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8分)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1湘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1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成都相比,西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规范练41(2022天津部分地区一模)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通过社会经济活动与周边城市形成紧密联系,并对这些城市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图1为长三角部分城市分布图,图2为受上海辐射强度(数值越大,受影响越大)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图1图21.由图可知,影响受上海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空间距离C.城市交通 D.资源配置2.宁波受上海辐射强度大于浙北的绍兴、舟山、慈溪三市,原因是宁波( )A.水陆交通便利B.产业结构相似C.发展水平较高D.历史文化不同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受上海辐射强度数值最大的是离上海最近的苏州,其次是无锡、南通、嘉兴、杭州等,从它们共同的特征看,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致与空间距离呈负相关,与海陆位置、城市交通、资源配置等因素关系不大,B正确。第2题,宁波与绍兴、舟山、慈溪距上海的距离差别不大,宁波受上海辐射强度明显大于其他几个地区,主要是因为宁波发展水平较高,受上海辐射影响较强,C正确;长三角地区水陆交通都便利,历史文化也大致相同,A、D错误;宁波承接上海产业,应该优势互补,协作发展,不是产业结构相似,B错误。(2022北京房山高三期末)下图为2017年西安和成都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能力越强。据此完成3~4题。3.与成都相比,西安( )A.经济规模辐射能力更强B.信息和交通通道更畅通C.资金和技术实力更雄厚D.人流和物流辐射能力更强4.为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能力,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③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④提高西安市的行政等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3.B 4.A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西安的经济规模较成都小,经济规模辐射能力更弱;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的辐射能力均是西安大于成都,所以西安信息和交通通道更畅通;资金流、技术流、人流的辐射能力均是西安小于成都。第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能力,①②正确;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城市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西安技术流数值比较高,应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③错误;西安已经是陕西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提高城市行政等级不符合实际,④错误。(2022河南原阳一中月考)城市扩散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其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读大连市核心区2000—2009年城市扩散度统计图,完成5~6题。5.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升高带来的影响有( )A.拉大城市核心区与郊区的经济发展差距B.人口空间布局趋向市中心C.带动郊区经济发展D.逆城市化进程延缓6.图示期间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出现两个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②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 ③政府政策干预 ④郊区农业发展加快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5.C 6.D解析 第5题,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升高,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增大,从而带动了郊区经济发展,C正确;在此期间城市核心区与郊区的差距缩小,A错误;人口空间布局也趋向郊区,B错误;大连市目前还未进入逆城市化阶段,D错误。第6题,读图可知,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两个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郊区的交通便捷程度提高,以及政府政策干预,使得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力加大,D正确。(2022湖北鄂东南重点中学联考)徐州市地处三省交界地区,其工程机械产业具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产值最高和产业集群规模最大的城市。淮海经济区各城市是相关省份的经济洼地,国家已正式规划将徐州市定位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下图为淮海经济区简图。据此完成7~9题。7.徐州市发展成为中国的“工程机械之都”的主要条件是( )①本地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④工业基础雄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国家将徐州市定位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其主要原因是徐州市( )A.居民消费水平高 B.产业结构合理C.交通地位突出 D.辐射带动能力强9.关于徐州市为促进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淮海经济区中中心城市的作用而采取的各项措施,最为合理的是( )A.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B.加强产业分工,提升机械产业的影响力C.发展金融、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升级D.搬迁本地的机械企业,兴建高技术产业答案 7.C 8.D 9.B解析 第7题,徐州市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徐州市水陆交通便利;徐州市位置优越,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基础雄厚。因此发展成为中国的“工程机械之都”,①②④对。徐州市发展成为中国的“工程机械之都”,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③是结果。C正确。第8题,据淮海经济区简图判断,徐州市位于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城市等级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因此国家将徐州市定位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D正确。第9题,徐州市为促进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淮海经济区中中心城市的作用,应该加强区域产业分工,相互协作,继续提升工程机械产业的影响力,辐射带动其他地区,B正确;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A错误;“大力发展金融、国际贸易”“兴建高技术产业”没有发挥其“工程机械之都”的优势,C、D错误。10.(2022湖南部分学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根据《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包含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东五省多个城市,积极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示意图。(1)分析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2)说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3)从辐射方向、辐射强度方面,分析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对郑州向外辐射的影响。答案 (1)郑州属于我国东、西、南、北交会的中心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为河南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政策优势明显;是中原城市群等级最高、经济最发达、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交通便捷程度高。(2)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是区域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辐射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3)辐射方向:使郑州对外辐射沿四条发展轴向外拓展。辐射强度: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增强了郑州的对外辐射强度。解析 第(1)题,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主要从地理位置、城市等级、交通运输、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地位和对外辐射方面分析。第(3)题,“一核四轴四区”中的“一核”即郑州大都市区,“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化空间格局有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从辐射方向来说,使郑州对外辐射沿发展轴向外拓展;从辐射强度来说,使郑州的辐射强度增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9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胶莱人工海河得以建成,将,雾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6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甲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白天,磷虾在海水深层活动是为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5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五里坡,首批国家公园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