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讲 第一讲+文言文考情概览与备考策略教案课件PPT
展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认为:文言文阅读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内容设置之一,显示了积淀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发挥着涵养人文素质、提升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 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有:熟悉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和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准确理解文意,正确标点文言文,并能将文言文准确地翻译成规范的现代汉语。
(1)注重以文化人,体现古今融通 2022年新高考 I 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战国策·魏策三》中的段落,考生可从中了解孟尝君足智多谋,高超的游说策略,体会纵横家的语言魅力。2022年新高考 II 卷文言文阅读节选自《东观汉记》吴汉孟猛作战的故事。传主忠君爱主,刚毅卫国的事迹,展现了我国古代武将“忠义”的优秀品质,有助于激发考生的爱国热情,见贤思齐。这些试题,植入和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形成和丰富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稳中求变,凸显教考衔接 无论新高考卷还是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型相对稳定,力求通过一种平稳平和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但是,从选材的角度看,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的文言文阅读选材又迈出了较大的一步,文言文阅读试题材料分别从战国秦汉时期的杂史、别史、诸子等经典文言著作中取材,不再局限于史传文和纪事本末体。新高考卷从《战国策》《东观汉记》中选材,尤其是在文本内容上,直接对接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的“责任与担当”这一单元主题,正是落实教材任务群的显现,也是与教材的潜在关联。文言文阅读简答题也从分析传主的品质变为“概述”文章内容、评价观点,这虽然有因文设题的因素,但这细微的变动正是"稳中求变"精神的体现。
(3)灵活创新,重视课堂质量效率 试题考点灵活。文言文阅读第11题从侧重记忆能力的文化常识考查过渡为侧重理解能力的文言实词、虚词考查,或考查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或与教材中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比较,试题开放性增强,在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做题”现象等方面跨步较大。2023年断句以新的考查形式出现,客观题变为了主观题,灵活性更强。
(4)正本归源,落实关键能力 各种题型中,文言实词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和教材内容进行比较,考查脱离死记硬背;虚词、断句、翻译等文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强调了和语境的关联,在注重方法的基础上加持了语境的理解。
(1)了解考情,有的放矢 重视对近几年高考真题的练习与分析,了解不同文体的选文特点、常考题型及试题难度等,为高效复习奠定基础。从理解与分析两个能力维度树立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意识。
(2)重视教材,夯实基础 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阶段,复习教材是关键。综合分析历年高考真题,可以发现,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还是文章内容理解、文句翻译,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与考点相对应的知识点。因此,强化教材复习,巩固基础是备考关键。在备考过程中,一要熟读熟记课内外经典名篇,培养文言语感,提升文言文阅读迁移能力;二要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并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强化练习,学以致用 备考阶段,精练是制胜法宝。复习备考文言文阅读,应当充分利用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相关性,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复习教材要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在训练中熟练地进行知识迁移。此外,还要通过对高考题型的模拟训练,熟悉高考文言文命题方式,并在不断地反思总结中寻找可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两点在高考复习阶段是最为重要的,而强化训练的意义也在于此。
二、常见文体与阅读技巧
(一)写人叙事类 1、常见文体 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体量很大,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史书等都以写人叙事为主,另外还包括行状、碑志和古代寓言、小说等体裁。
(1)纪传体。 纪传体文言文的人物多为忠臣良将、清官廉吏,一般先介绍人物的名字、籍贯、家境身世、科举为官,然后叙述生平,最后交代人物的朝野声望、人生结局及卒年、谥号,有的作品还有作者的简单评价。生平主要事迹大多由典型片段组成,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以品行为纲,以官职变动作为行文标志。《屈原列传》《苏武传》可作为代表。
(2)编年体。 编年体的文章,以时间为经,以事实为纬,按一定次序记载史事,展示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编年体重在叙事。如《左传》是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但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历法、地理形胜等均有记述和评论。出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可为代表。再如,《资治通鉴》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并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3)纪事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是指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例,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其优点是每一历史事件独立成篇,各篇按时间顺序编写,能够完整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可补编年体与纪传体之不足。缺点在于不能表明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4)行状、碑志、寓言、小说。 古代行状、碑志和寓言故事、文言小说,都是以写人叙事为主,前者为真人真事,后者主要是虚构。《庖丁解牛》《种树郭囊驼传》和《促织》可为寓言故事和文言小说的代表。
关注“三标志”与“一评价” 写人叙事类文言文,阅读时可以按事件分层,“时、地、人”是事件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人”有一点发生变化,事件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人”不同,事件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件划分层次。另外,这类文章,有的有评价性文字,这些文字往往是写作意图的体现,也是主要的关注点。
(1)时间 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时间,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 ①年号+初,如:开元初。 ②年号+具体年份,如:武德九年。 ③年号+末,如:建安末。 ④皇帝十年号+干支,如: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 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
(2)地点 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地方长官。
(3)人物 主要注意什么人,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要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这类文本中,因为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 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他(她)与直接相处之人及对其有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的影响等。
(4)评价 评价性的文字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1、常见文体(1)论辩类 论辩文章是中国古代散文中最有代表性的文体之一。论说文是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它要求有明确的论点,有可信的论据,有严密的论证。春秋战国时期,论说文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阶段。所谓“诸子百家”大都属于论说文的范畴。从秦汉开始,论说文有了新的发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论 :一般说来,“论”指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注重从正面树立一个观点,然后围绕它进行逻辑严密的论证。如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等。 2)说 :“说”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阐述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义理。如韩愈的《师说》等。 3)辩 :“辩”带有辩驳、辩说的意味。如韩愈的《原毁》,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4)奏议: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奏议包括表、奏、疏、议、上书、札子、封事、对策等。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李密的《陈情表》等。
5)书信:古代文人的书信或抒发胸中情怀,或描绘山水美景,如《与朱元思书》等。唐宋人书信的内容更为广泛,议论时事,感叹际遇,切磋诗文,不一而足,如《答司马谏议书》等。明清时期以短札小品为主,如《报刘一丈书》等;家书、家信也别具特色,真挚感人,如《与妻书》等。 6)书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是古代序文的一种,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一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书序的写作或偏重议论,或偏重叙述,形式上较少束缚,作者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书序的思想和文学价值有时超过了所序的书籍或文章,如《兰亭集序》《五代史伶官传序》等。书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如《指南录后序》。
杂记类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形成较晚,内容也颇为驳杂。记人记物、记亭台名胜、记游山玩水等,皆属于“记”的范围。高中教材涉及的主要有以下两类。 1)游记:是杂记的一种,专记游历所见所感。游记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类,是从唐代才开始的。在这方面,柳宗元有开创之功,正是他在贬谪生涯里撰写的山水游记,尤其是著名的《永州八记》,标志着这一文类的独立成型。宋人的游记往往还会运用学问思考辨析,充满了理性色彩,如《石钟山记》。明清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发展和鼎盛时期,著者迭起,风格多样,突出的代表如《登泰山记》等。 2)笔记文: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以记事为主,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逸闻轶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学考证、读书杂记等。《项脊轩志》就属于这种文体。
关注“六方面”,理清“四关系”(1)内容上的六个方面。 论辩杂记类文言文所写的内容,就每一篇文章而言,千差万别,五彩缤纷,但综合起来看,主要写的是人、事、景、物、情、理六个方面。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不可能六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任何一篇文章所写的都不外乎其中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人物:这类文章,往往选取两三个片段,描写人物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是通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人物的言行片段来表现人物的志向精神。 ②事件:这类文章,描写事件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庖丁解牛》,就是通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这件事,来阐述道家"养生"的道理。
③景物:古代游记,总是选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如《登泰山记》,生动地描写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抒发了作者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 ④事物: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情感或观点。如《项脊轩志》,“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一件件、一桩桩,作者都围绕着“阁子”慢慢道来。
⑤感情: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事物或哲理来抒发感情。如《与妻书》,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⑥义理:文章中总有作者的最终写作意图。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附托于景物、事物,表达得含蓄蕴藉。如《石钟山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2)情理上的四种关系。 论辩杂记类文言文阅读要理清四种关系:①人、事、景、物与感情的关系。②人、事、景、物与义理的关系。③感情与义理的关系。④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 理清四种关系,目的是把握作者表情达意的角度,即明确文章为抒情见义的需要,对人、事、景、物是如何进行剪裁的,抒发的感情是褒是贬、是冷是暖,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是否一致,表达的主题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更好地推断字、词、句的语境义,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感情,更好地分析表现手法,更好地对文章主题及其艺术特色进行鉴赏、评价。
(2023·全国新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 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 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 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 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 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 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5. 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讲 第五讲+文言虚词的理解教案课件PPT: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讲 第五讲+文言虚词的理解教案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概览,虚词的类别,作连词,作助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讲 第十讲+文意的概括与分析(客观题)教案课件PPT: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讲 第十讲+文意的概括与分析(客观题)教案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步骤,二解题方法,微观上字斟句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讲 第十二讲+文化常识教案课件PPT: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讲 第十二讲+文化常识教案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概览,一知识网络图,二积累方法,分类串记法,“一线串珠”法,联想记忆法,三公九卿制,常见设误手法,答题原则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