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9 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解密09 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问题,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09 人口与城市
考点热度 ★★★★☆
内容索引
核心考点一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问题
核心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核心考点三 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核心考点四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
读高考考查点和知识点
预测
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迁移、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化
(2021山东卷,7-8)人口数量的变化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
(2021 福建卷,12)人口分布
(2021 浙江卷,6-7)人口增长
﹝2021北京卷,18(2)﹞人口分布
(2021 湖南卷,1-2)人口迁移
(2021 天津卷,8)民工流动
(2021 山东卷,10-11)城市功能分区
﹝2021年北京卷,19(2)﹞城市功能分区
(2021 福建卷,6-7-8)城市化
(2021 湖南卷,9-10-11)城市交通与地价
(2021 湖北卷,4-5-6)城市化
(2021 北京卷,12-13)传统民居
(2021 天津卷,9)城市化
(2021 天津卷,10-11)城市区位因素
(2021 河北卷,17)城市区位
(2021 全国甲卷,7-8)城市热岛效应
(2021 全国乙卷,7-8)城市热岛效应
(2021 全国乙卷,12)城市产业布置
(2020年全国卷Ⅰ,4-6)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分区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2020年全国卷Ⅲ,4-6﹞人口数量的变化 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
(2020年山东卷,3-4)人口迁移的影响
(2020年天津卷,8-9)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
(2020年天津卷,10-11)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外部形态
(2020年江苏卷,15-16)城市区位因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020年江苏卷,17-18)人口的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19年全国卷Ⅰ,4-5)人口数量的变化
(2019年江苏卷,9-10)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问题
(2019年海南卷,4-6)人口迁移的特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19年北京卷40(2))人口的分布和问题
(2019年天津卷,8-9)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
(2019年全国卷Ⅲ36.(1))城市等级和体系和空间分布特征
(2018全国卷Ⅰ,4-5)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的迁移
(2018年江苏卷,13)人口问题
(2018年海南卷,10—11)人口数量的变化
(2018年北京卷,10—11)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土地利用
从近些年高考看,人口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问题;城市则主要考察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化及其影响。
核心考点一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表现
①时间变化: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②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人口分布呈现空间不均衡性。
(2)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
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退休和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加重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1)根据国家类型判读: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模式);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模式也有所不同。
(2)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
(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
(4)根据生产力水平判读: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是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考法 人口数量的变化及人口问题(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1 山东卷,7-8)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主要原因是( )
A. 生育政策调整 B. 落户政策放宽 C. 医疗条件改善 D. 行政区划变动
2. 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
A. 人口老龄化加剧 B. GDP增长缓慢 C. 环境承载力下降 D. 产业结构优化
【答案】1. B 2. D
【解析】1.根据图片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项错误。故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项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项错误。故选B。
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项错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项错误。故选D。
(2021 浙江卷,6-7)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全国
甲
乙
丙
丁
人口增长率(%)
3.4
-1.7
4.5
2.6
4.2
三次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7.2
13.2
4.6
8.2
11.0
第二产业
39.1
34.4
38.9
41.8
37.0
第三产业
53.7
52.4
56.5
50.0
51.1
3. 甲是( )
A. 东部地区 B. 中部地区
C. 西部地区 D. 东北地区
4. 四大地区中( )
A. 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 B. 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C. 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 D. 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
【答案】3. D 4. B
【解析】3.甲地区人口增长率最低且为负值,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是四个地区中最大的,说明该地区农业在全国中地位比较重要,且2012-2919年间人口数减少的,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不是负值,因此其人口减少应该是人口迁出导致,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传统产业衰落,大量劳动力迁出导致人口减少,因此甲地是东北地区,D符合题意,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不符合题意。故选D。
4.结合表中数据,丙地人口增长率较低,说明人口增长较慢,结合上题分析,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丙地经济应该不发达,对人口吸引力不大,丙应该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人口吸引力大于中部地区,乙是东部地区,丁是中部地区。主导东部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A错误。东部地区是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B正确。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地区--乙、中部地区--丁、东北地区--甲、西部地区--丙,C错误。东部地区--乙、西部地区--丙,第二产业比重较高,轻重工业较均衡,东北地区--甲以重型工业为主,D错误。故选B。
(2020·全国高考真题)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6.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7.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答案】5.D 6.C 7.B
【解析】5.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
6.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C正确。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稳定,A错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错误。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太快,D错误。故选C。
7.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正确。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A错误。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再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C错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B。
变式 人口数量的变化及人口问题(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1·浙江·高三阶段练习) 下图所示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部分数据,其中,甲、乙、丙、丁四地为辽宁、广东、上海和西藏,人口数值是指常住(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所示人口普查结果数据,可推知四地中( )
A.甲地社会养老负担最重
B.乙地人口老龄化水平最低
C.丙地劳动人口数量最少
D.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2.造成乙、丙两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
A.人口政策 B.医疗水平 C.人口迁移 D.生育观念
【答案】1.D 2.C
【解析】1.依据所示人口普查结果数据,可推知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为上海、广东(人口最多)、辽宁(劳动人口外迁,15—59岁比重最低)和西藏(人口最少)。社会养老负担最重应是辽宁,A错误;人口老龄化水平最低应该是西藏,B错误;丙地劳动人口比重最低,但人口总数多,劳动人口数量不是最少,C错误;丁地还未进入老龄化,故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D正确。故选D。
2.依据所示人口普查结果数据,可推知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为上海、广东(人口最多)、辽宁(劳动人口外迁,15—59岁比重最低)和西藏(人口最少)。广东和辽宁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主要是因为广东大量人口迁入,辽宁大量人口迁出的缘故。故选C。
(2021·江苏·高三阶段练习) 较高水平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能够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被称为“人口结构红利”。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人力资本更加优化,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被称为“人口质量红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与“人口结构红利”比较,“人口质量红利”( )
A.可通过鼓励生育政策来实现 B.普通劳动者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C.有利于区域经济转型与升级 D.随着时间推移易丧失比较优势
4.提高“人口质量红利”的合理措施是( )
A.大幅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 B.加强对普通劳动者的技能培训
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
【答案】3.C 4.B
【解析】3.由材料信息可知,“人口结构红利”是可以通过鼓励生育来实现的,A错误。“人口结构红利”时,充足廉价的劳动力数量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B错误。“人口结构红利”更关注短时期内劳动年龄人口的占比,随时间的推移,容易丧失优势,“人口质量红利”注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随着时间推移,不易丧失比较优势,且有利于区域经济转型与升级,C正确,D错误。故选C。
4.由材料信息可知,提高“人口质量红利”就是要提高劳动人口的知识和技能,而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是短时间内提升知识和技能的最直接有效、最合理的措施,B正确。大幅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都不是提高“人口质量红利”的合理举措,ACD错误。故选B。
(2021·浙江诸暨·高三阶段练习)《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提出,2035年广州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下图是2015年~2020年广州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广州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2000万人左右,其“2000万”指的是( )
A.土地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人口合理容量
6.2015年~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的增量远超户籍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
①户籍政策限制大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③经济发展速度快④社会婚姻观念更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D 6.C
【解析】5.规划提出的广州常住人口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这是在确保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合理规划,因此“2000万”人口是指人口的合理容量,D正确;土地承载力,是土地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A错误;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B错误;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C错误。所以选D。
6.常住人口增量大,说明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流入,进一步可推断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③正确;同时户籍人口增量小,说明较多外来人口无法入户,这是受户籍制度的限制,①正确;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社会婚姻观念更新两者有一定影响,但不属于主要原因,②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021·山东潍坊·高三期中) 2019年1月3日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称,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将在2027年到来。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人口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将使我国未来( )
A.环境承载力大幅下降 B.产业水平缓慢下降
C.消费水平不断降低 D.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8.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原因主要是( )
①育龄妇女规模减少②抚养成本普遍较高③就业压力逐年增大④代际之间矛盾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7.D 8.A
【解析】7.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既有有利也有不利影响,人口数量减少,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随着人口数量的减少,社会发展会越来越重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才的发展,D正确。我国人口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人口数量减少,但不是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原因,A错误。当产业水平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不会因为人口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面下降,B错误。人口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导致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价格升高,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会不断提高,C错误。故选D。
8.由所学知识可知,因为低生育率现象持续稳定,出生人口继续缩减;生育者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以及20-34岁生育高发育龄妇女将大幅减少,是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原因之一,①正确;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儿童无人照料,以及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所以养育成本普遍提高,是当下家庭生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原因之一,②正确;A正确。我国人口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人口数量减少,就业压力将减小,③错误,BC错误。代际之间矛盾增加,并不是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原因,④错误,D错误。故选A。
核心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差异
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口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口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着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方法
首先,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做到分析判断有目标。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用框图汇总如下。
其次,分析迁移人口的构成特点,对比分析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做到分析判断有依据。如下图分析。
第三,分析迁入地和迁出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拉力和推力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大的拉力因素就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考法 人口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1 湖南卷,1-2)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 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 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 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2. 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 D 2. B
【解析】1.根据图片信息,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项错误。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项正确。故选D。
2.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涨,④错误。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2020·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
A.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B.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
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减小
4.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
A.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B.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C.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
D.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
【答案】3.AC 4.CD
【解析】3.据图分析,东部地区占比1982年-2005年上升,2005年之后占比下降,A正确。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向上升后下降再上升,B错误。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C正确。但是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年-1987年较快,1987年-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D错误。故选AC。
4.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是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A错误,C正确。各地户籍则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B错误。2014年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少,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且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D正确。故选CD。
变式 人口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1·山东·模拟预测)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显示,2021年春运返乡期全国总体迁徙规模大幅下降,迁徙规模指数较去年下降50%,较2019年下降47%。黑龙江、北京等十个省份降幅排名前十,均超过55%.各一线城市的迁徙情况亦然,在人口迁出方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迁徙规模指数均较2020年农历同期大幅下降。但同时春节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成都、重庆等地城内出行强度高于过去两年,保持着较高活跃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春运返乡是造成人口大规模迁移的重要原因,但是2021年春运迁移规模却大幅度下降,其中主要原因是( )
A.各产业部门春节加班不放假,导致从工人员无法还乡
B.交通运输压力过大,限制春节期间人口流动
C.国家“原地过年”的号召和政策
D.随着经济发展,春节回家过年的思想有所转变
2.2021年春节期间,部分城市市内出行强度较高,人流流向最可能的去处是( )
A.学校 B.医院 C.公园 D.工厂
3.根据百度地图统计(下图),2021年春节还出现了下图中的十大热门迁出城市,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些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人们出行,导致春节期间迁出人口较多
B.东部地区气候适宜,经济发达,人口分布集中
C.东莞市、佛山市城市化速度较快,吸引人口迁入增多
D.这些城市疫情防护工作得力,保证人民健康外出
【答案】1.C 2.C 3.C
【解析】1.受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国家发出“原地过年”的号召,以减少大城市人口流动。人们响应这号召,回乡过年的人数大大减少,从而使城市春节期间,外迁人口规模大大减小,故C项正确。排除A、B、D选项。
2.由于响应号召留在原地过年的人口增多,春节不返乡,市内过年游玩忙,流向城市公园、旅游景点的人口增多,故C项正确。排除A、B、D选项。
3.图表中没有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所以交通便利,不是这些城市今年春节期间迁出人口较多的原因,A项错误。图中成都市、西安市均位于西部地区,B项错误。从图示可知,东莞市、佛山市这些位于珠三角的城市都成为今年外迁人口较多的城市,是因为这些城市城市化速度比较快,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因此春节期间外迁回乡的较多,故C项正确。不是这些城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力,恰恰相反,面对较高比例的人员流动量,这些城市和地区的疫情防控难度相对较大,需做好全面、合理的防控部署,D项错误。故选C。
(2021·湖南·高三阶段练习)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户往往陷入贫困陷阱,在自发作用下难以实现集体脱贫。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示意易地扶贫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我国大部分集中连片特困区陷人贫困陷阱根本上受制于( )
A.地理位置偏僻 B.耕地不足 C.人口密集 D.科技落后
5.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前提是在迁人地( )
A.试点税收优惠 B.完善基础设施 C.优化公共服务 D.加强就业培训
【答案】4.A 5.B
【解析】4.如果仅仅是耕地不足未必会导致贫困,比如沿海地区虽然耕地不足,但利用位置优势发展商贸业实现致富,B错误;特困区人口密度不一定较大,但由于耕地更少且质量低,人均耕地较少,C错误;科技落后不是贫困的根本原因,D错误;由图可知,市场进入性差、交通可达性差说明特困区位置偏远,A正确。所以选A。
5.集体大规模搬迁难度很大,只有具备了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迁出地的居民集体迁入,B正确;税收优惠、公共服务、就业培训是搬迁定居之后才会进一步发展的事项,ACD错误。所以选B。
(2021·浙江·高三期中)下图是北京市外来人口占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北京市外来人口比重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基础设施 B.住房面积 C.国家政策 D.经济发展
7.相对于北京户籍人口,外来人口比重增加,对北京市人口结构的主要影响是( )
A.人口生育率增加 B.性别比例增大 C.人口老龄化减轻 D.老年人口减少
【答案】6.D 7.C
【解析】
6.从图上信息看,北京市外来人口比重的总趋势是先快速增加,后增速减慢。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北京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外来人口较多,D正确。与基础设施、 住房面积、 国家政策等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C错误。故选D。
7.由所学知识可知,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老年人口少,外来人口比重增加,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减轻,C正确;但不会导致老年人口减少,D错误;人口生育率是育龄妇女与生育子女数的比值,由于工作压力、收入水平等原因,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不一定增加,A错误;外来人口对北京市性别比例影响极小,B错误。故选C。
(2021·广东顺德·一模)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迅速增加。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全省的城市人口和服务业空间重心演化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1995~2015年,福建省人口迁移特点是( )
A.泉州、厦门迁入人口多 B.总体向西南地区迁移
C.大部分迁往福州、宁德 D.迁移人口集聚德化县.
9.据图推测,福建省城市人口和服务业的关系是( )
A.城市人口越多,服务业越发达 B.在移动方向上完全一致性
C.服务业的发展会减少城市人口 D.在空间分布上趋向协同性
【答案】8.A 9.D
【解析】8.结合所学知识和1995~2015年福建全省的城市人口重心演化轨迹进行判断,市人口重心变化判断人口迁移趋势,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且再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判断,目前福建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是泉州,以及厦门,因此泉州、厦门迁入人口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结合1995~2015年福建全省的城市人口和服务业空间重心演化轨迹进行判断即可,据图可知,人口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服务业空间重心自1995年至2015年也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口重心与服务业重心都呈现向南部移动的趋势,因此可以判断二者在空间分布上趋向协同性,D正确,B错误,城市人口越多,服务业不一定越发大,A错误;服务业的发展会增加城市人口,C错误,故选D。
核心考点三 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1.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征
(1)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和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
(2)住宅区——占用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3)工业区——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集聚成片。
2.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
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第三,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水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第四,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最后,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应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2.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在判读地租曲线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影响这两方面。从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围形成工业区。
(1)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是一种特殊的等值线图,地租数值由里向外减小,该等值线并不呈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2)坐标图主要体现的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地租的影响,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地租并不呈正相关,地租又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考法 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功能分区 (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1 山东卷,10-11)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0,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
A. 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B. 提升土地商业价值 C. 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D. 应对城市内涝灾害
2. 0、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 )
A. 降低成本 B. 提升品质 C. 隔热防潮 D. 生态环保
【答案】1. D 2. A
【解析】1.刚果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在城区容易诱发城市内涝,在新城区修建“串珠状”湖泊,利用湖泊调蓄洪水的作用,在汛期自动蓄水,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D选项正确;城区靠近刚果河,便于取水,C选项错误;“串珠状”湖泊也可以提高周边地区土地的商业价值,改善用地的居住环境,但都不是首要的目的,A、B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刚果建材工业极不发达,水泥等建筑材料稀有昂贵。紧邻着行政办公区的住宅区Q,大部分属于高收入人群,而O、P住宅区多属于中低收入人群,难以负担水泥等稀有建材,采用装配式木质建筑可以借助当地高品质丰富的木材,就地取材,引进外国装配式企业,最大限度降低成本,A选项正确;装配式建筑主要便于拆卸,其品质较差,B选项错误;木质建筑隔热防潮效果差,C选项错误;木质建筑,主要借助当地高品质丰富的木材,就地取材,会造成当地植被的破坏,不利于生态环保,D选项错误。故选A。
(2021 北京卷,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动物园南侧的西外南路交通便利,两侧曾是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随着城市功能的转变,2018年,北京金科新区的核心区在此诞生。通过改造原有楼宇,金科新区吸引金融科技、金融安全等相关企业进驻,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促进区域联动。
3.简述在该地建设金科新区核心区的有利条件。
【答案】交通枢纽、购物中心等设施配套较好;与金融街、中关村科学城南北相联,区域协同、信息交流优势明显;邻近高校、研究机构,有利于专业人才汇集;周边有景点、公园,环境较好。
【解析】3.在该地建设金科新区核心区有利条件应从当地的基础设施、周围环境、技术知识条件等角度分析。据图可知此处具备交通枢纽、购物中心等,所以设施配套较好;看图可知此处与金融街、中关村科学城南北相联,所以可以区域协同、信息交流;附近邻近高校、研究机构,专业人才丰富;此处周边有景点、公园,所以自然环境也较好。
(2020·天津高考真题)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
A.商业和住宅 B.工业和行政 C.旅游和休闲 D.仓储和物流
5.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气候 D.科技
【答案】4.A 5.B
【解析】4.读图可知,虚线圈内交通设施和金融设施的密度较大,交通便利,金融服务设施完善,最可能为商业区和住宅区,休闲旅游区的可能性小,A正确,C错;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密度(即是表明该图整个区域均为该城市中心城区),工业区和仓储物流区占地面积较大,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可能性较小,BD错。故选A。
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形态大致呈条带状,最可能受地形因素的制约,B正确;根据交通设施的分布密度图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西北侧交通密度较低,说明其形态受交通的影响不是很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根据图中比例尺信息可知,该城市中心城区范围不大,其气候差异不大,C错;科技因素对中心城区形态的影响较小,D错。故选B。
变式 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功能分区 (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某区域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秦山,北跨黄河,城市东西向发展,南北纵深短,统计发现其主导风为南向、次主导为东东南向。下表是济南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热岛强度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利用类型
绿地
办公用地
甲
乙
丙
热岛强度(℃)
0.9
4.8
7.2
4.2
6.1
1.图中甲、乙、丙分别示意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居民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居民用地、商业用地
C.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民用地 D.商业用地、居民用地、工业用地
2.济南规划建设多条通风廊道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其廊道走向与原因一致的是( )
A.西北-东南走向,吻合冬夏季风风向 B.东北-西南走向,对接城市发展方向
C.南-北走向,突破泰山对气流的阻挡 D.东-西走向,实现与河湖分布的结合
【答案】1.B 2.D
【解析】1.读图可知,甲区域的热岛强度最大,说明排放的人为热最多。北方城市重工业较发达,工厂废热排放量大,所以判断甲为工业用地,排除AD。商业用地、居民用地和办公用地三种类型中,热量均主要来自空调、厨房等生活活动,但商业用地的热量排放密度最大,所以丙为商业用地,办公用地与居民用地在密度上更接近,因此乙是居民用地,B正确,C错误。故选B。
2.通风廊道规划要结合当地各方面条件,无高大物体阻挡,使空气顺利流动。东-西向的廊道与黄河流向接近,是天然通风廊道,D正确。当地主导风向是南风,次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风,所以与整体东亚的冬夏季风环流有差异,A错误。南边有泰山阻挡,不利于通风廊道建设,C错误。材料指出“城市东西向发展”,B错误。故选D。
(2021·山东·模拟预测)某县城借高铁过境并设高铁站的大好机遇,规划建设高铁新城,推动城市发展和质量提升。下图为高铁新城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高铁新城站前核心区,最可能布局的产业或产业部门是( )
A.农产品加工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商务商业中心 D.物流贸易业
4.关于图中河流的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城市老城区与新城区天然分割,各具特色,有序发展
B.建成观光休闲带,有利于居民的休闲娱乐
C.实现人工水系与天然水系相连通,实现海绵城市建设
D.天然防护带,确保新城工业污染物不影响老城区
【答案】3.C 4.D
【解析】3.从图中高铁新城的片区规划看,依据功能分类划分为产学硏片区、站前核心东区、站前核心西区、康养休闲中心区、A居住片区、B公园居住区和物流小镇七大功能片区。高铁是客运专线,没有货物运输功能,因此站前核心区不可能发展农产品加工,A项错误;作为县城高铁新城,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技术层面上,都不适合建设大规模的高新技术区,B项错误;图中已经显示有物流小镇片区,D项错误。该片区靠近高铁站,依靠便利的客运优势,发展商务商业,故C项正确。故选C。
4.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河流使城市老城区与新城区天然分割,各具特色,有序发展,A正确;若河流沿岸地区建成观光休闲带,有利于居民的休闲娱乐,B正确;河流可以实现人工水系与天然水系相连通,实现海绵城市建设,C正确;高铁新城没有布局工业,因此不会产生工业污染物,故D项叙述错误,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D。
(2021·全国·高三阶段练习) 可达性是一定形式道路网在网络布局、交通方式和土地使用影响下的通达程度。读我国某城市区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为了促进该城市的快速发展,规划中的功能区可能为( )
A.陆港经济区 B.农业创新区 C.传统工业区 D.高级住宅区
6.该城市西北部交通条件完善后,中心商务区可达度依然最高,其主要影响因素( )
A.河流 B.地形 C.历史 D.政治
7.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该城市属于(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市”模式
【答案】5.A 6.C 7.A
【解析】5.据图示信息可知,规划区位于城市西北方,陆路交通和航空设施完善,交通条件便利;与城区间有绿化带隔离,可以减少噪音污染,故可以作为陆港经济区;传统工业区应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农业创新区往往远离城区布局;高级住宅区的建设对促进城市发展作用较小。A项正确,B,C,D项错误。所以选A。
6.图示城市西北部交通运输方式虽然完善,但中心商务区历来是该城市核心区域,是人口流动及多种交通方式的目的地,故可达度依然最高,综合分析可知,其受城市发展历史因素影响较大,受河流、地形、政治因素影响较小。C项正确,A,B,D项错误。所以选C。
7.由图中信息可知,可达度由城市中心向外递减,呈同心圆状分布,城市功能区也大致呈同心圆模式分布,A项正确;扇形模式指中心商务区对交通干线的影响,往往呈放射状;多核心模式指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由多个核心区共同组成;“田园城市”模式指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郊区优点的田园城市,多轴、多点、多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除同心圆模式外的三种城市结构,可达度状况应该有多个高值区域,B,C,D项错误。所以选A。
(2020·浙江慈溪市·高三一模)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8.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19.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在该城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答案】8.C 9.B
【解析】8.根据材料可知,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它是一个比值,是分数,分母越大比值越小。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的市中心,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流通人口多,因此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C正确;根据题意,商业区地租指数与商业区地租以及人口流量直接相关,与城市中心环境质量、商品流通量以及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并不直接相关,A、B、D都不是影响商业区地租指数的主要因素。故选C。
9.读图可知,在东北方向工业区地租指数最高,住宅区地租指数较低,说明东北方向工业企业数量多,环境质量差,不适宜于高级住宅区分布;而在西南方向工业区地租指数最低,住宅区地租指数最高,说明西南工业企业数量少,环境质量优美,适宜于高级住宅区分布。故选B。
核心考点四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区位因素
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要分析其地理位置特点,其次分析影响它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具体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2.城市化
(1)三个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判断城市化水平的依据。
(2)城市化进程——“一条曲线,三个阶段”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3)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
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
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
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
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
乡村和中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动
和乡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乡村和中小城镇环境优美;现代交通网络的建立等
开发中心区,
高科技产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4)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的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带来的影响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郊区农业用地将转化为城镇用地,将增加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带来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化。
4.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拓展交通,形成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废水。
人口、城市与环境关系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人口与城市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高考每年必定涉及的考查内容。命题方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但考查角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及影响。其答题思路为
(2)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其答题思路为
(3)城市区位、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4)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考法 城市化及城市化的影响 (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1 福建卷,6-7-8)下图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 )
A. 建成时间较迟且功能分区明确 B. 离大学城较近且城市等级较高
C. 位于两大城市中间且交通便捷 D. 地租较低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2. 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是下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D
3.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 )
A. 城市职能转变 B. 工业集聚增强 C. 城际联系加强 D. 逆城市化加快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1.根据文字材料“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可知其发展是依托周边地区资源,结合图片可知MK新城位于剑桥大学城和牛津大学城之间,该位置资源给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其可以依托大学城的数据和信息,促进新城发展,从而使得城市得到较好发展,从而使得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C正确。由材料“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量网格状”可知MK新城建成时间较早,且功能分区并未显示,A错误。根据图中比例尺,结合图片中MK新城和大学城的位置关系可知MK新城距离大学城较远,B错误。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与其地租关系不大,而与其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发展前景有关,D错误。故选C。
2.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最合理的是就业点分散设置,原因是发展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其产业大多属于生活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符合零散分布的规律,导致就业点也应随着产业零散分布,D正确。ABC模式中体现的是集中分布,不符合生活性服务业的分布特点,也不利于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ABC错误。故选D。
3.根据材料可知MK新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措施有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MK新城主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MK新城可以进一步加大与伦敦和两个大学城之间的区际联系,C正确。MK新城设立之初是为了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发展的定位是进一步分散大城市的压力且产业一直以服务业为方向,因此城市职能未变,A错误。MK新城主要发展的是生活性服务业,工业集聚增强不符合该地今后发展的特点,B错误。MK新城处于城市化的前中期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不是加快逆城市化,D错误。故选C。
(2021 湖北卷,4-5-6)亦庄新城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发展而来,起步面积约4km2,目前面积已达66km2。根据《亦庄新城规划(2017年-2035年)》,未来将建成为面积达225km2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下图示意亦庄新城规划功能区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直接和间接反映的城市化表现是( )
①人口规模持续扩大②地价向北部地区递增③用地规模不断扩张④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5. 开发区发展成为亦庄新城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劳动力丰富 B. 市场广阔 C. 产业集聚 D. 环境优美
6. 有利于亦庄新城未来建设的措施是( )
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②保障各功能区等量投入③建立智慧交通体系④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4. B 5. C 6. C
【解析】
4.图中反映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扩大,由此推测当地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这是城市化的表现,①正确;图中显示北部为五环,南部为六环,地价有可能向北部地区递增,但这不是城市化的表现,②错误;从图文资料中得知该地起步面积约4km2,目前面积已达66km2,说明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是城市化的表现,③正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市的外围,因此该区的扩大不能反映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④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5.该地区为开发新区,劳动力不丰富,市场并不广阔,A、B错误;从材料可知该地区未来将建成为面积达225km2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因此可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C正确;环境优美并不能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C。
6.亦庄新城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因此①正确;各功能区无法实现等量投入,②错误;建立智慧交通体系可以促进现代城市的发展,③正确;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可以实现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的目标,④正确,因此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
(2021 全国甲卷,7-8)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
A. 高密度居住区 B. 文教区 C. 低密度居住区 D. 工业区
8. 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
A. 冷锋过境日 B. 低压控制期 C. 暖锋过境日 D. 高压控制期
【答案】7. A 8. D
【解析】7.根据题干,“增加屋顶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屋顶面积越大,反射率越高,与文教区、低密度居住区和工业区相比,高密度居住区住房多,安装高反射率屋顶能最大限度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BCD错误,A正确。故选A。
8.根据题意,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时间是气温最高、反射率最强的时候,冷锋、暖锋和低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反射率较低,高压控制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反射率高,对城市气温降低最明显,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021 湖南卷,9-10-11)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区,T线连接城市边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
距离(米)
S线
T线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0.2
8116.0
13160.0
62.15
2868.3
9085.4
216.75
0.2~0.3
8125.0
28900.0
255.69
2893.3
10325.0
256.86
0.3~0.5
9173.3
25493.7
177.91
3827.3
10289.0
168.83
0.5~0.75
9356.0
23383.3
149.93
3160.0
10162.5
221.60
0.75~1
7854.3
18760.6
138.86
3810.0
9548.6
150.62
1~1.5
7188.7
17066.7
137.41
3768.7
10000.0
165.35
1.5~2
6413.0
12941.6
101.80
3418.0
9251.6
170.68
2~2.5
6373.1
10008.3
57.04
3281.4
9682.3
195.07
2.5~3
6518.1
12115.0
85.87
3957.1
9389.0
137.27
9. 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治安环境较差 B. 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
C. 大气质量较差 D. 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
10. 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 )
A. 2.5千米、1千米 B. 1千米、1千米
C. 3千米、3千米 D. 2.5千米、3千米
11. 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 )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 ②环境质量更好 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 ④房价基数较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9. D 10. A 11. D
【解析】9.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距离地铁线较近,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舒适感,因此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D正确。地铁站附近,有可能人员流动性大,有可能治安环境较差,但不是地铁线附近,因此这不是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A错误。地铁运营期间,可以大批量的输送人群,缓解道路交通拥堵,B错误。地铁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小,C错误。故选D。
10.据图可知,S线开通后,除去0.2千米范围内外,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2.5千米,2.5千米外价格又升高,说明受地铁影响小,可见S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2.5千米。同理,T线除去0.2千米范围内,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1千米,可见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1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加上两线附近整体上住宅价格高低差异可知,可知S线附近的配套设施更完善,①不符合题意;T线附近的环境质量有可能更好,但环境质量可以影响住宅价格高低,对住宅价格增幅影响不大,②不符合题意;T线附近原有公共交通密度较小,T线建成后,沿线交通便捷度明显增加,因为其它交通线少,T线的带动效益非常突出,因此受其影响住宅价格增加幅度,③符合题意;表中数据表明,T线附近原有住宅价格明显低于S线,房价基数低,在平均价格增长量相似的情况下,房价基数低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明显会高,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变式 城市化及城市化的影响 (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1·江苏·高三期中) 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比喻为“钢筋水泥的森林”。而随着“森林”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下图是雨岛效应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雨岛效应”密切相关。“雨岛效应”成因主要有( )
①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下渗困难②城市“热岛效应”明显③城市化挤占湖泊河道,调蓄洪峰能力下降④空气污染严重,凝结核充足⑤高大建筑物密集,风速减小,降水云系滞留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 D.①②③④⑤
2.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地表径流量增加 D.降水量增加
【答案】1.B 2.C
【解析】1.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下渗困难,形成城市内涝,而不是雨岛效应,故①不符合题意;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城市对流上升运动强烈,易形成降水,故②正确;城市化挤占湖泊河道,调蓄洪峰能力下降,是形成城市内涝的原因,故③不符合题意;空气污染严重,凝结核充足,水汽和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④正确;高大建筑物密集,风速减小,降水云系滞留,降水时间长,故⑤正确。综合上述解析可知,②④⑤正确。故本题排除ACD三项,选B。
2.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尤其是雨季地表径流大增,B错,C正确。城镇发展对蒸发量和降水量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市区容易出现热岛和雨岛效应,但对于区域整体的影响程度不大,因此可排除AD。故本题选C。
(2021·辽宁·高三期中) 华明镇位于天津市东丽区中北部,西南靠近天津市中心区,东连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大城市郊区的典型特征。作为城郊地区,过去华明镇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通过实施城镇化整理,华明镇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民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服务设施。图示意华明镇2002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2002年相比,2018年华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是( )
A.住宅用地大量转化为工业用地 B.农村居民点更分散,占用耕地多
C.坑塘水面严重萎缩,湿地破碎化 D.农业用地大量转化为建设用地
4.华明镇西南部居民小区分布集中的主要原因是( )
A.靠近工业园区,节省工人通勤时间 B.距离市中心近,受城市辐射影响大
C.林草地面积大,城市备用土地充足 D.位于城郊地带,外来人口大量集聚
【答案】3.D 4.B
【解析】3.对比2002年和2018年华明镇土地利用情况可知,2018年新增的工业用地主要来自耕地而非住宅用地,A错误;农村居民点数量减少,部分发展成城市居民小区,分布更加集中,占用的耕地面积减少,B错误;坑塘水域面积增大,湿地呈现规整化,C错误;新增的华明示范镇、乡镇企业以及设施农业园区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所以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显著,D正确。
4.由图可知,工业园区位于中部地区且西南部居民多为农民,A错误;由材料可知华明镇位于城乡交界地带,华明镇西南部与天津市市中心距离近,受天津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作用强,B正确;天津市城市化速度快,中心城区用地不足,将部分功能区向华明镇西南部转移,使华明镇西南部耕地大量转化为住宅用地,C错误;通过实施城镇化整理,华明镇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民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服务设施,材料中提到华明镇居民主要为农民,而非外来人口,D错误。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间发展差异巨大,推动其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下图是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城市新型城镇化驱动因素分布雷达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代表的城市及其城镇化的主导驱动因素分别是( )
A.甲:北京资源环境 B.乙:天津经济发展
C.丙:北京人口发展 D.丙:石家庄公共卫生
6.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在新型城镇化中均需( )
A.狠抓公共卫生管理 B.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扩大创新发展规模
【答案】5.C 6.D
【解析】5.首先从三个城市的整体驱动因素强度看,丙最强,甲最弱,说明甲是石家庄、乙是天津、丙是北京,然后结合各驱动因素差异得出主导驱动因素,甲是环境资源、乙是城乡统筹、丙是人口发展。综合解析得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代表京津冀城市群最核心的三个城市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在新型城镇化各驱动因素中,创新发展整体较弱,说明整个城市群需要扩大创新发展规模,提高品质,增强城市群竞争力。D正确,丙的公共卫生和人口发展驱动因素较强,AB错误;北京、天津资源缺乏,加大资源开发对城市发展驱动作用不大。C错误。故选D。
(2021·浙江·高三阶段练习) 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建成区随之扩大。下图为宁波市杭州湾新区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宁波市建设杭州湾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住房价格 B.减轻交通拥堵 C.促进经济发展 D.缓解热岛效应
8.杭州湾新区的建设对宁波主城区的主要影响是( )
A.提升了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 B.缓解与新区之间的交通压力
C.促进了主城区产业结构调整 D.降低了宁波市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7.C 8.C
【解析】7.新区的建设主要是疏解城市的职能,促进经济的发展,C正确;新区建设固然能够转移主城区部分产业和人口以及部分其他职能,对于缓解主城区的交通压力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B错误;住房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杭州湾离宁波市主城区距离较远,因此宁波市建设杭州湾新区的目的不是、也不可能降低住房价格,A错误。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影响范围一般是在10-20km左右,杭州湾新区距离宁波市距离远,且宁波市热岛效应不强,D错误。故选C。
8.杭州湾新区建设纾疏解了城市职能,对主城区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只能是降低,A错误;新区的发展与主城区联系更加紧密,对于缓解交通压力而言影响较小,甚至还会加剧,B错误;新区的建设,分散和疏解了城市的一部分职能,包括了一些工业生产,所以剩下来的产业更适合在主城区发展,促进了主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C正确;杭州湾新区也属于宁波市,城市化水平没有降低,D错误。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解密09 人口与城市(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密09 人口与城市(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由图推知我国的人口,重庆城市公园用地的来源最可能为,与一般的城市建筑相比,城市公园,丁为,据统计图可推测四省市区,图中的省,图示时期,该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密09 人口与城市 (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问题,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