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分层训练解密 (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分层训练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分层训练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含解析),共34页。
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
A组 考点专练
考向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1·浙江高三学业考试) 海草为海洋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海洋之肺”之称。近年来所罗门群岛种植海草,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所在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欧亚板块 D.南极洲板块
2.种植海草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
①净化水质②提供农副产品③改变洋流性质④为鱼类提供栖息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A 2.C
【分析】试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植物的生态功能。
1.根据图中的经纬位置和悉尼可判断出,图示区域位于澳大利亚东部,甲为印度洋板块,A正确。图中板块消亡边界为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2.由材料可知,海草被称为“海洋之肺”,种植海草可以吸收海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功能,①正确;提供农副产品属于对经济的影响,不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②错误;洋流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种植水草无法改变洋流性质,③错误;海草可以减缓海水流动,附着、沉淀水中营养物质,从而为鱼类提供栖息地,④正确。①④正确,选C。
【点睛】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2020·浙江高三其他模拟) 四川若尔盖湿地草原自然保护区(如下图示意)地处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一带是隆起过程中相对断陷下沉的低凹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若尔盖开始了一场“向沼泽湿地要草原”的激进运动,湿地面积急剧萎缩,草场不断退化、沙化。近年来,生态恢复工程虽已开始,但仍可谓任重而道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玛曲水文站测控区在黄河天然河段中含沙量较小,主要是因为( )
A.大坝拦截泥沙 B.地势相对较高
C.该处黄河流量小 D.湿地的调节作用
4.推测若尔盖湿地急剧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排水抽干湿地②全球气候变化③过度放牧④盲目开采泥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3.D 4.C
【分析】
3.影响含沙量较小的因素有植被覆盖率、土质、降雨强度、地势、地形、流域面积、河流流速、流经湿地、水利工程等影响。从图示信息可知,该段黄河流经湿地,湿地的沉降作用使得黄河泥沙减少。图中没有大坝的信息,地势的高低、流量的大小对含沙量没有影响,故D对,ABC错。故选D。
4.从题干中知道,向沼泽湿地要草原,主要是排水疏干湿地变成草原,草原过渡放牧导致湿地萎缩。全球气候变化和盲目开采泥炭不是若尔盖湿地急剧萎缩的主要原因。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C。
【点睛】该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图表的阅读和题干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试题解答。
(2020·浙江绍兴市·高三月考) 风沙流会对公路产生严重的威胁,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治沙措施。左图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固沙工程,右图是青藏铁路沙害路段(沱沱河、错那湖路段)的石方格沙障治沙工程。完成下面小题。
5.两地沙害严重,其沙源产生的共同原因是( )
A.气候干,植被稀少 B.气温高,蒸发旺盛 C.海拔高,降水不足 D.人口多,农业发达
6.关于两类不同治沙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低,但治沙效果较差 B.草方格沙障可削减风力,但不能涵养水分
C.石方格沙障增大摩擦力,涵养水分更有效 D.石方格沙障能就地取材,使用寿命更长久
【答案】5.A 6.D
【分析】
5.本题考查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气候干燥,青藏铁路沙害路段(沱沱河、错那湖路段)位于第一级阶梯,海拔高,晴天多,降水少,人口分布不会太密集,D错误。两地沙源的产生,共同原因主要是因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A正确;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塔克拉玛地区,海拔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BC错误;所以选A。
6.本题考查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草方格沙障与石方格沙障固沙各有特点,草方格沙障主要原料是农作物秸秆等材料,在治沙路段附近区域,干旱缺水,农业不发达,材料需要从其他地方调运,成本较高,A错误。草方格在有降水时,可以吸收、截留水分,促进下渗,能涵养水源,保湿,治沙效果相对较好,B错误。石方格沙障主要原料是石块,可以就地取材,能削减风力,涵养水源能力弱,受风化侵蚀速速度比草方格材料慢,使用寿命更长,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点睛】本题考查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区域特点,结合两者进行分析。
7.(2020·浙江衢州市·高三一模)据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洞庭湖北有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引长江水来汇,南及西面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注入,湖水经城陵矶排入长江,“三口”“四水”入水和城陵矶出水量分别占全湖水量总收支的90%以上,是典型的吞吐调蓄性湖泊。洪水时期,一片汪洋;枯水时期,洲滩毕露。下为洞庭湖及附近区域水系及相关资料图。
(1)19世纪以来,洞庭湖面积总体呈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趋势。结合材料,从洞庭湖湖边土地利用状况角度分析引起洞庭湖湖区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
(2)洞庭湖自净能力强、换水周期____(选填短或者长),请对自净能力进行分析。
(3)洞庭湖边城市建设发展后,热岛效应会导致湖边陆风减弱,请分析原因。
(4)针对洞庭湖区的环境问题,有观点认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先造林”。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1)下降;因生产生活而占用湖区(填湖)。
(2)短;位于季风气候区,且长江流域面积广,水量补给大;城陵矶及“三口”“四水”出入水量大,水体流动性好。
(3)陆风发生在夜间,热岛效应提升了陆地夜间最低温,湖陆夜间温差减小,陆风减弱。
(4)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湖泊萎缩与“三口”“四水”入湖带来泥沙密切相关;入湖河流泥沙增多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所以必须在山区加强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实施湖、江、山综合治理。
【分析】本题以洞庭湖为切入点,考查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详解】
(1)本题考查湿地面积减小的原因。根据“洞庭湖面积变化”图可知,19世纪以来,洞庭湖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洞庭湖湖边土地利用状况可知,洞庭湖湖区因生产生活占用导致湖区面积下降。
(2)本题考查湖水的自净能力。洞庭湖自净能力强即意味着换水周期短,能很快的把污染物质浓度降低。洞庭湖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长江流域面积广,水量补给大;““三口”“四水”入水和城陵矶出水量分别占全湖水量总收支的90%以上”,可知,城陵矶及“三口”“四水”出入水量大,水体流动性好,换水周期短,自净能力强。
(3)本题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原因是温差。洞庭湖边城市建设发展后,热岛效应增强。根据所学可知,陆风发生在夜间,海陆温差越大,陆风越大,而热岛效应提升了陆地夜间最低温,导致湖陆夜间温差减小,从而使得陆风减弱。
(4)本题考查湿地的治理措施。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把理论表述一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接下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湖泊萎缩与“三口”“四水”入湖带来大量泥沙淤积在湖中密切相关,入湖河流泥沙增多与上游山区的水土流失有关,而水土流失则与滥垦乱伐有关。所以在山区加强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沙在湖中的淤积,实现湖、江、山的综合治理。
考向二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20·浙江高三二模) 下表为我国某能源调出省2016-2019年能源生产量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产品
2016
2017
2018
2019
原煤(万吨)
547.42
311.59
58.46
38.53
原油(万吨)
58.09
55.50
54.25
53.62
天然气(亿立方米)
1.31
1.27
5.09
4.89
水电(亿千瓦时)
1379.30
1459.22
1430.89
1330.27
1.该省可能为( )A.浙江 B.黑龙江
C.内蒙古 D.湖北
2.造成该省水电生产量在2016-2019年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变化 B.雨带位置移动
C.煤炭产量提升 D.风电光伏发展
【答案】1.D 2.B
【分析】
1.该省为我国能源调出省,浙江经济发达,能源短缺,应为能源的调入省,A错;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该省水电发电量大。相比而言,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水电发电量相对较小,湖北的水电发电量大,所以在该省最可能为湖北省,D正确,BC错,故选D。
2.读表可知,自2016~2019年,该省水电生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省可能为湖北省,地处季风区,受雨带位置移动的影响,不同年份降水有所差异,导致水电生产有所起伏,B正确;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对能源的市场需求呈持续上升趋势,不会导致其水电生产量下降,A错;读表可知,自2016~2019年,该省的原煤产量显著下降,所以并不是因为煤炭产量的提升导致,C错;风电光伏的发展不会导致其水电生产呈现波动变化,该题需要注意结合水电生产受流域降水影响较大这一背景知识进行分析,D错。故选B。
【点睛】注:湖北省有三峡大坝、葛洲坝等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水电发电量大。同时,湖北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也较为丰富(如江汉油田)。
(2020·浙江高三月考) 读我国2012(内圈)、2015(中圈)、2018(外圈)三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中甲乙丙为三类化石能源,其余主要为可再生能源。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分别为( )
A.煤炭、天然气、石油 B.天然气、石油、煤炭
C.天然气、煤炭、石油 D.煤炭、石油、天然气
4.下列关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环境无污染 B.东部地区最多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消费比重在不断上升
【答案】3.C 4.D
【分析】
3.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修建,我国天然气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故甲是天然气;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故乙是煤炭;石油消费比重变化不大,故丙是石油。故选C。
4.可再生能源种类很多,像沼气、生物能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可再生资源过度开发也会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无法更新。我国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西部最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天然气比重逐年升高。故选D。
【点睛】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虽然清洁能源占比有所上升,但是煤炭依然为能源消费主体。
(2020·浙江高三月考) 罗布泊20世纪末发现大型富钾卤水矿,2000年国家开始投资开发,成立国投罗布泊钾盐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2002年正式设置罗布泊镇,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4358人,主要是钾盐公司员工。下图为罗布泊及周边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5.和管道相比,用水渠把钾盐卤水从盐田输送到厂区的优势有( )
①成本低 ②蒸发量大 ③下渗量小 ④污染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关于罗布泊镇区域发展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
C.目前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富钾卤水矿枯竭后将会回到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答案】5.A 6.B
【分析】
5.和管道相比,明渠建造技术难度和工程量小,建造速度快,成本更低,①对。管道内的卤水在密闭环境内,蒸发量小,而明渠蒸发量大,②对。水渠下渗量较管道大,③错。管道密闭无污染,而水渠污染较大,④错。故选A。
6.区域发展一般分为3个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随着钾盐开发,目前罗布泊镇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处于工业化阶段,故选B。
【点睛】区域发展早期,由于资金技术等水平较低,多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当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后,产业结构就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7.(2020·浙江高三月考)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九曲黄河奔腾呼啸,越过壶口,穿越晋陕大峡谷后陡然开阔,浩浩荡荡向东流去,形成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国务院批复成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四个市。
材料二 黄河金三角四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下表)
城市
运城
临汾
三门峡
渭南
运城
1
0.9850
0.9204
0.9766
临汾
0.9850
1
0.9760
0.9948
三门峡
0.9204
0.9760
1
0.9811
渭南
0.9766
0.9948
0.9811
1
材料三 临汾市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模式示意图。
(1)结合材料二,判断___和___城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最高。并简述这两城市门类相似的工业企业进行合作的措施。
(2)结合材料三,指出该煤炭产业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对当地环境的负面影响。
(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受运输能力的制约,一定程度限制了煤炭产业的发展。请提出三条既能减轻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措施,并说明其可行性。
【答案】(1)临汾渭南 措施:工业企业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等。
(2)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负面影响:扩大了当地大气、水污染;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紧张。
(3) (引进外资)科技创新,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煤炭产业链);建设坑日电站,将电力输出;(引进外资)在本地建设高耗能工业。可行性:地理位置优越(接近产业溢出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政策优势(产业承接区);交通和资源优势。(答出其中5点)
【分析】
本题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为背景,考查“黄河金三角区域”区位优势及可持续发展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从材料二中“黄河金三角四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可以看出,临汾和渭南城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最高。这两城市门类相似的工业企业进行合作的措施:可以对门类相似的工业企业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做大做强;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
(2)该煤炭产业对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模式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但是该煤炭产业模式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加重了当地大气、水等方面的污染;水资源的用量也会增加,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紧张。
(3)既能减轻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措施:可以引进外资,加大科技创新,延长煤炭产业链,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建设坑口电站,将煤炭输出转为电力输出;引进外资,利用当地丰富的能源优势,在本地建设高耗能动力指向型工业。其可行性表现为:当地距经济发达的产业溢出区—东部发达地区近,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国务院批复成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政策优势;交通网络密集,资源丰富等优势。
考向三 区域经济发展
(2020·浙江高三月考) 读我国2009-2018年咖啡种植面积和生豆产量、出口量、消费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符合近十年来我国咖啡生豆生产和消费主要特点的是( )
A.种植面积一直扩大 B.2012年后需进口 C.消费量持续上升 D.产量逐年增长
2.为实现我国咖啡产业可持续发展,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缩小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技术
③创立自主品牌,积极开拓市场 ④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1.D 2.A
【分析】
1.读我国2009-2018年咖啡种植面积和生豆产量、出口量、消费量统计图,种植面积有扩大也有缩小,故A选项错误;我国咖啡生豆有出口也有进口,在2012年前就有进口了,故B选项错误;消费量有上升也有下降,故C选项错误;产量曲线逐年增长,故D选项正确。故选D。
2.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利于产品多样化和提高产品经济效益,故①正确;②读图可知,种植面积是波动上升,消费量也是波动上升,说明咖啡产业有消费市场,所以可以适当扩大种植规模,故②错误;③创立自主品牌,积极开拓市场有利于扩大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故③正确;④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有利于高质量的咖啡品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故④正确。所以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读统计图,要结合图例,曲线和柱状代表的地理含义,曲线要注意起点、终点、拐点等,体现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我国咖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思路分析,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知识点,体现人地协调观地理核心素养。
(2020·浙江高三月考) 近年来,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大致有四个主要种植区。下图是黑龙江省的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关于图示中的水稻种植区,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的地形最平坦 B.②区的水源最充足
C.③区的土壤最肥沃 D.④区的海拔最高
4.黑龙江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可能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盐碱化 ③湿地减少 ④气候变迁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3.B 4.D
【分析】
3.读图可知,黑龙江的四处水稻分布区,②位于三江平原的河流交汇处,水资源最丰富,B正确;①③位于河流上游,地形有一定起伏,土壤肥力并不是最肥沃的,④为松嫩平原,海拔较低,A,C,D错误。故选B。
4.16.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会加剧土壤侵蚀,导致水土流失,①正确;为了增加耕地,会占用更多的湿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③正确;土地盐碱化不是黑龙江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②错误;气候变迁是长时间的气候变化,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问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5.(2020·浙江嘉兴市·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日本北海道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2为北海道岛上著名城市札幌的降水量与日均日照时数的年变化图。
材料二∶北海道岛上的向日葵花吸引了许多游客,一般9月后花期结束。但是当地农民在夏季作物收割的间歇期,在闲置的耕地里种上晚开向日葵(10月秋天盛放),并且在花期过后仍然不收割,而是让根茎留在地里。
(1)与1月相比,分析札幌6月日均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
(2)札幌冬季降雪较多,试分析其对种植业生产的影响。
(3)从土地利用与保护角度,说出北海道农民在闲置耕地中种植晚开向日葵的出发点。
【答案】(1)6月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札幌昼长更长;降水较少,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
(2)增加水分,利于春季土壤保湿;气温较低,多降雪,利于病虫害的防治;也可能引发春季融雪性洪灾。
(3)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流水、风对土壤的侵蚀;增加土壤肥力。
【分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
(1)据图1可知,札幌位于日本的北海道,纬度高,6月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札幌昼长更长,日照时数多;据图二可知,札幌6月份,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多。
(2)北海道西侧,受西北季风影响,经过海洋带来湿润水汽在岛屿西侧受到地形的抬升,降雪量大,地面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利于春季土壤保湿,气温较低,多降雪,减少病虫害,对农业有积极的影响,但春季融雪量大,易引起春汛。
(3)北海道农民在闲置耕地中种植晚开向日葵,并且在花期过后仍然不收割,而是让根茎留在地里,可以有效的利用耕地资源,提高利用率,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流水、风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减少流失,增加土壤肥力。
6.(2020·浙江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河南省被誉为“中国粮仓”。近年来,该省一直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下图是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略图。
(1)根据图示中的________信息,可判断出河南省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图中的资源调配工程是________。
(2)从社会经济角度,简述河南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
(3)从产业链角度,说出河南省农业生产部门的合理发展方向。
【答案】(1)河流流向;西高东低;西电东输
(2)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丰富;地处中原,多条交通线路经过,交通便捷;粮食市场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
(3)绿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产品交易和物流运输;农耕观光和农业文化体验。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
(1)根据图中的黄河、淮河等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流动)可判断出,河南省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图中的运输线路是从黄土高原及附近地区,向东输送,符合我国西电东送北通道的线路。
(2)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可从劳动力、交通、市场及政策等方面分析。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劳动力众多。从交通条件看,有京广、京九及陇海等铁路干线经过,交通便利,有利于粮食运输。从市场看,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家有多项粮补、地补等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有利于河南发展粮食生产。
(3)本题应注意结合产业链角度进行回答,不要狭义地理解成“工业链”,产业链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可围绕河南省的区域特征,抓住农业生产进行梳理,总结答题要点。可以重点发展绿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产品交易和物流运输;同时,利用特色的农业生产景观,发展农耕观光和农业文化体验,发展农村旅游等,在粮食生产基础上,延长相关产业链,促进经济发展。
考向四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020·浙江嘉兴市·高三月考) "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管道总长2170公里,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下图为"川气东送"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川气东送"工程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水体污染
2."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影响包括( )
A.促进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B.改善中部地区的环境质量
C.促进东部地区火电工业向西部转移 D.调整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
【答案】1.B 2.B
【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川气东送"工程基本分布在南方地区,因此工程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对水体污染较小。故B对,ACD错。故选B。
2.天然气为非可再生能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可以促进西部地区非可再生能源开发,A错。"川气东送"工程为中部地区输送天然气资源,能够改变中部地区能源结构,改善中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B对。图中能源跨区域调配可促进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输向东部地区,并不能促进东部地区火电工业向西部转移,C错。图中未涉及东北地区,不能调整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D错。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我国区域特征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熟悉并掌握。
(2020·浙江高三月考) 下图为横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调水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有关该调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主要调水方向是自西向东 ②主要调水方向是自东向西
③调水量夏季多于冬季 ④调水量冬季多于夏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该调水工程带来的影响有( )
A.维持乙河航运功能 B.减少乙河入海口海水入侵
C.恢复甲河生态健康 D.增大甲河发电量季节差异
【答案】3.D 4.C
【分析】
3.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为雨影区,水资源短缺,而大分水岭东侧降水较多,所以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调水工程为东水西调,①错、②对。东侧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夏季,河流流量大,所以调水量夏季多于冬季,③对、④错。故选D。
4.乙河为调出地,调水工程会减少水量,影响航运,A错。由于乙河水量减少,河口地区海水入侵加剧,B错。甲河为受水区,东部水资源调入,有利于河流生态环境改善,C对。水坝修建使得甲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发电季节差异变小,D错。故选C。
【点睛】
大分水岭西侧为墨累达令盆地,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小麦牧羊带,地处雨影区,水资源成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所以澳大利亚政府不遗余力的发展水利工程,实施东水西调,凿通大分水岭将东侧水资源调往西侧地区。
(2020·浙江高三月考) 2020年7月日本公布了第一批87家因为从我国迁往东南亚或者日本而有资格获得政府补贴的企业名单。该份名单上的日资企业,其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国际市场,特别是供应日本的需求。如生产硬盘部件的Hoya公司将生产线迁往越南和老挝。完成下面小题。
5.Hoya公司将硬盘部件生产线迁往越南和老挝。主要是这两国( )
A.软件产业发达 B.国内市场广阔 C.海运条件优越 D.劳动力
6.在某些日资生产线向东南亚或日本转移的背景下,我国的应对措施可行的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增加产品进口,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5.D 6.D
【分析】
5.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从我国迁往东南亚或者老挝的日本企业大多是为了寻找更为廉价的劳动力,东南亚人口密度大,经济落后,劳动力价格较低,企业生产成本较低,D正确。东南亚地区的科技水平较落后,国内市场有限,AB错误。硬件产品较为轻便,对海运需求不大,且老挝为内陆国,海运不便,C错误。故选D。
6.某些日资生产线向东南亚或日本转移的原因主要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上升。针对跨国企业产业转移,我国就业岗位减少,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创造国产品牌,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变,培育竞争优势,提供劳动生产效益。D正确。吸引回归、增加进口或扩大生产规模等都不利于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ABC错误。故选D。
【点睛】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硬盘部件生产线多为组装生产环节,劳动力需求较大,技术门槛较低。
7.(2020·浙江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目前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材料二:下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图。
(1)东线工程在调水过程中需克服的最大问题是 ,并说明判断依据。
(2)东线工程主要流经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评价该工程对沿途及输人地带来的生态影响。
【答案】(1)提水北上 东线工程自南向北流,但从图中可知乙地海拔4米、丙地10米、丁地40米,地势逐渐升高,不能自流,因此得提水北上。
(2)东部地区 有利:缓解北方缺水问题;回补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湿地湖泊面积扩大;调节气候等。不利:加剧土地盐碱化。
【分析】
考查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困难及影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考查调水工程遇到的困难,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途径我国东部地区,最后抵达天津地区,结合图示等高线分析,东部地区海拔南低北高(乙地为4米,丙地为10米,丁地为40米),自南向北调水,由于地势的问题水不能实现自流,需要逐级提水。
(2)考查调水工程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有利影响,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南水北调直接增加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有效缓解水资源不足带来的压力;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缓解地面沉降的趋势;还可以增加江河湖泊的水量,增加湿地的面积,湖泊等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等;不利影响, 会增加地下水的水位,可能会带来土壤盐碱化问题等。
B组 专题综合练
一、 基础题
(2020·浙江高三二模) 省会集中度即省会城市GDP占全省GDP之比,两城集中度即省内经济前两位城市GDP占全省GDP之比,下图为2016年全国省、自治区经济集中度序列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中( )
A.西部地区省会集中度均高于0.2
B.中部地区省会集中度均低于0.3
C.东部地区两城集中度均低于0.4
D.东北地区两城集中度均高于0.5
2.下列针对图中信息分析正确和做法合理的是( )
A.广东省会位于珠三角自然生态较好地区,故省会集中度较高
B.山东省会经济实力弱,需合并省内强市来增强省会辐射能力
C.四川除省会外缺乏次强城市,需加强对其他城市的产业扶持
D.宁夏省会集中度最高,需将省会迁往其他城市来降低其依赖
【答案】1.D 2.C
【分析】
1.读图可知,内蒙古省会集中度低于0.2,A错;湖北省会集中度高于0.3,B错;广东两城集中度高于0.4,C错;东北地区两城集中度均高于0.5,D正确,故选D。
2.广东省省会为广州,产业结构较好,经济发展水平高,省会GDP较高,省会集中度较高,并不是其自然生态好导致省会集中度较高,A错;山东省会集中度相对较小(主要受青岛发展的影响),但城市的发展应因地制宜,无合并省内强市的必要,B错;四川省会集中度较大,且两城集中度不大(只比省会集中度略大),表明四川省会城市成都发展水平远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省内缺乏次强城市,因此需加强对其他城市的产业扶持,谋求共同发展,C正确;宁夏省会集中度最高,应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区域发展,而不是对省会城市进行迁移,D错。故选C。
【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省会集中度和两城集中度的含义,从而理解对于一个省区而言,省会集中度与两城集中度的差异所反映出的地理现象。其次,对于图示信息要明确我国各省、自治区省会集中度与两城集中的差异,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2020·浙江高三月考) 良诸古城位于杭州市北部山麓的低洼平原上,考古人员在其外围发现了保存较完整的大型水利系统遗址,其核心工程是具有不同功能的梯级水坝,充分体现了先民们的聪明才智。下图为良诸古城水利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此水利系统中高、低两级梯级水坝的主要功能分别是( )
A.分蓄山洪,防治水患 B.增加落差,利用水能
C.拦截泥沙,灌溉梯田 D.扩大库区,发展渔业
4.考古发现,甲处水坝最低且其外侧之下有古河道遗迹,说明此处( )
A.洪水频发,水坝时常被冲垮
B.兼具蓄水、泄洪双重功能
C.开挖运河,方便城内外运输
D.水稻种植,农业退水成河
【答案】3.A 4.B
【分析】本题考查水利工程的作用。
3.浙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梅雨、台风等,此地又位于大面积山区的外缘低地,易爆发山洪,故该水利工程最主要的功能为防洪和蓄水。采用高、低两级梯级水坝,可以分散山洪对单一坝体的冲击,提高防洪能力,故A正确。在平原修建低坝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不能利用水能,B错误。山麓地区地形平坦,可以直接发展平原种植,C项错误。上游地区受地形约束,水坝扩大库区的作用较小,D错误。
4.该地采用多级水坝拦水,防洪能力强,且有完整的水坝遗迹留存至今,体现了先民的聪明才智,说明水坝坚固,不易垮塌,A错。水坝较低且下游有河道痕迹,说明当水库水位到一定高度时,可以漫过坝体流到水坝下游,避免洪水破坝,淹没古城,因此该水坝兼具蓄水、泄洪双重功能,B对。如果要水运,不必筑坝即可,C错误。农业退水量小、分散,很难形成河流并保存遗址,D错。
【点睛】水坝可形成水库,抬高水位、调节径流、集中水头,用于防洪、供水、灌溉、水力发电、改善航运等。
(2020·浙江高三月考) 2015年年来,国际运动服装巨头阿迪达斯宣布关闭其在中国苏州的唯一一家直属工厂,目的是迁往东南亚。而与此同时,阿迪达斯宣布将在大本营德国开设新工厂,运用智能机器人制造运动鞋,并满足日益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完成下面小题。
5.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量趋于饱和 B.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
C.中国加工技术水平低 D.中国提高出口关税
6.阿迪达斯在德国开设新工厂的影响不包括( )
A.增加当地就业岗位 B.提升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C.有效迎合当地需求 D.加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答案】5.B 6.B
【分析】
5.材料信息表明,阿迪达斯以运动服装制造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显著提升,阿迪达斯在中国生产成本上升,会导致利润下降,因此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B正确;阿迪达斯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关闭中国工厂,新建东南亚和德国工厂,产能并没有下降,因此不是市场需求量趋于饱和导致关闭中国工厂,A错误;与东南亚相比,中国加工技术较高,且运动服装加工技术要求不高,C错误;中国鼓励出口,不可能提高出口税,D错误。故选B。
6.阿迪达斯在德国开设新工厂能增加当地就业岗位,运用智能机器人制造运动鞋,可以加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并满足日益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能有效迎合当地需求,A、C、D是都是其产生的影响;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增大,会降低产品的标准化程度,B不是其产生的影响。故选B。
【点睛】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此外国际经济形式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都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2020·浙江高三月考) 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其水量占尼罗河径流量的60%(丰水期时占68%)。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水塔”—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目前该国在中国援建下在青尼罗河上开建6000兆瓦的非洲最大水电站——复兴大坝(GERD)。下图为尼罗河部分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尼罗河的汛期是( )
A.3~7月
B.6~10月
C.9~次年1月
D.11~次年3月
8.复兴大坝工程建设的区位优势是( )
①流域降水丰富②大坝处落差大③中国技术支持④非洲电力需求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7.B 8.A
【分析】
7.由材料可知,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其水量占尼罗河径流量的60%(丰水期时占68%)。青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青尼罗河流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为汛期。主要在6-10月,故选B。
8.复兴大坝建在青尼罗河上,流域内降水丰富,大坝处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区,落差大,水能丰富,中国技术支持,①②③对。非洲经济发展落后,对电力需求量小,④错。故选A。
【点睛】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一般从径流量大小、落差大小进行分析,径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反之,水能资源缺乏。
(2020·浙江高三三模) 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山区和半山区占总土地面积的97%,石漠化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32.2%。该州的太阳辐射量较大,但空间分布不均。下图是2007和 2017年文山州石漠化面积统计情况(单位∶km²),完成下面小题。
9.文山州轻度石漠化面积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封山育林,造林种草 B.修建水库,水源改善
C.荒山开垦,植被破坏 D.工程建设,破坏地表
10.该州太阳辐射量较丰富,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影响因素分别是( )
A.纬度、气候 B.地形、地形 C.气候、地形 D.土壤、植被
【答案】9.A 10.B
【分析】
9.读图可知,当地的石漠化总体面积减少,特别是重度和中度石漠化面积减少,这说明植被覆盖率增加,石漠化程度减轻;封山育林,造林种草导致重度和中度石漠化向轻度石漠化演化,所以轻度石漠化增加,A正确;修建水库,水源改善;荒山开垦,植被破坏 ;工程建设,破坏地表;会加剧当地的石漠化,B、C、D错误。故选A。
10.由“文山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山区和半山区占总土地面积的97%”可知,该地海拔较高,太阳辐射较强;但各地的地形高低不同,受海拔高度影响、迎背风坡等的阴晴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B正确;由题意可知,与纬度、气候、土壤、植被等关系无关,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以云南省文山州为背景,考查了当地石漠化面积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该地太阳辐射量的因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第1题比较简单;第2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海拔、日照时数、天气状况等。
(2020·浙江高三二模) 淮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最高电压等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输电功率最大的一条线路。下图为该输电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对该输电线路的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
A.沿途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 B.两地能源供求关系的状况
C.地形对线路建设成本影响 D.国家西部地区大开发政策
12.该输电线路的建设( )
A.缓解新疆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B.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促进淮南地区发电设施建设 D.跨越了东、中、西三大地区
13.该输电工程建成可以缓解皖南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跨区域输电代替煤炭,皖南排放的污染物减少 B.新疆发电的成本较低,皖南地区环保电器增多
C.远距离输电成本较高,皖南地区用电总量减少 D.大量廉价电力的使用,皖南吸引了高耗能企业
【答案】11.B 12.B 13.A
【分析】
1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向,一是调出区资源丰富,二是输入区资源短缺且需求量大,三是有调出的可能,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相对位置决定了线路走向,B正确。输电线路为架空线路,沿途自然灾害的多少以及地形,对输电线路的走向影响较小,A、C错误。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了资源的开发,但不确定调出的方向,D错误。故选B。
12.该资源跨区域调配,是把新疆的电能调到皖南,A错误。新疆可以把煤炭、风能等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B正确。皖南调入的是电力,不需要再建设发电设施,C错误。安徽属于中部地区,该线路仅仅穿过了中西部地区,没有到达东部地区,D错误。故选B。
13.电能是最清洁的能源,没有污染物产生,皖南调入电能代替煤炭,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缓解环境问题,A正确。用电成本高低,用电电器增多或减少,对本地污染物的排放没有影响,BC错误。皖南吸引高耗能企业,将会增加能源紧张,增加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环境改善,D错误。故选A。
【点睛】跨区域调配资源,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是不同的,要注意区分。
14.(2020·浙江衢州市·高三一模)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及地区资料
材料二:渠化是对河流整治的一种方法,常采用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河床硬质化等措施。美国1961年开始了大规模的基西米河渠化工程,将本来蜿蜒的天然河流变成了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运河。渠化后流域内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1990年开始,美国为恢复基西米河原有的地貌与生态环境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
材料三:大沼泽地国家公园是一片由石灰岩构成的浅盆地,对当地地表水调节具有显著的“海绵效应”。每年6到10月,奥基乔比湖湖水溢出,成为沼泽地的主要补给水源。20世纪上半叶,南佛罗里达城市发展迅速,乡村种植业遍地开花并成为美国蔗糖业核心基地,当地政府修建了多条从奥基乔比湖到大洋沿岸的人工河道用于排水、航运,并在湖泊南岸修建了140km长的胡佛堤。
(1)基西米河渠化工程的主要目的是_____。
(2)描述那不勒斯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3)说明大沼泽地“海绵效应”显著的原因。
(4)20世纪上半叶,随着南佛罗里达城市和产业的发展,大沼泽地水量、水质发生了变化。指出大沼泽地水量、水质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5)红树林生长于陆海交界的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被称为海岸卫士。有专家认为大沼泽地水量若变少,红树林的适生范围将发生变化。请指出红树林适生范围的变化方向并分析原因。
【答案】(1)加快洪水下泄(或提高防洪能力)
(2)特征:年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大,以夏秋季为主。
原因: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夏秋季节,多飓风雨(气旋雨);沿岸暖流增湿作用。
(3)大面积的浅盆地,调蓄能力强;石灰岩广布,透水能力强。
(4)特点:水量变少,水质变差。 原因:受胡佛堤与排水河道影响,湖水补给来源减少;城市与农业用水量增大;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造成水体污染。
(5)方向:向陆地(或东北)方向扩张
原因:沼泽水量减少,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水体与土壤含盐量增加,红树林适生范围向陆地扩张。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治理的目的、气候特点、成因以及湿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答本题应结合图文材料进行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河渠化工程主要有: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河床硬质化等措施,这些措施能够提高河流排水速度,从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降水特征主要从降水量、季节分配、雨季长短等方面分析。读图那不勒斯年降水量大,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少,夏秋多;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风从海洋带来丰沛水汽,降水多,该地夏秋多飓风,带来强降水;墨西哥湾暖流流经,增湿作用强,水汽充沛,降水多。
(3)“海绵效应”主要指对地表水的调节作用;根据材料大沼泽地为石灰岩构成的浅盆地,盆地面积大,蓄水能力强,调节作用强;石灰岩透水性强,增强蓄水性。
(4)根据材料20世纪上半叶南佛罗里达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增多,生活用水量大;种植业快速发展,大量取水灌溉,修建多条奥基乔比湖到大洋沿岸的人工河道,从而使大沼泽地的补给水源减少,导致大沼泽地水量减少;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和农药加剧水体污染,水量减少,净化能力下降,所以水量减少,水质下降。
(5)根据材料红树林生长于陆海交界的浅滩,其生存环境需要适宜的盐度;大沼泽地水量减少,海水侵蚀加剧,地下水和土壤盐度增加,红树林生存环境被破坏,向陆地后退。
【点睛】
红树林的作用:①根系发达,固滩护岸,削浪,促淤造陆②过滤陆地径流污染物,净化水质③叶、根引来鸟类产生粪便,供鱼虾蟹作为饵料④提供木材,水产等⑤调节局部小气候⑥维护生物多样性⑦海水淹没时,水下风光好,可以发展旅游业。
15.(2020·浙江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北麓,河口镇和旧孟津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下图为黄河流域及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沙源主要来自黄土高原,下表为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含沙量。
站名
吉迈
贵德
兰州
河口镇
三门峡
花园口
洛口
利津
含沙量(kg/m3)
0.1
2.5
2.7
6.8
42.8
27.5
25
24
(1)黄河下游沿岸地区地下水位_________(高/低),当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时,当地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最突出的季节是_________。
(2)描述黄河不同河段含沙量空间变化的特点。
(3)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说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答案】(1)高;土壤盐碱化;春季
(2)从吉迈到三门峡含沙量越来越大,从三门峡到利津含沙量越来越小;中下游含沙量大于上游。
(3)农业结构调整,合理扩大林牧业比重/退耕还林还草;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单产;整土地/缓坡修梯田,减少坡面径流;免耕、少耕,覆盖薄膜等,减少土壤流失。
【分析】
本题以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分布及含沙量情况为材料,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等问题,难度一般。
【详解】
(1)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不断抬升下游河床,形成地上河,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升高,春季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雨季未来,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时,下游地区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
(2)从表格里不难看出各水文站含沙量变化,从吉迈到三门峡由0.1增加到42.8,然后从三门峡到利津减少到24,所以是先增加后减少,三门峡及以下河段含沙量总体高于以上河段。
(3)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的,农业生产方面,提高单产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增加林草种植比重,提高植被覆盖率;平整土地,修建高标准梯田,主要的是减缓坡度,减少坡面径流侵蚀;免耕和少耕覆盖薄膜主要是减少不合理开垦带来的风力和流水对土壤的侵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开发,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区域河流防洪治理措施不包括,脐橙套袋有利于,拾房村田园综合体建成后,该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