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昙花一现 B. 飞蛾扑火 C. 火山爆发 D. 雄鸡报晓
2. 生物圈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寄生、共生、竞争等多种关系。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寄生的是( )
A. 蝴蝶与开花植物 B. 草原上的斑马与狮子
C. 稻田里的水稻和稗草 D. 菟丝子与被缠绕的植物
3. 如图是兴趣小组根据不同实验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其中与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有关的实验装置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 某同学想观察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周期性变化,以下植物适合作为观察对象的是( )
A. 海带 B. 葫芦藓 C. 肾蕨 D. 豌豆
5. 发酵技术在医药、轻工、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中广泛应用。下列生物的培育或食品的制作应用了发酵原理的是( )
A. 多莉羊的产生 B. 高产水稻的培育 C. 米酒的制作 D. 天然彩棉的培育
6. 某司机在交警要求下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下列对他此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肋骨上升 B. 膈肌舒张 C. 肺处于扩张状态 D. 胸廓容积增大
7. 植物的个体发育,是指植物生命所经历的全过程。绿色开花植物个体发育的顺序是( )
A. 受精卵→胚→植株 B. 受精卵→胚乳→植株
C. 胚→胚芽→植株 D. 种子→胚→植株
8.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猪心脏的下半部横切一刀后,所得到的横切面状态如图所示,其中X、Y均代表心腔。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X为右心室
B. Y为左心室
C. Y与主动脉相连
D. X中流动脉血
9.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下列关于动物特征和类别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蛇的体表具有角质鳞片,属于爬行动物
B. 鲸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属于鱼类
C. 企鹅、鸵鸟不具有飞行能力,不属于鸟类
D. 根据足的数量判断,蜜蜂、蜘蛛都属于昆虫
10. 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的实验时,生物兴趣小组选取经饥饿处理的小鼠,让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多次走相同迷宫,并进行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先天性行为
B. 小鼠第一次实验的尝试与错误次数最少
C. 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D. 小鼠的该种行为,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
11.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有关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视觉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与耳蜗 B. 听神经的损伤,会影响听觉的形成
C. 晶状体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的多少 D. 视觉和听觉的形成部位都在大脑皮质
12. 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下列关于甲型流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型流感的传染源为甲型流感病毒
B. 戴口罩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甲流病毒的传播
C. 感染甲流后,身体内会产生对应的抗体,为非特异性免疫
D. 从预防措施来看,对公共场所消杀主要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3. 一对白兔交配后,产下2只白兔和1只黑兔。运用生物学知识对兔的遗传现象进行推断(有关基因A、a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白色是隐性性状 B. 母兔的基因组成是Aa
C. 黑兔的基因组成是Aa D. 后代白兔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
14. “湿地修复”是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连云港潮河湾湿地公园重建水禽栖息地,为丹项鹤、白鹭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鸟类属于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
B.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结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C. 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递减的
D. 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
15.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遇到有人溺水时,先进行人工呼吸,再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
B. 鸦片、吗啡等毒品具有镇痛效果,可以少量吸食
C. 吸烟可以让人身心愉快,青少年可以适量吸烟
D. 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自我判断、购买和服用非处方药,也应注意用药安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1.0分)
16.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显微镜开展了观察实验。如图所示,甲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乙和丙分别是所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以及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小组同学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够清晰,可以略微转动[ ______ ] ______ 进行调节。([]填序号,横线填结构名称)
(2)兴趣小组将动植物细胞分别置于清水中进行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细胞膨胀破裂,该细胞应为图乙中的 ______ 。(填字母)
(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情况如图丙所示,其中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分别对应的是 ______ 。(填序号)
17.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成熟快、产量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如图为玉米种子结构、萌发和生长过程的示意图。如图回答问题。([]填序号,横线填结构名称)
(1)玉米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______ ] ______ 。
(2)图中的⑥是果皮和种皮,所以说一粒玉米是由花的 ______ 发育而来。
(3)玉米植株的茎和叶由图中的[ ______ ] ______ 发育而来。
(4)一棵玉米的一生要消耗200多千克的水,但99%以上的水都通过 ______ 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参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8. 打篮球是一项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离不开消化、循环、呼吸、神经等系统的协调配合。如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从食物中获取主要供能物质为葡萄糖,在图甲中的 ______ (填序号)部位吸收进入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处,细胞通过 ______ 作用分解葡萄糖释放能量。
(2)运动过程中心跳和呼吸频率加快,维持呼吸、心跳等重要生理活动的中枢位于图乙中的[ ______ ] ______ 。
(3)如图丙所示的投篮动作,运动员的右手臂从弯曲到伸直,肱三头肌的变化是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9. 聚苯乙烯是一种热性塑料,常用于制作泡沫箱、玩具、一次性餐具等。由于分子结构特殊,普通微生物难以将其降解,所以我们通常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制成混凝土复合板、土壤改性剂等进行再次利用。有报道称“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黄粉虫俗称面包虫,幼虫喜食麦麸),于是某探究小组开展了探究“黄粉虫幼虫能否分解聚苯乙烯”的相关实验。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 实验材料 | 处理方法 | 实验结果 |
甲组 | 各取50只大小、长势相近的黄粉虫幼虫 | 喂食适量的① | 正常生长 |
乙组 | 喂食等量的聚苯乙烯 | 正常生长 |
(1)实验中,①处应填写 ______ ,这样就形成了以食物为变量的对照。
(2)甲乙两组均选用50条相近的黄粉虫幼虫,而不是1条,原因是 ______ 。
(3)探究小组最后观察到甲乙两组的黄粉虫幼虫均能够正常生长,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4)根据本题资料、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含聚苯乙烯的塑料尺,在垃圾分类中应属于 ______ 。(填字母)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昙花一现,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B、飞蛾扑火,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
C、火山爆发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
D、雄鸡报晓,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
故选:C。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解:A.合作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关系,两者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蝴蝶与开花植物,蝴蝶为开花植物传粉,开花植物为蝴蝶提供花蜜,两者属于合作关系,A错误。
B.草原上的斑马与狮子,狮子以斑马为食,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B错误。
C.竞争关系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水稻和稗草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
D.菟丝子与被缠绕的植物,菟丝子生长于被缠绕的植物体上,遮挡光线,影响了被缠绕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菟丝子主要靠吸收被缠绕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存,对被缠绕的植物造成伤害。因此,菟丝子与被缠绕的植物的关系是寄生关系,D正确。
故选:D。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其中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取得养分,维持生活。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答案】B
【解析】解:题图中:①验证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②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③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的实验装置;可见,①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B。
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掌握植物的三大生理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豌豆是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因此某同学想观察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周期性变化,选项中的植物适合作为观察对象的是豌豆,D符合题意。
故选:D。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此题要掌握关于生物分类的相关知识。
5.【答案】C
【解析】解:A、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由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多莉的相貌与甲羊相似,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故A错误。
B、高产水稻的培育运用的是杂交技术,故B错误。
C、制作米时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天然彩棉在种植过程中应用转基因生物工程技术,故D错误。
故选:C。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6.【答案】B
【解析】解:A.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时,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而不是上升,A错误。
B.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B正确。
C.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C错误。
D.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胸廓缩小而不是容积增大,D错误。
故选:B。
某司机在交警要求下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的过程类似于呼气的过程。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正确识记并理解呼吸运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植物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即受精卵→胚→植株,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胚萌发形成幼苗,可见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植物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植物按阶段可以分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考查了对植物的有性生殖的理解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常结合植物的其他生殖方式出题,注意灵活解答。
8.【答案】D
【解析】解:AB.由于是在心脏下半部切一刀,心脏的下半部是心室,X的心脏壁比Y的心脏壁厚,因此,X是左心室、Y是右心室,A错误,B错误。
C.Y是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C错误。
D.图中,心脏X是左心室,左心室内流动的是动脉血,D正确。
故选:D。
心脏有四个心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室壁比心房壁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图中X是左心室、Y是右心室。
掌握心脏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蛇的体表具有角质鳞片,具有保护、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属于爬行动物,A正确。
B、鲸属于哺乳动物用躯干和尾鳍游泳,用肺呼吸,B错误。
C、企鹅、鸵鸟不具有飞行能力,但是依然具有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等特征,属于鸟类,C错误。
D、根据足的数量判断,蜜蜂属于昆虫,昆虫的特征是具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而蜘蛛的特征不符合昆虫特征,D错误。
故选:A。
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对动物进行分类。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
10.【答案】D
【解析】解: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不是生来就会的行为,而是经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错误。
B.小鼠第一次实验的用时最长,说明其尝试与错误次数最多,B错误。
C.小鼠学会走迷宫后形成记忆,这种记忆不一定会永久保留,C错误。
D.小鼠的该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D正确。
故选:D。
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是由神经系统调节,动物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动物的学习能力就越强。题目中“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掌握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因此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故A正确。
B.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因此,听神经的损伤,会影响听觉的形成,故B正确。
C.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故C错误。
D.由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可知,视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故D正确。
故选:C。
1.视觉形成的过程: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掌握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甲型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的病原体,A错误。
B.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甲流病毒的传播,B正确。
C.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感染甲流后,身体内会产生对应的抗体,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
D.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从预防措施来看,对公共场所消杀主要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B。
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流行性感冒,是通过空气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病人鼻腔里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鼻腔黏膜受到它们的刺激,机体就会接二连三地打喷嚏。一个喷嚏可携带数万个小液滴,最远可喷至8米开外,其中携带着大量病原体,专家建议,打喷嚏时用手绢或纸巾轻捂鼻子。
解答此题要掌握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13.【答案】B
【解析】解:遗传图谱如下:
A.一对白免交配后,产下2只白兔和1只黑兔。黑兔是亲代没有的性状,因此黑色是隐性性状,A错误。
B.黑色是隐性性状,白色是显性性状,且亲代白兔是杂合体,即基因组成为Aa,B正确。
C.黑色是隐性性状,隐性纯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即黑兔基因组成为aa,C错误。
D.后代白兔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也有可能是AA,D错误。
故选B。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4.【答案】C
【解析】解:A.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鸟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生物成分中的消费者,A错误。
B.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B错误。
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正确。
D.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D错误。
故选:C。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要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15.【答案】D
【解析】解:A、遇到中学生溺水时,先清理呼吸道中的污物,再进行人工呼吸,A错误。
B、鸦片是以罂粟为原料制成的毒品,有镇痛和麻醉作用,吸食鸦片很容易使人成瘾。青少年应坚决拒绝毒品,因为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B错误。
C、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吸烟会降低记忆力,分散注意力,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的学习,青少年不应该吸烟,C错误。
D、非处方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D正确。
故选:D。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根据自己家人的疾病情况,要注意了解一些常用的药物。
16.【答案】⑥ 细准焦螺旋 A 2、3、1
【解析】解:(1)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
(2)将动植物细胞分别置于清水中进行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细胞膨胀破裂,该细胞应为图乙中的A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由于具有细胞壁,吸水不会涨破,因此观察动物细胞时应滴加生理盐水。
(3)血流方向从干流流向支流,则干流血管是动脉血管;血流方向从支流流向干流,则干流血管是静脉血管;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则是毛细血管。因此1是毛细血管、2是动脉血管、3是静脉血管,其中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分别对应的是2、3、1。
故答案为:(1)⑥细准焦螺旋;
(2)A;
(3)2、3、1。
图甲中:①转换器、②物镜、③遮光器、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⑦反光镜;图乙中:A动物细胞,B植物细胞;图丙中:1毛细血管、2动脉血管、3静脉血管。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动植物细胞的异同及三中血管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⑤ 胚乳 子房 ② 胚芽 蒸腾
【解析】解:(1)玉米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在胚乳中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主要是淀粉)等,因此玉米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⑤胚乳。
(2)图中的⑥是果皮和种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所以说一粒玉米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
(3)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4)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玉米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参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故答案为:(1)⑤胚乳;
(2)子房;
(3)②胚芽;
(4)蒸腾。
题图中:①子叶、②胚芽、③胚轴、④胚根、⑤胚乳、⑥种皮和果皮。
掌握种子结构功能、发育、蒸腾作用的意义及果实种子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④ 呼吸 ③ 脑干 由舒张到收缩
【解析】解:(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因为小肠具有以下特点:小肠长6米左右,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液,能够消化多种食物;小肠绒毛壁、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兵释放能量供给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
(2)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其中有许多神经中枢,是神经调节的最高级部位。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运动过程中心跳和呼吸频率加快,维持呼吸、心跳等重要生理活动的中枢位于图乙中的③脑干。
(3)由屈肘变伸肘时,肱二头肌由收缩变舒张,肱三头肌由舒张变收缩。
故答案为:(1)④;呼吸;
(2)③脑干;
(3)由舒张到收缩。
图甲中:①胃、②胰腺、③大肠、④小肠;
图乙中: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
图丙中:完成投篮,胳膊由屈肘变伸肘。
此题属于综合题,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麦麸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黄粉虫幼虫可以分解聚苯乙烯 B
【解析】解:(1)由题干可知,本实验作出的假设为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实验的变量是聚苯乙烯。甲组喂食适量的麦麸子,乙组喂食等量的聚苯乙烯,甲组起对照作用。
(2)本实验甲乙两组均选用50条黄粉虫幼虫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若组的实验结果为正常生长,与吃麦麸的甲组一样,因此可以说明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
(4)由题干中“我们通常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制成混凝土复合板、土壤改性剂等再次利用”这一句可知,含聚苯乙烯的塑料尺在垃圾分类中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B。
故答案为:(1)麦麸;
(2)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3)黄粉虫幼虫可以分解聚苯乙烯;
(4)B。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此题探究的是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因此变量是食物的不同。
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