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自主招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芜湖一中2022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
化学试卷
(满分:8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6分)
1. 快乐的小熊告诉我们,高中教材认为: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小熊圆圆的脑袋就代表了氧化还原反应,初中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就是A、B、C、D四个位置,则下列位置说明正确的是
A 分解反应 B. 复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部分分解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部分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正确;
B.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与小熊头应该没有重合的部分,B错误;
C.化合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Na2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C不应该在小熊头内部,C错误;
D.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应该在熊头内部,D错误;
故答案选A。
2.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化学、更好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食物中所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油脂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B. 过期食品经过特定加工是可以食用的
C. 登山、潜水、航天都需要吸氧,所吸的“氧”为纯净的氧气
D. 为减少塑料产品造成的“白色污染”,禁止商店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
【答案】D
【解析】
【详解】A.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无法为人体提供能量,A错误;
B.过期食物已经变质,经过特定加工也无法食用,B错误;
C.吸氧所用的氧气含有少量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不是纯氧,C错误;
D.为减少塑料产品引发的白色污染,禁止商店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从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D正确;
故答案选D。
3. 细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壁上附着的颗粒大多为黑色,也有少数为红棕色,收集这些固体颗粒,测其中铁的含量,以下数据不可能的是
A. 70% B. 72% C. 75% D. 78%
【答案】A
【解析】
【详解】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为Fe3O4和Fe,红棕色固体为Fe2O3,Fe3O4中Fe的含量为72.4%,Fe2O3中Fe的含量为70%,则这些固体中铁的含量一定大于70%,答案选A。
4.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B. ℃时,乙的饱和溶液中含乙
C. ℃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完全溶解所需要水的质量甲>乙
D. ℃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溶液升温至℃,溶液的质量仍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中并未说明甲乙两种溶液的质量具体为多少,乙溶液较多的情况下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A错误;
B.t2℃,乙的溶解度小于80g,则18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乙质量一定小于80g,B错误;
C.t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完全溶解,甲需要的水的质量小于乙,C错误;
D.t1℃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溶液升温至t2℃,因为升温过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故均无固体析出,升温后两溶液的质量不变仍相等,D正确;
故答案选D。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及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可以用红磷燃烧的方法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
B. 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未发现明显现象,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铝强
C. 实验室将白磷保存在冷水中,说明白磷不与水反应且不溶于水
D. 某兴趣小组用pH试纸测出当地雨水的pH为5.6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实验存在一定的误差,无法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A错误;
B.铝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部的铝与铜离子反应,从而导致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但是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B错误;
C.白磷能保存在冷水中,说明白磷不与水反应且不溶于水,C正确;
D.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当地雨水的pH不可能精确到5.6,D错误;
故答案选C。
6. 含有“氚”的核废水直接排放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氚其实是氢原子的一种,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下列有关“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核内质子数为1 B. 核外电子数为1
C. 核内中子数为3 D. 在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氚是氢原子的一种,其质子数为1,故A正确;
B.氚是氢原子的一种,其核外电子数为1,故B正确;
C.氚相对原子质量为3,即质量数为3,中子数=3-1=2,故C错误;
D.氚核外电子数为1,在氧化物中形成+1价,故D正确;
故选:C。
7. 下图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碳原子核中有6个中子
B.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C. 碳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D. 碳原子不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原子核中中子数为12-6=6个,A正确;
B.图示中的12.01为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远小于12.01g,B错误;
C.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C正确;
D.碳元素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化学性质不活泼,D正确;
故答案选B。
8. 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组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延和等报道了由11步核心反应组成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径(ASAP),该途径偶联化学催化与生物催化反应,在实验室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和氢气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针对这一成果,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完全摆脱了对传统农业生产的依赖
B. 这一过程完成了能量贮存
C. 此转化过程预示粮食生产的工厂化成为可能
D. 这项研究为减少碳排放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工淀粉不能完全摆脱对传统农业生产的依赖,A项错误;
B.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组分,人工合成淀粉,完成了能量贮存,B项正确;
C.该人工合成淀粉,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得到淀粉,预示粮食生产的工厂化成为可能,C项正确;
D.该研究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来得到淀粉,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为减少碳排放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D项正确;
答案选A。
9. 化学兴趣小组想要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现有这三种金属的单质,如果只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A. 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Fe2+和Cu,Ag不与硝酸铜反应,可得金属活动性Fe>Cu>Ag,A错误;
B.Fe与Cu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铜和Ag,硝酸铜中加入Fe,能进一步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Cu,可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Ag,B错误;
C.铜、银均不与硝酸亚铁反应,无法证明两者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正确;
D.Fe、Cu均能与硝酸汞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铜和汞,银不与硝酸汞反应,硝酸铜中加入铁能进一步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可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Ag,D错误;
故答案选C。
10. 下列四种组合,不使用其它试剂,仅靠相互间混合时的现象不能辨别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钡与氯化镁、硫酸反应均能生成沉淀,以此先判断出氢氧化钡,随后氢氧化钡与氯化镁生成的沉淀滴加硫酸后沉淀溶解,以此判断出氯化镁,可用三种溶液相互混合进行判断,A正确;
B.碳酸钠与HCl反应生成气体,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以此先判断出碳酸钠,再根据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还是生成沉淀判断出HCl和氢氧化钙,B正确;
C.氯化钡与硫酸钠、碳酸钠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且无试剂可进一步区分这两种白色沉淀的区别,仅靠相互混合无法辨别三种物质,C错误;
D.硫酸铵与NaOH加热反应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以此判断出硫酸铵,再根据与硫酸铵反应现象的不同区别出NaOH和氯化钡,D正确;
故答案选C。
11. 取颗粒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镁、铝、锌、铁四种金属于相同的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完全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得到甲乙两图如下,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两图都能反映出等量四种金属能置换出的氢的大小关系
B. 甲图能反映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C. 甲图横坐标应该是:所加盐酸的量
D. 乙图横坐标应该是:时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A.颗粒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镁、铝、锌、铁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Al>Mg>Fe>Zn,两图中均能反应出等量四种金属能置换出氢的大小关系,A正确;
B.甲图中四条线的斜率均相等,说明四种物质与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无法反应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错误;
C.甲图中四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物质与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说明盐酸的量不足,反应速率由盐酸的浓度决定,甲图的横坐标为所加盐酸的量,C正确;
D.乙图中四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物质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不同,说明盐酸的量充足,反应速率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乙图横坐标应该是时间,D正确;
故答案选B。
12. 在密闭反应体系内加热碳酸氢钠溶液,利用数字化仪器测量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碳酸氢钠从其溶液中析出最好用加热蒸发的方法
B. 碳酸氢钠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一直增大
C. 温度升高,溶液中钠元素和碳元素质量始终不变
D. 碳酸氢钠最好保存在阴凉的地方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热碳酸氢钠溶液时碳酸氢钠会分解,因此使碳酸氢钠从其溶液中析出不能采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温度接近50℃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开始增加,则说明在温度低于50℃一下时碳酸氢钠不能分解,故B错误;
C.温度升高,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碳元素质量不断减少,故C错误;
D.为防止碳酸氢钠分解,最好保存在阴凉的地方,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第13题8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6分,共36分)
13. 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为一种溶质为气体的酸,E为最常见的温室气体,D、F、G溶液均呈碱性,F可用于制农药波尔多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G俗称为:___________(填一种);
(2)写化学式:A___________;
(3)写化学方程式:
E—G反应:___________
F—D反应:___________
【答案】(1)烧碱 (2)
(3) ①. ②.
【解析】
【分析】B为一种溶质为气体的酸,B为盐酸,E为最常见的温室气体,E为CO2,F可用于制农药波尔多液且呈碱性,F为Ca(OH)2,C可由氢氧化钙生成,且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为CaCO3,A为CaCl2,D可生成碳酸钙,其呈碱性,D为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G,G溶液呈碱性,G为NaOH。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G为NaOH,俗称烧碱。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A为CaCl2。
【小问3详解】
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14. “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沉淀分析法(如图1所示)则:
(1)溶液M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
(2)确定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判断沉淀A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字母m、n的代数式表示)。
【方案二】气体分析法(如图2所示)
(5)通过称量___________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即可求得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6)理论上【方法二】比【方案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2)向滤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过量
(3)向最后一次清洗液中加入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已洗净
(4)%
(5)C (6)A、B装置中可能还残留部分没有被C装置吸收。(或:C装置可能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气)
【解析】
【分析】方案一:称量纯碱样品,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纯碱碳酸钠反应得到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操作1为过滤,溶液M为氯化钠溶液和过量氯化钙溶液,沉淀A为碳酸钙沉淀,将沉淀A洗涤干净烘干得到沉淀ng;
方案二:装置A中稀硫酸和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中装有浓硫酸目的是除去水,C中足量氢氧化钠用来吸收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样品中的氯化钠和氯化钙不反应,由于氯化钙过量,因此碳酸钠完全反应,且生成了氯化钠,因此溶液M中含有的阳离子有钠离子和钙离子;
【小问2详解】
若氯化钙不过量,则会有碳酸钠剩余,再加入氯化钙后若生成沉淀则说明不过量,如果无沉淀,则过量;
【小问3详解】
判断沉淀A洗净的方法应该是取依次洗涤所得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洗涤液中不含氯化钠,则表示洗涤干净;
【小问4详解】
沉淀的质量为ng,由可知的实际质量为,样品的质量为mg,则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5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装置C为了吸收二氧化碳,则称量C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可以求得二氧化碳的质量;
【小问6详解】
方案二中二氧化碳可能没有全部被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吸收,或者C装置有可能吸收了部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即A、B装置中可能还残留部分没有被C装置吸收。(或:C装置可能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气)。
15. 王老师上课做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将点燃的木炭缓缓地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将木炭取出后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振荡,让大家观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老师“缓慢”地将木炭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 让同学们观察得更清楚 B. 让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
C. 保证实验时的安全 D. 老师的动作都很慢
(2)木炭伸入集气瓶中后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大家根据___________现象,可判断木炭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
(3)小华看到老师实验时从集气瓶中取出木炭已经熄灭,猜想实验时生成的气体中还有___________气体。下课后,小华将自己的想法说给老师听,在老师的帮助下,小华对集气瓶中的气体作如下探究:
实验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说明小华的猜想是正确的,请写出直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从对此实验中生成物的分析可知: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有的影响是___________。通过检验,集气瓶中还有氧气剩余,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___________。
【答案】(1)B (2) ①. 刚开始时,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后来木炭燃烧发出红光,且颜色逐渐变暗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①. CO ②. C中黑色粉末变红,E中石灰水变浑浊 ③.
(4) ①. 反应物的浓度不仅会影响到反应的剧烈程度,还可能会影响到生成物的种类 ②. 在集气瓶内加入潮湿的铁粉,密封集气瓶,若铁粉生锈,则说明集气瓶内还有氧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木炭燃烧时放热,一下子就将燃烧匙放入集气瓶下部,会使集气瓶中氧气受热膨胀而跑出瓶子,氧气少了实验效果就不好“缓慢"地将木炭伸入集气瓶中,可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产生明显实验现象,故填写:B。
【小问2详解】
①木炭刚开始与氧气饭应时,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白光,故填写:刚开始时,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后来随着氧含量的越来越少,开始发出红光,且颜色逐渐变暗,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写:后来木炭燃烧发出红光,且颜色逐渐变暗,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3详解】
①木炭在氧气不充足下燃烧,会产生-种有毒气体,即一氧化碳(CO),因此,猜想是实验时生成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还有一氧化碳,故填写:一氧化碳或CO;
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使灼热的黑色氧化铜被还原成红色的铜,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因此,当观察到C中黑色粉末变红,E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小华猜想正确,故填写:C中黑色粉末变红,E中石灰水变浑浊;
③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①有木炭,刚伸入盛有氧e气的集气瓶中的现象和反应快结束时的实验现象可知,反应物的浓度会影响到反应的剧烈程度,通过对产生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验证可得,反应物的浓度还可能会影响到生成物的种类,故填写:反应物的浓度不仅会影响到反应的剧烈程度,还可能会影响到生成物的种类;
②铁与氧气和水常温下会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因此,验证集气瓶中还有氧剩余时,可以向集气瓶内加入潮湿的铁粉,密封集气瓶,若铁粉生锈,则说明集气瓶内还有氧气。
三、计算题(共8分)
16. 在的反应中,已知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物质C和物质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试计算物质A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
【答案】44
【解析】
【详解】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物质C和物质D,根据质量守恒,参与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为40g,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有,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17. 粗锌放在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待完全反应后(杂质与稀硫酸不反应,且不溶于水),称量,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___________。
【答案】15.1%
【解析】
【详解】粗锌放在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待完全反应后,称量,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0 g+7 g-106.8 g=0.2 g,设生成ZnSO4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为y,则有:
安徽省定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定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7页。
芜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芜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自主招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自主招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有一种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是, A和B可发生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