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5071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5071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5071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动甲中③使镜筒缓缓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②目镜
B.将乙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转动甲中①,视野由乙变成丙后,视野的亮度增强
D.图中的④是气泡,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有关
2.图一所示为关节结构模式图,图二是长骨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结构②包裹关节形成密闭的关节腔
B.图一结构③中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的摩擦
C.图二6中的成骨细胞能使断骨再生
D.成年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图二的结构7中
3.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视觉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鼓膜
B.晶状体的凸度过大,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C.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主要目的是缓解紧张情绪
D.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近视,近视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4.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青蛙与蜘蛛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C.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在草的体内积累最多
D.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草
5.下列应用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正确的是
| 应用实例 | 生物技术 |
A | 培养无病毒植株 | 无土栽培技术 |
B | 酿制酒酿 | 发酵技术 |
C | 巨型小鼠 | 克隆技术 |
D | 试管婴儿 | 转基因技术 |
A.A B.B C.C D.D
6.动物的身体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与这一生物学观点不相符的是( )
A.家免粗大的盲肠能消化植物性食物
B.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C.家鸽在飞翔时,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D.蝗虫依靠气管进行呼吸,气门是气管的开口
7.某同学经图实验操作后发现,整张叶不显蓝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暗处理时间过短
B.部分遮光时未遮严实
C.重新照光时时间过短
D.酒精脱色时间过长
8.下列各选项中四个生物成分分别表示图中的甲、乙、丙、丁,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抗生素
B.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
C.雌蕊、柱头、花丝、子房
D.运动系统、骨、骨连结、骨骼肌
9.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表中液体A、B、C是从肾脏中提取的样品(单位:克/100毫升)。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样品成分 | A | B | C |
水 | 90 | 98 | 96 |
蛋白质 | 8 | 0 | 0 |
葡萄糖 | 0.1 | 0.1 | 0 |
无机盐 | 0.72 | 0.72 | 1.1 |
尿素 | 0.03 | 0.03 | 1.8 |
A.样品A是从③肾小球中提取的液体
B.肾单位是由图中结构②③④构成的
C.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④
D.①是入球小动脉,①内流的血液是动脉血,②内流动血液是静脉血
10.如图为缩手反射及痛觉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手被针刺后,痛觉产生的部位是⑦
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
D.若②处受损,不能发生缩手反射,但能产生痛觉
11.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B.家蚕的发育过程:卵→蛹→幼虫→成虫
C.视觉的形成:光→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D.气体进入肺: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12.当阻塞物阻塞咽喉时,救护者可按照如图所示方法施救,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 B.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
C.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D.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13.下列生物学实验中对操作方法和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名称 | 操作方法和目的 |
A | 观察草履虫实验 | 在载玻片液滴中放几丝棉花纤维,使草履虫有附着物 |
B |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 用碘酒处理标本,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
C | 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 将实验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验证氧气含量 |
D |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 统计实验数据时取最大值,能更准确得出“酗酒有害健康”结论 |
A.A B.B C.C D.D
14.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研究表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最高风险因素。为此,科学家研发了HPV疫苗,以有效的预防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进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给健康的人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女性通过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卵巢癌等其他疾病
C.接种疫苗后人体血液中产生的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为抗体
D.HPV形似球状,无细胞结构
15.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啄木鸟的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变异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
D.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综合题
16.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下图表示人和绿色植物之间物质的关联,其中a、b、c、d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a,a在人体消化道内的最终消化产物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后,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___________,再运到组织细胞。
(2)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于是b被吸入肺,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_结合,运输到全身。
(3)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作用为d的运输提供动力。
17.下图为蚕豆不同结构层次示意图,请回答:
(1)图甲的[ ]___________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它是由图丙中的[ ]___________发育来的。
(2)图乙中,幼苗的根系是由图甲中的[ ]___________发育而来。
(3)图丙中的[ ]___________将来发育成图丁中的结构①。
18.依据如图常见的几种植物(松、向日葵、水绵、葫芦藓、贯众),回答: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和植物类群名称)。
(2)如图植物中能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和植物类群名称)。
(3)把图中植物A、B、C、D、E从低等到高等排序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19.白化病是由人体常染色体上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下图是某家族中有关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并回答问题:
(1)在遗传学上,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是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它们是一对___________。
(2)白化基因位于人体常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除常染色体外,还有性染色体。图中2号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
(3)若用A和a分别表示人肤色的正常(显性)和白化(隐性)基因,则6号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5号和6号夫妇再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题图中:①是转换器,②是目镜,③是粗准焦螺旋,④是气泡。
【详解】A.调焦步骤:转动[③]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A错误。
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乙图中,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B错误。
C.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所以,转动甲中[①]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视野由乙变成丙后,视野的亮度减弱,C错误。
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故图中的[④]是气泡,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D
【分析】图一: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图二:1关节软骨、2骨松质、3骨密质、4骨质、6骨膜、7骨髓。
【详解】A.图一中结构②关节囊包裹关节形成密闭的关节腔,关节囊及内外的韧带使关节更加牢固,正确。
B.图一结构③关节腔中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的摩擦,使关节更加灵活,正确。
C.图二6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成骨细胞能特异性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调节并影响骨的形成和重建过程)等,正确。
D.图二的结构7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幼年时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时是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错误。
故选D。
3.B
【分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A.据分析可见: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A错误。
B.晶状体凸度过大,使远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做近视眼,B正确。
C.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口香糖或将口微微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C错误。
D.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近视,近视可配戴凹透镜矫正,远视可配戴凸透镜矫正,D错误。
故选B。
4.A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详解】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包括草→蝗虫→蜘蛛→食虫鸟→蛇→鹰,草→蝗虫→蜘蛛→青蛙→蛇→鹰,草→蝗虫→青蛙→蛇→鹰,草→鼠→蛇→鹰,草→鼠→鹰,共五条食物链,A正确。
B.青蛙与蜘蛛之间有箭头连接,说明青蛙与蜘蛛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青蛙和蜘蛛都能捕食蝗虫,所以青蛙与蜘蛛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因此青蛙与蜘蛛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B错误。
C.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因此鹰的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草原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D错误。
故选A。
5.B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详解】A.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使植物组织或细胞等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优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所需的植物新个体,可以防止植物病害的危害,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等。因此要培育无病毒植株应该采取组织培养技术,A错误。
B.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如:酿酒、制醋、蒸馒头等均属于发酵技术,B正确。
C.巨型小鼠: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小鼠核未融合的受精卵中,主要改变了它的基因部分,则此受精卵发育成的鼠是大鼠,属于转基因技术。
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C错误。
D.试管婴儿: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转基因技术:是指人为将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几个已知功能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安家落户,使该生物获得新功能的一种技术,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生物技术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6.C
【分析】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详解】A.家兔是草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但具有发达的盲肠和适于磨碎食物的臼齿,A不符合题意。
B.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家鸽在飞翔时,用肺进行气体交换,气囊辅助肺呼吸,C符合题意。
D.蝗虫依靠气管进行呼吸,气门是气管的开口,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分析】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实验步骤是黑暗处理、部分叶遮光、光照处理、酒精脱色、漂洗并滴加碘液、观察变化。
【详解】A.暗处理是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如果时间过短,淀粉没有消耗或转运,最后滴加碘液,会变蓝色,A不符合题意。
B.部分遮光时未遮严实,会使遮光部分的叶片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最后滴加碘液,会变蓝色,B不符合题意。
C.重新照光时时间过短,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过少,会被呼吸作用分解,无法积累,故最后滴加碘液,会不变蓝色,C符合题意。
D.酒精脱色步骤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体中的叶绿素,避免对最后显色的干扰,与淀粉的合成无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分析】图中:甲包括乙、丙和丁,同时乙、丙和丁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详解】A.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属于激素,抗生素不属于激素,A不符合题意。
B.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的,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红细胞和白细胞属于血细胞,B不符合题意。
C.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花丝是雄蕊的结构,C不符合题意。
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结和肌肉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常见形式,附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D符合题意。
故选D。
9.A
【分析】表中:样品A是血浆,样品B是原尿,样品C是尿液;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
【详解】A.③肾小球为血液过滤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构成过滤膜,血液经滤膜过滤后,滤液入肾小球囊。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绝大部分蛋白质不能滤过而保留于血液中,仅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葡萄糖、电解质及某些小分子蛋白能滤过,由此可知,③肾小球中的液体含有蛋白质,根据表格可知,样品A含有蛋白质,因此样品A是从③肾小球中提取的液体,A正确。
B.肾单位是由图中结构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构成,B错误。
C.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说明此人的③肾小球出现病变,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变大,使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蛋白质能够滤过到肾小囊腔中,继而随尿排出,C错误。
D.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①入球小动脉和②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动脉血,D错误。
故选A。
10.D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①效应器,②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 ⑤效应器。
【详解】A.手被针刺后,痛觉产生的部位是⑧大脑,A错误。
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错误。
C.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C错误。
D.若②传出神经受损,不能发生缩手反射,但能产生痛觉,D正确。
故选D。
11.A
【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详解】A.肺循环的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A正确。
B. 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幼虫→蛹→成虫,B错误。
C.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C错误。
D.气体进入肺:鼻→咽→咽喉→气管→支气管→肺,D错误。
故选A。
12.C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详解】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
故选C。
【点睛】掌握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
13.B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A错误。
B.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结构,要进行染色。对细胞染色时,需用到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B正确。
C.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C错误。
D.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不能只统计实验数据的最大值,D错误。
故选B。
14.B
【分析】(1)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
(2)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
【详解】A.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所以给健康的人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正确。
B.女性通过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等,B错误。
C.接种疫苗后,人体血液中的相关淋巴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并产生专门抵抗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此种蛋白质在免疫学中称为抗体,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乳头瘤病毒(HPV)形似球状,病毒无细胞结构,D正确。
故选B。
15.D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啄木鸟因为要捕食树缝内的昆虫,只有舌伸长才能捕捉到,就容易生存下去,舌短的就捉不到昆虫,而慢慢会被淘汰。而不是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注射抗生素之前,不是使用抗生素后才的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故蛇的四肢由于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前进的习性,故C不符合题意;
D、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能够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1)右心房
(2) 减小 血红蛋白
(3)蒸腾
【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可见,题图中:a淀粉,b氧气,c二氧化碳,d水。
【详解】(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a淀粉,a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的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后,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可见,葡萄糖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右心房,再运到组织细胞。
(2)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减少,于是b氧气被吸入肺,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全身。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3)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运输。可见,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为d水的运输提供动力。
17.(1) ⑤胚 ③受精卵
(2)①胚根
(3)④胚珠
【分析】观图可知:甲中①胚根、②胚轴、③胚芽、④子叶、⑤胚,丙中①柱头、②子房、③受精卵、④胚珠,丁中①种子、②果实。
【详解】(1)⑤胚包括①胚根、②胚轴、③胚芽、④子叶,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
(2)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为根。因此图乙中,幼苗的根系是由图甲中的1胚根发育而来。
(3)图丁中①是种子,是由图丙中的④胚珠发育成的。
18.(1)C藻类植物
(2)A裸子植物
(3)C→D→E→A→B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1)水绵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水绵属于藻类植物。因此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C藻类植物。
(2)松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着,属于裸子植物。因此能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A裸子植物
(3)植物的类群由低等到高等依次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所以上述植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C→D→E→A→B。
19.(1)相对性状
(2)22对+XY/22对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
(3) Aa 25%/1\4
【分析】生物有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所以,在遗传学上,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是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它们是一对相对性状。
(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所以,图中2号是男性,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
(3)图中,5号亲代和9号子代都有隐性性状(白化病aa),说明表现为正常的6号亲代含有一个a基因,基因组成都是Aa,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6号的基因组成为Aa;5号和6号夫妇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50%,又因生男生女的概率是50%,因此5号和6号夫妇再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50%×50%=25%。
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