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卷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6080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卷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6080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卷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6080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题(45分)
-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章 化学速率与化学平衡 单元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卷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卷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共24页。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四图中,曲线变化情况与所给反应、、、均大于相对应的是
A
B
C
D
A.A B.B C.C D.D
2.已知可逆反应aA(g)+bB(?)cC(g) ΔH>0(B物质的状态未确定)。关于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压若平衡正向移动,则a>c
B.升高温度,平衡一定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的变化不能确定
C.缩小容器的体积,各物质的浓度一定增大
D.加入一定量的B,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3.用活性炭还原NO2可防止空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为在密闭容器中1mol NO2和足量C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内测得NO2的生成速率与N2的生成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维持温度不变,反应相同时间内得NO2的转化率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B、C三个点中只有A点的v正=v逆
B.图2中E点的v逆大于F点的v正
C.图2中平衡常数K(E)=K(G),则NO2的平衡浓度c(E)=c(G)
D.在恒温恒容下,向图2中G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与原平衡相比,N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mA(g)+nB(g) cC(g)+dD(g),C物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升高或压强增大而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m+n) >(c+d)
C.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值增大
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
5.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xA(g)+B(g)2C(g)。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表和下图表示
容器
甲
乙
丙
容积
0.5L
0.5L
1.0L
温度/℃
T1
T2
T2
反应物起始量
0.5molA 1.5 molB
0.5 molA 1.5 molB
2.0 molA 6.0 mol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T1<T2,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8
C.1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B)=0.05mol·(L·min)-1
D.T1℃,若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1.5molA、0.5molB,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25%
6.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历程一般为:
B.CH4+CO2→CH3COOH过程中,只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了该反应的速率
7.下列有关有效碰撞理论和活化能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对于气体反应),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增大,增加了碰撞频率,故反应速率增大
B.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增加了碰撞频率,故反应速率增大
C.选用适当的催化剂,降低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故反应速率增大
D.增大反应物浓度,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碰撞频率增加,故反应速率增大
8.探究反应的速率影响因素,设计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锥形瓶
溶液/mL
蒸馏水
溶液
反应温度
浑浊出现时间/s
备注
1
10
0
10
20℃
10
2
10
x
5
20℃
16
3
10
0
10
50℃
5
第10秒开始浑浊不再增多
4
10
6
4
50℃
8
A.
B.3号瓶用来表示速率为
C.由2号瓶和3号瓶实验结果可得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D.由1号瓶和4号瓶实验结果可得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时刻改变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时刻升高温度
B.,时刻增大浓度
C.,时刻增大压强
D.,时刻升高温度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加热浓氨水制取氨气
B.对2HI(g) H2(g)+I2(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使颜色变深
C.工业制金属钾:Na(l)+HCl(l) 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有利于K的生成
D.光照新制氯水时,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
11.下列反应的焓变和嫡变与图示过程相符的是
A.
B.
C.
D.
12.合成氨中的氢气可由下列反应制取:反应I:CH4(g)+H2O(g)⇌CO(g)+3H2(g) △H1,反应Ⅱ:CO(g)+H2O(g)⇌CO2(g)+H2(g) △H2,恒压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投入到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H4和H2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B表示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B.相同条件下,改用高效催化剂无法使曲线A和凸线B相重叠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一定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有利于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
13.如图所示为接触法制硫酸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其中关键步骤是的催化氧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增大反应容器内压强一定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
B.反应放热,为提高转化率,工业生产应尽可能在较低温度下反应
C.工业生产要求高效,应使用催化剂并控制在催化剂活性最佳的温度下反应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因为吸热反应是非自发的
14.当2SO2+O22SO3 达到平衡后,通入18O2一定时间后,18O存在于
A.三氧化硫、氧气 B.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气
C.二氧化硫、氧气 D.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15.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投料,发生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经过40s,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Ⅲ对反应活化能降低程度最大
B.c点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C.平衡转化率:催化剂Ⅲ在800℃小于催化剂Ⅰ在750℃
D.a点的体积分数约为5.56%
二、填空题
16.830K时,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可逆反应:
CO(g)+H2O(g)CO2(g)+H2(g)△H<0,K=0.5,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
(2)在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c(CO)=1mol•L﹣1,c(H2O)=2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5mol•L﹣1,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_____(填“是”与“否”),此时v(正)________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K值将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将______(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4)平衡后再加1molCO和2molH2O,则CO的转化率将_______
17.将玉米秸秆进行热化学裂解可制备出以CO、、、为主要成分的生物质原料气,对原料气进行预处理后,可用于生产甲醇、乙醇等燃料。
(1)已知:几种常见共价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共价键
C—H
C—O
H—H
O—H
键能()
413
358
839
436
467
由此可估算反应的焓变_______。
(2)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体系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平衡体系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加入催化剂,可以提高的平衡产率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CO的浓度,能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3)和合成乙醇的反应为。将等物质的量的和充入一刚性容器中,测得平衡时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压强_______(填“>”“<”或“=”,下同)。判断依据是_______。
②a、b两点的平衡常数_______。
③已知Arrhenius经验公式为(Ea为活化能,k为速率常数,R和C为常数),为探究m、n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能,进行了实验探究,依据实验数据获得下图所示曲线。在m催化剂作用下,该反应的活化能Ea=_______。从图中信息获知催化效能较高的催化剂是_______(填“m”或“n”)。
三、实验题
18.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有以下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温度/℃
30
40
50
60
70
显色时间/s
160
80
40
20
10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试剂除了溶液、溶液外,还需要的指示剂是________。实验仪器除了试管、试剂瓶、胶头滴管、温度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操作中除了需要(3)的条件外,还必须控制不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温度 B.指示剂的浓度 C.试剂的用量(体积) D.试剂添加的顺序
(5)由上述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每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为原来的____倍。
(6)若要进行酸性强弱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你会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19.ClO2为疫情防控的消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是国际公认的最新一代广谱、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菌剂,具有杀菌效果好,见效快,残留少,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如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备和收集一定量较纯净的ClO2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和垫持用品省略)。
已知:①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难溶于有机溶剂。
②实验室制备ClO2的原理是2NaClO2+Cl2=2ClO2+2NaCl。
(1)A为氯气的制备装置,其中a管的作用是_____,装置G的作用是_____。
(2)若圆底烧瓶中盛有高锰酸钾,分液漏斗中盛有浓盐酸,写出生成氯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氯气的电子式为______。
(3)B装置中所盛试剂是饱和食盐水,抑制了Cl2与H2O的反应,B装置中也可以用水替代饱和食盐水,实验室常采用饱和食盐水而不采用水除去氯气中氯化氢,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用离子方程式结合文字表述)
(4)装置D中盛放NaClO2的仪器名称为_____。当有18.1gNaClO2与Cl2完全反应时,电子转移数目为_____。
(5)E中盛放的试剂用于除去ClO2中未反应的Cl2,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填标号)。
a.饱和食盐水 b.CCl4液体 c.水 d.浓硫酸
四、计算题
20.(1)Shoichi研究了467℃、489℃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和相等、和相等。
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min内的平均速率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分解反应:
其中二聚为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表所示[时,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研究表明,分解的反应速率。时,测得体系中a,则此时的__________kPa,__________。
21.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CO和8molH2O混合加热至800℃,达到如下平衡:CO(g)+H2O(g) ⇌CO2(g)+H2(g)△H=+550kJ·mol-1K=1.0(请写出计算过程)
(1)求H2O的平衡转化率___。
(2)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多少?___。
(3)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再充入1molCO和1molCO2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1200时反应速率大于1000时反应速率,1200先达到平衡,但图中1000先达到平衡,不符合平衡的建立的图像,A错误;
B.对于反应,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都加快,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 >逆,与曲线不一致,B错误;
C.对于反应,温度一定时,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2O4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O4物质的量分数减小,与曲线一致,C正确;
D.由于C为固态,对反应,恒容容器中增加CO2物质的量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与曲线不一致,D错误;
故本题选C。
2.B
【详解】A.加压若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物中气体的总分子数一定大于生成物中气体的总分子数,但由于B的状态未知,所以不一定存在a>c,A不正确;
B.由于ΔH>0,所以升高温度,平衡一定正向移动,但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大小关系未知,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的变化不能确定,B正确;
C.缩小容器的体积,A和C的浓度一定增大,但B若为液体或固体,则浓度不变,C不正确;
D.加入一定量的B,若B为气体,则平衡正向移动,若B为非气体,则平衡不发生移动,D不正确;
故选B。
3.D
【详解】A.由可知,NO2的生成速率(逆反应速率)应该是N2的生成速率(正反应速率)的2倍时,才能使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达到平衡,只有C点满足,A错误;
B.由图2知,E点反应未达到平衡,F点反应达到平衡,且压强E<F,则E点的v逆小于E点的v正;反应正向进行,则E点的v正小于F点的v正,故E点的v逆小于F点的v正,B错误;
C.由题中信息可知,维持温度不变,即E、G两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K(E)=K(G)。混合气体中气体压强与浓度有关,压强越大,体积越小,浓度越大,所以G点压强大,浓度大,即c(E)<c(G),C错误;
D.在恒温恒容下,向G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相当于增大压强,化学平衡相气体体积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N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4.A
【详解】A.C物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C物质的质量分数(C%)随压强增大而减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所以(m+n) V正与图象不符,A错误;
B.时刻增大浓度,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物浓度不变,逆反应速率不变,与图象不符,B错误;
C.该反应前后气体的∆n相等,则时刻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不移动,与图象不符,C错误;
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时刻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向移动,D符合;
故选:D。
10.B
【详解】A.氨水中存在化学平衡:,升高温度促进一水合氨分解,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加压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颜色变深是由于容器体积缩小导致浓度增大造成的,与平衡移动无关,故B符合题意;
C.工业制取金属钾时,选取适宜的温度使钾变成蒸汽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钾的浓度变小,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正向移动,利于钾的继续生成,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光照新制氯水,,,次氯酸分解,促进氯气和水反应的平衡正向进行,氯气浓度减小,黄绿色逐渐变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C
【分析】打开可乐瓶时,产生大量气泡,在由溶液到逸出气体过程中,溶解是放热,则逸出是吸热,则△H>0,气体增多,则△S>0。
【详解】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H<0,气体减少,△S<0,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H<0,气体减少,△S<0,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H>0,气体增多,△S>0,故C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H<0,气体增多,△S>0,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D
【详解】A.由于CO2同时参与两个反应,因此温度相同的条件下,CO2的转化率大于CH4的转化率,则曲线B表示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故A正确;
B.相同条件下,高效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无法使得曲线A和曲线B重叠,故B正确;
C. 恒压下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体积发生改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发生改变,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一定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 曲线B表示CH4的平衡转化率,温度升高CH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反应I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反应Ⅱ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所以增大压强反应I平衡逆移, CH4的平衡转化率减少,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3.C
【详解】A.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增大反应容器内压强,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但由于增大压强对设备要求和动力要求很高,成本高,效益可能不佳,A错误;
B.反应放热,为提高转化率,应尽可能在较低温度下反应,但温度过低会使反应速率太慢,经济效益低,B错误;
C.为加快反应速率,应使用催化剂,还需要考虑催化剂的最佳活性温度,不一定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C正确;
D.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反应能否自发要综合焓变和熵变以及温度来判断,D错误;
故答案选C。
14.B
【详解】2SO2+O2 ⇌ 2SO3是可逆反应,氧气中的O为18O,通入18O2,生成的SO3中有18O,含有18O的SO3分解时,SO2中也会有18O,所以一定时间后,18O存在于所有物质中,故选B。
15.D
【详解】A.相同温度下,催化剂Ⅰ的催化效果最好,对反应活化能降低程度最大,故A错误;
B.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由于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转化率,温度在750度,c点的平衡转化率还能上高,说明c点不是化学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转化率,故C错误;
D.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投料,发生反应,a点时CH4的转化率为80%,则有
则a点的体积分数约为=5.56%,故D正确;
故选D。
16. 否 大于 此时浓度商Qc=0.33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