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2声音的特性
展开第2节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初步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2.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重点难点
重点
1.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旋转齿轮装置、木梳、硬纸片、硬塑料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一个人是怎样感知声音的?
二、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音乐并让学生思考:刚才听到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是根据声音的一种特征来辨别的.
那么,声音都有哪些特征呢?
三、进行新课
1.音调
我们平常会说“音调太高唱不上去”,那么,什么是音调?它的高低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并猜想:
(1)可能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可能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实验验证:
(1)用钢尺先后伸出桌子的长度不同而振幅基本相同的实验来证明.
(2)用拨动梳齿的快慢不同的实验来验证.
归纳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快,频率高;振动得慢,频率低.
物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播放视频:地震前夕,动物们纷纷表现出异常现象,而人却浑然不知.
问题:为什么地震前动物能感受到,而人却感受不到?
教师讲述: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 20 000 Hz.人们把超过20 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
回答:由于伴随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所以人很难感受到,而大象、狗等动物却可以感受到.
练习巩固:我们为什么听不到蝴蝶的振翅声,却能听到讨厌的蚊虫的“嗡嗡”声?
2.响度
教师介绍响度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设计实验进行说明?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总结结论:
(1)响度的大小与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振动幅度小,响度小.
(2)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
教师:讲述音色的定义及其决定因素.
学生阅读“科学世界”并思考、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材P37“动手动脑学物理”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2.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二、响度
1.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2.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音色
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决定.
初中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授新课,音调,音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共2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