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期末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辽宁大连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这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按照计划部署,“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驻留六个月。据此完成第1~2题。
1.正在伦敦留学的小李,通过网络直播看到“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时的当地区时是( )
A.10月15日16时07分 B.10月15日16时23分
C.10月16日08时07分 D.10月16日08时23分
2.“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驻留的六个月里( )
A.酒泉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B.英国伦敦白昼时间先变短、后变长
C.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推后
D.非洲赤道以南的热带草原草木枯黄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伦敦位于中时区,“神舟十三号”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因此,他们之间的时差是8个小时。因为我国在伦敦的东边,所以在伦敦通过网络直播看“神舟十三号”发射的时间应为16日0时23分减8小时,得出当地区时为10月15日16时23分。第2题,10月16日发射,6个月后也就是第二年的4月16日前后。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到南回归线后再向北移,酒泉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最小)后增大;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伦敦在北半球,在此期间白昼先变短(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最短),后变长(冬至日到4月16日前后),B项正确;天安门升旗时间与日出时间同步,在此期间,白昼时间先变短、后变长,所以日出时间先推后,再提前;在此期间大部分时间为南半球的夏半年,所以非洲赤道以南的地区热带草原草木长势较好。
(2022年河南三门峡联考)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高尔夫项目男子个人比杆赛第四轮比赛在日本埼玉县霞关乡村俱乐部(35°54′N,139°24′E)举行,图1为中国某高尔夫爱好者在家中观看甲选手比赛时用手机拍下的电视画面。据此完成第3~4题。
图1
3.图示时刻,伦敦(假设此时天气晴朗)( )
A.烈日当空 B.夕阳西下
C.晨曦微露 D.月朗星稀
4.推测图中甲选手比赛时球洞位于高尔夫球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北京时间12:59,伦敦时间(中时区)和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相差8个小时,伦敦时间比北京晚8个小时,计算出伦敦时间为12:59-8=4:59,8月初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在6时之前,4:59伦敦最可能晨曦微露,C项符合题意。第4题,据图此时为北京时间12:59,日本埼玉县经度为139°24′E,比北京时间约早1小时16分钟左右,所以当地时间为14:15左右,太阳位于西南方,图中甲选手观测球洞的方向与日影方向一致,球洞应该位于高尔夫球的东北方,A项符合题意。
(2022年山西长治期中)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积岩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土墩和沟槽地貌。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位于柴达木盆地,拥有世界上仅有的一处水上雅丹地貌景观,被称为“中国西部的千岛湖”。据此完成第5~7题。
图2
5.此处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6.图中④时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为( )
A.地壳下沉,气候干燥 B.地壳抬升,气候干燥
C.地壳下沉,气候湿润 D.地壳抬升,气候湿润
7.目前,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冰川融水和地下水 B.雨水和冰川融水
C.季节性融雪和地下水 D.雨水和季节性融雪
【答案】5.D 6.B 7.A 【解析】第5题,最先形成河湖相沉积地貌即③;地壳褶皱隆起抬升,湖盆被分割为若干个小湖沼即①;地壳进一步隆起抬升,干旱环境风力侵蚀加剧,形成山丘即④;由于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柴达木盆地,后期冰川融水和地下水补给形成湖泊即②。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的过程可知,④时期地壳隆起抬升;地壳抬升后,湿润水汽受到阻隔,无法深入,使得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加剧,B项正确。第7题,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季节性积雪量少;海拔高,冰川广布,高山冰川对地下水补给稳定,所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和地下水。
在热带太平洋东岸(南美大陆西岸)和太平洋西岸(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之间存在着一个纬向大气环流系统,被称为“沃克环流”。图3示意“沃克环流”。据此完成第8~10题。
图3
8.甲气流形成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9.“沃克环流”中大洋东西两岸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的原因是( )
①大洋西岸大气受表层暖海水影响大 ②大洋西岸纬度较低,气温高 ③大洋东岸受陆地干冷气流影响大 ④大洋东岸大气受底层冷海水影响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在甲气流势力较弱的年份( )
A.东澳大利亚暖流势力增强 B.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
C.澳大利亚东岸易发生火灾 D.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加剧
【答案】8.A 9.B 10.C 【解析】第8题,“沃克环流”发生在热带南太平洋,图中甲气流自东向西,主要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形成的,故A项正确。第9题,“沃克环流”中大洋西岸受来自东部的南赤道暖流影响,表层海水水温高,大气受热上升,①正确;大洋东岸和西岸纬度相近,②错误;由于所处的纬度较低,故大洋东岸受陆地干热气流影响大,而不是干冷气流,③错误;大洋东岸大气受底层冷海水(上升补偿流)影响大,温度较低,④正确。第10题,甲气流势力较弱的年份即厄尔尼诺现象出现,信风减弱,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秘鲁沿海上升流减弱,渔场渔获量减少,A、B项错误。位于大洋西岸的澳大利亚,气流上升弱,降水少,易发生火灾,C项正确。印度尼西亚位于大洋西岸,降水少,洪涝灾害减弱,D项错误。
(2021年辽宁大连期中)图4为我国新疆天山西段伊犁谷地内霍尔果斯(44°14′N,80°29′E)境内某低山丘陵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不同时期形成的同类型岩层采用同一图例表达)。据此完成第11~12题。
图4
1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地垒、向斜、背斜、断层 B.地垒、背斜、向斜、断层
C.地堑、向斜、背斜、断层 D.地堑、背斜、向斜、断层
12.下列关于此地的描述,较为合理的是( )
A.甲处岩层封闭,顶部黄土较疏松,不利于修建隧道
B.乙处岩层底部低凹,坚硬稳定,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C.丙处岩层顶部封闭,天然拱形,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丁处岩层因受水平挤压力发生断裂,易发育成河谷
【答案】11.B 12.D 【解析】第11题,图中可看出甲是断层中相对上升的,为地垒;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丁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为断层,故B项正确。第12题,甲处岩石顶部无黄土层,为地垒构造,易诱发断层活动,不利于修建隧道;乙处为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丙处为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丁处岩层因受水平挤压力发生断裂,岩石较破碎,易发育成河谷,D项正确。
(2022年安徽联考)按照气象统计标准,候平均气温是指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加权平均值,候平均气温低于10 ℃为冬,高于22 ℃为夏,10 ℃~22 ℃为春、秋,立秋之后连续5天均温稳定在22 ℃以下,即为入秋。秋季高温俗称“秋老虎”。2021年包括合肥市(31°52′N,117°17′E)在内的江淮地区“秋老虎”天气持续时间超长。图5为2021年国庆前后14天合肥市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资料。据此完成第13~15题。
图5
13.按照气象统计标准,图示期间合肥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2021年国庆前一周内,9月27日、29日气温变化反映这两天合肥市( )
A.阴天有雨 B.太阳高度小
C.日出时间晚 D.大气透明度高
15.推测2021年江淮地区“秋老虎”天气持续时间超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B.印度低压势力强大
C.阿留申低压势力强大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强大
【答案】13.B 14.A 15.D 【解析】第13题,从目前14天的数据看,合肥平均气温在22 ℃以上,仍处于夏季,因此B项正确。第14题,9月27日、29日白天气温偏低,昼夜温差较小,说明这两天阴天有雨,因此A项正确;图示期间太阳高度角差异不大;图示期间,日出时间差异不大;大气透明度高,白天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白天气温应较高。第15题,我国“秋老虎”天气的出现多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退和停留时间有关。2021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移缓慢并停留在江淮地区,势力较往年强大。因其长期控制江淮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连续晴天高温,从而导致江淮地区“秋老虎”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超长,因此D项正确。
(2022年四川乐山期末)读202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水资源供需情况统计表(单位:亿米3),完成第16~18题。
省级行
政区
供水量
用水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供水总量
生活
工业
农业
生态补水
用水总量
北京
15.1
13.5
12
40.6
17.2
3
3.2
17.2
40.6
上海
97.4
0
0.1
97.5
23.6
57.9
15.2
0.8
97.5
新疆
442.9
124.3
3.1
570.4
17.3
10.7
496.2
46.2
570.4
黑龙江
182.9
129.4
1.8
314.1
14.9
18.5
278.4
2.3
314.1
16.下列关于四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京本地水资源明显不足 B.上海所用水资源主要产自本区
C.新疆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冰川融水 D.黑龙江水资源供应季节差异大
17.新疆农业用水量明显比黑龙江多,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耕地面积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18.新疆利用富余水量对河流下游实施生态补水的最佳时间是( )
A.3—4月 B.5—6月
C.8—9月 D.12月至次年1月
【答案】16.B 17.B 18.C 【解析】第16题,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且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所以本地水资源不足;上海位于我国长江口,长江的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大,上海所用水资源主要来自长江,而不是本区,B项符合题意;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全年降水少,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差异大,所以水资源供应季节差异也大。第17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夏季蒸发旺盛;而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多于新疆,所以新疆发展农业需要大量灌溉,用水量明显比黑龙江多,B项符合题意。第18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全年降水少,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冰川融水。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达到最大,才可能有富余水量去对河流下游实施生态补水,所以其最佳时间应是夏季,C项正确。
(2022年江苏南京月考)为研究森林雾特性,科学家选择了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样地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对两地森林雾的发生频率与时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图6、图7分别示意两处样地森林雾不同时间发生频率。据此完成第19~20题。
图6
图7
19.与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相比,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 )
A.日持续时间长 B.季节分配均匀
C.多发生于干季 D.多发生于正午
20.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的形成条件主要是( )
A.植物蒸发旺盛,水汽充足 B.大气热量散失,气温较低
C.海洋气流深入,水汽充足 D.锋面系统控制,大气稳定
【答案】19.C 20.B 【解析】第19题,读图分析,图6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各个月份雾发生频率的日变化特征,可以看出,10—12月,热带雨林雾主要发生在后半夜,而5—8月,在前半夜和后半夜均有雾发生,10—12月雾发生的频率显著高于5—8月,3—4月雾发生的频率较低。图7为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个月份雾发生频率的日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年在不同时刻均有不同程度的雾发生,雾发生的频率低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发生的最高频率多出现在10—12月。同样的,在3—4月,下午时段基本没有雾发生。所以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日持续时间长;季节分配也是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更均匀;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多发生在10—12月,为干季,C项正确;据图可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多发生在前半夜或后半夜,而不是正午。第20题,据图可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主要出现在前半夜或后半夜,所以主要以辐射雾为主,主要是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变冷而形成的,辐射雾常出现于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阴雨天气不利于辐射雾的形成,B项正确;植物蒸发旺盛,水汽充足,形成雾的时间应为白天;海洋气流深入,水汽充足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雾形成关系不大;锋面系统控制,大气稳定的情况下,多出现锋面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22年山东临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太白山是秦岭主峰,海拔3 771.2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8为9月某日飞机航拍秦岭南北两侧景观图,图9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图8
图9
(1)说明航拍图中秦岭南北两侧云量差异及其原因。(6分)
(2)描述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特征。(8分)
(3)分析冬季太白山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比南坡低的原因。(6分)
【答案】(1)差异:南侧多于北侧。
原因:秦岭海拔高,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顺南坡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凝结形成大量的云;北坡气流下沉,出现晴空。
(2)夏季气温垂直递减率高于冬季;夏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高于南坡;冬季,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高于北坡;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年内变化大于南坡。
(3)冬季风迎风坡,冷空气在北坡堆积,山麓气温较低;冬季植被少,地面降温快;阴坡气温低,积雪面积大,地面温度较低。
22.(2022年山东威海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青藏高原和“江南水乡”相隔万里,有着完全不同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在古近纪有一条横跨东西的干旱带横亘我国20°N~30°N。中新世开始,随着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部的生长,这条横跨东西的干旱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干东湿的气候格局,“江南水乡”也从此形成。随着气候环境的改变,江南地区植被类型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干旱、半干旱植被类型转变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湿润、半湿润植被类型。图10示意历史时期我国20°N~30°N自然环境演变过程。
图10
(1)说明古近纪时干旱带横亘我国20°N~30°N的原因。(6分)
(2)指出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8分)
(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中新世江南地区植被类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6分)
【答案】(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
(2)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形成高原山地气候;生物具有耐寒特征(或形成高山草甸、草原和寒漠景观);冻土广布,冰川地貌发育;山顶终年冰雪覆盖,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等等。
(3)受板块挤压,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部隆起抬升;改变了大气环流,增强了季风,增加了水汽输入,降水增多;气候变得暖湿,植被类型转变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综合检测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这是一份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