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开发,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13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热度 ★★★★☆
内容索引
核心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核心考点二 区域自然资源开发
核心考点三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考点
读高考考查点和知识点
预测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1年山东卷,1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地质灾害
(2021年山东卷,19)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治理
(2021年湖北卷,7-8-9)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碳排放
(2021年北京卷,20)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湖泊水环境问题
(2021年天津卷,1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
(2021年河北卷,1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黄土高原地区
(2021年浙江卷,12-1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移民
(2021年山东卷,17)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2021年辽宁卷,14-15)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2021年浙江卷,15-16)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2021年全国甲卷,4-5-6)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2021年湖北卷,16)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
(2021年北京卷,16)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辽宁卷,10-1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天津卷,16)区域经济一体化
(2021年湖北卷,18)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2021年全国乙卷,13)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2021年浙江卷,8-9)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1-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2020年江苏卷,28)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2020年江苏卷,27)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2020年山东卷,16)湿地及其生态效益
(2020年山东卷,19)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1)荒漠化
(2019年江苏卷,29)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9年江苏卷,17)水土流失的治理
(2019年江苏卷,18)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热点预测 从考查方式来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多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判断、成因分析、危害概述、治理措施的论证等,应考时应重点复习。
核心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结合复习线索,巩固核心知识
3.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①自然原因
②人为原因
(2)一般治理措施
4.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②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具体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④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5.湿地干涸问题
(1)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②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为因素类型
导致的结果
外部物质进入,
填充作用加剧
土壤侵蚀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
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
环境污染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
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
大量引水灌溉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
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 地
目 的
大河中下游湖泊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保护水源和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湿地的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④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⑤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
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2)根据区域来判断
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
区域特征
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
荒漠化
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
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
水土流失
山地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平原耕作区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土地荒漠化
(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
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
2.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考法一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1年湖北卷,7-8-9)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下图示意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
A.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 B.东高西低
C.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 D.北高南低
2.影响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能源消费结构②国内生产总值③能源利用技术④地区人口总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为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下列区域差异化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东部地区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②西部地区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
③北方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
④南方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 B 3.A
【解析】1.读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可知,北部有高强度,南部有低强度,而东部以中低强度为主,西部只有新疆为高强度,因此总体碳排放强度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A错误;C正确;总体看东低西高,B错误;内蒙古东北地区有高强度,但南方贵州广西一带为中高强度,因此总体并不是北高南低,D错误;故选C。
2.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高强度主要分布在北方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①正确;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低,因此碳排放强度高,③正确;与国内生产总值、地区人口总量关系不大,②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利用技术水平高,因此应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碳排放量,①正确;西部地区由于煤炭等资源开采和加工,环境污染大,应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减少碳排放量,②正确;③北方地区以煤炭为主,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加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北方重工业发达,应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③正确;南方地区阴雨天气多,但降水量大,应大力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1年浙江卷,12-13)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4.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5.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 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C 5.D
【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 、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5.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即ABC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确。故选D。
(2021·福建·高考真题)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7.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 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8.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上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6.B 7.A 8.A
【解析】6.温度带是根据活动积温划分,即作物某时段或某生长季节内逐日活动温度的总和。根据材料“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说明当地气候趋向寒冷,冬季风势力更加强大,降水少趋于干燥,故选B。
7.仰韶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中有大型木骨泥墙建筑,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说明森林砍伐量大;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黄土的土质疏松,烧制陶器也需要砍伐森林,获取燃料。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人类过度砍伐,植被遭到破坏,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淤积,河床抬升,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A正确;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水平低,人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人口增长缓慢,BC错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土质疏松,土壤肥力较低,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不是其向高处迁移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8.由图可知,该窑洞位于坡面位置,门上洞顶的土层厚度较小,越往里,窑顶的土层越厚,而挖掘窑洞为了避免坍塌,宽度应窄于洞顶覆盖土层,窑洞的宽度应随着窑顶的黄土厚度增加而增加,C错误,A正确;B迅速拓宽不符合坡面黄土厚度变化趋势,B错误;窑洞门口到窑洞里应是从窄到宽,D项与A项对比,D门口处宽度较宽,更易坍塌,D错误,故选A。
考法二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题型预测:综合题)
(2021年山东卷,18)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km2。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km。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200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100mm。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作用。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
【答案】(1)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崩滑体堆积物;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
(2)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时间。
(3)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积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
【解析】(1)由材料“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可推测出,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为高山寒带峰脊区的的冰碛物和寒冻风化碎屑物,河谷区沟道两侧的滑坡体;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脉中段,板块运动较多,地震多发,坡体结构不稳固,因此流域内多破碎的岩土体。
(2)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看出,AB段海拔高且等高线密集,可判断出地势陡峭,为径流的初始运动提供了充足势能;BC段海拔相对较低,且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较缓,沟道堆积物分布较多,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CD段等高线密集弯曲,可判断出沟道呈“V”型,坡度较陡,为窄谷区,为泥石流快速运动通道。
(3)泥石流严重的自然原因可从降水、冰雪融水、泥石流物质来源和地势等方面来分析;该地位于横断山区,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该地山体海拔高,有永久冰川存在,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水量大;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多滑坡、地震,固体碎屑物多,泥石流物来源多;山地垂直高差大,坡度大,山地上部的泥石流发生较为隐蔽,一旦到达下部危害严重。
(2021年山东卷,19)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m,风浪较小(下图左)。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1)从右图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
(2)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
(3)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
【答案】 (1)答对1个得1分,答对2个得2分,答对3个得3分;错答、多答不得分。
(2)沙坝疏松多孔,并可以生长植物,消能作用更强,能更有效的降低风浪速度;能吸附、固定悬浮物,可以自我修复或扩大规模,持续抵御风浪。
(3)在风与地势高差的驱动下,湖水从各个方向流入人工岛,并沿沟渠、沼泽、浅滩缓慢流动,水中的悬浮物逐渐沉积下来;岛内营造的地势高差,使大气降水经斜坡汇集到雨水蓄积区,改善了岛内水环境;岛内水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水生生物进一步截留、吸附悬浮物;净化后的水体通过人工岛内外的水体交换进入马肯湖,改善了马肯湖水环境质量。
【解析】(1)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地区,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材料信息表明,因沙坝主要作用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故沙坝应建在人工岛的上风向位置,即人工岛屿的西侧,包括西北侧和西南侧的三个虚线框位置,如下图。
(2)与石坝相比,沙坝是由泥沙组成,质地疏松,更具柔性,更有利于分散风浪强度;沙坝表面比石质堤坝更粗糙,对风浪的阻力更强,能更有效的减小风浪强度。
(3)材料“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说明从人工岛的组成部分分析改善水质的作用:岸边的沙坝能够抵御潮汐运动等形成的风浪,从而减少进入马肯湖的海水;岛上的沼泽由湖底淤泥堆积,沼泽形成以后促使水生植物的生长,而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叶片等对泥沙物质具有吸附和降解的作用,从而降低了湖水的杂质含量,湖水得到净化;读人工岛图显示,岛上建有雨水蓄积区,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大,雨水通过岛上的沟渠顺地势排入湖内,使湖水淡水不断增多;人工岛上的淡水不断流动,将湖底淤泥不断冲刷,在水流减缓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浅滩,从而使沼泽地和浅水环境不断扩大,进一步净化湖水。
(2021年北京卷,20)3.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洱海流域面积约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
(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
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他以打渔为生。1996年,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
(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
2018年,在洱海湖滨地带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村民受聘负责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
(3)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答案】(1)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生产部门多,生产和生活污水汇入河湖,易造成污染。
(2)第一次:减少了汽柴油污染。第二次:减少了鱼塘养殖等农业生产污染。第三次:减少了旅游活动污染。
(3)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观光业,带动相关产业。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环保意识,增加休闲空间。
【解析】(1)本题主要结合流域形态特点及流域内生产生活活动进行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有多条河流注入洱海,结合材料可知,流域内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产生的污染物较多,且洱海水体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2)结合材料可知,第一次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主要是减少机动渔船产生的汽柴油污染;第二次蓝藻暴发,政府部门退田、退塘,主要是减少水产养殖等农业活动产生的影响;第三次按照政府要求,拆掉洱海旁的客栈,主要是解决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3)洱海作为重要的湿地资源,洱海生态廊道建成后,能够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和改善洱海水质,构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洱海生物多样性和洱海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洱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风光秀丽,生态廊道的建设,有利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民众收入,在努力把生态廊道打造成为大理最靓丽名片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为当地人民增加了更多休闲空间。
4.(2020·北京高考真题)某校中学生赴长江上游支流大宁河(重庆段)进行野外实习。下图为大宁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考察流域地形。
(1)概述该流域主要地形特征。
任务二 走访水文站,查阅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2)绘制统计图,说出该流域侵蚀量与输沙量的关系。
任务三 调研流域的综合治理。
(3)简述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
【答案】(1)以山地为主,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
(2)
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
(3)退耕还林、防洪护岸、节水灌溉等。
【解析】(1)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高低以及起伏等角度回答。结合该流域山峰及高层等信息可知,该流域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河流流向可知,地势大致北高南低;根据河流干支流的分布情况可知,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
(2)根据表格信息绘图即可,绘图如下:
根据表格信息以及绘图结果可知,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
(3)该流域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流域的侵蚀量和输沙量均较大,应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在河谷沿岸地区,应防洪护岸;在耕作农业地区,应发展节水灌溉等。
变式一 生态环境问题(选择题)
(2021·山东潍坊·三模) 位于黄土高原的籍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在进入21世纪后发生了较大变化,下表示意2000~2008年籍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转移数据统计表。表中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行列交叉处数值表示该土地利用类型的现有面积(2008年),其他数值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入该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籍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转移数据统计表km2
土地利用类型
2008年
坡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居民地
未利用土地
梯田
2000年
坡耕地
84.47
5.09
4.19
0.00
0.00
0.00
8.21
林地
0.00
121.89
0.20
0.00
0.00
0.00
0.00
草地
0.00
3.17
413.10
0.00
0.00
0.05
1.81
水域
0.00
0.00
0.53
1.97
0.00
0.00
0.00
居民地
0.00
0.00
0.00
0.00
24.48
0.00
0.00
未利用土地
0.00
0.00
0.00
0.00
0.13
2.71
0.00
梯田
0.00
0.00
0.00
0.00
0.00
1.从2000年到2008年,转入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及主要转入来源分别是( )
A.梯田坡耕地 B.林地梯田
C.草地水域 D.未利用地居民地
2.推测该流域2000~2008年( )
A.村庄数量减少 B.河流径流量减少
C.果园面积增大 D.河流含沙量增加
【答案】1.A 2.C
【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表中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行列交叉处数值表示该土地利用类型的现有面积(2008年),其他数值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入该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由图可知,2000年到2008年,梯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的转入面积分别为10.02、8.26、4.92、0.05平方千米,梯田转入面积最大,且梯田转入中,坡耕地转为梯田有8.21平方千米,主要转入来源为坡耕地,故选A。
2.2000-2008年期间,该流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坡耕地转为梯田、林地、草地,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D错误;有部分未利用土地转为居住用地,居住用地面积增加,村庄数量不会减少,A错;坡耕地面积减少,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增强,但河流的径流量并不会减少,B错;部分坡耕地和草地转为林地,适宜发展林果业,故果园面积增加,C正确。故选C。
(2021·河北沧州·高三阶段练习)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蓄水量湖泊,第二深淡水湖泊(最大水深约158.9米),位于云贵高原滇中盆地中心、属于南盘江流域西江水系,流域内有抚仙、星云二湖,是维系珠江源头及西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抚仙湖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湖水一旦污染,极难恢复。多年来,为使抚仙湖一湾碧水得以永续,云南省政府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图示意抚仙、星云二湖流域环境治理区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抚仙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主要原因是该湖泊( )
A.动植物种类少,食物链单 B.水循环周期长
C.湖面南北狭长,湖水流速慢 D.接纳的河流少
4.抚仙、星云二湖流域坝区的水污染源主要为( )
A.工业、城镇 B.水产养殖 C.农业、乡村 D.交通运输
5.抚仙、星云二湖水污染过滤区,重点恢复或修建的是( )
A.湖泊堤坝 B.排水管道 C.沼泽湿地 D.防护林带
【答案】3.B 4.C 5.C
【解析】3.结合材料“抚仙湖是我国最大蓄水量湖泊,第二深淡水湖泊(最大水深约158.9米),湖水一旦污染,极难恢复”可知,抚仙湖位于云贵髙原滇中盆地中心,水深、面积大,湖水循环周期过长,导致生态环境脆弱。B正确。动物种类少和湖水流速慢不是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AC错误;属于南盘江流域西江水系,接纳河流不少。D错误。故选B。
4.抚仙、星云二湖位于云贵高原滇中盆地中心,流域坝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乡村聚落密集,农田面积大,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是坝区的主要污染源。C正确。抚仙、星云二湖流域没有大的工业企业和城镇分布,湖周边分布有山地,交通运输线路少,都不是流域坝区的主要污染源。ABD错误。故选C。
5.抚仙、星云二湖水污染过滤区位于湖滨地带,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判断,抚仙、星云二湖水污染过滤区重点恢复的是沼泽湿地,可以降解污染,净化水质,保证入湖水质,C正确。湖泊堤坝和防护林都位于污染过滤区的外围,排水管道需要拆除。因此ABD错误。故选C。
(2021·山东·兰陵高三开学考试) 阿克苏是新疆重点风沙源地,全区沙漠占31%。1986年,阿克苏引渠开始在城区北、东郊进行大规模的柯柯牙荒漠绿化防护林工程建设。为了让树苗成活,人们先开沟灌水,再在沟里挖坑栽树。全区现累计植树造林达7.5万亩,栽植树木857.2万株以上,建成了南北长25千米、东西宽约2千米的“绿色长城”,被联合国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下图为阿克苏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阿克苏地区曾经沙漠化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冬季寒冷漫长,风力强 B.降水稀少,大陆性显著
C.经济强度过大,轻生态 D.多松散物,遇风易扬起
7.为了让树苗成活,人们先开沟灌水的主要目的是( )
A.开沟获得更多地下水 B.灌水增加土壤黏度 C.开沟增加土层厚度 D.灌水降低土壤盐碱度
8.治理阿克苏地区沙漠的有效措施有( )
①利用太阳能,减少因樵采对植被的破坏
②扩大耕地,利用农作物增加植被覆盖率
③建设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④在流动沙丘上大面积植树造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6.B 7.D 8.C
【解析】6.“冬季寒冷漫长,风力强”和“多松散物,遇风易扬起”与土地荒漠化有关,但均由大陆性气候影响形成,故不是主要原因;阿克苏地区降水稀少,大陆性强,物理风化较强,易导致地表多沙质物质,多大风,沙质物质易流动,易造成土地荒漠化,排除AD,B正确。“经济强度过大,轻生态”是人为原因,C错误。故选B。
7.此处植树水源主要来自引渠灌溉,而不是获得更多的地下水,故A错误;土壤黏度由其组成物质决定,故B错误;开沟后再在沟里挖坑栽树,不是为了增加土层厚度,故C错误;灌水可利于矿物质溶解,降低土壤盐碱度,利于植被成活,D正确,故选D。
8.过度樵采是阿克苏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利用太阳能替代薪柴可减少樵采,①正确;扩大耕地会进一步造成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②错误;建设草方格沙障,阻碍沙丘流动,固定沙丘,③正确;该地气候干旱,流动沙丘所在区域气候更加干旱,水资源不足,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④错误。故选C。
变式二 生态环境问题(综合题)
(2021·湖南·高三阶段练习)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农牧交错带区煤炭资源丰富,经过30多年的开采,煤炭资源接近枯竭,地面出现了众多塌陷坑(左图),境内唯一湖泊(咸水湖)水位下降到历史最低值(右图),生态恶化明显。
(1)简述煤炭开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2)简述湖泊水位下降的原因。
(3)为减缓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地表形态由平坦变成高低不平;气候大陆性增加,更加干旱,气温日较差增大;湖泊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覆盖率降低,荒漠化加重;土壤沙化严重,风沙侵蚀加剧。
(2)矿区工农业发展,增加了地下水开采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难以补给湖水;煤炭开采导致土层松动,湖泊渗漏增多;气候变干,蒸发增强。
(3)丰水期,地表水回灌地下水;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工农业用水;恢复植被。
【解析】(1)结合材料分析,该地区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气候比较干旱。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导致地面塌陷,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下水位下降,湖泊水减少;地表植被缺水死亡,植被覆盖率降低;蒸发加剧,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变大,降水减少;地表荒漠化加剧。
(2)结合材料和图分析,随着煤炭资源开发,矿区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增大,增加了地下水开采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到湖泊以下,地下水难以补给湖水;煤炭开采使土层松动,湖泊水渗漏增多;气候趋于干旱,降水补给减少,蒸发增强。
(3)结合该湖泊水量减少的原因分析,可以在丰水期回灌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提高地下水的水位;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工农业用水;实施调水工程对湖泊进行补水;恢复地表植被,提高水源的涵养能力。
(2021·山东文登·高三期中)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饮用水水源地是指提供城镇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饮用水源污染包括颗粒态污染和溶解态污染。目前常用景观格局优化方法(下图),从“源”与“汇”两个方面对污染物进行拦截、吸附和吸收,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植物是人工净化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净化需求及区域气候条件的限制,分为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不同类型。
2018年4月19日,潍坊市白浪河水库农业面源污染被列“山东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单”。有专家提出,可以在白浪河水库上游建设人工湿地系统解决“汇”方面的污染问题,但需要注意气候条件对人工湿地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影响。
(1)指出白浪河水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
(2)说明气候条件可能影响白浪河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原因。
(3)说明景观格局优化方法中草地、乔木缓冲带的具体作用。
【答案】(1)农业生产化肥、农药,禽畜养殖垃圾和污水,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
(2)潍坊市位于温带,冬季气温低,可能导致植物死亡或者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
(3)降低流速,对颗粒状污染物进行拦截;通过土壤吸附、植被吸收溶解态的污染物质。
【解析】(1)读图可知,在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和饮用水湿地的上游在草地、乔木缓冲带,在草地、乔木缓冲带上游有农田、村庄、养猪场。因此白浪河水库的农业面尖污染有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随地表径流或渗入到地下,随地下径流汇入;养猪场,家庭饲养的禽畜粪便以及清洗棚舍等带来的垃圾和污水;还有居民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
(2)由所学知识可知,潍坊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湿地水源补给量少,水域面积减少;气温低,人工植被适应环境能力较差,可能导致植物死亡或者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人工湿地难以发挥它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的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草地、乔森能涵养水源,增大地表粗糙度,从而降低流速,削减风力等作用,对颗粒状污染物进行拦截,减少带入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中的污染物质。通过土壤吸附、植被吸收溶解态的污染物质,使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中的溶解态污染物质减少,从而提高水污染的处理效率,降低水污染处理成本,提高水质。
核心考点二 区域自然资源开发
1.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
可再生资源(土地、水、生物、气候资源等)和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2.知识线索
开发条件评价→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综合开发措施。
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个地区内的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而对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则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也不相同。
项目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生产结构
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煤炭是其主导产业,正在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存在问题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综合整
治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
矿产资源开发评价条件的分析思路
(1)资源条件评价: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况等方面评价。
(2)开采条件评价: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评价。
(3)市场条件评价: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区位条件即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4)交通运输条件评价:可从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分析。
考法 区域资源的开发(题型预测:综合题)
(2021年山东卷,17)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7年以来,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
(1)指出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的优点。
(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3)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
【答案】(1)氢能生产受时空限制小;利用方式灵活多样。
(2)改变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使产业向低碳、绿色、可循环方向发展。
(3)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新能源),助力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巩固“大同蓝”,持续改善大同市的环境质量,为京津冀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知氢能原料有水、煤、化工尾气等来源很丰富,且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受气象能自然环境影响较小;图中可知氢能的用途有燃料、供热、电力、而太阳能和风能只有电力,说明氢能的用途多样,更广泛。
(2)氢能来源多样且利用广泛,氢能属于清洁能源,使用氢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新型能源基地;材料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说明大同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绿色生产,改善环境质量,同时也改善了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图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说明大同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新兴工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
(3)京津冀地区是大同主要的能源消费地,所以有利于京津冀地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减少雾霾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京津冀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2021年湖北卷,16)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养耕共生”模式是利用养耕共生系统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都市农业生产形式,适用于城市屋顶、阳台、地面庭院等地方,产品自给或在邻里市场销售。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城市人口比重大。近些年来,以色列在城市推广“养耕共生”模式,促进了绿色科技型都市农业的发展。下图示意养耕共生系统运作原理。
(1)结合图,描述“养耕共生”模式的农业生产过程。
(2)分析以色列在城市采用“养耕共生”模式的原因。
(3)在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大力推广“养耕共生”模式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答案】(1)微生物分解之后的营养物质一方面可以用于栽培蔬果,种植农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将水进行净化,用于渔业养殖,实现农产品和养殖业的共同发展,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2)以色列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淡水缺乏,“养耕共生”模式可以节约水资源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城市人口比重大,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大;荒漠广布,发展农业的耕地有限。
(3)可行;西北地区水源缺乏,“养耕共生”模式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西北地区荒漠广布,可耕地面积小,该模式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不可行;西北地区人口规模小,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有限;该模式投资较大,回收周期长。
【解析】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模式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的生态节水农业模式。首先把微生物分解之后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利用其营养成分,进行果蔬栽培;微生物分解之后产生的水经过净化处理之后用于渔业养殖,构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2)从材料中可知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可推断出该地耕地面积有限,并且缺少淡水资源,这种模式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材料中提到以色列城市人口比重大,可推断该模式可以满足城市人口对农副产品的需求。
(3)可行原因主要分析,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和耕地面积,即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淡水资源也是非常匮乏,该模式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西北地区也是荒漠广布,该模式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生产面积并提高产量;还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不可行的原因主要从投资、市场需求等角度来分析。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城市人口也不多,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有限;该模式需要投入一些设施,有一定的投资成本,回收周期较长。
3.(2020·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是图1中丙地的气候资料。
材料二:甲地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要大量的水。甲地经百年开采,形成了长4300米、宽3000米、深700米的巨型深坑,横亘在沙漠中,如同地球上一块巨型伤疤。现甲地所在国重视环境保护监管,建立了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1)简析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试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乙地海岸线破碎的原因。
(3)丙地东临大西洋,气候却干燥少雨,说明其成因。
【答案】(1)用水量大,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排放废水,造成水环境污染;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空气;矿渣不合理处理,破坏地表生态环境。
(2)内力作用:位于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外力作用:纬度高,曾受较强冰川作用;西风迎风坡,风大浪急,海水侵蚀作用强;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致使海岸线破碎。
(3)地处西风带,西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解析】(1)经百年开采,形成了长4300米、宽3000米、深700米的巨型深坑,破坏地表生态环境,开采引起地面断裂和沉降;矿区开发会破坏森林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矿渣与弃土堆放会引发泥石流或粉尘污染,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空气;废矿和有害金属会引起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冶炼铜需要大量的水,在干旱区开矿、冶炼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荒漠化等。
(2)乙地位于40°S-50°S之间,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易被侵蚀;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海面广阔,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临近安第斯山脉,纬度高,曾受较强冰川作用。在这些内、外力共同作用下,致使乙地海岸线破碎。
(3)丙地处西风带,西部紧靠安第斯山脉,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因而气候十分干燥。
变式一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选择题)
(2021·江苏淮安·模拟预测) 羊卓雍错邻近雅鲁藏布江,是藏南最大的封闭性湖泊。1997年,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投入运营,设计上并不消耗羊卓雍错水量发电,其工作原理是:西藏电网电力负荷低谷时,从雅鲁藏布江抽水入羊卓雍错,电力负荷高峰时放水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投产运营后,则有利于降低羊卓雍错的( )
A.丰水期的平均水位 B.枯水期的平均水位 C.盐度 D.生物多样性
2.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主要有利条件有( )
A.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B.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错有天然水道连接
C.西藏地区常规能源缺乏,电力供应不足 D.西藏电网电力利用峰谷现象明显
【答案】1.C 2.D
【解析】1.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投入运营,设计上并不消耗羊卓雍错水量发电,所以,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平均水位基本不影响,AB错误。西藏电网电力负荷低谷时,从雅鲁藏布江抽水入羊卓雍错,电力负荷高峰时放水发电,所以降低了羊卓雍错咸水湖的盐度,C正确。降低了盐度,提高了生物多样性,D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主要有利条件有:西藏电网电力利用峰谷现象明显,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电力资源,减少浪费,D正确。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丰富,径流量大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无关,A错误。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错没有天然水道连接,需要抽水,B错误。西藏地区经济落后,常规能源不缺乏,电力供应有剩余,C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1·湖南·雅礼中学高三阶段练习) 下图示意2020年1~9月我国主要能源生产量增速变化情况。2020年1~9月,电力生产中的火电下降0.3%,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均有明显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 )
A.煤炭生产一直呈负增长 B.能源生产总量增速由负转正
C.天然气生产量比较稳定 D.石油生产量呈下降趋势
4.2020年电力生产增长速度变化大,主要是因为( )
A.生产能力波动 B.能源蕴藏量变化
C.消费市场变化 D.技术水平的改善
5.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比重上升,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
A.环境压力减小 B.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C.经济增速下降 D.电力供应稳定性下降
【答案】3.B 4.C 5.D
【解析】
3.读图可知,与1~2月相比,1~3月煤炭生产量增速降幅收窄,1~4月由负转正,因此3月和4月的煤炭生产呈正增长状况,A错误;图中显示,1~9月,除煤炭增速接近0外,其他能源生产量增速均为正值,因此能源生产总量增速由负转正,B正确;图中显示,1~9月天然气生产量增速接近7%,天然气生产量增长明显,C错误;图中显示,1~9月石油生产量增速约为2%,石油生产量呈增长趋势,D错误。故选B。
4.图中显示,1~2月我国电力生产量降幅较大,电力很难储存,表明受疫情影响,许多产业开工不足,电力需求量减少,从而导致电力生产量下降,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电力需求增加,电力生产量增速由负转正,2020年电力生产增长速度变化与消费市场变化密切相关,C正确;电力生产能力呈上升趋势,波动较小,A错误。与能量蕴藏量变化无关,B错误;电力技术水平比较稳定,材料没有体现出电力技术水平的改善,D错误。故选C。
5.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清洁可再生,环境压力减小,是积极意义,不是负面影响,A不符合题意;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比重上升,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B说法错误;对经济增速影响不大,C的说法错误;会使得电力供应稳定性下降,湖南省入冬以来的限电就与此有关,D符合题意。故选D。
(2021·湖南·高三阶段练习) 2021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能源供需矛盾持续偏紧,在实现2030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我国一些地方持续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下表为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2018~2021年全球石油供需情况(单位:万桶/天)。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8
2019
2020
2021
需求
10001
10114
9241
9746
供给
10072
10067
9420
9587
6.2019~2020年世界石油供需变化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受新冠肺炎影响 B.绿色能源的增长
C.各国严控对化石能源的投资 D.全球“双碳”目标实现的影响
7.目前,受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影响较小的工业是( )
A.乙烯 B.小排量汽车 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
8.“双碳”目标下“拉闸限电”引发的中国能源供给思考,正确的有( )
①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②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③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 ④减少油气勘查开采力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6.A 7.B 8.D
【解析】6.据表可知,2019~2020世界石油需求明显下降,最可能是受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A正确;2030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是我国提出的绿色发展目标,CD错误;根据2021年世界石油需求又开始增长可知绿色能源增长对2020年石油需求下降影响不大,B错误。故选A。
7.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都是石油化工的衍生品,受原料供应影响大,因此受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影响较大,ACD错误,小排量汽车油耗低,受石油供需状况影响较小,B正确。故选B
8.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提髙硏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都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促进“双碳”目标实现,①②③正确;天然气为清洁能源,应提高其能源比重,且我国石油供给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不应减弱勘查开采力度,④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变式二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综合题)
(2021·湖南·长郡中学高三阶段练习)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池塘一般是指人工修造的7万平方米以内的水面,利用池塘进行养鱼生产和繁有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就是池塘养鱼。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鱼类的生长和成活。一般养鱼水质的指标包括:溶解氧、氡氮含量日值、浮游生物量;调节水质的目的是要使这四项因子达到适宜鱼类生活、摄食、成长所要求的标准。下图为美国东北部示意图。
(1)说明美国东北部池塘养殖鱼类的优势条件。
(2)为促进渔业良性发展,指出美国东北部围绕池塘养鱼可以发展的企业部门。
(3)提出保护美国东北部池塘水质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1)水域面积辽阔;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鱼类市场广阔,需求量大。
(2)鱼饲料加工企业;生物制药企业;鱼产品加工及物流企业等。
(3)合理增氧调节养鱼水质;科学投喂提高养鱼水质;加注新水提高养鱼水质;生物制剂调节法提高水质;通过合理施肥调节法提高水质。
【解析】(1)美国东北部有五大湖、圣劳伦斯河,水域面积辽阔,有利于人工修造池塘,发展池塘养殖;美国东北部鱼类养殖历史悠久,发展池塘养殖有丰富的经验;美国东北部经济发达,城市众多,鱼类消费市场广阔,需求量大。
(2)池塘养鱼需要鱼饲料,可以发展鱼饲料加工企业;鱼类可以作为生物制药的原料,发展生物制药企业;池塘养的鱼可以作为水产品加工的原料,可发展鱼产品加工企业;原料及产品的运输可发展物流企业等。
(3)保护美国东北部池塘水质可能采取的措施可从增氧、投喂、注新水、生物调节、施肥等角度展开;水中缺氧易导致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不彻底,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水质,可以合理增氧,调节养鱼水质;不合理的投喂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通过科学投喂提高养鱼水质;养殖一段时间后水质会下降,可加注新水提高养鱼水质;通过生物制剂调节法,使用微生物制剂,抑制有害菌类的繁殖,提高水质;池塘塘底太肥,也会影响水质,可以通过合理施肥调节法提高水质。
(2021·湖南·高三阶段练习)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约为1.86万平方千米,主体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但太阳能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库布齐沙漠光伏开发实践中,当地探索出独特的“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发展模式。该模式利用光伏设备发电;光伏板之间发展养殖业,其粪料为板下种植提供肥料,光伏板下种植药材,发展特色种植业。下图示意蒙西基地库布齐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位置。
(1)除太阳能外,指出适宜在库布齐沙漠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并说明其理由。
(2)分析库布齐沙漠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区位条件。
(3)说明“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发展模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
【答案】(1)风能。
原因:地处高原区,地形平坦,气候干旱,植被少,风力受阻小,冬半年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
(2)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利用的土地多,且地价低;国家与当地政府实施多项优惠政策;鄂尔多斯重化工业集中,耗电量大,且接近电能需求量大的华北地区,电力市场广阔。
(3)发电、种植和畜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精准扶贫,达到共同富裕,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促进发电、畜牧和种植业的协调发展,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光伏设备能够挡风防风,吸光遮光,降低土地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累积,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生态效益显著。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库布齐沙漠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风力较大;该地地势平坦,起伏小,植被少,地面的摩擦力小,对风速的削弱作用小,因此风力较大,风能资源丰富。
(2)该地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少,晴天多,因此太阳能资源丰富;“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约为1.86万平方千米”,可知该地的可利用的土地多,且地价低;国家与当地政府实施多项优惠政策,对光伏产业给予支持;鄂尔多斯重化工业集中,对电力的需求量大,且接近电能需求量大的华北地区,所以库布齐沙漠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电力市场十分广阔。
(3)发电、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精准扶贫,达到共同富裕,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促进发电、畜牧和种植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当地一、二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当地气候干旱,沙漠化严重,光伏设备能够挡风防风,吸光遮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累积,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有利于沙漠化的改善,还能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生态效益显著。
(2021·山东·临沂市高三)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石嘴山市位于宁夏最北端,该城因煤而建、依煤而兴,是宁夏第二大城市,也是宁夏工业的摇篮,煤炭工业是其主导产业,曾产出过宁夏的第一吨煤、第一度电,涉煤产业比重一度高达90%。
材料二:作为资源型城市,石嘴山市曾经采用过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造成地表塌陷、污水横流、经济效益低下的结果。石嘴山市对严重污染的所有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先后停产搬迁了180多家污染企业,拆除了200多台燃煤锅炉,拔掉了600多根烟囱,关停了所有产量低于15万吨的小煤矿,坚决淘汰了一大批装备落后、能耗高的企业。对于化工等能耗高、附加值也相对较高的产业,石嘴山则提高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2005年9月,石嘴山市跳出了污染城市的“黑名单”。
材料三:德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国,能源结构曾很大程度上依赖燃煤火电与核电。德国于21世纪初开始大力推行能源结构转型,如今已初见成效,可再生能源在德国电力供应中的比重日益增长。2010年时可再生能源在德国电力生产中的占比仅为19.1%。2018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已超过40%。德国2018年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水电的总发电量较2017年增长4.3%,而这份出色的年底成绩单表明德国“能源转型”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据图文资料分析石嘴山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石嘴山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石嘴山市和德国的转型给我国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距离东部地区较近,煤炭的消费市场广阔;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利于输出煤炭资源;靠近黄河,淡水资源充足,利于发展重化工业;政府曾经大力扶持煤炭工业发展。
(2)有利: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如煤化工、火力发电等工业发展,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推动当地城市化进程。
不利:矿区煤炭开采造成地面塌陷;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矿渣占地。
(3)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传统产业比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主要从资源禀赋、交通、市场、配套资源、政府政策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信息“该城因煤而建、依煤而兴”可知,石嘴山市的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石嘴山市毗邻黄河,可以提供充足的淡水资源,有利于煤炭等重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宁夏第二大城市,也是宁夏工业的摇篮,煤炭工业是其主导产业”可知,当地政府对于煤炭工业的支持力度较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主要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市场广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嘴山市的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利于煤炭的外运等。
(2)分析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的影响,应该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利影响:煤炭资源开发,可以将当地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诸如煤化工、火力发电等工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煤炭工业的发展,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工业化发展能够加速当地的城市化进程等。不利影响:根据材料信息“造成地表塌陷”可知,开采煤炭资源会造成地面塌陷、沉降等问题;根据材料信息“污水横流”、“先后停产搬迁了180多家污染企业,拆除了200多台燃煤锅炉,拔掉了600多根烟囱”、可知,煤炭资源开发,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煤炭资源开发会加剧当地的水资源紧张状况等。
(3)根据材料信息“石嘴山市对严重污染的所有企业……石嘴山市跳出了污染城市的‘黑名单’。”可知,应该注重对以污染环境的治理;根据材料信息“德国于21世纪初开始大力推行能源结构转型”可知,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传统重化工业的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根据材料信息“2018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已超过40%。德国2018年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水电的总发电量较2017年增长4.3%”可知,应该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促进能源工业转型发展。
(2021·山东·高三专题练习)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峡大坝(下左图)的建设闻名世界,如今它已经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水利工程项目,在其上游不远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下右图)于2021年6月28日也宣布建设完工,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1)据图可知,三峡和白鹤滩水电站大坝的分别采用重力坝和拱坝,二者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坝体构造建设,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简要说明两种坝体各自的优点。
(2)甲烷气体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20―25倍,水坝在蓄水过程中被淹没农田和植物会在水中腐烂会放出一些气体,其对库区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3)近年来,美国民间人士以关注河流生态环境为出发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坝”运动,截止目前,美国已经拆除了1600多座水坝,而我国水电大坝却是越修越“多”,越修越“难”,遭到国外“民主”人士指责,对此,大家如何看待我国西部地区为开发水能资源而积极修建水电大坝?
(4)三峡大坝建有梯级船闸和升船机,货物运输量大,对沿江地区经济带动作用大。而白鹤滩水电站大坝缺少像三峡大坝那样的通行船闸,试分析其原因,并简要说明白鹤滩水电大坝的航运效益。
【答案】(1)两种坝体构造不同主要是考虑平衡上下游压力差的方法不同。重力坝是靠坝体自重来抵消水流压力,结构冗余度较大,因此安全性和耐久性更好;白鹤滩水电站由于水流落差较大,坝体较窄,自身重力小,采取拱坝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抵御水流压力作用,提高坝体的安全性。
(2)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释放大量甲烷、二氧化碳等,造成温室效应增强;不利于库区水生生物生长和繁殖。
(3)我国西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水能资源,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西部能源生产基地;有利于推进西电东送工程,促进东西部经济发展;加快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水库蓄水调节河流径流量,提高抵御上游洪水灾害能力;水库蓄水可提高大坝上游河流水位和增加大坝下游枯水期径流量,改善航运条件;水库蓄水可以保障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利用大坝景观和库区水面发展旅游业和水产养殖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白鹤滩水电大坝所在的金沙江地区山高谷深,落差大,水流湍急,航运条件差;流域内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低,航运需求少,因此没有修建与三峡大坝类似的船闸,既降低了建设难度,又节省了建设资金。
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建成后,可提高大坝上游地区河流水位,险滩激流趋缓,航道加宽;增加下游河段枯水期河道流量,改善枯水期航道通航条件。
【解析】(1)水坝具有蓄水、调节水库水量等作用。但在建设水利工程中,会根据建设地点的地形、地质结构不同建设的建设不同的坝体,可分为重力坝和拱坝,两种坝体构造不同主要是考虑平衡上下游压力差的方法不同。重力坝是靠大坝的自身的重量所产生的抗滑力来阻挡流动的水流,抵消水流压力,结构冗余度较大,尺寸一般偏大,耐久性比较好,运行比较安全;拱坝一般建立在左右对称的V形河谷,受力条件好,坝体的体积要比同高度重力坝小三分之一,白鹤滩水电站由于水流落差较大,坝体较窄,自身重力小,采取拱坝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抵御水流压力作用,提高坝体的安全性。
(2)水坝在蓄水过程中被淹没的农田和植物在水中腐烂时会放出一些气体,主要是大量的甲烷、二氧化碳等,甲烷气体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20―25倍,容易导致大气增温剧烈,造成温室效应增强;农作物和植物腐烂,产生的氮磷总量发生变化,其腐烂后的耗氧量也就不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库区栖息环境恶化,不利于库区水生生物生长和繁殖。
(3)为开发水能资源而积极修建水电大坝可从经济发展、能源结构优化、调蓄洪涝、航运、灌溉、养殖、旅游等方面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水能资源,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西部能源生产基地,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东部能源消费大,西部水能开发有利于推进西电东送工程,优势互补,促进东西部经济发展;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大,西部水能开发有利于加快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水能开放需要修建水库,水库在汛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提高抵御上游洪水灾害能力;提高大坝上游河流水位和增加大坝下游枯水期径流量,改善航运条件;提供水源,可以保障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水库大坝建成后,利用大坝景观和库区水面发展旅游业和水产养殖业,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据材料分析,白鹤滩水电大坝位于金沙江地区,山河相间,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航运条件差;干热河谷区,气候干热,环境恶劣,流域内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低,航运需求少,因此没有修建与三峡大坝类似的船闸,既降低了建设难度,又节省了建设资金。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建成后,拦蓄上游来水,可提高大坝上游地区河流水位,减少上游水位差,险滩激流趋缓,航道加宽;枯水期放水,能增加下游河段枯水期河道流量,改善枯水期航道通航条件。
核心考点三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1.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
(1)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客观分析。
(2)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应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要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与治理。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
(3)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
治理措施
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固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少河流含沙量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综上分析,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2.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分析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对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与区域图相结合,以地理统计图表为载体切入,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其答题思路如下。
(2)多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特征与发展状况为背景材料,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答题思路如下。
(3)多以区域环境问题分布图为载体,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及成因。其答题思路如下。
(4)多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发展为背景,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答题思路如下。
考法一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1年浙江卷,8-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类型小流域内( )
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 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
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 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
2.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 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
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 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
【答案】1.C 2.D
【解析】
1.上游以生态景观和农业景观为主,主要是丘陵山区,人口稀疏,小城镇分布数量较少。A错误;中游城镇部分是河运集散地,并不是全部,B错误;读图分析,下游地势平坦,水运交通便利,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C正确;滨海城镇多沙地,商业并不发达,D错误;故选C。
2.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洪水威胁并不严重,A错误;中游地区多为河运集散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小,B错误;河流下游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水体污染有所缓解,C错误;随着生态环境恶化,滨海滩涂湿地面积锐减,D正确;故选D。
(2020·海南高考真题)下图示意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2003年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水量、泥沙等水情变化明显,对湖区供水、灌溉、航运等造成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
A.侵蚀为主 B.淤积为主 C.侵蚀量和淤积量相当 D.无法判断
4.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的水域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
A.增大 升高 B.增大 下降 C.减小 升高 D.减小 下降
【答案】3.B 4.D
【解析】3.读图可知,三峡工程运营前(注意材料中三峡工程运营的时间),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是入湖输沙量大于出湖年输沙量,所以鄱阳湖区的泥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以淤积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鄱阳湖位于三峡大坝下游地区,三峡工程运营后,三峡下游河段水位降低,使得丰水期长江对鄱阳湖的补给减少,同时,枯水期鄱阳湖对长江的补给增多,所以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减小;读图可知,2003年后,鄱阳湖出湖年输沙量大于入湖输沙量,加之三峡工程建设后,水库拦截泥沙,使得入湖泥沙量大大减少,所以湖底高程下降。综上分析可知,ABC错,D正确,故选D。
考法二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题型预测:综合题)
(2021年湖北卷,18)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芦林湖是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内一处著名景点和重要水源地,它是利用原有河谷地形筑坝形成的人工湖,湖水清澈,湖畔浓荫馥郁(下左图)。某研学小组实地调查发现,在该湖东北不远处的谷地里建有一座小型溢流坝,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下右图示意芦林湖及周边地形。
(1)拦沙是该溢流坝的主要功能,请说明理由。
(2)结合右图,分析建设该溢流坝的有利条件。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想保持芦林湖一湖清水永续利用,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河流上游流经山谷,携带大量的泥沙入湖,溢流坝可以拦截泥沙,保证芦林湖清澈的水质;芦林湖为人工湖,拦截泥沙可以防止湖泊面积萎缩。
(2)地形平坦,且跨度小,建设难度小、成本低;坝址位于河流出山口,沙、砾石等原料充足,便于就地取材;靠近公路,便于其他原材料的运输。
(3)严格控制影响水质的泥沙入湖量;预防由于发展旅游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建立健全法规,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生物多样性。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溢流坝靠近位于河流入湖的位置,由于河流上游流经山谷,有大量的泥沙,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溢流坝可以起到拦截泥沙的作用,以保证芦林湖清澈的水质;从材料中得知,芦林湖为人工湖,面积不大,拦截泥沙可以防止湖泊面积萎缩。
(2)从图中可以看出溢流坝靠近湖泊,并且位于地势低平的地区,坝体跨度小,因此有利于建设,造价较低;从材料中可知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可推断出坝址位于河流出山口,沙、砾石等原料充足,便于就地取材;从图中可以看出溢流坝靠近公路,便于其他原材料的运输。
(3)要实现芦林湖的永续利用要从保护水质和湖泊面积以及生物多样性方面分析。要保证湖泊的水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上游河流含沙量大,带来的泥沙多,水体浑浊,水质差,应控制泥沙入湖量;还要从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来分析,即要预防由于发展旅游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还要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湖区的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生物多样性,获得持续发展。
(2021年全国乙卷,1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
(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 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答案】(1)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可耕作面积大;以湖泊沉积、河流沉积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近河流,地势较低,灌溉水源充足。
(2)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向巢湖输入的泥沙增加;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巢湖岸线后退后,河流在三河镇以下河段平坦、松散的沉积物上侧蚀冲刷出新的河道,河流延长。
(3)圩田海拔低于巢湖湖面,易遭受湖水倒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大,尤其是梅雨期降水时间长;地势平坦,水流慢,排水不畅;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围湖造田、上游水土流失,巢湖淤积,水位抬高。
(4)方面①:庄稼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水污染;湿地水流缓慢,促进泥沙沉降;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加强水体自净。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
【解析】(1)调动必备知识,巢湖位于安徽,巢湖附近该圩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充沛;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区域海拔低,地形平坦开阔,可开垦面积大;附近有巢湖和河流,湖泊沉积、河流沉积形成肥沃土壤,且靠近河流、湖泊,水源充足。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均适宜围垦,形成耕地,发展种植业。
(2)由材料可知,三河镇在清朝嘉庆年间濒临巢湖,由图可知,目前三河镇与巢湖之间形成了一段河道。由此推测,巢湖萎缩,原因:河流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向巢湖输入的泥沙增加,湖泊淤积,湖床抬升,湖泊萎缩;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当巢湖岸线后退后,在三河镇以下河段区域,地形平坦、有大量的松散的沉积物,上游河水下泄,冲刷出新的河道,河流延长,形成了三河镇以下河段。
(3)由材料可知,圩田海拔低于巢湖平均水位,湖水外泄易倒灌圩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频繁;该区域地势平坦,水流慢,排水不畅;巢湖地区经济较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泄洪能力差;过去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入湖河流含沙量大,导致巢湖淤积,水位抬高,倒灌圩田,圩田排水不畅。
(4)方面①: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能改善巢湖水质。原因分析思路:发展种植业,会施用化肥、农药,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巢湖水污染;而湿地水流缓慢,能促进泥沙沉降,且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湿地与巢湖水体连通,能促进巢湖水体自净,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能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原因分析思路:由材料可知,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易发洪水,湿地发展水产业,防洪压力小;湿地能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能容纳外泄的巢湖水,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2020·江苏高考真题)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水文站
马西纳
迪雷
尼亚美
洛科贾
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
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
177
100
350
1290
5800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4)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答案】(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
(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4)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解析】(1)“水塔”一是水量大,为尼日尔河提供的补给水源多,二是地势高。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
(2)读表可知,根据马西纳和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以及年输沙量数据的变化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陆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同时,河湖较多,内陆三角洲面积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减少,蒸发量增加,且由于流速减慢,下渗增多,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另外,由于河湖多,内陆三角洲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强,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3)根据表1信息可知,自迪雷~洛科贾,河流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4)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地形为低平原(地形);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的分布可知,河口三角洲地区降水丰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气候、植被);该区域河网密布,径流量大,含沙量大(根据奥尼查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水文)。
变式一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选择题)
(2021·福建龙岩·高三期中) 在岩溶洼地地区的地下河,多发育有与地表相通的溢水漏斗,雨季地下河水位上涨会通过溢水漏斗溢出,常常淹没农田;旱季少有的降水也常常由溢水漏斗流失,导致地表干旱缺水。某团队设计了岩溶洼地地下河“堵、蓄、提、引”水利系统(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出水口顶部不得低于水库最高水位,其目的是( )
A.便于收集大气降水 B.方便水库自流补水 C.减少水库水体流失 D.利于雨季排泄洪水
2.岩溶洼地水库运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容易渗漏 B.水质较差 C.泄洪困难 D.雨季汇水速度快
3.下列关于该水利系统的优化措施,合理的是( )
A.减小地下堵塞体体积 B.出水口边缘修水电站 C.减少出水口数量 D.引水渠沿途筑蓄水池
【答案】1.C 2.A 3.D
【解析】1.据材料,地下河与地表通过溢水漏斗相通,导致雨季淹没农田,旱季漏水缺水。据图,出水口和溢水漏斗相通,其顶部不得低于水库最高水位,其目的是旱季减少水库水体流失,C正确;出水口较小,不利于收集大气降水,A错误;烟囱状的出水口垂直状态且高于水库最高水位,不利于水库自流补水,B错误;出水口高于水库最高水位,不利于雨季排泄洪水,D错误。故选C。
2.该地为岩溶地貌,容易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新的渗漏,所以,岩溶洼地水库运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容易渗漏,A正确;水质较差、泄洪困难、雨季汇水速度快都可以通过技术来改善和解决,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引水渠沿途筑蓄水池,可用于周边农田灌溉,和其他生产生活用水,D正确;减小地下堵塞体体积,易造成水库水体流失,A错误。修水电站需要较大的落差,从图中可以看到出水口边缘不具备较大落差,B错误;减少出水口数量,也容易造成水库水体流失,C错误。故选D。
(2021·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在每年的农历6月,黄河中下游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都会上演“流鱼”奇观,此时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混浊度升高。每当黄河发生“流鱼”现象时,中下游沿岸地区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到河边捕鱼,场面蔚为壮观。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流鱼”现象发生时,沿岸居民捕捞的鲤鱼、鲶鱼、鲫鱼等鱼类多呈死亡状态,其原因是( )
A.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冲击使得鱼类相互碰撞而死亡
B.河水混浊,溶解氧降低,泥沙含量增加致使鱼类在短期内窒息死亡
C.调水调沙过程中,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导致鱼类死亡
D.调水调沙过程中,短时间密集捕捞,生存环境巨变致使鱼类死亡
5.在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调水调沙使得黄河支流鱼类种类出现明显增加
B.调水调水期间小浪底大坝下游地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河道的生态功能提升
C.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泥沙淤积增加,湿地面积增加,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增强
D.调水调沙使得河道普遍下切、展宽,河滩草地被泥沙覆盖而形成新的耕地
6.针对黄河“流鱼”现象,下列破解黄河生态困局措施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立生态系统监测站,实时把控黄河水质以及水生生物的动态变化
B.扩大湿地面积,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C.恢复河道自然弯曲,减缓河水流速,提高泥沙淤积,改善水质
D.加强人工增殖放流,弥补鱼类自然繁殖量不足,保护濒危鱼类
【答案】4.B 5.A 6.C
【解析】4.调水调沙期间,黄河水的含沙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会造成鱼类短时间窒息死亡,同时大量的泥沙也会直接粘附在鱼鳃上,阻碍氧气交换,导致鱼类窒息死亡,B正确。水流冲击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河流下切使得河床加深,水压增加有限,不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调水调沙过程中,水流急,此时不宜捕捞,ACD错误。故选B。
5.调水调沙虽然会导致大批鱼类窒息死亡,但鱼群也会出现从黄泥沙含量高的黄河干流转移到水质相对清洁的支流的规避行为,使得相对清澈的支流鱼类种类和数量出现明显增加。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大坝下游的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河道的生态功能出现退化;由于泄洪水流对河床强烈冲刷,下游河道普遍下切、缩窄,导致河滩草地被泥沙覆盖,造成湿地面积减少和沿岸低洼区耕地淹没,湿地的生态功能普遍降低甚至丧失。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恢复河道自然弯曲,减缓河水流速,泥沙淤积量提高,易造成河流沿岸草地、滩涂等湿地被泥沙覆盖,湿地面积减少,使得湿地生态功能不断退化,不利于破解黄河的生态困局,C符合题意。ABD是破解黄河生态困局的合理措施,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1·新疆高三一模)艾尔瓦河位于美国西北边陲,主干流长72千米,流域面积约占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20%。位于该河流的艾尔瓦大坝、格林斯峡谷大坝分别建于1913年和1927年,大坝建成后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影响了鲑鱼溯河洄游的通道,破环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该地纳入美国国家电网系统后,在2012年和2013年先后拆除了这两座大坝。图为艾尔瓦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两座大坝运营后期,其经济效益日益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区域用电量减少 B.鲑鱼捕获量不断减少
C.修建国家公园的影响 D.库区的泥沙淤积严重
5.艾尔瓦河原两座大坝之间的河段,在大坝拆除后( )
A.水体污染减轻 B.地下水位上升
C.河面宽度增加 D.洪涝灾害加剧
【答案】4.D 5.A
【解析】4.周边区域用电量应该增加,A错。大坝建成初期影响了鲑鱼溯河洄游的通道,鲑鱼的渔获量已经减少,B错。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修建对水电需求增加。C错。 两座大坝运营后期,由于水库拦水拦沙,库区泥沙淤积加重,导致蓄水量少,发电量减少,经济效益降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艾尔瓦河原两座大坝之间河段受上下游大坝拦水影响,水流慢,水质最差,大坝拆除后,河流更新加快,水体污染减轻,.A正确。河流流速加快,下渗減少,地下水位下降,B错误。河流流速加快,侵蚀加强,深度增加、宽度减小,C错误。河流流速加快,洪涝灾害减轻,D错误。故选A。
(2021·湖南·高三考试)漳河发源于太行山东麓,上游由清漳河和浊漳河汇流而成。下图为2010~2021年岳城水库上游的漳河干流河道、清漳河和浊漳河交汇处附近的泥沙淤积厚度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2010~2021年图中河道不同河段的泥沙淤积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浊漳河流速变快 B.沿岸水土流失加剧
C.岳城水库的修建 D.该地区地壳抬升
8.岳城水库建成蓄水后( )
A.清漳河径流量减少 B.清漳河泥沙淤积量增多
C.与上游水位落差增大 D.水库水位上升,河道流速加快
【答案】7.C 8.B
【解析】7.因水库修建,水库水位上升,水流上溯,浊漳河合漳以上河段河道宽度加大,加上清漳河河口水流的顶托作用,流速慢,泥沙沉积量大,故导致泥沙淤积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岳城水库的修建,C正确,A错误;由于河流流速变慢,侵蚀能力减弱,沿岸水土流失减少,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该地区地壳抬升,D错误;故选C。
8.岳城水库建成蓄水后,水位抬升,浊漳河河道变宽,库区与图示漳河干流段的水位落差减小,泥沙淤积;与清漳河上游之间的落差减小,使清漳河河道内的水流减慢,泥沙淤积加剧,B正确,C错误;清漳河径流量并不会因为水库建成而减少,A错误;水库水位上升,河道流速减慢,D错误;故选B。
变式二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综合题)
(2021·湖南·高三阶段练习)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京杭河(大运河)历史上曾是我国南北方的交通运输要道,公元1289年,运河改道途经山东省济宁市南旺镇。南旺是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被称为运河“脊梁”,这里过去时常断航,严重制约了南北方物资运输。公元1411年,明成祖朱棣令宋礼等人疏浚运河,破解运河南旺段运输难题。
材料二宋礼采纳了运河民夫白英的治水建议,先在大汶河上修建数村坝,后在戴村坝与南旺制高点之间开挖小汶河,两地直线距离仅30余千米,落差却达近14米。后又依据地势修建了马踏湖、蜀山湖、南旺湖等“水柜”,“水柜”与大运河、小汶河间均有水渠连通,水渠上设有水闸,此外还在大运河上建设了众多水闸。南旺分水枢纽以建坝、引汶、立柜、置闸等措施动态联动,使大运河航运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极大地促进了南北贸易往来,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
材料三南旺分水枢纽示意图(图1)和大运河AB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
(1)分析南旺段大运河历史上经常断航的自然原因.
(2)推测小汶河开挖时将河道设置成多个S形弯曲的原因。
(3)指出开挖小汶河后给沿线地区带来的主要不利影响,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地势较高,处于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河床海拔高、水深较浅;当遇到少雨的季节或年份时,此段运河水位退得早、降得快,甚至断流,从而使航运中断。
(2)两地直线距离短,落差较大,多个S形弯曲可减小河流比降,使流速降低,从而减轻小汶河水流对运河河堤的冲击,保护运河河堤;降低流速后,泥沙多在小汶河沉积,减轻运河河道淤积,保障运河航道通畅。
(3)主要不利影响:洪水(涝)。形成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当降水异常增多时,戴村坝阻遏大汶河上游河水下泄,大量河水涌入小汶河;因小汶河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致使来水排泄不畅,又因河道内泥沙长期淤积抬高河床,最终河水溢出两岸堤坝引发洪水。
【解析】(1)山东省济宁市南旺镇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进退及强弱变化均十分显著,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大,据材料可知,南旺是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被称为运河“脊梁”,说明地势较高,河床海拔高、河水较浅,在枯水期及降水较少的年份,水退得早、降得快,导致河流及地下水难以补给运河,造成该段运河水少且浅,甚至出现断流现象,导致断航,此外冬季结冰也会导致该段运河失去通航能力。
(2)在戴家坝与南旺制高点之间开挖的小汶河,直线距离只有38km,距离短,但落差较大,修建成多个S形曲流,通过延长河长可降低河床坡度,减小水流速度,减轻小汶河水流对运河河堤的冲击力度,此外S形曲流可通过减小流速,促进河中泥沙沉积,可减轻南旺段运河河道的泥沙淤积,保障运河的通航能力。
(3)据第一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当降水异常增多时,戴村坝的修建不利于大汶河上游河水下泄,大量河水就会流进小汶河中,小汶河开挖时将河道设置成多个S形弯曲,使水流速度减慢,上游的来水排泄不畅,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河水溢出堤坝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2021·湖北·高三阶段练习)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沙江地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流域面积47.32万km2,约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26%,多年平均输沙量2.5亿吨。金沙江流域是世界上水电站建设最密集的地区之一。2021年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该水电站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正常蓄水位825,总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仅次于三峡水电站。下图示意金沙江流域部分水电站分布。
(1)说明金沙江输沙量多的原因。
(2)白鹤滩水电站是当今世界在建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分析原因。
(3)简析白鹤滩水电站开发的不利市场条件。
【答案】(1)流域植被覆盖率较低,风化严重;众多水电站施工建设,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强烈;流域面积广,径流量大等。
(2)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地形陡峻,岩石破碎,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坝体高度大,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等。
(3)当地工业水平低,用电量小;距东部消费市场远;输电线路投资大,成本高,维护费用高;水电外送通道建设投产滞后等。
【解析】(1)根据材料“地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可知,金沙江位于我国西部横断山区,板块交界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流域植被覆盖率较低,风化严重;由材料“金沙江流域是世界上水电站建设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可知,众多水电站施工建设,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强烈;“流域面积47.32万km2,约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26%,”可知,流域面积广,径流量大等。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金沙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地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可推测其地形陡峻,岩石破碎,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正常蓄水位825,总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仅次于三峡水电站”,说明其坝体高度大,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等。
(3)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白鹤滩水电站位于西部山区,城市、人口较少,当地工业水平低,对电力需求少,用电量小;距东部消费市场远,远距离超高压输电,损耗大;远距离超高压送电,输电线路投资大,成本高,维护费用高;经济较为落后,水电外送通道建设投产滞后等。
(2021·广东广州·高三阶段练习)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洋河干流长309千米,河源海拔约5000米,河口海拔约2900米,补给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其次为地下水和降水。尼洋河水能丰富,已开发水电装机容量不到水能蕴藏量的5%,每年7~9月输沙量占全年的76%~93%,颗粒物以砂石(砂粒和碎石的松散混合物)为主。砂石对尼洋河水电开发产生不利影响。如图示意尼洋河水系。
(1)分析尼洋河河水颗粒物以砂石为主的主要原因。
(2)简述每年7~9月尼洋河大量砂石进入水库并滞留库区的地理过程。
(3)阐述大量砂石进入库区对尼洋河水电开发的不利影响。
【答案】(1)海拔高,坡面反复融冻;风化作用强,岩体破碎;板块交界,地壳不稳定,山体破碎;位于山区,滑坡泥石流多发。
(2)夏季冰雪融水叠加雨水补给,河流水量大;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携带砂石能力强;进入水库后流速减小,砂石不断堆积。
(3)泥沙淤积库区,水库库容减小;水库出水口堵塞;砂石磨损水轮机,降低水电站使用年限;水电开发效益效能降低。
【解析】(1)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尼洋河干流长309千米,河源海拔约5000米”,海拔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坡面反复融冻,岩石风化作用强,岩体破碎;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壳不稳定,山体破碎;破碎砂粒和碎石多;位于山区,滑坡泥石流多发,携带沙石颗粒大。
(2)根据材料可知,“补给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夏季冰雪融水叠加雨水补给,河流水量大;由材料“尼洋河干流长309千米,河源海拔约5000米,河口海拔约2900米”可知,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携带砂石能力强;由材料“每年7~9月输沙量占全年的76%~93%,颗粒物以砂石(砂粒和碎石的松散混合物)为主”可知,河流携带大量砂石进入水库后流速减小,砂石不断堆积。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年7~9月输沙量占全年的76%~93%”,泥沙入库量大,泥沙淤积库区,水库库容减小;“颗粒物以砂石(砂粒和碎石的松散混合物)为主”,颗粒大,容易堵塞水库出水口;大的砂石磨损水轮机,降低水电站使用年限;水电开发效益效能降低。
6.(2021·吉林吉林市·高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仅鱼类就有424种,其中177种为长江特有的鱼类.但近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水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降到最差的无鱼等级.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
材料二 自2020年1月开始,我国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禁止长江流域天然鱼类资源的生产性捕捞,引导渔民退捕转产.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3省1市全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材料三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主要水域分布图。
材料四 2018年长江三角地区淡水渔业产值
省(市)
捕捞产值(亿元)
养殖产值(亿元)
捕捞/养殖
安徽
69.5
421.6
0.16
江苏
130.2
1055.0
0.12
上海
0.5
26.6
0.02
浙江
26.2
228.2
0.11
(1)分析长江流域鱼类物种丰富的原因。
(2)除水质变差外,水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还有哪些?
(3)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当地政府要做好哪些相关工作。
(4)分析长三角地区引导渔民退捕转产所面临困难较小的原因。
【答案】(1)长江流经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地势变化大,气候差异显著,形成了多样的环境;干流长,支流多,湖泊面积大,水域面积广阔;水生植物、浮游生物众多,饵料丰富。(答出任意两点)
(2)拦河筑坝,影响洄游鱼繁殖;航道整治,干扰鱼类生存环境 ;挖砂采石,影响鱼类的栖息地,滩涂围垦和沿江建垸,减少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外来物种入侵。(答出任意三点)
(3)保障渔民利益,建立补偿制度;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带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的给予补贴等优惠;引导退捕渔民加入护鱼队伍,参与渔业巡查监督工作;给退捕渔民参加社会社保,享受住房保障(任意三点)
(4)淡水捕捞占比较小(水产养殖比重大);长三角地区属于长江流域的面积小(渔业对长江依赖性弱);种植业发达,发展速度快,渔民转业容易;城镇化推进速度快,二三产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答出任意三点)
【解析】(1)长江流域鱼类物种丰富的原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长江流域面积广,环境差异大分析,长江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势起伏大,气候差异显著,形成了多样的环境;二是从长江流域饵料丰富分析,长江干流长,支流多,湖泊面积广,水域面积广阔,水生植物、浮游生物众多,饵料丰富。
(2)水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还有拦河筑坝、挖砂采石、围湖造田及滩涂围垦、外来物种入侵等。拦河筑坝会对洄游鱼类产生较大影响,影响其正常的生存繁殖;挖砂采石、围湖造田及滩涂围垦会压缩鱼类的生存空间,严重影响鱼类的栖息地,继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对一些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重大威胁;航道整治还会对鱼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干扰等。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政府最关键的是要保证广大渔民的利益,可从制度保障、思想意识、社会经济补偿等方面进行考虑。如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渔民的核心利益;定期对渔民进行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引等,并进行一定的经济补贴和贷款优惠;加强宣传工作,对渔民进行思想引领和转变;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带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给渔民建立住房保障或购房经济补偿,完善社保缴纳,为其提供保障,解决后顾之忧等。
(4)通过材料四的图表分析可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区淡水捕捞占比较小,而水产养殖占比较大;长三角地区对长江的依赖性较小;同时,长三角地区农业发达,渔民专业相对容易,可以快速从渔业转到种植业上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较快,工业门类齐全,工作就业机会多,渔民转业后,能够较容易的就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开发,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区域河流防洪治理措施不包括,脐橙套袋有利于,拾房村田园综合体建成后,该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