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八上蝉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口语:复述与转述同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八上名著昆虫记同步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梦回繁华教课ppt课件
展开2.《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 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宋徽宗的题名来自《后汉书·班彪传》,“清明之世”指东汉光武帝年间。当时经过西汉末年的衰落和绿林、赤眉的战乱后,社会逐渐安定,生产恢复,各方面生机勃勃。所以宋徽宗把自己治下的汴京比作光武中兴、太平盛世,那是在自我表扬。
宋徽宗题名《清明上河图》是什么意思?
中国历史上四百多位帝王,宋徽宗是知名度极高的一位。他是亡国之君,也因书画造诣在艺术界流芳千古。
为选拔真正的人才,宋徽宗自己当绘画考官,自定考题,命题创作大多以诗句为题,如“竹锁桥边卖酒店”“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重点考核应试者的构思能力。
宋徽宗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培养出一大批画家,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
宋徽宗是绘画和书法大师。他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极具艺术个性,为后人竞相仿效。
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虞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的说明语言。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生字难字汴梁 田畴 沉檀 遒劲 坊 春寒料峭 长途跋涉舳舻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多音辨析 (薄饼) (纤夫) (奇观) (薄雾 ) 纤 (薄荷) (纤弱) (道观)
(qiú jìnɡ)
(zhǒnɡ)
2.解释下面的词语。春寒料峭:长途跋涉bá shè :舳舻zhú lú 相接: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luò yì不绝:
形容春天异常寒冷的天气。料峭,微寒。
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锺,脚后跟。
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根据阅读提示抢答以下问题:
1、本文的体裁是?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3、本文有哪些写法特点?4、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以《梦回繁华》为题……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大量的四字短语……富有韵味。
再读课文,理解文意1.题目解读: “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的发达。 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2.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3.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上河图的?(1)先介绍城市经济的繁荣;(2)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3)最后详写了《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荣。
自由读第一部分,北宋汴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空前”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北宋时期的繁荣局面是以前没有过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北宋风俗画作品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____________的一幅。
1.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
每个作家的作品都离不开大的社会背景,作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作家的情感寄托,也就是下文所说的“特殊意义”。作家和作品都具有历史意义,二者不可分离。
默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2.《清明上河图》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开卷:“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中段: 结构精美,宛如飞虹,车水马龙;后段:“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精读第4段,找出你认为描写各部分画卷最生动的词句。
说说这些词句有什么妙处。
写出了当时汴京的繁华热闹场景;
写出了春天乍暖还寒时候优美的田园风光
《清明上河图》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细读课文第4段,试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明确:①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逐一具体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然后介绍进入大道岔道上的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②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拖船的纤夫,再介绍河上拱桥的结构、形状及其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夫呼喊,桥上呼应,行人围观,这一紧张的一幕。③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由此可见,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因此,纵然画面内容纷繁复杂,但依然能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在介绍画卷时,为什么详写画面中段的繁华景象?
详写画面中段的繁华景象,一方面意在展现画面的细节,突出画卷描摹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突出“繁华”这一主题,突出中心。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这是文章的最后几句议论性话语,说说你的理解。
这两句话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希望读者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清明上河图》。“重要形象资料”几个字是文章末尾一句的重点,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历史领域中一张重要的名片,展现了“北宋汴京”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市井风貌,极具历史价值。
合作探究 1.课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平,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它内容。 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
2.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列数字:纵25.5,横525。作引用:后习绘画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打比方: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就全文而言,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第4段介绍说明画作内容时,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画卷后段”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说明。
3.本文的说明顺序怎样的?
4.品味语言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语言典雅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5.课堂练习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1)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 不能去掉,“十分”表程度上的限定,说明画面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去掉后,语气减弱,与作者的原意不符;“十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不能去掉,“基本”表程度上的限定,是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一致,并不完全相同;去掉后,变成完全一致,与事实不符;“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思考:文章主要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不以《清明上河图》为题?
本文主要想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清明上河图》所处的历史背景,作者希望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能够正确、全面地评价《清明上河图》,了解北宋汴梁的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民生活面貌,而整个北宋汴梁空前繁荣,作者用“梦回汴梁”恰好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且文中说到“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梦回繁华”更能引人深思。除此之外,“梦回繁华”也比“清明上河图”更具诗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描写,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幅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习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有艺术价值。由此,我们由衷地为古人的智慧而自豪,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
课外拓展:中新网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宋宇晟)著名画家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条屏》17日晚亮相拍场,最终以9.31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艺术品,记者获悉,买家为中国藏家。 这组《山水十二条屏》由齐白石创作于1925年,12条屏的每屏画面尺寸纵180厘米、横47厘米,分别为《江上人家》、《石岩双影》、《板桥孤帆》、《柏树森森》、《远岸余霞》、《松树白屋》、《杏花草堂》、《杉树楼台》、《烟深帆影》、《山中春雨》、《红树白泉》、《板塘荷香》。
齐白石这组作品拍出9.315亿天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 梦回繁华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 梦回繁华课文内容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梦回繁华,学习目标,空前繁荣,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中国其他传世名画,顾恺之洛神赋图,阎立本步辇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梦回繁华》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八年级语文《梦回繁华》习题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知识,练能力,优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