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 中原大地物产丰富,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铷原子钟可提供精确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二)
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Mg-24 Ca-40 Fe-56 Cu--64 Zn-65 Hg-20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 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 B. 南辕北辙 C. 火上浇油 D. 刻舟求剑
【答案】C
【解析】
【详解】A、滴水成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南辕北辙,心想着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火上浇油,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刻舟求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 中原大地物产丰富。下列食品中富含油脂的是
A. 河阴软籽石榴 B. 新郑大枣 C. 温县铁棍山药 D. 开封橘子鸡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河阴软籽石榴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B、新郑大枣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温县铁棍山药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D、开封橘子鸡中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符合题意;
故选D。
3.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废旧电池属于
A. 可回收物 B. 有害垃圾 C. 厨余垃圾 D. 其他垃圾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可回收垃圾指可以再生循环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废旧金属、纸张、矿泉水瓶等,故A错误;
B.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生活的废弃物等,如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等,故B正确;
C.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等,故C错误;
D.其他垃圾指危害比较小,没有再次利用的价值的垃圾,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生活垃圾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塑料、玻璃、废布等,此题考查我们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4.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雾
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A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故B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C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同时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5. 维生素C(C6H8O6)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
B. 维生素C中C、H、O元素质量比为3:4:3
C. 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
D. 维生素C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A正确;
B、维生素C中C、H、O元素质量比=(12×6):(1×8):(16×6)=9:1:12。B不正确;
C、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有机物。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C正确;
D、维生素C含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维生素C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6. 有机合成材料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常见物品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陶瓷花瓶 B. 不锈钢刀叉 C. 塑料脸盆 D. 玻璃钢
【答案】C
【解析】
【详解】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是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D、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A. 氯化氢、干冰 B. 氯化钠、水银 C. 金刚石、氨气 D. 石墨、苯
【答案】A
【解析】
【详解】A、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故A正确;
B、氯化钠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汞原子构成,故B错误;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氨气由氨分子构成,故C错误;
D、石墨由碳原子构成,苯是由苯分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A。
8. 铷原子钟可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g
B. 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铷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37
D. 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此选项错误;
B. 铷带“钅”字旁,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此选项正确;
C.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铷原子的质子数为37,则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7,此选项正确;
D. 铷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此选项正确。
故选A。
9.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正。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A不正确;
B、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易将酒精洒出,引起火灾。B不正确;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时先给试管预热,然后在液体药品处加热,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向着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沸腾溅出伤人。C不正确;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10. 载人飞船发射时,为增加发射动力和发射过程的有效性,选用偏二甲肼(C2H8N2,有毒)和四氧化二氨(N2O4,有毒)组成双元动力推进剂,二者反应可生成对环境无污染的CO2、H2O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CO B. N2 C. O2 D. SO2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题意可知,反应前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而生成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还差氮元素,所以生成对环境无污染的另一种物质可以是氮气。
【详解】A、CO有毒,是空气污染物,不含有N,错误;
B、氮气是无毒的,对环境无污染,正确;
C、氧气无毒,但是没有氮元素,错误;
D、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不含有N,错误;
故选B。
11.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干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利用明矾可将硬水软化 B. 水既可以做溶剂,也可以做反应物
C. 蒸馏是水净化的一种方法 D. 水电解时所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明矾溶于水可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但不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则不能将硬水软化,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水为最常见的溶剂,同时水也可以作反应物,该选项叙述正确;
C、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为常见的净化水的一种方法,该选项叙述正确;
D、由于,则水电解时所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A。
12.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燃烧都有发光发热现象,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碳酸盐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但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C.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烧都有发光发热现象,但灯泡通电也发光发热,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则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该选项推理正确;
C、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为中和反应,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D、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B。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向pH=12的KOH溶液中滴加pH=2的稀盐酸
C. 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D.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铜粉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由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则装置中的气体减小,压强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B、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则pH会随着氢氧化钾的减小而减小,且最后盐酸过量时,溶液pH会慢慢接近于2,但不会小于2,该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该选项不正确;
D、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增大,但反应停止后固体质量不变,该选项正确。
故选D。
14. 某氧化铜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则该样品中的杂质可能是
A. 氧化镁 B. 氧化汞 C. 氧化亚铁 D. 氧化锌
【答案】A
【解析】
【分析】Cu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故混入的杂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应大于25%。
【详解】A、Mg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故A正确;
B、Hg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故B错误;
C、Fe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故C错误;
D、Zn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______;
(2)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3)常用作复合肥的一种盐是______。
【答案】(1)He (2)C
(3)KNO3(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氦气,氦气由氦原子直接构成,其化学式为He,故填He。
【小问2详解】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故填C。
【小问3详解】
常用作复合肥的一种盐是硝酸钾,其化学式为KNO3,故填KNO3。
16. 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利用天然气做饭,发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需要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
(2)为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污染,人们将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车用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辛烷(C8H18)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调大 (2) ①. C2H5OH +3O22CO2+3H2O ②. 2C8H18+25O216CO2+18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利用天然气做饭,发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是天然气没有充分燃烧,此时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天然气充分燃烧。
【小问2详解】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 +3O22CO2+3H2O。车用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辛烷(C8H18)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8H18+25O216CO2+18H2O。
17.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向50 g水中加入15 g甲,所配溶液质量是______。
(2)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甲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
【答案】(1)60g (2)小于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甲,向50g水中加入15 g甲,所配溶液质量是:50g+10g=60g。
【小问2详解】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则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甲小于乙。
18. 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和______。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①. 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②. 偏小
【解析】
【详解】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并贴标签。称量氯化钠质量需要托盘天平、药匙;量取水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溶解需要烧杯、玻璃棒。故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外,还有玻璃棒和胶头滴管。仰视读数会导致测得的水的体积偏大,水多,所以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9. 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两种常用于灭火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3.7 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至室温,再向其中加入100 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
【答案】 ①. 2NaHCO3Na2CO3+CO2↑+H2O ②. 6.6g
【解析】
【详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两种常用于灭火的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两种常用于灭火的氧化物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时,剩余的固体为碳酸钠,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100g×7.3%=7.3g;
设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则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3.7g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时固体质量为10.6g,固体质量减少13.7g-10.6g=3.1g;
设13.7g混合物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则有
故整个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2.2g=6.6g。
20.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1)若反应均是分解反应,丙为单质,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甲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甲、丙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则甲生成乙的实验现象为______;甲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①. H2O ②. 2H2O22H2O+O2↑
(2) ①. 放出大量的热 ②. CaO+2HCl=CaCl2+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若反应均是分解反应,丙为单质,根据甲生成乙、丙,乙生成丙,可知,甲是过氧化氢,能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乙是水,化学式为H2O,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丙是氧气。故填:H2O;。
【小问2详解】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乙是氢氧化钙;甲、丙均由两种元素组成,甲能生成乙,甲是氧化钙;甲能生成丙,乙能生成丙,则丙是氯化钙。所以,甲生成乙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实验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甲生成丙即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CaO+2HCl=CaCl2+H2O。故填:放出大量的热;CaO+2HCl=CaCl2+H2O。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小明同学利用纸杯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1)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请解释其原因。
(2)小明用水浇灭了正在燃烧的纸杯,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答案】(1)温度低于着火点
(2)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
【小问1详解】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低于着火点。
【小问2详解】
灭火原理是根据燃烧条件,当破坏燃烧的条件时,火就会熄灭。小明用水浇灭了正在燃烧的纸杯,其灭火原理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22. 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参加反应的单质和氧化物的质量比为______。
【答案】(1)4H2+CO22H2O+CH4
(2)2:11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氢气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参加反应的物质中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参加反应的单质(氢气)和氧化物(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8:44=2:11。
2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利用装置A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利用装置B、C均可以制取CO2,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什么?
(3)若用装置B、D、E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管口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填管口序号)。
【答案】(1)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①→⑤→④→②→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与装置B相比,装置C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活塞,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故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小问3详解】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洗气应“长进短出”,这样干燥的比较充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收集,应“长进短出”,故管口正确的连接顺序是:①→⑤→④→②→③。
24. 粗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如MgCl2、CaCl2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
(2)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滤液F中含有的溶质(除氯化钠外)______。
【答案】(1)过滤 (2)Mg(OH)2
(3)取样,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证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1”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其名称是过滤;
【小问2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滤液C为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OH)2;
【小问3详解】
滤液B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能除去氯化镁,滤液D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滤液D中加碳酸钠溶液能除去氯化钙,故滤液F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设计实验证明滤液F中含有的溶质(除氯化钠外)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所以要先验证并除去碳酸钠,然后再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即为取样,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证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1500辆宇通客车在卡塔尔世界杯中大放异彩。为防止车生锈,在车身上喷漆,其原理是______。
(2)中国无人机愈发受欢迎,2022年珠海航展中,沙特购买了300架中国无人机。无人机机体选用铝合金材料而不用纯铝的原因是______;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
(3)金属锌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炼铁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体现了一氧化碳的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加到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5)钙在冶炼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钙的方法生产钙,同时得到氯气。若要制得20 kg钙,求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
【答案】(1)隔绝氧气(或空气)和水
(2) ①. 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答案合理即可) ②.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腐蚀
(3)Zn+H2SO4= ZnSO4+H2↑
(4) ①. 3CO+Fe2O32Fe+3CO2 ②. 还原性 ③. Fe和Cu
(5)解:设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为55.5 kg。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所以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故填:隔绝氧气(或空气)和水。
【小问2详解】
选用铝合金做无人机机体而不选用纯铝,因为合金的硬度和强度都要大于纯金属;故填: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的表面,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腐蚀。故填: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腐蚀。
【小问3详解】
锌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即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Zn+H2SO4= ZnSO4+H2↑。
【小问4详解】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元素,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将一定量的铁粉和锌粉加到硫酸铜溶液中,锌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铁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冒出,由题意可知,充分反应,过滤得到一些固体,固体则为金属活动性较弱的金属;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体放出,则含有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则一定含有Fe,而可能含有Zn,一定含有Cu。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生成的铜、反应剩余的铁,可能含有锌。故填:Fe和Cu。
【小问5详解】
详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三)(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 中原大地物产丰富,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铷原子钟可提供精确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