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解密12 区域地理环境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解密12 区域地理环境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第1页
    解密12 区域地理环境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第2页
    解密12 区域地理环境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解密12 区域地理环境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解密12 区域地理环境 (讲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12 区域地理环境
    考点热度 ★★★★☆
    内容索引
    核心考点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核心考点二 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
    读高考考查点和知识点
    预测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与地理信息技术
    (2021年湖南卷,6-7-8)区域自然环境
    (2021年湖南卷,18、19)区域自然环境
    (2021年湖北卷,10-11-12)区域自然环境
    (2021年湖北卷,17)区域自然环境
    (2021年北京卷,14-15)区域自然环境
    (2021年广东卷,17)区域自然环境
    (2021年河北卷,9-10-11)区域自然环境
    (2021年福建卷,9-10)区域自然环境与地理过程
    (2021年福建卷,19)区域自然环境
    (2021年6月浙江卷,3)地理信息技术
    (2020年全国卷Ⅱ1-2)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0年浙江卷,16)地理信息技术
    (2020年江苏卷,19-20)地理信息技术
    (2020年江苏卷,28)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2019年北京卷)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9)区域定位
    (2018年北京卷,1—2)区域差异与区域特征
    (2018年江苏卷,17—18)地理信息技术
    近三年的高考中对区域地理环境及区域发展的影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地理信息技术。

    核心考点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区域要素
    具体内容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
    地形特征
    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气候特征
    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河流特征
    水文特征
    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特征
    水系特征
    发源地、流向、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干支流、河网密度、落差、河流分段与注入海洋等特征
    开发利用
    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分析
    区域要素
    具体内容
    农业
    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杻、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人口特征
    从居民的语言、民族、宗教、人口数量与素质、性别比、人口年龄构成、人口迁移、城市人口比重等方面分析

    1.区域定位6技法
    技法1:利用经纬网定位。
    技法2:根据海陆位置进行空间定位。
    技法3:根据相对位置进行空间定位。
    技法4:根据(海陆、国家、行政区、水域等)轮廓特征进行空间定位。
    技法5:根据重要地理要素特征(植被、传统民居,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界、省区界线等图例和注记)进行空间定位。
    技法6:根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分布规律,日影朝向,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特征)、原理进行空间定位。
    2.区域内地理要素的叠置分析方法
    依托区域地图,强调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的叠置分析,提高获取信息与解读、描述及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1)从地形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河流分布说明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和地貌类型,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2)从气候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空间定位,结合气候统计图、等值线图判读该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气候对河流、植被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3)从河流水文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河流,整合地形、气候信息说明该区域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3.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成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的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4.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地区比较的侧重点
    (1)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比较我国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
    (3)比较中亚地区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
    (4)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5)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6)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
    5.社会经济特征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等差异

    1.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不同。其次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图所示。

    2.区域特征分析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综合分析近几年高考命题,对该题型的考查主要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图示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及不同区域的特征差异及成因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分析地理要素分布及特征。其答题思路如下。

    (2)分析两区域或一区域内两地区域特征的异同。其答题思路如下。

    (3)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其答题思路如下。



    考法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1年湖南卷,6-7-8)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
    A. 落叶林火 B. 针叶林火 C. 草原火 D. 荒漠草原火
    7. 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须率最高的是( )
    A. 东方省 B. 中央省 C. 南戈壁省 D. 色楞格省
    8. 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 气温变化 B. 降水变化 C. 植被生物量 D. 游牧活动
    【答案】6. C 7. A 8. C
    【解析】6.根据题意,蒙古国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的可燃物较多,容易发生野火,因此该地区主要的野火类型为草原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根据题意,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来看,东方省河流较多,纬度较高,蒸发较弱,表明当地水分条件较好,植物量更丰富,可燃物多,并且远离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野火发生频率最高,A正确。中央省和色楞格地区靠近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强,野火发生频率相对较低,B、D错误。而南戈壁省深居内陆,河流少,表明气候干旱,植被量较少,可燃物少,野火发生频率较低,C错误。故选A。
    8.从前面分析可知,该地区发生野火频率与植被生物量有密切关系,该地区整体上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生物量不大,经过一次野火后,往往需要3~4年积累植被生物量,即可燃物,因此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植被生物量,C符合题意;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的3~4年的周期,游牧活动也没有明显年际周期,因此这些因素不可能导致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A、B、D项错误。故选C。
    (202年河北卷,9-10-11)冰川物质平衡是单位时间内冰川以固态降水为主的物质收入和以消融为主的物质支出的代数和,天山和阿尔卑斯山都是世界上典型的山岳冰川分布区,前者冰温(℃)恒为负,后者接近0℃,下表为两山区代表性冰川物质平衡情况,下图表示两山区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地区
    冰川代号
    朝向
    物质平衡毫米/年
    天山
    T1
    N
    -423
    T2
    NE
    -116
    T3
    W
    261
    阿尔卑斯山
    H1
    N
    -455
    H2
    NE
    -381
    H3
    NW
    56
    H4
    SE
    27

    9. 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 到海距离 B. 主导风向 C. 冰川覆盖 D. 山地坡度
    10. 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指示出( )
    A. 天山冰川消融量较大 B. 天山冰川扩张更明显
    C. 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 D. 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速度较快
    11. 影响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关键是( )
    A. 所处山体隆起 B. 臭氧空洞扩大 C. 全球气候变暖 D. 山地林线上升
    【答案】9. B 10. C 11. C
    【解析】9.如表中信息所示,天山西坡冰川物质平衡值为正值,说明冰川增加,其主要与西风带来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较多降水有关,阿尔卑斯山西北坡和东南坡物质平衡值为正值,冰川增加,应该是受西风带影响所致,因此导致其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主导风向,故B项正确;与到海距离、冰川覆盖、山地坡度关系较小,故A,C,D项错误。故选B。
    10.由图可知,1990年以后,两山冰川平衡物质均呈负值,两山区冰川都呈减少趋势,也就是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故C项正确;天山冰川消融量较阿尔卑斯山小,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天山冰川在退缩,故B项错误;阿尔卑斯山冰川消融速度较快,故D项错误。故选C。
    11.由图可知,.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呈下降趋势,应该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故C项正确;图示时段时间跨度较小,山体隆起不明显,故A项错误;臭氧空洞扩大对冰川变化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山地林线上升,是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结果,不是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C。
    (2021年湖北卷,10-11-12)留尼汪岛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火山岛,为著名的度假胜地。岛上气候终年湿热,夏季常出现特大暴雨,圣罗斯是世界上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下图示意留尼汪岛地理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留尼汪岛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岛屿( )
    A. 东部 B. 南部 C. 西部 D. 北部
    11. 导致圣罗斯成为世界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 B. 暖锋 C. 温带气旋 D. 热带气旋
    12. 影响留尼汪岛环岛公路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气候、人口分布 B. 河流、海港分布 C. 地形、城市分布 D. 景点、机场分布
    【答案】10. A 11. D 12. C
    【解析】10.该岛屿位于南半球,且地势呈现出中高周低的特征,根据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岛屿东部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大,岛屿西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降水最多的位置应该位于岛屿东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该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气候,锋面雨在中纬度最典型,A、B错误;温带气旋主要影响温带地区,C错误;该地地处热带,四周临海,海洋上升气流旺盛,容易形成气旋,进而带来降水,D正确。故选D。
    12.该地为岛屿地形,该地平原面积狭小,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修建环岛公路主要满足居民的出行和经济活动,首先考虑到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又由于岛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山区地势陡峭,修建难度大、投资高,因此地形也会影响线路的布局,C正确;该岛屿气候差异不大,A错误;海港并不是环岛公路分布的主要因素,B错误;景点、机场并不是环岛线路布局的主要考虑因素,D错误。故选C。
    考法二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题型预测:解答题)
    (2021年湖北卷,17)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对气候有强烈的依赖性,气温、降水、日照、冻土和植被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其生存微环境发生相应改变。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该区域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日照较为充足,利于冬虫夏草的生长。雨季是冬虫夏草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图1、图2分别示意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内各气象站点1981~2015年期间雨季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

    (1)说明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判断依据。
    (2)分析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对产区位置和面积产生的影响。
    【答案】(1)气候变化趋势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暖湿化发展趋势。 判断依据:平均气温变化均为正数,降水量变化大多数站点为正数,少部分为负数,整个区域降水增加趋势明显。
    (2)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抬升,适宜区范围缩小。
    【解析】(1)图1、图2分别示意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内各气象站点1981~2015年期间雨季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据图1分析雨季的平均气温变化,据图2分析雨季的平均降水量变化。据图1分析可知,雨季各气象站点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判断依据是结合图1图例,各气象站点平均气温变化均为正数,说明气温是增加的。据图2分析,大部分站点为降水量是增加趋势,部分为减小,地区差异性较大;结合图2图例分析,黑点是降水量变化为负值的站点,空心圆点为降水量变化为正数的站点,图中大部分站点是正数,降水量是增加趋势,;林芝西南少部分站点为负数,说明降水量是减少趋势。气候变化趋势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暖湿化发展趋势。
    (2)“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该区域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日照较为充足,利于冬虫夏草的生长”,据此可知冬虫夏草喜低温、喜光、喜昼夜温差大。产区1981~2015年气候均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暖湿化发展趋势。未来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抬升将导致适宜区范围缩小,气候变化将对冬虫夏草的产生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2021年广东卷,17)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答案】(1)影响因素:盛行风、海陆轮廓、洋流等;南极高纬地区盛行东南风,表层海水受东南风的吹拂从罗斯湾东岸向西岸运动;到西岸后受地形影响向低纬运动;到60°S附近受西风漂流影响形成环流。
    (2)从冰筏漂移方向可知,其与极地环流(洋流)方向一致,说明洋流造成冰筏移动;极地环流(洋流)的形成是因为极地东风的吹拂;而极地东风的形成是由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存在气压差;两地间的气压差与太阳辐射高低纬间分布不均有关。
    (3)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冰面减少,反射减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加速海冰融化;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固态降雪,使海冰补给来源变少;与降雪相比,降水的温度较高,增加流经海冰区域温度,加速海冰融化。
    【解析】(1)罗斯环流属于风海流,受盛行风带的影响,加上陆坡流、大陆形状和其他洋流的共同影响,最终形成罗斯环流。
    (2)读图可知,冰筏移动方向与极地环流运动方向一致,分析动力机制,即分析洋流形成的原因。极地环流为风海流,受到极地东风的影响,极地东风的形成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的气压差有关,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则是形成气压差的根本原因。
    (3)海冰融化加速可从海冰形成量减少和融化量增加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降雪变为降水,海冰补给来源减少;另一方面降水使得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且雨水的温度更高,使海水升温,进一步加速海冰融化。
    (2021年福建卷,19)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下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

    (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
    (2)推测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
    【答案】(1)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湾;当今河口处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泥沙易淤积;后期海平面趋于稳定,恒河输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积逐渐形成三角洲。
    (2)变弱。理由:地壳相对稳定,说明恒河流域面积基本不变,河流落差基本不变,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基本不变;输沙能力锐减,说明径流量变小,降水量变小,西南季风携带的水汽量变小。
    (3)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西南季风变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输沙量减少;沉积速率小于侵蚀速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积速率。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2万年以来……海平面上升约120米”可知,恒河河口原为下切河谷时,河口与海洋的落差较大,以下蚀作用为主;后来海平面上升,导致下切河谷被淹没,形成河口湾;根据材料信息“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可知,河口湾形成之后,河口与海平面落差变小,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变强,河流流速降低,表现为以河流的沉积作用为主;根据材料信息“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可知,后期随着海平面的稳定,恒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地貌。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1万年至今,地壳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运动,恒河流域面积稳定,汇水区域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河流的落差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携沙能力没有变化; 根据材料信息“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可知,恒河的输沙能力降低,说明恒河的径流量减少,恒河的主要补给方式为雨水补给,主要为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由此可知,恒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少,西南季风变弱。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西南季风在减弱,会导致恒河输沙能力降低,恒河三角洲泥沙沉积减少;海浪对三角洲会持续侵蚀,会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量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导致恒河三角洲被淹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加剧,会导致恒河泥沙含量降低;在未来如果地壳发生下降,且下降速度快于泥沙淤积速度,也会导致恒河三角洲面积萎缩。


    变式一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1·山东·高三开学考试) 南岗千年瑶寨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古老的瑶寨。据史料记载,瑶族的祖先最早居住于洞庭湖以北,后来,因为战乱和受歧视而逐渐向湘粤桂三省边境处迁移,隋唐、宋朝时期,又分多路逐渐向广东省内迁移。明朝鼎盛时,南岗千年瑶寨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现古寨只保留了200余人和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下图为南岗千年瑶寨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适应当地环境,推测大部分古宅的大门朝向为(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瑶寨先民迁寨于该地形部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寒潮少见②耕地众多③防止山洪④易守难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C
    【解析】1.广东省冬季盛行西北风,瑶寨所处地区海拔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为减轻冬季风的影响,大门应朝向东南,且图中东南地势较低,大门朝东南开便于人们出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图中瑶寨西北侧有山地阻挡冬季西北寒冷气流,因此寒潮少见,①符合;图中瑶寨位于海拔800米-850米的山坡上,因此耕地面积有限,②不符合;图中瑶寨位于山地东南坡,其东南侧为河谷,瑶寨位于河谷旁边的高地上,可以防止山洪,同时易守难攻,③④符合;综上,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021·福建·高三阶段练习)满洲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部,处于中俄蒙三角地带。满洲里现已形成包括铁路、公路和空运口岸在内的口岸群,货运量长期居全国同类口岸之首。口岸的发展使满洲里发展成拥有近20万人的口岸城市,城市的发展又促进口岸的壮大和功能的增强。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划分为低水平平衡发展阶段(1979~1987年)、口岸发展稍快于城市发展阶段(1988~1997年)、口岸发展大幅快于城市发展阶段(1998~2005年)、城市发展稍快于口岸发展阶段(2006~2015年)和口岸与城市关系新突变点(2016~2017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满洲里由低水平平衡发展阶段转变为口岸发展稍快于城市发展阶段的主要原因是( )
    A.中俄关系改善 B.改革开放推进
    C.交通设施完备 D.货物进口量大
    4.满洲里口岸发展对我国最主要的意义是( )
    A.利于该区资源开发 B.保障能源进口安全
    C.深化推进国际合作 D.实现全面脱贫工作
    5.满洲里口岸与城市关系新突变点阶段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
    A.木材加工业 B.能源加工业 C.电子信息业 D.跨境旅游业
    【答案】3.A 4.C 5.D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前苏联)关系出现恶化,满洲里口岸发展出现倒退。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两国逐步加强了人员交流和贸易往来,口岸重新得以发展,满洲里口岸的过客量和过货量均出现了增长态势,故A正确,改革开放、交通设施完善、货物进口量大都不是主要原因,故BCD错。故选A。
    4.满洲里是我国重要的边境口岸,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满洲里口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我国产业与国外产业合作探索可行模式,积累经验,推广我国产品、技术和行业标准,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故C正确,利于资源开发、保障能源进口都不是最主要的意义,和实现全面脱贫关系不大,故ABD错。故选C。
    5.此阶段满洲里口岸城市正在向普通城市转型,在早期口岸发展带来的一定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城市需要借此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以期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避免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口岸。口岸城市主要是以商贸往来为主导,满洲里发展木材和能源加工业不具有优势且不利于城市转型,故AB错;电子信息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满洲里不具有人才优势,故C错。满洲里位于中俄边境,中俄两国游客从满洲里出境开展跨境旅游,可成为满洲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故D正确;故选D。
    (2021·河北保定·高三期中) 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户往往陷入贫困陷阱,在自发作用下难以实现集体脱贫。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示意易地扶贫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我国大部分集中连片特困区陷人贫困陷阱根本上受制于( )
    A.地理位置偏僻 B.耕地不足 C.人口密集 D.科技落后
    7.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前提是在迁人地( )
    A.试点税收优惠 B.完善基础设施 C.优化公共服务 D.加强就业培训
    【答案】6.A 7.B
    【解析】6.如果仅仅是耕地不足未必会导致贫困,比如沿海地区虽然耕地不足,但利用位置优势发展商贸业实现致富,B错误;特困区人口密度不一定较大,但由于耕地更少且质量低,人均耕地较少,C错误;科技落后不是贫困的根本原因,D错误;由图可知,市场进入性差、交通可达性差说明特困区位置偏远,A正确。所以选A。
    7.集体大规模搬迁难度很大,只有具备了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迁出地的居民集体迁入,B正确;税收优惠、公共服务、就业培训是搬迁定居之后才会进一步发展的事项,ACD错误。所以选B。
    (2021·湖北·高三开学考试)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强降雨中心位于郑州。截至7月21日6时,郑州市平均降水量452.6毫米(郑州全年平均降水量641毫米),受灾严重。下图为2021年7月20日11时我国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河南暴雨的水汽主要是( )
    A.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 B.东南季风从南部海域带来的
    C.偏东风从东部海域带来的 D.高压脊从东北部海域带来的
    9.若要实时监测此次暴雨过程,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NSS C.GIS D.GPRS
    10.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个人和家庭做法正确的是( )
    A.平时在家中囤积大量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B.提升游泳技能,遇到被困人员要下水施救
    C.洪灾后物资短缺,浸泡过的食物及时食用 D.洪涝来袭时,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答案】8.C 9.A 10.D
    【解析】8.根据海平面等压线图可知,我国东部洋面形成一个逆时针转动的气旋,气旋北侧是偏东风,高压脊增加了与低压中心之间的气压差,加剧偏东风,在台风与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引导下,大量水汽被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输送到陆地,给河南带去大量水汽,C正确。北印度洋距河南省较远,且河南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小,A错误。我国夏季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东南季风带来太平洋的水汽,而此次河南暴雨是一种极端偶发性天气,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不足以造成本次暴雨灾害,B错误。高压脊控制下风力较弱,无法带来大量水汽,D错误。故选C。
    9.由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英文缩写是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英文缩写是GNSS;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警预报,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英文缩写是GIS;GPRS的中文名称为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是一种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本题要求进行实时监测暴雨过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由所学知识可知,洪涝灾害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当关注到暴雨灾害预警时,及时做好食物储备即可,平时无需囤积大量食物,A错误。洪涝时,水流快,水中环境复杂,盲目下水可能产生危险,应保证自身安全下,尽可能帮助被困人员,B错误。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可能发霉变质被污染,不能食用,C错误。洪涝来袭时,尽量到较高地方,减少被淹的危险,D正确。故选D。
    变式二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题型预测:解答题)
    (2021·山东日照·三模)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5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国家正在抓紧编制的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近年来,中国风电连续多年新增装机居全球首位,取代美国成为笫一风电大国。风电超越核电,成为仅次于火电、水电的第三大主力电源,图一为2019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前十大区战(单位:万千瓦)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零部件制造供应链基地。福建省福清市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以生产大型海上风电设备为主,福清市的兴化湾年内风向多变、风力强劲,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设备试验场。图二示意福清市兴化湾位置及海上风电场景观。

    (1)依据气象和水文条件,指出福清市兴化湾海上风电设备试验场可开展的试验项目。
    (2)简述开发海上风电对控制碳排放的作用。
    (3)与西北内陆地区相比,解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风电的优势。
    【答案】(1)抗大风(台风)试验;适应风向多变试验;耐海水腐蚀试验;抵御风浪试验等。
    (2)风电是清洁能源,风电开发可以降低化石燃料使用比例,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3)接近消费市场,输电距离短,成本较低;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先进;海域面积广阔,风电设备建在海上节约陆地土地资源。
    【解析】(1)从气象的角度考虑,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可开展风电设备抗台风或抗大风的试验。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兴化湾年内风向多变,风力强劲,可开展风电设备适应风向多变的试验。从水文环境的角度考虑,受台风以及大风的影响,该区域风浪大,可开展风电设备抵御风浪的试验。同时,还可开展风电设备耐海水腐蚀的试验。
    (2)风电属于清洁能源,海上风电的发展增加了清洁能源的比重,从而降低了传统化石燃料的燃烧比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3)注意要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相比。首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靠近东部能源消费市场,其输电的距离更近,损耗更小,输电成本更低,而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我国东部能源消费市场遥远,输电距离长,能源损耗大,输电成本高。其次,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有利于风电的开发。最后,东南沿海风电开发的风电设备主要建设在海域上,东南沿海地区海域面积广阔,风电设备建在海洋上 ,可节约陆地土地资源。
    (2021·山东·模拟预测)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材料二 乡村振兴是城镇化进入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但不同区域的乡村振兴模式有所不同。为此,有学者将京津冀地区的县域划分为五类区域(图1)。图2示意2000—2016年京津冀分区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乡村就业非农化率(非农化率是指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变化趋势。

    (1)请从城市辐射、交通条件、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比较京津近郊区与冀西太行山区乡村振兴的区位条件。
    (2)概括京津冀五类地域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乡村就业非农化率的时空演化特征。
    (3)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措施有哪些?
    【答案】
    (1)从城市辐射看,京津近郊区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冀西太行山区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弱。从交通条件看,京津近郊区交通更加便捷;冀西太行山区交通设施相对落后。从生态环境看,京津近郊区受城市影响较大,乡村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冀西太行山区为首都生态屏障和水资源保护地,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2)京津冀五类地域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与农民收入均呈增加趋势;五大区域之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乡村就业非农化率的差距较大;京津近郊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乡村就业非农化率都是最高的。
    (3)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解析】
    (1)区位条件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大方面,本题主要考查这两大方面中的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太行山是我国山脉中具有重要界线意义的山脉,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是我国重要地形单元的分界线,从城市辐射看,京津近郊区受大城市的影响,距离市辖区更近,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强,而太行山区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弱。从交通条件看,京津近郊区位于平原地区,交通网密集,交通更加便捷;太行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设施相对落后。从生态环境看,京津近郊区受城市影响较大,人类活动强度大,乡村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太行山区人口相对较少,且为首都水资源保护地,生态保护较好,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京津冀五类地域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乡村就业非农化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均呈递增趋势,但五大区域之间差异明显,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乡村就业非农化率的差距较大,京津近郊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乡村就业非农化率都是最高的。
    (3)本题为开放性题型,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一对应寻找可行性措施,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可以吸引外部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吸引更多的人才;可促进人员交流,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农村和谐、安定、有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等。

    核心考点二 地理信息技术
    “3S”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英文缩写
    RS
    GIS
    GPS
    别称
    人的视力的延伸
    地图的延伸

    特征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限制少、应用广
    采集、管理、分析、输出地理空间信息;空间分析、多要素的综合动态预测;计算机系统支持
    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作用
    较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资料,以便及时监测和安排防灾、救灾
    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应用举例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业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调查,农作物长势监测等
    对区域内各种条件进行精确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在野外调查时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和高程;利用GPS为飞机、轮船和汽车导航等
    “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技术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考法 地理信息技术(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1年6月浙江卷,3)1. 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完成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

    A. ④⑦ B. ⑤⑧ C. ②③ D. ⑥⑨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则在某地降水强度土层中④⑥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地形图层中,④⑦发生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植被图层中④⑦⑥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综合三个指标看,④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故答案选A。
    (2020·浙江高考真题)2.下图为某地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简图。评价过程中,可以( )

    ①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 ②利用GPS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③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 ④通过R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不同的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不同,RS可以识别出来,因此可以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①正确。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能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②错误。GIS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可以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③正确。GIS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可以通过GI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RS并不能处理和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④错误。B①③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0·浙江高考真题)3.手机点餐类APP为用户选择餐馆、点餐提供了便利。通过APP查询送餐员即时位置的技术是
    A.数字地球和遥感 B.数字地球和虚拟现实
    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
    【答案】D
    【解析】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卫星、飞船)上利用光学仪器或电子仪器等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遥远的感知,并传送到地面进行分析,RS没有定位、查询功能,AC错误。数字地球是将各种信息转变成数字,实现网络上共享,无法实现查询、定位;虚拟现实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B错误。GIS主要是分析、处理信息功能,具有查询功能,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手机点餐类APP可以查询到送餐员的即时位置的技术是GIS和GPS,D正确。A、B、C错误。
    (2020·上海高考真题)4.2020年初,蝗虫灾害从非洲蔓延到西亚、南亚的一些国家,严重威胁这些国家的粮食安全。在应对蝗虫灾害过程中,主要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完成的任务是( )
    A.综合评估煌虫灾害损失 B.精确操控无人机喷洒农药
    C.即时监测作物受灾面积 D.迅速查询煌灾的相关数据
    【答案】C
    【解析】遥感技术具有监测功能,可以及时监测灾情。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即时监测作物受灾面积,C正确。综合评估煌虫灾害损失用到的是GIS技术,A错误。精确操控无人机喷洒农药用到的是GPS,B错误。迅速查询煌灾的相关数据用到的是GIS技术,D错误。故选C。

    变式 地理信息技术(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1·湖北·高三期中)2013年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据悉,这次普查将首次采用智能手机自主申报,结合普查员手持电子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现场采集在“查人”的同时还要“查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劳动力严重不足 C.育龄妇女人数少 D.生育观念的改变
    2.与人工普查相比,智能手机自主申报信息,可以( )
    ①保证工作质量②维护住户隐私③提升工作效率④提高准确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为使“全面二孩”政策的生育潜力逐步释放,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提高育龄妇女的文化水平②强化生育服务职能③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率④增加公共资源的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D 2.C 3.D
    【解析】1.人口老龄化严重与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关系较小,A错误;目前我国劳动力还没有出现严重不足,B错误;我国人口基数大,育龄妇女人数也庞大,C错误;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不到三年,就调整全面二孩政策,就是因为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夫妇不愿意生二孩,从而导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提前,D正确。所以选D。
    2.智能手机自主申报信息,可减少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工作,有利于保护住户隐私,有利于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②、③正确;由于申报对象能力、意识等差别较大,智能手机自主申报信息没有经过核实,因此普查的数据准确率不高,人口普查的工作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①④错误。所以选C。
    3.政府强化生育服务职能,增加公共资源的配置,尽量完善育儿的社会保障和减轻育儿成本,可以提高生育率,②④正确;提高育龄妇女的文化水平、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率不能够提高生育意愿,促进生育,①③错误。所以选D。
    (2021·湖北·高三开学考试)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强降雨中心位于郑州。截至7月21日6时,郑州市平均降水量452.6毫米(郑州全年平均降水量641毫米),受灾严重。下图为2021年7月20日11时我国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此次河南暴雨的水汽主要是( )
    A.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 B.东南季风从南部海域带来的
    C.偏东风从东部海域带来的 D.高压脊从东北部海域带来的
    5.若要实时监测此次暴雨过程,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NSS C.GIS D.GPRS
    6.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个人和家庭做法正确的是( )
    A.平时在家中囤积大量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B.提升游泳技能,遇到被困人员要下水施救
    C.洪灾后物资短缺,浸泡过的食物及时食用 D.洪涝来袭时,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答案】4.C 5.A 6.D
    【解析】4.根据海平面等压线图可知,我国东部洋面形成一个逆时针转动的气旋,气旋北侧是偏东风,高压脊增加了与低压中心之间的气压差,加剧偏东风,在台风与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引导下,大量水汽被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输送到陆地,给河南带去大量水汽,C正确。北印度洋距河南省较远,且河南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小,A错误。我国夏季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东南季风带来太平洋的水汽,而此次河南暴雨是一种极端偶发性天气,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不足以造成本次暴雨灾害,B错误。高压脊控制下风力较弱,无法带来大量水汽,D错误。故选C。
    5.由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英文缩写是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英文缩写是GNSS;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警预报,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英文缩写是GIS;GPRS的中文名称为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是一种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本题要求进行实时监测暴雨过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由所学知识可知,洪涝灾害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当关注到暴雨灾害预警时,及时做好食物储备即可,平时无需囤积大量食物,A错误。洪涝时,水流快,水中环境复杂,盲目下水可能产生危险,应保证自身安全下,尽可能帮助被困人员,B错误。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可能发霉变质被污染,不能食用,C错误。洪涝来袭时,尽量到较高地方,减少被淹的危险,D正确。故选D。
    (2021·苏州市高三阶段练习)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区)主要物产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图例甲、乙所代表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小麦、水稻 B.小麦、玉米 C.高粱、谷子 D.玉米、水稻
    8.若对该省的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进行频繁监测,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7.A 8.C
    【解析】7.读图,根据经纬度和省区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为江苏省。北部甲地属于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乙地属于长江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A对。玉米、高粱、谷子属于旱地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B、C、D错。故本题选A。
    8.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监测,A错。GIS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解析、处理,不能监测,B错。RS是遥感,可以通过红外线遥远感知被监测作物的电磁波特征、数据,可以监测作物生产情况,C正确。数字地球是将地球上各种信息,通过数字化处理后,实现网络上的流通与共享,不能监测,D错。故本题选C。
    (2021·浙江嘉兴·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四类土地(I、II、III、IV)利用类型分布图(灰度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Ⅰ、Ⅱ、Ⅲ、Ⅳ四类土地利用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林会使Ⅰ面积增加Ⅱ面积减少
    B.退耕还湿会使Ⅲ面积增加Ⅱ面积减少
    C.毁林开荒会使Ⅱ面积增加Ⅳ面积减少
    D.生态退耕会使Ⅰ、Ⅲ、Ⅳ面积均增加
    10.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BDS C.GPS D.RS
    【答案】9.C 10.D
    【解析】9.读图解析,根据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范围判断可知,I为草地,II为耕地,III为建设用地,IV为林地。退耕还林会使II面积减少,IV面积增大,A错误;退耕还湿会使II面积减少,但对III面积影响不大,B错误;毁林开荒会使II面积增加IV面积减少,C正确;生态退耕会使I、IV面积均增加,对III面积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10.可以通过遥感影像显示地物的形状、面积、色彩等特征,从而获取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D正确;GIS主要功能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解析、处理,预测发展趋势等,A错误;BDS和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BC错误。故选D。
    (2021·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模拟预测) 福建省监测中心推进无人机新监测手段业务化,应用在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领域,于2020年5月18日在宁德海域发现1起赤潮。基于无人机的二维多光谱航测影像及三维重建影像,可及时跟踪灾害情况,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可视化技术支持,无人机技术逐步在赤潮监测、渔业污染调查等方面得到推广应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遥感卫星相比,无人机监测赤潮( )
    A.方式和时间更灵活 B.不受天气状况影响
    C.监测的分辨率更高 D.监测的范围更广
    12.结合相关知识推测,无人机在赤潮监测及灾害防治方面多用于( )
    ①灾前基础数据获取②灾情实时跟踪③赤潮发展方向预判④灾后损失评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1.A 12.D
    【解析】11.无人机可以在需要时起飞拍摄,不同角度拍摄;而遥感卫星却只能在飞临该地上空时拍照,灵活性不如无人机。A正确。无人机是在对流层内几十米高度飞行,而遥感卫星则在宇宙空间飞行,无人机受天气影响较大,B错误。一般认为高分遥感卫星分辨率很高,在海洋生物灾害观测的维度上二者精度不分上下,C错误。无人机的镜头画幅可理解为一个摄像机,受到飞行高度限制,其监测范围不如在轨道运行的卫星监测范围大,D错误。故选A。
    12.遥感技术(RS)主要应用于测绘制图、自然资源调查、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价、区域解析规划、全球宏观研究和无人机、侦查卫星等方面。无人机可以对灾情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对灾后损失进行评估,②④正确,D正确。灾前基础数据不是通过无人机获取的,赤潮发展方向是根据赤潮发生的前提条件进行解析的,利用无人机无法对赤潮发展方向进行预判,①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
    (2021·浙江·高三阶段练习)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海省在已经建成的青藏铁路的基础上,正在积极规划和建设高速铁路。下图为青海省已建成铁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进行高速铁路规划和设计,最合适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北斗导航系统
    14.相对于我国东部省区,青海铁路建设相对落后且里程较短,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恶劣 B.矿产短缺 C.河流稀疏 D.地形崎岖
    【答案】13.C 14.A
    【解析】13.遥感技术的功能是获取地面的信息,A错;GIS是专门处理地理信息的计算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解析和表达,C 对;全球定位系统与北斗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B、D错。故选C。
    14.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环境脆弱等自然因素制约了铁路建设,A对;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B错;铁路经过河流会增加建设的难度和成本,本地河流少,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小,C错;青藏高原地形较为平坦,D错。故选A。
    (2021·湖北·高三开学考试) 飞播,是用飞机装载林草种子飞行到宜播地上空,准确地沿一定航线按照一定的航行高度,把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宜林荒山上,利用林草种子天然更新的特性,在适宜自然条件下,促进种子生根、发芽、成苗,经过封禁及抚育管护,达到造林目的。下图为近期某林场飞播前的经营处理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该林区最可能位于( )
    A.浙江 B.山东 C.甘肃 D.黑龙江
    16.图中最有效的森林经营方式,主要改善种子的生境因子是( )
    A.光照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17.飞播造林过程中的飞行质量会对造林成效产生显著影响。一般在飞行同时,播区地面要进行实地播种质量的检查,反馈飞播质量信息,以便修正飞行偏差,确保造林作业质量。检查员宜携带的设备是( )
    A.手持GIS系统 B.林区植被分布图
    C.手持GPS定位仪 D.手持遥感检测仪器
    【答案】15.C 16.B 17.C
    【解析】15.黑龙江和浙江经过多年的造林和封育,大部分山区植被盖度增加,种子无法落地与土壤接触,已经不适合使用飞播造林方式,A、D不合适。如图所示,种子萌发率较低,目前在一些植被盖度较差,植被类型以草本灌木为主,说明该地水热条件较差,B不合适;宜林荒地较广且有一定的适宜树木生长的温度、降水条件的甘肃,更加适合使用飞播育林的方式,更符合材料条件,C正确。故本题选择C。
    16.种子萌发期清除部分灌木、草本或者树下凋落物后,种子可以直接和土壤接触,利于促进种子萌发,B正确。清灌木、草本和掉落物对光照、水分、热量影响小,ACD错误。故本题选择B。
    17.采用人工地面设置导航信号的方法,利用GPS优越的定位导航技术,来修正飞机飞行偏差,使飞机寻找目标准确,确保落种均匀,C正确。GIS主要用来解析,不能够导航,A错误。林区植被分布图与播种无关,B错误。手持遥感检测仪器只能检测地表状况,D错误。故本题选择C。


    相关试卷

    解密12 区域地理环境 (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解密12 区域地理环境 (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12 区域地理环境(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解密12 区域地理环境(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推测撮罗子的主要用途是,影响图中撮罗子造型的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12 区域地理环境(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解密12 区域地理环境(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