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展开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1. 公共交通上食用有异味的食物,会影响他人,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A. 物质都是分子构成的 B. 不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C. 分子体积变大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2. 下列表示钙离子的是( )
A. B. C. D.
3. 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C. 氟的原子序数是
D. 氟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4. 天工开物记载“石灰淹苗足”,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下列应用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稀盐酸可以用来除铁锈 B. 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酸性废水
C. 服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用熟石灰和硫酸铜来配制波尔多液
5. 如图所示有关酸碱化学性质实验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
B. 用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C. 取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
D. 蒸发酸碱反应后溶液
6. 年月号,“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车采用钛合金、铝合金等材料制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铝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 钛合金比金属钛的硬度大
C. 钛、铝合金抗腐蚀性好 D. 太阳能面板可以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7. 舌尖上的宁德--古田平湖豆腐。如图为豆腐的主要制作流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豆制品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素
B. 过滤操作可将“豆渣”分离出去
C. 在豆腐的制作过程中,“压制”属于化学变化
D. 豆制品中含有钙、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铁”指的是元素
8. 乙酰胺有微弱的碱性,可做稳定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酰胺含有个原子 B. 乙酰胺是一种有机物
C. 乙酰胺中氢元素的含量最大 D. 乙酰胺的水溶液遇到酚酞溶液变蓝色
9.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将燃烧的木炭,伸入密闭的容器中 | |
除去银粉中的锌粉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 |
鉴别、固体 | 分别加入等量的水,观察并感知温度变化 | |
除去溶液中的杂质 | 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搅拌、过滤 |
A. B. C. D.
10. 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在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 曲线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 曲线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酒精没有与氧气接触
D. “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1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松懈。
塑料是生产医用口罩的一种原材料,塑料属于 ______ 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合成材料
用氯化钠配制的生理盐水,需加 ______ 水水的密度为。
乙醇消毒剂的标签中有“密封保存、远离火源、不得口服”等字样,试推测乙醇的条化学性质 ______ 。
“”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生成的具有杀菌作用,的化学式为 ______ 。写出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______ 。
12.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如图所示,将一定质量氧气封闭在注射器中,改变氧气的体积和温度,记录不同条件下注射器中氧气的压强大小,结果如表:
温度 | |||||||||
体积 | |||||||||
压强 |
分析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增大,气体压强 ______ ;温度升高,气体压强 ______ 。
影响一定容积的氧气钢瓶内压强大小的因素是瓶内氧气的温度、 ______ 。
如图所示,收集三瓶气体均为大小相同的玻璃瓶,分别加入体积的相应试剂,甲、乙立即塞紧瓶塞,丙敞口,均振荡一会儿。水的挥发忽略不计
甲中气体压强变小的原因是 ______ 。
振荡后,甲、乙、丙中气体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仿照乙画出此时甲中气体组成的微观示意图。
13. 将化学物质进行合理分类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常用方法。
氢氧化锂是一种可溶性碱,下列物质不能与该溶液反应是 ______ 填标号。
A.稀硫酸
B.氯化铁溶液
C.铁
D.二氧化硫
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结合所学知识预测,能与 ______ 填物质类别反应,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是:取固体于试管中, ______ 。
依据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设计两种不同方案制备。
用两种盐溶液通过复分解反应来制备,可选用与 ______ 。
用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4. 某种铁的冶炼流程如图所示。
“燃烧室”中燃烧的作用是 ______ 。
图是“催化反应室”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任写个。
整个流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______ 种。
15. 甲是常见金属,乙是常见的酸;是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氧化物,与的组成元素相同;是一种蓝色沉淀,俗称生石灰。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的化学式为 ______ 。
的化学式为 ______ ,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______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______ 。
16. 如图是制取气体、收集并验证气体的装置,请回答问题。
检查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 ______ ,则甲装置气密性良好。
甲中固体是石灰石,用注射器向甲中注入稀盐酸,观察到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乙中溶液是 ______ 填物质名称,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从而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若乙中的溶液是浓硫酸,其作用是 ______ 。若将导管口与连接,观察到 ______ ,试解释其原因: ______ 。
用丁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用戊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______ 填“”或“”通入。
1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证明酸与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与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甲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与溶液发生化学反
应,她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实验:测量酸与碱反应过程的、温度变化。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
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 ______ 。
由图乙分析,酸与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______ ,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 。
实验: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小明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图丙所示的三个实验。
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 ______ 。
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______ 。
小芳认为实验丙不严密,还应补充的实验是 ______ 。
18. 工业上利用稀硫酸吸收氨气制备硫酸铵:。若要制得,计算理论上需要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公共交通上食用有异味的食物,会影响他人,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异味含有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故选:。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表示两个钙原子,故错误;
B.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故错误;
C.阳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数要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个数在前,号在后,图示标法错误,故错误;
D.表示钙离子,故正确;
故选:。
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目,标在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的数值,据以上分析解答。
掌握基础的化学用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氟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氟的原子序数是,故选项说法正确。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氟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稀盐酸可以用来除铁锈,利用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B、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酸性废水,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
C、服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物是盐和酸,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D、用熟石灰和硫酸铜来配制波尔多液,反应物是碱和盐,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试纸测定溶液的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装铁钉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试纸测定溶液的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钛合金比金属钛的硬度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钛、铝合金均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抗腐蚀性好,故选项说法正确。
D、太阳能面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以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太阳能发电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合金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豆制品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素,故A说法正确;
B、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所以过滤操作可将“豆渣”分离出去,故B说法正确;
C、在豆腐的制作过程中,“压制”只是除去部分液体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说法错误;
D、豆制品中含有钙、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铁”指的是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D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食品中营养成分考虑;
B、根据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考虑;
C、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考虑;
D、根据豆制品中含有钙、铁成分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食品中营养素,知道过滤操作,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8.【答案】
【解析】解:、个乙酰胺分子含有个原子,说法错误;
B、乙酰胺含有碳元素,是一种有机物,说法正确;
C、乙酰胺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乙酰胺中氢元素的含量最小,说法错误;
D、乙酰胺的水溶液遇到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有机物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D、根据乙酰胺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
【解析】解:、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中,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银,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
【解析】解:、滤纸的着火点,曲线在时温度突然升高,是因为温度达到了滤纸的着火点,滤纸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滤纸的着火点,曲线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曲线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溶液的浓度过低,水过多,酒精不燃烧,而不是酒精没有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 可燃性
【解析】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而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
设要加水的质量为,
则
;
故答案为:;
由题意远离火源,说明乙醇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可燃性;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个钠原子、个氯原子、个氧原子、个碳原子;反应后有:个钠原子、个氢原子、个碳原子、个氯原子和个氧原子,所以每个分子中含有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即的化学式为;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故答案为:;。
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根据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分析解答;
根据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增大 减小 气体的体积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丙甲乙
【解析】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体积增大,气体压强减小。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
影响一定容积的氧气钢瓶内压强大小的因素是瓶内的温度、气体的体积。
故答案为:气体的体积。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体积水能够溶解体积二氧化碳,甲中气体压强变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体积水能够溶解体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强,因此振荡后甲中气压大于乙,丙中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空气进入,最终气压和大气压相等,大于甲中气压,甲、乙、丙中气体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甲乙;
甲中二氧化碳分子数多于乙,乙中二氧化碳分子数多于丙,气体组成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故答案为:丙甲乙;。
其它条件不变时,一定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影响一定容积的氧气钢瓶内压强大小的因素是瓶内的温度、气体的体积;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 酸 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碳酸钠
【解析】解: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锂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水,氢氧化锂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锂,氢氧化锂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锂和水,不能与铁反应。
碳酸锂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属于碳酸盐,能与酸反应,取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用两种盐溶液通过复分解反应来制备,可选用与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锂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锂沉淀。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锂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酸;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碳酸钠;。
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碳酸锂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属于碳酸盐,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锂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 做还原剂 或
【解析】解:依分析流程图信息可知,“燃烧室”中燃烧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故答案为: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水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分析流程图可知,“还原室”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原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氢气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水,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做还原剂;或;
整个流程中,铁元素由价变成价、碳元素由价变成价,氢元素由价变成价,又变成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变成价;故答案为:。
根据燃烧放出热量来分析;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铁的冶炼,掌握炼铁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 催化作用
【解析】解:由分析可得,是氢氧化铜,故答案为:;
是氧化铜,化学式为,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故答案为:;催化作用;
反应可以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是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氧化物,则是过氧化氢,和反应生成和,则是催化剂,与的组成元素相同,是氧气,是水,是生石灰,则是氧化钙,是氢氧化钙,是蓝色沉淀,则是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则是硫酸铜或氯化铜,和甲反应生成,和酸反应生成和,则甲是铜,是氧化铜,带入验证,符合题意。
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确定一部分物质,然后根据题中的转化关系进行推理。
16.【答案】形成密封体系,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改变容器内的气压,松手后活塞回到原处 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 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石蕊试纸变红色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木条燃烧更旺
【解析】解:检查甲装置气密性:关闭,形成密封体系,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改变容器内的气压,松手后活塞回到原处,则甲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若甲中的固体是大理石,用注射器向甲中注入稀盐酸,观察到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氧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乙中的溶液是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从而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若乙中的溶液是浓硫酸,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再将导管口与连接,观察到石蕊试纸变红色,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置干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更旺;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小干水。用戊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通入。
故答案为:
形成密封体系,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改变容器内的气压,松手后活塞回到原处;
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石蕊试纸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木条燃烧更旺;。
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根据浓硫酸、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由碱性逐渐变成中性 溶液的逐渐减小,且到时溶液的等于 中和反应放热 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 试管中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中硅胶不变色 验证醋酸钠是否使变色硅胶变色
【解析】解: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则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反应的方程式为,
根据图乙可知,时,溶液的由变成,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溶液由碱性逐渐变成中性;
由图乙分析,酸与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溶液的逐渐减小,且到时溶液的等于,说明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消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中和反应放热;
由于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因此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
能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的实验现象是试管中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中硅胶不变色;
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有水生成,变色硅胶可以吸水,由蓝色变为红色,但是由于醋酸钠生成,所以还需要验证醋酸钠是否使变色硅胶变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由碱性逐渐变成中性;
溶液的逐渐减小,且到时溶液的等于;中和反应放热;
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
试管中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中硅胶不变色;
验证醋酸钠是否使变色硅胶变色。
根据酚酞溶液只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根据溶液的变化进行分析;
根据溶液的变化和中和反应放热进行分析;
根据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进行分析;
根据硅胶的颜色变化进行分析;
根据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解:设理论上需要的质量为
。
解得:
答:理论上需要的质量是。
【解析】根据制得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出需要的质量。
本题属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注意书写的格式要规范,计算的数据要准确。
2023年4月福建省三明市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4月福建省三明市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无答案),共8页。
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