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同步训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同步训练(含答案),共7页。
2023-2024人教版地理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同步训练
七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随后顺利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完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1-3题。
1.从中国空间站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的形状是( )
A.天圆地方 B.半圆形 C.圆形 D.球体
2.下列地理事物,从空间站中无法看到的是( )
A.海洋 B.山脉 C.经纬网 D.白云
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纬线都成半圆状
读地球仪示意图,完成下面4-6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古人一开始就认为地球是球体
B.地球和地球仪都是规则的球体
C.在地球两极可看见真实的地轴
D.借助地球仪,可演示地球的自转
5.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中纬度地区 B.乙在地球最长的纬线上
C.丙位于低纬度地区 D.丁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6.2020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来陕西考察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大致位于33.8°N,108.9°E。甲乙丙丁四地与其最接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2年11月15日至1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了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主题是“共同复苏、强劲复苏”。下图中城市都曾经主办过G20会议。读图完成下面7-9题。
7.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地理位置大概是(115°E,8.7°S),与图中最接近的地点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8.关于图中各大城市的位置,表述正确的是( )
A.多数分布在北寒带 B.④纬度最低
C.多数分布在北半球 D.多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9.图中②地位于④地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读北半球某地经纬网图,回答下面10-11题。
10.图中③地的经纬度是( )
A.40°N,40°E B.40°S,40°E C.40°N,40°W D.40°S,40°W
11.图中经过①②地的经线是( )
A.本初子午线 B.东西半球分界线 C.东西经度分界线 D.南北半球分界线
某地某日出现了一种灾害性天气——龙卷风,平时善于观察的刘路路同学将龙卷风始发地A及运动方向,在下面经纬网地图上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标示。据此完成下面12-14题。
12.龙卷风始发地的经纬度是( )
A.29°N,112°E B.29°N,112°W
C.29°S,112°E D.29°S,112°W
13.龙卷风运动的方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
14.关于A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D.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二、解答题(共3大题)
15.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 (填“铅笔头”或“铅笔尾”)会先慢慢看不见。
(2)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在现实生活中,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 (填“桅杆”或“船身”)。
(4)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 ,还有哪些例子能证明地球的形状: (任举一例)。
16.下图示意某半球经纬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半球是 半球。
(2)东西经的分界线是 ,在图上将该线描粗 。
(3)写出B、D两地地理坐标
经度
纬度
B
D
(4)C地在B地的 方向,ABC三地中,位于中高纬分界线的是 ,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 。
(5)ABCD四地所在纬线,长度最短的是 ,与C地所在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
(6)贝贝从A地向西飞行,同时玲玲从C地向东飞行,两人是否相遇? 。京京、欢欢两人分别沿着C、D两地所在的经线向南行走,他们最后相遇于 。
1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甲、丁两点的经纬度:甲 ,丁 。
(2)位于东半球的是 ,位于西半球的是 。
(3)一个人从甲点出发向南行驶,不改变方向,最终可到达 。
(4)乙位于甲的 方向;丙位于乙的 方向。
(5)甲、乙、丙、丁四点,所在纬线最长的是 ,最短的是 。
(6)与丁点所在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答案
1.D 2.C 3.A 4.D 5.B 6.C 7.D 8.C 9.A
10.C 11.B 12.A 13.B 14.A
15.(1)铅笔头
(2)不会
(3)桅杆
(4) 球体 月食现象
16.(1)东
(2) 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
(3) 120°E 60°N 60°E 0°
(4) 西南 B C
(5) B 160°W
(6) 不会相遇 南极点
17.(1) 170°W,60°S 150°E,80°S
(2) 乙、丁 甲、丙
(3)南极点
(4) 正西 东南
(5) 甲、乙 丁
(6)3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