入
C.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D.唐朝后期,经海路来华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17.在欧亚大陆,除了丝绸之路外,还存在着“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商路。如图中的商路说法正确的有( )
A.商路①在匈奴、日耳曼等民族西迁中发挥作用
B.唐中期以后受战乱因素影响商路③完全被取代
C.通过汉武帝探索,商路④开始发挥其沟通作用
D.明初郑和下西洋使得商路⑤到达了交通的巅峰
18.犍陀罗艺术兴起于古印度,即以希腊式艺术手法雕刻佛像,使之呈现出诸如高挺的鼻子、深邃的眼睛、卷曲的头发等西方人的外貌特征。云冈石窟第16窟北壁主尊立佛(如图)的面部特征具有浓郁的犍陀罗风格。该佛像可佐证( )
A.德里苏丹王朝的逐渐崛起 B.中原与希腊间的直接交流
C.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 D.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19.历史图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判断,如图可用于研究( )
A.明代郑和下西洋 B.荷兰的东方殖民拓展
C.葡萄牙的香料贸易 D.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
20.2000年,西安发现一座6世纪前后来自中亚粟特人的墓葬。墓中出土的图像绘有中原的排箫、西域的箜篌、琵琶等乐器,以及中亚风格胡腾舞形象。这一发现可以用来印证( )
A.隋唐时期政府外交活动频繁 B.少数民族汉化趋势愈发明显
C.丝绸之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西提亚沙漠中有幽谷,四周有高山环之,自山顶下瞰,仅见烟雾,莫测其深支也。临近诸国之王,多遣使来此求宝。杀羊剥皮,自岩上下投谷中。宝石粘肉上,岩上飞数鹰嗅肉味,下投谷中,衔羊出而食之,留宝石于山顶。”
——地中海东北岛屿塞浦路斯地方主教厄皮法尼乌斯(约315-403年)所记
材料二 “(亚历山大大帝)既抵谷,乃杀羊剥皮,投之谷中、钻石粘肉,有鹰下飞,衔肉而出。兵追逐之,鹰弃肉,兵拾钻石而归。”
——阿拉伯文著作《金石学》(作者及成书时间不详,至迟唐朝时已有此书存世)
材料三 南朝梁武帝时有四个外国老人向诸儒生讲述:拂林国(史籍对东罗马帝国的称谓)有海岛,“岛西北有坑,盘坳深千余尺。以肉投之,鸟衔宝出,大者重五斤。”
——据唐朝张说(667-730年)的传奇小说《梁四公记》
(1)概括指出以上三则材料所载故事的相同情节,并据此得出一个研究结论。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你得出的研究结论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李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李唐王朝经济也日趋繁荣,重新开通西域的商路就显得十分重要。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出兵进击吐谷浑,打通了西北陆路的咽喉——河西走廊。此后,唐王朝又挥师西进,恢复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各地和内地的联系,达到了“控扼西境,保护商路”的目的。此后至安史之乱前的一百余年中,除了从咸亨元年(670年)到长寿元年(692年)的短短二十几年,西域为吐蕃所占外,唐王朝一直有效地控制着西域广大地区。对外通商的主要路线——西北陆路出现了空前繁荣,西域使者贡使通商,往来不绝。大量的胡商东来时带来大量的珍宝和西域特产,如金刚石、玉等,西返时则运回大量的丝织品和“唐三彩”等。
——据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前期西域商路畅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前期西域商路畅通的意义。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查士丁尼积极发展工商业,为突破波斯商人的贸易垄断,开辟了通往东方的商路,这一时期拜占庭的丝织业获得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成为政府的重要税源。首都君士坦丁堡更是作为沟通欧亚大陆贸易的“金桥”,成为当时少有的繁华都市。查士丁尼认为教士负责圣事,帝王主持凡俗事务,皇权和教权应相互配合,这一基本原则成为以后拜占庭帝国政教关系的基调。拜占庭文明的发展与“蛮族”入侵是分不开的,蜂拥而至的斯拉夫人融入拜占庭帝国,成为其居民。斯拉夫人所带来的原始农村公社制度与拜占庭土地生产关系相结合,形成了拜占庭的封建关系。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 伊斯兰文化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波斯、突厥等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阿拉伯人固有的文化与伊斯兰教、西方的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东方的波斯文化与印度文化。它立足自身文化传统,在吸收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是西方古典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的重要纽带。从规模巨大的城市和大学、艺术、科学、文学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伊斯兰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深刻的影响。阿拉伯帝国广泛的社会交往削弱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对立和差异,促进了各地区、民族的融通与交流,为世界由分散和孤立状态走向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杨共乐《世界古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明形成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斯兰文明的特点及影响。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世界文明交流的认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与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陕甘茶马古道形成于明代,从四川到西北以骆驼为主要运载工具,适应了每年百万斤以上茶叶的贩运需要。明代在元朝驿站体系的基础上,对要津、渡口的管理有所强化。明朝在雅州、碉门设茶马司,据其统计,每年(仅官方贸易)有数百万斤茶叶经川藏茶马古道入藏。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一批批藏区商旅、贡使沿着茶马古道深入祖国内地;同时,汉、蒙、纳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成群进入藏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尽管明朝未在藏区驻扎一兵一卒,但中央政府却始终与藏区保持密切联系,藏区各部长期归服,心向统一。
——摘编自夏克传《堪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马古道》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茶马古道发展的表现及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茶马古道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D
6.B
7.D
8.D
9.A
10.A
11.C
12.D
13.B
14.C
15.C
16.D
17.D
18.D
19.D
20.C
21.(1)相同情节:深谷、肉投谷中、鸟衔宝出。结论:三个故事可能同源(或该故事可能源自欧洲,流传至中国)。
(2)解释:汉代以来,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发展,亚欧商人在中国与欧洲之间从事商业贸易,该故事可能由亚欧商人从陆上丝绸之路带入中国: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发展,一些阿拉伯商人从事从地中海经印度洋到广州的海上贸易活动,该故事也可能由阿拉伯商人从海路直接传入中国。
22.(1)原因:唐朝政治统一的实现;唐朝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强盛;唐朝军力强盛,击败突厥等游牧民族;中国和西亚诸国、拜占庭存在政治联系和经济互补;各国商人的共同推动。
(2)意义:有利于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增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有利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扩大了唐朝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
23.(1)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统治阶层的支持和努力;重视发展工商业,开辟了通往东方的商路;编订罗马法,成为维系统治的重要工具;协调皇权和教权矛盾,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外来移民的迁入,加快了其封建化进程。
(2)特点:兼收并蓄(或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等);在多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影响: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推动了帝国文化繁荣;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发展;促进了各地区、民族的融通与交流,为世界由分散和孤立状态走向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认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文明保持生命活力的源泉所在;我们应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摒弃文明冲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4.(1)表现:形成新的路线(陕甘茶马古道);运输工具调整,运量增大;政府对要津、渡口的管理有所强化;移民增多且来源地较广;先进生产技术被带入藏区。(答出两点即可)
有利条件:国家疆域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政府的重视;元朝驿站体系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意义: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配合了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治理;促进了国内民族交融;为文艺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推动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答出三点即可)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过史料探究,历史园地在线测评和报告查询系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