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4828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一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4828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一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4828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一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482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一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482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合肥一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1.(3分)C
【解析】“用异文化的眼光反映中国社会的特征”错误,埃德蒙认为,《江村经济》的价值在于通过小范围研究反映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一般特点。
2.(3分)D
【解析】作者没有阐述对社会人类学研究的主张,更谈不上“系统”性。
3.(3分)C
【解析】先要概括材料一作者观点,作者回应埃德蒙的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材料一作者并没有强调自己的跨文化优势,相反,作者一是通过人类学研究推动中国进步,二是用类型研究的方法研究中国农村,这些都归结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烙印”。
4.(4分)①文化传统不同,费孝通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②当时处境不同,费孝通面临的是剧变中的中国社会;③研究目的不同,费孝通的目的是了解中国社会、用自己的知识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两点给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4分)①选取徽州文化的典型作为研究对象 ②比较不同类型,概括徽州文化整体特征
(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两点给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3分)C
【解析】A项,跟人说话主要想打听行程方面的事情,不是对陌生的住地缺少安全感;B项,“谨慎,不愿意透露行军安排”错误,阿张在用心学习革命著作;D项,再三叮嘱是出于安全考虑,原文没有相关信息表明“他们昨晚的三种行为太过散漫”。
7.(3分)C
【解析】“以月光的变化暗示从困难走向光明的主旨”过度解读,月光等场景描写提供故事发生的环境,烘托人物心理,为相关情节提供依据。
8.(6分)①护送人员的调度:阿张和大孩子负责不同工作,队伍不同位置都安排护送人员。②路线、时间的调度:夜间行军,选择树林、山岗、洼地等路线。③行军速度的调度:有时行军,有时休息;有时慢走,有时急走。
(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赋分)
9.(6分)①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本文描写了没有正面交锋的“过封锁线”,让读者想见抗战的惨烈。②让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过封锁线的危险是“张”,客人和大孩子阿张的谈话、行军间休息是“驰”,张弛相间,摇曳生姿。③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氛围越是渲染得紧张,越能够表现革命者的团结、勇敢、机智。④紧张的氛围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情绪,带给读者强烈的阅读体验。
(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赋分)
10.(3分)E H M
【解析】 “诱天下亡人”中,“天下亡人”是动词“诱”的宾语,其中“天下”修饰“亡人”,因此应在“人”后断开,即E处;“谋作乱”省略了主语“吴王”,是完整的句子,前后断开,即H处;“削之”和“不削”是假设的两种情况,各自断开,即M处。
11.(3分) C
【解析】C选项错误,“存”相同。“存”:都是问候的意思。句意:每年按时慰问茂才/屈驾前来探望我。
12.(3分) D
【解析】D选项“削藩已成朝臣共识”错误。据文本一“独窦婴争之”可知,削藩一事仍有人反对。
13. (4分)(1)纠正秦朝偏颇的做法,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宗子,分封功臣。
(4分)(2)那以后两年,我长久生病在床,精神没有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它的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矫”“剖”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无聊”“葺”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 (3分)①以西汉削藩的史实,论证了郡县制的优越性;②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材料二中柳宗元说“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说明汉朝开始恢复封建制的时候,诸侯国和郡县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侯国而没有反叛的郡县,秦朝郡县制的正确性也已经明白清楚了。继汉朝而称帝的,就是再过一百代,郡县制比封建制优越,也是可以知道的。而结合唐王朝因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而由盛转衰的史实可知,柳宗元运用西汉削藩的史实,是为了充分论证郡县制的优越性,从而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当初,在孝文帝时,吴国太子入宫朝见皇上,侍候皇太子饮酒、下棋。吴太子走棋时与皇太子发生争执,态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盘猛打吴太子,吴太子被打死,灵柩送回安葬。到了吴国,吴王怨恨地说:“天下都同是一家,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为什么要送回来呢!”吴王又把吴太子的灵柩送回长安。吴王从此渐渐违背藩臣的礼节,声称有病,不再朝见皇上。京师知道吴王是因儿子的缘故,便拘留、审理、查问吴国的使者。吴王害怕,开始有了反叛的想法。后来,在长安行秋季朝见礼时,吴王派人参加,文帝再次问起吴王不来朝见的原因,使者说:“吴王其实没病,因吴国几批使者被朝廷拘留又被治罪,吴王害怕,所以才借口生病。前人说‘查看深渊中的鱼,是不吉祥的’。希望皇上不再追究他以前的过失,让他悔改自新。”于是文帝释放了使者,让他们回国,并特意赏给吴王坐几和手杖,表示照顾他年老多病,特许不必进京朝见。吴王能够被赦免他的罪名,他谋反的意图也渐渐消解了。可是,因吴国内能冶铜、制盐,百姓不缴纳赋税,服兵役时,吴王发给代役金,雇人服役;每年按时慰问茂才,赏赐百姓;其它封国的官吏来吴国搜捕逃犯,吴王都阻止保护。这样持续了四十多年。
晁错多次上奏陈述吴王的过失,认为应削减他的封地。文帝宽厚,不忍心惩罚他,所以吴王更加骄纵。到景帝即位,晁错对景帝说:“以前高帝刚平定天下,兄弟少,诸子年幼,大封同姓诸侯王,封给齐国七十多个城、楚国四十多个城、吴国五十多个城。这三个非嫡亲诸侯王的封地,占去天下的一半。现在,吴王因先前太子死亡而生出嫌隙,谎称有病不来朝见,依古法应处死。文帝不忍心,赏赐他几案和手杖,对他的恩德深厚,本该悔改自新才对,但他却更加骄横放肆。利用矿山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招诱天下逃亡人,阴谋叛乱。现在,削减他的封地会反叛,不削封地,他也会反叛。如果现在削减他的封地,反得快,祸害还小;不削减他的地,反得慢,祸害会更大。”景帝下令公卿、列侯、宗室共同讨论这件事,没人敢和晁错争辩,唯独窦婴有争议,从此窦婴与晁错有了矛盾。
文本二:
汉朝统一了全国之后,纠正秦朝偏颇的做法,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宗子、分封功臣。但没有几年,为了平息诸侯国的叛乱便闻命奔赴镇压,以至连救死扶伤都来不及,汉高祖刘邦被围困在平城,被飞箭射伤,如此衰落不振达三代之久。后来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并由朝廷命官管理诸侯国。但是汉朝开始恢复封建制的时候,诸侯国和郡县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侯国而没有反叛的郡县,秦朝郡县制的正确性也已经明白清楚了。继汉朝而称帝的,就是再过一百代,郡县制比封建制优越,也是可以知道的。
15.(3分)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A.“偶然处置了一个窃取朝廷俸禄的官员,便生出对官场的忧虑之情”错误,与下文丰收之喜没有语意逻辑关联。“徇”语境是“谋求”之意,“偷禄”是尸位素餐之意,是诗人的自谦之辞,说自己偶然求得一官,便心忧百姓生计。
16.(6分)①诗人之忧,是忧百姓生计。诗人刚一做官便心忧天下百姓的生计,这种“忧”正是儒家积极入世、自觉担当的情怀;②诗人之喜,是丰收之喜。蚕结茧,麦已熟,丰收在望,好雨适时而至,可助菽粟生长,让诗人欣喜不已。这种“喜”正是儒家使人民富足思想的体现;③诗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始终心系苍生,以民为本,尽显儒者情怀。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0分)
(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评分参考: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该空不得分。)
【解析】第①空,通过前文“曾经,换纱窗、洗油烟机、空调加氟,各类服务”可知,填入成语是说曾经各类服务品种齐全,可填“一应俱全”。一应俱全:意为应有的一切都很齐全,指应有尽有。第②空,语境是通过灵巧的双手的修补,破损物品又呈现出崭新的样子,可填“完好如初”。“完好如初”,完整无缺,和原来一样。第③空,结合后文“靠手艺吃饭”可知,这些人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可填“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指依靠自己的能力而生活。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 (4分)①句式上,多用短句,节奏明快,符合人们日常交流习惯;②语体上,使用“打个”“就好”“瓢了”等口语化的词,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③内容上,选取修车日常之事,勾勒市井生活图景,烟火气息浓郁。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20.(3分)D
【解析】刷,一定时间内提高频率或者数量。
21.(6分) ①简单地说 ②也达不到运动强度 ③而要量力而行
(评分参考: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则酌情扣分。)
22.写作
试题分析,供参考
本题仿2023新课标Ⅱ卷作文题而制,想要以具有矛盾性张力的代际关系问题唤起共鸣,引发思考。试题材料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关联读写,从学术研究的认知错位推广到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第二句话由两个分句组成,是试卷材料的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关键。
第一分句概述现象,青少年埋怨的不是一般的责备,而是“苛”责。这句话属于事实判断,试卷材料本身对青少年或者长辈都没有肯定或否定的倾向。长辈“不理解”青少年,原因在哪里?埋怨是单向的,要不要换位思考,双向理解?青少年是未成熟的一代,长辈怎样的要求才不是“苛”?……
第二分句整体上是事实判断,但是学者观点的内容是价值判断。在上一代人的不满中,青少年一代不断成长起来,担当属于他们的使命和责任。材料是有价值倾向的。几乎每一代长辈都对下一代不满,这种现象的根源在哪里,“不满”是不是合理?青少年如何对待长辈的不满?这种不满怎么能够成为向上的车轮,推着青少年往前走?
第二分句还隐含一个悖论,当青少年一代“十年媳妇熬成婆”,成为长辈,于是又有资格来批评下一代,对下一代不满。这种带有历史循环意味的代际关系,是不是包含很多讨论的话题?
选择某一个角度,或者将某些角度组合起来,行文成篇,即为符合题意,当然最切题的文章要容纳两个分句的内容。
从青少年角度,换位思考,理解长辈,以理解换得理解;把不满和苛责当作向上的动力,人生奋斗的方向,成长起来,接续责任;跳出悖论的循环,成为长辈后理解下一代青少年……
从父母老师等长辈角度,懂得成长是试错的过程,理解宽容青少年一代;相信未来在于青年,化不满苛责为指导帮扶……
从两代人的关系看,破解由青少年的埋怨和上代人的不满交织成的悖论循环,跳出这种代际关系的周期律,实现代际和解……
…………
在材料的含意和学生的作文实际之间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拟定阅卷标准。
附录
材料中的“学者”,指的是钱理群——
记得是2006年,我应邀到北大演讲,题目就是《如何看待“80后”这一代》。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话题?原因是我看到了《中国青年报》的一个“青年调查”,其中有两点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报告透露,我国“80后”的青年有将近2亿人,而且他们将要或者已经开始接班,这就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了。二是围绕如何看待这一代人,社会的评价与“80后”的自我评价出现了巨大反差。许多人以“生活离不开网络”、“重视外表,讲究穿着”来概括这一代人,这也是“80后”自己认可的;但他们又批评“80后”“永远以自己为中心”、“道德观念、是非观念、责任感普遍不强”、“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等等,却引起了“80后”的不满,因此发出了“请别误读这2亿青年”的呼吁。
我的演讲是响应“80后”,为他们辩护的。我的想法和说法很简单:“我在研究近百年历史时,早就发现,几乎每一代人都不满意于下一代,而且批评的言辞都差不多。”我举出的例子是,作为“五四”那一代人的代表刘半农,曾写过一篇文章《老实说了吧》,他的“老实话”就是看不惯30年代的青年人,批评他们“不认真读书,又喜欢乱骂人”。我是“30后”,也应该是挨骂的对象,但我读了刘半农的文章就笑了:今天“30后”、“40后”直到“70后”,某些人不是也在责骂“80后”“不认真读书”吗?连骂的理由也差不多啊!但“历史照样前进:每一代人都被上一代人所不满,最后还是接了上一代的班,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以致有资格再来批评下一代人”。
我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为下一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担忧,实在是杞人之忧。每代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问题,但既不能看得太重,而且最终也得靠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一是要相信青年,二是要相信时间,这大概也是我的两个基本信念。”
现在,距离我那次讲话的2006年已经过去8年多了,“80后”开始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也完全不一样了。而“80后”的某些人又开始对“90后”指手画脚了。这样的历史循环,是非常有意思的。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