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期末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山西省晋中期末)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三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科普课。2022年4月16日,三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三号”重返地球家园。据此完成第1~3题。
1.“神舟十三号”返回时( )
A.所经过大气层温度越来越高 B.着陆后将不再称为天体
C.依次经过臭氧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D.选择黑夜便于地面监测追踪
2.航天员在太空可以看到( )
A.蔚蓝色的天空 B.星光闪烁的恒星
C.一闪即逝的流星 D.被云层包围的地球
3.可能会对“天宫课堂”信号传输造成影响的是( )
A.云雾 B.流星
C.太阳辐射 D.太阳活动
【答案】1.B 2.D 3.D
【解析】第1题,“神舟十三号”返回时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所经过的大气层温度有升降变化,整体先下降、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A项错误;“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后不属于天体,B项正确;“神舟十三号”返回时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C项错误;返回时为保障安全、及时发现目标,应选择白天,D项错误。第2题,航天员所在太空中几乎没有大气,太阳光线不易被散射、反射,因此航天员看到的天空是黑色的,A项错误;恒星的光线不受大气层干扰,不会出现星光闪烁的情形,B项错误;流星是星际物质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燃烧现象,在太空中没有大气,不会出现流星,C项错误;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及其外围的云层,D项正确。第3题,太阳活动释放的带电粒子会对空间站与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干扰,D项正确;云雾、流星和太阳辐射对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直接干扰的可能性较小,排除A、B、C项。
(2022年陕西宝鸡期末)当地时间2021年10月7日22时41分,山脉连绵的日本千叶县(35.5°N,140.15°E)沿海发生了5.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75千米。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莫霍界面
5.该次地震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山洪
C.泥石流 D.火山喷发
【答案】4.B 5.A
【解析】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是33千米,日本千叶县位于陆地上,震源深度为75千米,故震源不在地壳上,而位于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A项错误,B项正确;软流层位于地下100千米以下,而这次地震震源深度仅75千米,因此震源位于软流层的可能性小,C项错误;莫霍界面位于地下33千米处,不是震源位置,D项错误。第5题,根据材料,该地震发生在山脉连绵的日本千叶县,故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震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滑坡,A项正确;山洪和泥石流都需要暴涨洪水或者暴雨天气出现,材料中未体现天气状况,B、C项错误;发生地震不一定会伴随火山喷发,D项错误。
图1
(2022年福建三明期末)孔明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在古代多作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用于祈福。图1为燃放孔明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能正确表示孔明灯点燃后灯口下方气流运动方向的是( )
A B C D
7.放飞孔明灯存在安全隐患,易引发火灾。为安全起见,放飞时应选择的适宜气象条件是( )
A.晴朗多大风的天气 B.阴雨微弱风的天气
C.多风无霜冻的天气 D.寒潮入侵时的天气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灯火加热了灯罩内的空气,灯罩内空气膨胀,密度减小,膨胀的空气从灯火两侧溢出,而灯火处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最终推动孔明灯飞起,C项正确。第7题,大风天气易导致火灾蔓延;寒潮入侵的天气,气候寒冷干燥,易诱发火灾。阴雨微弱风的天气,空气和地面相对潮湿,放飞孔明灯不易诱发火灾,B项正确。
(2021年湖南长沙期末)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2019年3月30日,木里县某山地一处持续近一个月未降水的云南松和栎灌林区,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着火点位于海拔3 800米左右的河谷,火势从着火点迅速向周围蔓延。图2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9题。
图2
8.飘至木里县上空的浓烟会造成当地( )
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③地面辐射增强 ④太阳辐射增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火灾后木里县森林面积减少,这对当地雨季时水循环过程变化的影响是( )
A.④增加 B.⑤增加
C.③增加 D.①增加
【答案】8.A 9.A
【解析】第8题,弥漫在大气中的浓烟含有大量水汽和二氧化碳,会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同时也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就减弱,①②正确,③④错误。第9题,据图可知,①为海洋水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陆地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⑤为地下径流。灾后木里县森林面积减少,森林植被遭破坏,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坡面径流增加,即⑤减少,④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减弱,③会减少;①与此无关。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3,完成第10~11题。
图3
10.下列地貌中与“蘑菇沙漠”成因相同的是( )
A.雅丹地貌 B.“V”形谷地
C.牛轭湖 D.崇明岛
11.“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答案】10.A 11.D
【解析】第10题,图示中的地貌为风蚀蘑菇,与雅丹地貌都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V”形谷地、牛轭湖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河流侵蚀地貌;崇明岛是在河口处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第11题,“蘑菇沙漠”为风蚀地貌,一般出现在干旱地区。
(2022年浙江丽水期末)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季风增强,冰川融化会导致海洋表层和深层之间的盐度和密度差异加大,增强的季风会使浮游生物被翻搅到海洋深处,进而影响海洋的固碳能力。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下列关于海洋表层和深层海水的盐度和密度差异最大的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度:中纬 密度:赤道 B.盐度:高纬 密度:赤道
C.盐度:赤道 密度:中纬 D.盐度:赤道 密度:高纬
13.下列关于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固碳能力上升,盐度差和密度差减小
B.海洋固碳能力上升,盐度差和密度差增大
C.海洋固碳能力下降,盐度差和密度差增大
D.海洋固碳能力下降,盐度差和密度差减小
【答案】12.A 13.C
【解析】第12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洋的表层海水,由于南、北纬30°附近盐度较高,因此盐度规律是由南、北纬30°附近向南、北方向逐渐减少;海洋的深层海水盐度差异并不大,因此盐度差异最大的是中纬度地区。海水的密度大致上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海洋的深层海水密度差别不大,因此密度差异最大的海区是赤道附近。第13题,阅读材料,全球气候变暖将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冰川融化将导致海洋表层和深层之间的盐度差异和密度差异加大,A、D项错误;增强的季风将会使浮游生物被翻搅到海洋深处,使海洋的碳元素逐渐减少,固碳能力减弱,C项正确。
(2022年广东佛山段考)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子,叶片长、宽、厚,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界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百岁兰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元古宙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15.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子 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答案】14.B 15.A
【解析】第1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盛行于中生代,但注意题干关键词“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所以最可能出现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第15题,根据材料可知,百岁兰生活在沙漠地区,根极长,表明百岁兰的生存地区地下水埋藏很深,因此百岁兰根系发达,便于获取地下水,A项正确;沙漠地区降水少,水是植物生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叶片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储存水分,而不是因太阳辐射强,避免灼伤,B项错误;沙漠地区动物活动比较少,而且一生只长两片叶子是为了适应沙漠干热环境,减少蒸发,C项错误;茎短主要是减少水分蒸发,与风力大关系不明显,D项错误。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其含量与气候、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有关。图4示意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0~10厘米土层有机碳含量变化。据此完成第16~18题。
图4
16.影响该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层深度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
17.与荒漠草原区相比,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区( )
A.土壤湿度小 B.土壤肥力较低
C.气温较低 D.人类活动干扰大
18.土壤有机碳通过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是土壤碳与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主要形式,若草地开垦为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会发生明显变化。该土地利用的变化可能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 B.减弱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
C.全球气候变暖 D.南极地区臭氧空洞加剧
【答案】16.C 17.D 18.C
【解析】第16题,不同的海拔高度由于水热条件不同,植被类型不同,从而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差异,因此主导因素是海拔。第17题,由图示可知,与荒漠草原区相比,该山地落叶阔叶林区有机碳含量高,土壤肥力较高;落叶阔叶林分布海拔较低,受人类活动干扰多,大气温度较高,土壤湿度高。第18题,草地开垦为农田,植物生长会大量分解土壤有机碳,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土壤有机碳分解增强,土壤有机碳减少,会导致全球变暖;南极地区臭氧空洞与氟氯烃化合物增多有关,与碳无关。
2018年9月16日,第22号台风“山竹”正面袭击粤西。截至9月18日17时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近300万人受灾,1 200余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7.44万千公顷,绝收0.33万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52亿元。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山竹”造成了巨大危害,成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正值高温多雨期 B.带来狂风暴雨
C.受灾区人口稠密 D.受灾区经济发达
20.台风来临时,可以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举措是( )
A.向低平地区疏散 B.到海边空旷地集合
C.躲在大树下避风 D.在坚固建筑内躲避
【答案】19.B 20.D
【解析】第19题,“山竹”过境带来狂风暴雨,是其危害巨大的自然原因,而受灾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社会经济原因;高温多雨不是“山竹”危害巨大的原因。第20题,台风过境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因此应在坚固建筑内躲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图5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图5
(1)图示甲、乙、丙三种水循环中,代表海陆间循环的是__________。该水循环类型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8分)
(2)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4分)
(3)试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某些地区水资源出现枯竭的人为原因有哪些?(4分)
(4)分析图示地区森林遭受严重砍伐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4分)
【答案】(1)乙 促进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促进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能量交换,对地表温度具有调节作用;可以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改造地表形态。(任答三点即可)
(2)蒸发 降水
(3)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到污染。
(4)植物蒸腾减少;降水变率增大;地表水下渗变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等。(任答二点即可)
22.(2022年湖北十堰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海拔为100~700米,多丘陵和低山。保护区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9 ℃,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年降雨量为1 860毫米,年均蒸发量为1 11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82%。保护区地带性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岩和赤红壤,保护区内植被由马尾松人工林向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再向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图6示意三种林型下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垂直变化。
图6
(1)影响三种林型下土壤体积含水量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简述三种林型下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特征。(6分)
(3)说明保护区内植被的变化对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影响。(6分)
【答案】(1)降水量 蒸发量 土壤性质 凋落物 植物根系(任答四点即可)
(2)总体上,林型间同一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30厘米土层(表面)最为明显。垂直方向上,季风常绿阔叶林随着深度增加,土壤体积含水量降低快(或先降低快,后降低慢);马尾松人工林和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随深度增加,土壤体积含水量降低较慢。
(3)地表植被恢复,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地表植被组成与结构变得复杂,有利于提高土壤体积含水量;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砂粒含量降低,腐殖质层增厚,土壤保水能力增强。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这是一份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