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
1. 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铜雕锈蚀 B. 枯木腐朽 C. 冰雪消融 D. 火山烈燃
2. 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是“众生的地球”,旨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垃圾分类处理 B. 污水处理排放 C. 合理开采矿石 D. 随意焚烧塑料
3. 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A. 张青莲 B. 袁隆平 C. 侯德榜 D. 道尔顿
4. 食堂里的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A. 可乐 B. 西瓜汁 C. 冰水 D. 绿豆汤
5.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操作不规范或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加热粉末 B. 气密性检查
C. 液体读数 D. 收集气体
6. 粮食问题是2023年“中国一中亚峰会”的主题之一。下列物质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小麦 B. 牛肉 C. 大米 D. 水果
7. 为了提高导弹的运载能力,增大其结构强度,弹体外壳材料通常选择( )
①铝合金
②硬塑料
③水泥
④钛合金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8. 有关重庆缙云山山火扑救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湿毛巾捂口鼻可减少浓烟的吸入
B. 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C. 直升机洒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
9.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服用葡萄糖酸锌可以预防大脖子病 B. 给铁制器具涂油漆可以防止生锈
C. 液氮可以保存活体组织和生物样品 D. 工业上可用CO与赤铁矿冶炼生铁
10. “醋酸视黄酯”是一种食品营养强化剂,化学式为C22H32O2。下列对该物质描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中含有56个原子 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 D. 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11:16
11. 《汉书⋅食货志》对酿酒有这样的记载“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酒六斛六斗”。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粗米”到“得酒”发生了缓慢氧化 B. “曲”在酿酒过程中可起催化作用
C. “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属于有机物 D. “酒”中的乙醇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12. 《科学》刊登了用CO2为原料。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
C.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 D. 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不相等
13.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下列劳动方法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劳动内容
劳动方法
化学知识解释
A
给庄稼施氮肥和钾肥
加硝酸铵和氯化钾
能提供氮、钾营养元素
B
生火做饭
燃烧木柴
木柴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
清洗餐具
加洗涤剂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D
清除水壶水垢
加炉具清洁剂
炉具清洁剂可与水垢反应
A. A B. B C. C D. D
14. 硫酸和盐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种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雾,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将两瓶浓溶液敞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都减小
④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酸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15. 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或操作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
混合加热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生成
B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操作依次为称量、过滤、溶解和蒸发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过滤
D
增加鱼池中的氧气含量
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
A. A B. B C. C D. D
16. 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少量生石灰(忽略水挥发和CO2影响),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7. 水是生态之基、生产之要、生命之源。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_____ 。
(2)生理盐水中含有的主要阴离子 ______ 。
(3)大量使用磷肥容易使水体富营养化。KH2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4)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____ 。
18. 如图是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他将汞放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得到红色粉末(HgO)。他又把红色粉末放在另外容器里加强热,最终得出了空气成分的结论。
(1)若用煤块作火炉燃料,该燃料属于 ______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连续加热12天的目的是 ______ ,剩余气体约占原气体总体积的 ______ 。
(3)将红色粉末加强热可生成初始物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9. 天舟6号货运飞船在2023年5月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再进一步。
科研人员在空间站做了多孔铜、镁合金等材料性能实验,以及甲烷微重力燃烧实验。
(1)相同质量的镁和铜,含原子数更多的是 ______ 。铜能拉成丝,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______ (填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2)为了验证Mg(H)Cu的金活动性顺序,小王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①将镁条和铜条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硫酸中②将镁条放入CuSO4溶液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只需要实验①就能得出结论
B.实验②中有红色物质析出
C.实验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轻
(3)利用甲烷、氧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燃料电池可供电。三种物质共同作用生成一种盐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0.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以下问题:
(1)t2℃时,将4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 ______ 。
(2)t2℃时,Q点代表 ______ (填字母,下同)物质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3)在(0∼t2)℃间, ______ 两种物质不能配成相同质量分数的饱和溶液。
(4)t1℃时,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同时降低相同温度后,A、B、C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 。
21. 锂辉矿(Li2CO3)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如图是一种模拟提纯碳酸锂的工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Ⅰ.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含泥沙等杂质。
Ⅱ.Li2CO3(化学性质与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
(1)X是一种酸,其溶质化学式为 ______ ,常用 ______ (填试剂名称)检验气体Y。
(2)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有以下三种温度的饱和Na2CO3溶液,③中你选择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0℃
B.25℃
C.80℃
(4)将滤液2蒸发,当有 ______ 时(填现象),停止加热,可得到其他化工产品。
22. 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A、图B装置都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O2。固体X的化学式为 ______ ,固体Y可以是 ______ (填序号)。
A.红砖粉
B.硫酸铜
C.氯化钠
(2)图C中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该实验可观察到: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 ______ 气味的气体。
(3)图D所示是将氨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常见稳定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3. 大多数地下水是硬水,长期饮用会影响健康。家用饮水机的活性炭可以除异味和色素,利用了活性炭的 ______ 性。活性炭能否降低地下水的硬度呢?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
【查阅资料】
Ⅰ.水的硬度:用于衡量水体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的数值。数值越大硬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Ⅱ.天然硬水煮沸后常有沉淀生成,存在反应Ca(HCO3)2CaCO3↓+H2O+______ (填化学式)。
【探究准备】
向装有足量活性炭的烧杯中倒入100mL某硬度较大的地下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猜想】
猜想1:硬水硬度降低
猜想2:硬水硬度没有降低
【方案设计】
供选试剂:A.滤液 B.蒸馏水 C.原地下水 D.食盐水
实验仪器:自选
下表是两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流程
实验目的
小红
分别取5mL上述两种供选试剂 ______ (填序号)于试管中,滴加等量肥皂水,充分振荡,静置
对比两者 ______ 来验证猜想
小华
______
______
小华结合所查阅的资料,从理论上提出了可能的实验方案。请帮他完善方案设计。
【方案评价】
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同学的方案,指出科学探究的结果固然重要,而科学思维更为可贵。并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24. AgNO3溶液是实验室中的常用试剂。AgNO3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温度稍高或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2AgNO32Ag↓+2NO2↑+O2↑(假设气体全部逸出)。现有一瓶100g10%的AgNO3溶液,久置后(不考虑水分挥发),将瓶内物质过滤,得到固体1.08g和若干滤液。试计算:
(1)AgNO3中N和O的质量比为 ______ 。
(2)滤液中AgN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若要将滤液的AgNO3恢复到原来的质量分数,并把溶液质量增加到200g。应在滤液中加入一定量水和AgNO3固体,计算加入AgNO3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铜雕锈蚀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B、枯木腐朽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消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
D、火山烈燃是物质的燃烧,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垃圾分类处理既能节约资源,又能缓解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B、污水处理排放可以防治水体污染,不合题意;
C、合理开采矿石既能节约资源,又能缓解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D、随意焚烧塑料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加剧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人有责,并做到从我做起,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A
【解析】解:A、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故选项正确。
B、袁隆平为我国杂交水稻高产稳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故选项错误。
C、侯德榜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错误。
D、英国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可乐是碳酸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B、西瓜汁中含有不溶性的果肉等,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D、绿豆汤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可将粉末状药品放在燃烧匙内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故图示操作正确;
B、检查气密性时,要先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图示操作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故图示操作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氢气,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C。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A. 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A错误;
B. 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B正确;
C. 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C错误;
D. 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解析】解:铝合金、钛合金的密度小、强度大,可用于制弹体外壳;水泥的密度较大,不适合制弹体外壳,硬塑料熔点低,导弹高速运行产生高温,易熔化燃烧。
故选:C。
根据材料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材料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解:A、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故选项说法正确。
B、挖掘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直升机洒水,水汽化吸热,能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2灭火利用其密度大于空气,不助燃、不可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人体缺碘易患大脖子病,而葡萄糖酸锌可为人体补充锌元素,不能预防大脖子病,说法错误;
B、铁在与氧气和水接触时会发生锈蚀,因此给铁制器具涂油漆可以隔绝铁与氧气和水的接触,可以防止生锈,说法正确;
C、液氮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氮可以保存活体组织和生物样品,说法正确;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工业上可用CO与赤铁矿冶炼生铁,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铁的防锈措施来分析;
C、根据液氮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防锈的措施、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以及炼铁的原理等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1个醋酸视黄酯分子中含有22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则(1个)分子中含有56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醋酸视黄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醋酸视黄酯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2):(16×2)=1:1,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醋酸视黄酯分子中含有2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则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22:32=11:1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1个醋酸视黄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醋酸视黄酯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醋酸视黄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粗米”到“得酒”的过程中,米中的糖类物质与氧气发生了非常缓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即发生了缓慢氧化,说法正确;
B、“曲”在酿酒过程中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因此可起催化作用,说法正确;
C、乙醇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D、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而乙醇并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素,过多饮用乙醇会危害人体健康,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氧化反应的类型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作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D、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素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氧化反应的类型、催化剂的概念、物质的分类以及人体所需营养素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第一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ZnO−Zr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H3OH和水,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第一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ZnO−Zr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H2O+CH3OH,则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ZnO−ZrO2作催化剂,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第一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ZnO−Zr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H3OH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转化图的含义、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硝酸铵中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氯化钾中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说法合理,不合题意;
B、木柴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说法合理,不合题意;
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说法合理,不合题意;
D、炉具清洁剂在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水垢的成分不反应,因此不能用炉具清洁剂清除水壶水垢,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A、根据化肥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燃烧放热来分析;
C、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碱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化肥的分类、除油污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①硫酸和盐酸均显酸性,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说法正确。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微观上,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说法正确。
③将两瓶浓溶液敞放在空气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故说法错误。
④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故说法正确。
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混合加热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生成,不能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故选项实验方法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B、首先称量粗盐的质量,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方法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C、硫酸钠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D、氧气不易溶于水,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能增加鱼池中的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目的。
故选:D。
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生石灰的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等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由于水的质量减小,因此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溶质会少量析出,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小,而不是增大,第一幅图错误;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当反应结束,随着热量的散失,温度慢慢恢复至室温,第二幅图错误;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溶液的浓度减小,碱性减弱,pH变小,当恢复室温后,pH也恢复至原pH,第三幅图错误;
生石灰中含有氧元素,因此随着生石灰的加入,烧杯中氧元素的质量增大,第四幅图错误。
故选:D。
17.【答案】H2OCl− +5CO2+H2O=H2CO3
【解析】解:(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水分子表示为H2O;故答案为:H2O;
(2)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生理盐水中含有阴离子是氯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则氯离子表示为Cl−;故答案为:Cl−;
(3)KH2PO4中,钾元素显+1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的化合价为x,则:(+1)+(+1)×2+x+(−2)×4=0,x=+5。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则KH2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答案为:+5;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雨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答案为:CO2+H2O=H2CO3。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8.【答案】不可 使汞和氧气充分反应 五分之四 2HgO2Hg+O2↑
【解析】解:(1)若用煤块作火炉燃料,该燃料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汞能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连续加热12天的目的是使汞和氧气充分反应,剩余气体约占原气体总体积的五分之四。
(3)将红色粉末加强热可生成初始物质,发生的反应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
故答案为:
(1)不可;
(2)使汞和氧气充分反应;五分之四;
(3)2HgO2Hg+O2↑。
(1)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2)根据汞能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将红色粉末加强热可生成初始物质,发生的反应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镁 CABCCH4+2NaOH+2O2=Na2CO3+3H2O
【解析】解:(1)相同质量的两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大的所含原子数目少;由于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相同质量的镁和铜,含原子数更多的是镁;铜能拉成丝,形状发生改变,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C;
(2)①将镁条和铜条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硫酸中,镁与稀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以证明镁的活泼性大于铜; ②将镁条放入CuSO4溶液中,镁能够置换出铜,能够证明镁的活泼性大于铜;
A.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只需要实验①就能得出结论,故正确;
B.将镁条放入CuSO4溶液中,镁能够置换出铜,实验②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故正确;
C.由于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将镁条放入CuSO4溶液中,镁能够置换出铜,因此实验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轻,故正确;
故选:ABC;
(3)甲烷、氧气和氢氧化钠溶液三种物质共同作用生成一种盐(为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NaOH+2O2=Na2CO3+3H2O;
故答案为:
(1)相同质量的两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大的所含原子数目少;铜能拉成丝,形状发生改变,据以上分析解答;
(2)①将镁条和铜条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硫酸中,镁与稀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以证明镁的活泼性大于铜; ②将镁条放入CuSO4溶液中,镁能够置换出铜,能够证明镁的活泼性大于铜;据以上分析解答;
(3)甲烷、氧气和氢氧化钠溶液三种物质共同作用生成一种盐(为碳酸钠)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掌握有关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3:5AABA 【解析】解:(1)t2℃时,A的溶解度为60g,则t2℃时,将4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能溶解30g,所得溶液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0g:50g=3:5。
(2)t2℃时,Q点在A曲线的下方,在B、C曲线的上方,t2℃时,Q点代表A物质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3)在(0∼t2)℃间,AB曲线没有交点,即该温度范围内,AB的溶解度不可能相等,则两种物质不能配成相同质量分数的饱和溶液。
(4)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则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关系是A 故答案为:
(1)3:5;
(2)A;
(3)AB;
(4)A (1)根据t2℃时,A的溶解度为60g,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t2℃时,Q点在A曲线的下方,在B、C曲线的上方,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在(0∼t2)℃间,AB曲线没有交点,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则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关系是A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点、线、面和交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1)H2SO4;澄清石灰水
(2)2NaOH+H2SO4=Na2SO4+2H2O
(3)C
(4)较多固体出现
【解析】
【分析】
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模拟提纯碳酸锂的工艺流程、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1)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X是一种酸,与碳酸锂反应生成滤液1,滤液1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锂溶液,则说明加入的酸是稀硫酸,其溶质的化学式为H2SO4。产生的气体Y是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Y。
(2)②中发生中和反应,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3)Li2CO3(化学性质与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则③中应选择80℃,此时碳酸锂易结晶析出。
(4)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22.【答案】KMnO4 AB 集气瓶 刺激性 4NH3+3O22N2+6H2O
【解析】解:(1)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固体X的化学式为KMnO4。
装置B属于固液常温型,固体Y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固体Y可以是红砖粉、硫酸铜。
(2)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该实验可观察到: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将氨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常见稳定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的单质和氧化物分别是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故答案为:
(1)KMnO4;AB;
(2)集气瓶;刺激性;
(3)4NH3+3O22N2+6H2O。
(1)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装置B属于固液常温型,固体Y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将氨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常见稳定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的单质和氧化物分别是氮气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吸附 CO2↑AC泡沫、浮渣的多少 分别取5mL上述两种供选试剂AC于蒸发皿中,蒸发 对比两者剩余固体的多少验证猜想
【解析】解:家用饮水机的活性炭可以除异味和色素,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Ⅱ、天然硬水煮沸后常有沉淀生成,反应物中有1个钙原子、2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所以存在反应Ca(HCO3)2CaCO3↓+H2O+CO2↑;
肥皂水在软水中的泡沫较多,浮渣较少,在硬水中的泡沫较少,浮渣较多;
取滤液和原地下水,分别蒸发干,比较剩余固体的多少来验证猜想;
下表是两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流程
实验目的
小红
分别取5mL上述两种供选试剂AC于试管中,滴加等量肥皂水,充分振荡,静置
对比两者泡沫、浮渣的多少来验证猜想
小华
分别取5mL上述两种供选试剂AC于蒸发皿中,蒸发
对比两者剩余固体的多少验证猜想
故答案为:吸附;
Ⅱ、CO2;
实验流程
实验目的
小红
AC
泡沫、浮渣的多少
小华
分别取5mL上述两种供选试剂AC于蒸发皿中,蒸发
对比两者剩余固体的多少验证猜想
。
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根据肥皂水在软水和硬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根据滤液和原地下水蒸发后所剩固体的多少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4.【答案】(1)7:24
(2)解:设参加反应的硝酸银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氮的质量为y,生成氧气的质量为z。
2AgNO32Ag↓+2NO2↑+O2↑
340 216 92 32
x1.08gyz
340216=x1.08g x=1.7g
21692=1.08gy y=0.46g
21632=1.08gz z=0.16g
滤液中AgNO3的质量分数为100g×10%−1.7g100g−1.08g−0.46g−0.16g×100%≈8.4%。
答:滤液中AgNO3的质量分数为8.4%;
(3)加入AgNO3的质量为200g×10%−(100g×10%−1.7g)=11.7g。
答:加入AgNO3的质量为11.7g。
【解析】
【分析】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生成银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解答】
(1)AgNO3中N和O的质量比为14:(16×3)=7:24。
(2)设参加反应的硝酸银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氮的质量为y,生成氧气的质量为z。
2AgNO32Ag↓+2NO2↑+O2↑
340 216 92 32
x1.08gyz
340216=x1.08g x=1.7g
21692=1.08gy y=0.46g
21632=1.08gz z=0.16g
滤液中AgNO3的质量分数为100g×10%−1.7g100g−1.08g−0.46g−0.16g×100%≈8.4%。
(3)加入AgNO3的质量为200g×10%−(100g×10%−1.7g)=11.7g。
2023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重庆火锅备受追捧, 《汉书》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B卷)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B卷)及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K39Cu64,《汉书》记载,铁和铜在自然环境中都能被腐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及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