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实验学校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实验学校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如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1能调节瞳孔大小 B. 结构4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C. 结构2受虹膜的调节 D. 结构3能接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 如图表示近视成像和矫正做法的分别是( )
A. ③① B. ④② C. ④① D. ③②
3.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说的是不同语言刺激给人带来不同的反应,从条件反射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与此最相符的是( )
A. 闻到花香,顿觉心旷神怡 B. 看了一部电影,心潮澎湃
C. 看见青梅,津液顿生 D. 红灯停,绿灯行
4. 小明在出行过程中发现自己会晕车、晕船,与此有关的耳中的结构是( )
A. 鼓室、鼓膜 B. 外耳道、听小骨 C. 耳蜗、半规管 D. 前庭、半规管
5. 成年人李明最近食量大增,身体毕逐渐消瘦,且容易激动。初步分析可能是下列哪种激素分泌过多所致?( )
A. 性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生长激素 D. 胰岛素
6.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脊髓既有反射功能,又有传导功能
C. 人能控制排尿,说明大脑可以控制排尿反射中枢
D. 激素通过导管进入循环系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7.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和脑神经
B.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C. 神经中枢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
D. 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
8. 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B. 应该从我做起,实行“低碳生活”
C. 大量植树造林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D. 温室效应是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过多导致的
9. 玫瑰花开艳丽,小红喜欢不已,伸手采摘,却不料被刺,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扎到皮肤作出反应
B. 如果4断裂,她会感觉到疼痛,但不会缩手
C. 3是神经中枢,疼痛感觉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D. 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5→4→3→2→1
1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
A. 人手被烫后便立即移开 B. 草履虫能趋利避害
C. 小刚躲开树上掉下来的树枝 D. 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
11. 下列生命现象与激素调节无关的是( )
A. 血糖含量保持稳定 B. 青春期身高突增
C. 强光照射时瞳孔缩小 D. 男孩进入青春期后喉结突出
12. 在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食醋和淸水配制模拟酸雨,把pH控制在6以上
B. 可测定模拟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来判断
C. 该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用淸水处理
D.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每组所用种子数量不宜太少
13.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目前,我市对生活垃圾已经实施分类投放。快递所用包装纸箱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A. 不可回收 B. 有害垃圾
C. 厨余垃圾 D. 可回收
14. 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在人体中分泌量多,作用大
B. 激素的运输需依靠血液循环,激素分泌可受环境影响
C. 食用加碘食盐、海带、紫菜等,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能对人体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15. 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所属免疫类型不同的是( )
A. 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 B. 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C. 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能清扫异物 D. 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水痘
16. 常言说:是药三分毒。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
B. 若被木刺刺伤,伤口较小较浅可用消毒的镊子将其拔出,伤口涂上碘伏
C. 患者可根据病情自行购买和使用处方药
D.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恰当的药物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
17. 某人因车祸大腿受伤(如图所示),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请据图判断受伤的血管及急救时控制血流的位置分别是( )
A. 动脉 a处 B. 静脉 a处 C. 动脉 b处 D. 静脉 b处
18. 下列关于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危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吸烟会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致癌
B. 酗酒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不会损害肝脏
C. 吸毒极易成瘾,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D. 青少年应该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
19. 夏季吃瓜果降暑时要清洗干净,以免病从口入。小明因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甜瓜而出现严重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痢疾杆菌是传染源 B. 照顾小明的人是易感人群
C. 给小明输液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D. 瓜果食用前要清洗于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0. 《水浒传》中描写“武大郎”的特征,可以推测他幼年时哪种激素分泌过少( )
A. 甲状腺激素 B. 胰岛素 C. 性激素 D. 生长激素
21. 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酵母菌酿造白酒 B.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C. 利用青霉菌制作米醋 D. 利用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22.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注射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B. 与艾滋病患者共同就餐不会被传染艾滋病
C. 免疫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免疫能力越强对人体越好
D. 春天,好多人对花粉、柳絮过敏,对他们来说,柳絮和花粉属于抗原
23. 关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 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C. 固氮的根瘤菌与大豆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D. 地衣是细菌和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
24. 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你可以尝试这样自制酸奶:将新鲜的牛奶加人适量的蔗糖煮沸后,装入消毒的大口玻璃瓶内,再将适量的酸奶倒入其中。能够成功制成酸奶的操作是( )
A. 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并封存 B. 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并封存
C. 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不封存 D. 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不封存
25. 已知生长激素为蛋白质,某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实验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表,其中错误的是( )
实验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甲
不进行任何处理
增重25%
乙
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
增重40%
丙
定期饲喂与乙组等量的生长激素
增重25%
A. 在该实验中甲组起到对照作用
B. 乙、丙两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不能口服
C. 甲、乙两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D. 甲、丙两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0分)
26. 眼和耳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感觉器官,如图甲是近视眼的形成模拟实验,图乙为听觉形成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 ______ ,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 ______ 。
(2)实验中,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蜡烛应向 ______ 透镜方向移动(填“靠近”或“远离”),才能使纸板上的图像清晰。
(3)建党百年,红歌嘹亮,你能可到优美动听的数声,这是因为图乙中⑧能够将声波转化成 ______ 而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______ ] ______ 。
(4)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位受损,则 ______ (“能”或“不能”)产生听觉,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 ______ ] ______ 张开,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27.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如图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是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 ______,它的细胞核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__内,与其他人体细胞相比,它在结构上的最大的区别是有许多 ______。
(2)图二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模式图,称为 ______。图一中的[______]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就构成图二中的[______]______和d。
(3)某人遇车祸造成了图二中c严重受损,此时如果刺激a,则图中的[______]______无反应。
(4)图二不能完成的反射活动是 ______(选填“缩手反射”或“望梅止渴”),原因是这种反射活动需要经过 ______的参与才能完成。
28. 如图是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正常人的血精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与外分泌腺比较,内分泌腺没有 ______ ,它们的分泌物一一激素能够直接进入腺体内 ______ ,并随血液偱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2)图甲中,能够分泌生长激素的是[ ______ ] ______ 它还能分泌多种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会患 ______ 。
(3)图乙中,DE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与 ______ 的分泌有关,该激素的作用是 ______ ,当人体内该激素分泌不足时,会得是 ______ 病。
(4)李明看到世锦赛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在此过程中,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是 ______ 。
29. 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对于救死扶伤具有重要意义。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呼吸和心跳都刚停止的人,应该实施 ______ 急救措施,该急救措施包括先后交替进行图[ ______ ] ______ 和图[ ______ ] ______ 两种操作,其比例是 ______ 。
(2)图1操作的正确部位是图2中的 ______ (填序号)。
(3)图3救助措施应遵循的顺序是 ______ (填字母顺序)。
(4)若患者出现 ______ ,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证明抢救有效。
(5)冬天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期,一旦发现煤气中毒者,应立即进行救治、以下步骤正确的是 ______ 。
①打120电话
②开窗透风
③对心脏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术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6)健康是指身体上、 ______ 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30. 由于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让我们的防疫保卫战充满了挑战,实践证明注射疫苗是行之有效的积极预防措施。如图一表示新冠肺炎流行示意图,图二是疫苗注射后两种抗体IgM和IgG在人体内的产生及抗体含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一,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 ______(填字母)。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积极开展健康人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工作,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______。
(2)从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新冠疫苗属于 ______,当新冠疫苗被注入人体后,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这属于 ______免疫。
(3)根据图二,初次接种后一段时间,______细胞会产生一定的相应抗体。当再次接种时,机体会快速产生 ______(填“较多”或“较少”)的相应抗体,从而提高抵抗新冠肺炎的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抗体量会不断 ______,所以建议及时注射加强针。
(4)注射疫苗后一天内针孔处尽量不沾水,原因是 ______组成的人体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容易造成感染。
31. 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种类和数量极大的微生物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图为几种微生物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结构上,B与A、C、D最大的不同点是 ______ ,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______ ] ______ 所以不能独立生活。
(2)A与C、D在细胞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没有 ______ ,属于 ______ 生物。
(3)A分布广泛,一是它形体微小,都是单细胞个体,容易扩数;二是与它繁殖速度很快有关;三是它可以形成 ______ 以度过不良环境有关。
(4)图D的菌体由菌丝构成,地下部分的菌丝能够吸收土壤中 ______ ,图D靠产生[ ______ ] ______ 来繁殖。
(5)面包的制作离不开图中的[ ______ ] ______ ,因为它可以分解有机物生成 ______ ,该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遇热膨胀,使面包膨大和松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结构1是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像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使病人得到恢复。虹膜中央有瞳孔,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是虹膜内的平滑肌,A错误;
B、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B错误;
C、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的大小使人能看清远近的物体,C错误;
D、3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形成视觉,D正确。
故选:D。
图示中各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是: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视网膜,4是视神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视觉特点。
2.【答案】C
【解析】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由图可知④的像呈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加以矫正,故④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①表示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选:C。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如图所示:
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如图所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措施。
3.【答案】B
【解析】解:A闻到花香,顿觉心旷神怡,C看见青梅,津液顿生,D红灯停、绿灯行这些反射活动都是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而“看了一部电影,心潮澎湃”是由语言中枢参与的条件反射,与题干中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最相似。
故选:B。
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人类特有的反射是由语言中枢参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是由语言中枢参与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明确人类特有条件反射的特征。
4.【答案】D
【解析】解: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故选:D。
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回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耳的结构。
5.【答案】B
【解析】解: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食量大增而身体却逐渐消瘦,情绪易于激动,失眠健忘,心率和呼吸频率偏高。通过分析上述病人的症状,他患的是甲亢,分泌过多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故选:B。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导致人体患相应的疾病。如表:
激素
症状
生长激素
幼年时分泌过少
侏儒症
幼年时分泌过多
巨人症
成年后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幼年时分泌过少
呆小症
成年后分泌过多
甲亢
成年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大脖子病
胰岛素
分泌较少时
糖尿病
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来分析。
6.【答案】D
【解析】解:A、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正确。
B、脊髓既有反射功能,又有传导功能,B正确。
C、排尿反射是简单反射,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成年人产生尿意时能够有意识地排尿,脊髓将刺激传导到大脑皮层说明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则说明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也受大脑的控制,C正确。
D、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D错误。
故选:D。
(1)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手遇到烫的东西会缩回,像这种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这就是反射。
(2)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熟悉激素的作用。
7.【答案】B
【解析】解:A、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A正确;
B、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B错误;
C、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功能,这部分结构叫神经中枢。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中。C正确;
D、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B。
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要注意理解掌握,不能死记硬背。
8.【答案】D
【解析】解:A、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A正确;
B、应该从我做起,实行“低碳生活”,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缓解温室效应,C正确;
D、温室效应是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硫过多导致的,D错误。
故选:D。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低碳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与之相关的考题也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
9.【答案】B
【解析】解:A、图中1是感受器、5是效应器,A错误;
B、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如果手受到针的刺激,会感到疼痛,但没有缩手反应,可能是传出神经受损,原因是传入神经正常,神经冲动可以通过白质的神经纤维向上传导给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能产生感觉;如果既不感到疼痛又不会缩手,可能是传入神经受损,原因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B正确;
C、3是神经中枢,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C错误;
D、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五部分。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2→3→4→5,D错误。
故选:B。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
反射及反射弧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10.【答案】B
【解析】解:A、人手被烫后便立即移开,属于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不能完成反射,B符合题意;
C、小刚躲开树上掉下来的树枝,属于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
D、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属于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
11.【答案】C
【解析】解:A、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使得血糖的浓度保持稳定,故不符合题意。
B、生长激素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因此青春期身高突增,故不符合题意。
C、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多少,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缩小;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变大。与激素的调节无关,故符合题意。
D、男孩进入青春期喉结突出,是男女差别的第二性征。与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的调节直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可依据具体的实例掌握.
12.【答案】A
【解析】解;A/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成模拟酸雨,他把pH值控制在5.6以下,A错误;
B、可以通过喷洒清水和模拟酸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来判断酸雨是否对植物有影响,B正确;
C、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一般用醋酸和清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C正确;
D、种子数量太少会造成偶然性太大,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每组所用种子数量不宜太,D正确。
故选:A。
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硫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因此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生二氧化硫;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理解掌握对照试验的设计要求。
13.【答案】D
【解析】解: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政府相关部门提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在街道边放置各类垃圾箱,上面有不同的标志:
贴有如图:属于可回收废物,
贴有如图:属于有害垃圾,
贴有如图:属于厨房垃圾。
贴有如图:属其它垃圾,
这样可以使不同的垃圾分放在不同的地方,可以使不同的垃圾得到不同的处理,垃圾的再生利用是垃圾资源化的最佳途径。
快递所用包装纸箱属于可回收废物。,应投放在标有标志的垃圾箱中。
故选:D。
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快递所用包装纸箱属于可回收废物。
明确标记所包含的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很少,分泌过多、过少都可能引起疾病,A错误。
B、激素进入血液,依靠血液循环,激素分泌可受环境影响,B正确。
C、缺乏含碘的无机盐,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加碘食盐、海带含碘,食用加碘食盐、海带等,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C正确。
D、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能对人体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A。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的作用,据此解答。
掌握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作用即可解答。
15.【答案】D
【解析】解:ABC、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能清扫异物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D、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水痘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故选:D。
1、人体的三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
2、人体免疫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解答此题要掌握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16.【答案】D
【解析】解:A、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A正确;
B、若木刺刺伤较小较浅,可用消毒的镊子将其拔出,伤口涂上碘伏,B正确;
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C错误。
D、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D正确。
故选:D。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掌握安全用药常识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出血的特点,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时,血液暗红,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一样慢慢渗出。静脉出血在远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某人因车祸大腿受伤,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表明受伤的血管是动脉;应在近心端止血即图中b处。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出血的初步护理,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首先明确破裂的是哪种血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出血的特点和止血部位。
18.【答案】B
【解析】解:A、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A正确。
B、饮酒多了,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会造成胃、肠、肝脏和神经系统的损害,B错误;
C、毒品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C正确。
D、青少年应该不吸烟、不喝酒,应当绝对禁止吸毒,D正确。
故选:B。
因为吸烟、酗酒、吸毒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大,特别是人们对吸烟、酗酒的危害认识不足,吸烟、酗酒的人数逐年怎多,年龄呈下降趋势。在公共场合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吸毒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吸烟、醉酒、吸毒的危害。
19.【答案】A
【解析】解: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痢疾杆菌属于病原体。A错误。
B、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所以照顾小明的人是易感人群。B正确。
C、给小明输液治疗,减少与他人接触,属于控制传染源。C正确。
D、小明因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甜瓜而出现严重的腹痛腹泻等症状,这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瓜果食用前要清洗于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A。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武大郎身材虽然矮小,但智力发育正常,据此推断,应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生长迟缓,身材矮小的,被称为侏儒症。
故选:D。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如下图:
内分泌腺
位置
功能
激素分泌异常症
垂体
位于大脑的下部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的两侧
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就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会患患呆小症;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胰岛
散布于胰腺中
分泌胰岛素等
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
掌握各种生长激素的作用,功能异常时的症状。
21.【答案】C
【解析】解:A、酿酒要用到酵母菌的发酵,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A正确。
B、制酸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的发酵,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B正确。
C、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C错误。
D、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例如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D正确。
故选:C。
(1)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2)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22.【答案】C
【解析】解:A、注射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A正确。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握手、拥抱等不会感染该病,B正确。
C、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C错误。
D、抗原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所以春天,好多人对花粉、柳絮过敏,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抗原,D正确。
故选:C。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的分类、免疫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点。
23.【答案】D
【解析】解:A、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正确。
B、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正确。
C、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与植物共生的固氮根瘤菌。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正确。
D、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错误。
故选:D。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熟记掌握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4.【答案】B
【解析】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有氧环境下呼吸受抑制,不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把有机物发酵,产生乳酸。因此自制酸奶要密封。乳酸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会将乳酸菌杀死,因此要在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并密封。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制酸奶。解答时可以从乳酸菌的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乳酸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不需要氧气。
25.【答案】D
【解析】解:A、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在该实验中甲组起到对照作用,A正确。
B、乙组与丙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饲喂生长激素,丙组是实验组,乙组对照组,不能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原因是生长激素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可以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液分解,B正确。
C、甲、乙两组的变量是否注射生长激素,通过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C正确。
D、甲、丙两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不能口服,否则会被消化而失去作用,D错误。
故选:D。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理解掌握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起调节作用。
26.【答案】视网膜 晶状体 靠近 振动 ①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不能 ⑥ 咽鼓管
【解析】解:(1)人的视觉成像可用图示表示:
从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与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比较,可以看出:图甲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
(2)实验中凸透镜的凸度变大,说明焦距变小,在像距不变的情况下,只有缩小物距,才能在纸板上形成清晰的物像,所以蜡烛需要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行。当实验中凸透镜的凸度变小时,说明透镜的焦距变大,在像距不变的情况下,只有扩大物距才能在纸板上形成清晰的物像,所以蜡烛需要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行。
(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⑧鼓膜,⑧鼓膜能够将声波转化成振动,振动通过⑦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④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①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4)若听神经受损,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不能形成听觉。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⑥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保护鼓膜不受到伤害。
故答案为:(1)视网膜;晶状体
(2)靠近
(3)振动;①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4)不能;⑥咽鼓管
(1)眼球的结构: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2)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图甲中模拟眼球成像实验:白纸板相当于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蜡烛则相当于我们看的外界物体。图乙中:①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②是脑干;③是小脑;④是听神经;⑤是耳蜗;⑥是咽鼓管;⑦是听小骨;⑧是鼓膜。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以及脑的结构功能。
27.【答案】神经元(神经细胞) ② 细胞体 突起 反射弧 ④ b 传入神经 e 效应器 望梅止渴 大脑皮层
【解析】解:(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细胞,由②细胞体和③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核在细胞体里,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它们的作用是传导冲动。与其他人体细胞相比,它在结构上的最大的区别是有许多突起。
(2)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图一中的④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有膜,就构成图二中的b传入神经和d传出神经。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因此,图二所示,反射弧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某人遇车祸造成了图中c神经中枢严重受损,此时如果刺激图中的a感受器,图中的e效应器将无反应。
(4)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因此,图二所示反射弧,不能完成的反射活动是望梅止渴,原因是这种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
故答案为:(1)神经元(神经细胞);②细胞体;突起。
(2)反射弧;④;b传入神经。
(3)e效应器。
(4)望梅止渴;大脑皮层。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一中,①神经末梢、②细胞体、③突起、④神经纤维。
(2)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二中: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明白神经元和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导管 毛细血管 ① 垂体 呆小症 胰岛素 促进了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糖尿 肾上腺素
【解析】解:(1)与外分泌腺比较,图中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2)图甲中,能够分泌生长激素的是①垂体,它还能分泌多种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激素主要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会患呆小症。
(3)图乙中,DE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与胰岛素的分泌有关,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了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的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就会进入尿液,形成糖尿。
(4)李明看到世锦赛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所以这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结果。
故答案为:
(1)导管;毛细血管
(2)①垂体;呆小症
(3)胰岛素;促进了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4)肾上腺素
图示中:①是垂体,②是甲状腺,③是胸腺、④是肾上腺,⑤是胰岛,⑥是卵巢。
掌握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功能是关键。
29.【答案】心肺复苏 1 胸外按压 3 人工呼吸 30:2 ② ACB 自主呼吸 C 心理
【解析】解:(1)(2)对呼吸和心跳都刚停止的人,应该实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1胸外按压和3人工呼吸两种操作;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在②胸骨下段约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与吹气的比例是30:2,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3)人工呼吸的步骤是:A病人仰卧、C清除呼吸道里的污物、B口对口吹气,因此图3救助措施应遵循的顺序是:ACB;
(4)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目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证明抢救有效。
(5)一旦发现煤气中毒者,应立即进行救治,正确的步骤是②开窗透风、①打120电话、③对心脏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术。
故选:C。
(6)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故答案为:
(1)心肺复苏;1胸外按压;3人工呼吸;30:2;
(2)②;
(3)ACB;
(4)自主呼吸;
(5)C;
(6)心理。
1、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骨下段约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与吹气的比例是30:2,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2、国际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多练习。
30.【答案】A 保护易感人群 抗原 特异性 淋巴 较多 下降(减少) 皮肤和黏膜
【解析】解:(1)新冠肺炎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图一中的A,B是传播途径,C是易感人群。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积极开展健康人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工作,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2)新冠肺炎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病毒属于抗原。当新冠疫苗被注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根据图二曲线图可知,初次接种疫苗后一段时间,淋巴细胞会产生一定的相应抗体。当再次接种时,机体会快速产生较多的相应抗体,从而提高抵抗新冠肺炎的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抗体量会不断下降(减少),所以建议及时注射加强针。
(4)注射疫苗后一天内针孔处尽量不沾水,这是因为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人体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局部注射的针孔不能马上愈合,容易造成感染。
故答案为:(1)A;保护易感人群
(2)抗原;特异性
(3)淋巴;较多;下降(减少)
(4)皮肤和黏膜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4)图一表示新冠肺炎流行示意图,图中ABC分别表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图二是疫苗注射后两种抗体IgM和IgG在人体内的产生及抗体含量变化曲线图,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31.【答案】无细胞结构 6 遗传物质 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 芽孢 有机物和水分 a 孢子 C 酵母菌 二氧化碳
【解析】解:(1)图中C是病毒,A是细菌,C、D都是真菌。C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2)A细菌与CD真菌的最主要的区别是,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CD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A属于原核生物,而CD属于真核生物。
(3)A细菌分布广泛,一是个体微小,都是单细胞个体;二是繁殖速度快,依靠分裂生殖,可以产生大量的后代;三是与其利用芽孢度过不良环境有关。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的细胞壁会增厚,能够形成芽孢,它是细菌的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当条件适宜时,又会萌发成一个新个体。
(4)蘑菇的菌丝包括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e是地下菌丝也叫营养菌丝,主要作用吸收有机物和水分。D图中a是孢子,蘑菇靠孢子繁殖。
(5)做面包时,经常要用到D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面包暄软多空。
故答案为:
(1)无细胞结构;6遗传物质
(2)成形的细胞核;原核
(3)芽孢
(4)有机物和水分;a孢子
(5)C酵母菌;二氧化碳
图中A是细菌,1是鞭毛,2是DNA集中区域;B图是病毒结构示意图,5是蛋白质外壳,6是遗传物质;C图是酵母菌示意图,3是细胞核、4是液泡;D图是蘑菇结构示意图,a孢子,b菌盖,c菌褶,d菌柄,e菌丝。
熟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七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七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