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卷 四(无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4617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卷 四(无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4617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卷 四(无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4617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卷 四(无答案)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
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卷(四)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2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我能做到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共19分
1.(本题4分)8.3千米=( )米 760平方米=( )公顷
7035600=( )万 2849500000=( )亿
【答案】 8300 0.076 703.56 28.495
【分析】1千米=1000米,10000平方米=1公顷,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就乘它们之间的进率,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依此换算。
改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先找到万位,再在万位后面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最后在数的末尾加一个“万”字。
改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先找到亿位,再在亿位后面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最后在数的末尾加一个“亿”字。
【详解】8.3×1000=8300,即8.3千米=8300米。
760÷10000=0.076,即760平方米=0.076公顷。
7035600万位上的数是3,即7035600=703.56万。
2849500000亿位上的数是8,即2849500000=28.495亿。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各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整数的改写方法。
2.(本题1分)把算式784-12×14÷7的运算顺序改写成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那么这个算式应改写为( )。
【答案】(784-12×14)÷7
【分析】根据题意,原式784-12×14÷7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要变成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是把减法提前到除法的前面,所以需要在减法和乘法上加小括号,由此求解。
【详解】784-12×14÷7
=(784-12×14)÷7
=(784-168)÷7
=616÷7
=88
把算式784-12×14÷7的运算顺序改写成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那么这个算式应改写为(784-12×14)÷7。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楚运算顺序的变化,给提前的运算顺序合理的加上小括号。
3.(本题2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也是,要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最少需要( )个正方体,最多需要( )个正方体。
【答案】 5 6
【分析】给看到的图形标上序号,则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说明这个图形有两层,下层最少有3个正方体,上层最少有1个正方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说明3号正方体后面有1个正方体,标记为5号。3号或5号正方体上面有1个正方体,或3号和5号正方体上面都有1个正方体,则最少有5个正方体,最多有6个正方体。
【详解】由分析得:
要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最少需要5个正方体,最多需要6个正方体。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三视图确认几何体,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可以亲自动手摆一摆,看一看,即可得出结论。
4.(本题1分)小华看一本388页的故事书。昨天读了86页,今天读了114页,还有( )页书没有读。
【答案】188
【分析】根据题意,用这本故事书的总页数减去昨天读的页数,再减去今天读的页数,即可求出还有多少页没读;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整数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详解】388-86-114
=388-(86+114)
=388-200
=188(页)
还有188页书没有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减法的意义,以及整数减法的性质在计算过程中的灵活应用。
5.(本题1分)淘淘在计算8×(a+5)时,粗心地算成了8×a+5,这样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 )。
【答案】35
【分析】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依此将8×(a+5)的括号去掉后,再计算出两个算式的差即可。
【详解】8×(a+5)=8×a+8×5=8×a+40;
8×a+40-(8×a+5)=40-5=35。
即这样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35。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本题1分)李华在计算小数减法时,错把减数16.2看成了1.62,得到的差是26.2,正确的差是( )。
【答案】11.62
【分析】根据错误差+错误的减数=被减数,求出被减数,再根据被减数-减数=差,代入数值即可求解,据此解答。
【详解】26.2+1.62-16.2
=27.82-16.2
=11.62
即正确的差是11.62。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明确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解答本题的关键。
7.(本题2分)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约是6.5,这个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答案】 6.54 6.45
【分析】要考虑6.5是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
“四舍”得到的6.5,有6.50、6.51、6.52、6.53、6.54,其中最大是6.54;
“五入”得到的6.5,有6.45、6.46、6.47、6.48、6.49,其中最小是6.45。
【详解】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约是6.5,这个小数最大是6.54,最小是6.45。
【点睛】已知小数的近似数,利用“四舍”法得到最大的原数,“五入”法得到最小的原数。
8.(本题3分)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共有( )个三角形。
(2)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CD都是等腰三角形,是( )度,是( )度。
【答案】(1)3
(2) 65 115
【分析】(1)单个的三角形有2个,由2个小三角形组成的大三角形有1个,依此填空。
(2)一个三个形的内角和是18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因此用180°减50°后,再除以2即可计算出∠1的度数,1平角也是180°,因此180°-∠1=∠2,依此计算。
【详解】(1)2+1=3(个),即上图共有3个三角形。
(2)180°–50°=130°;
130°÷2=65°;
180°-65°=115°;
由此可知,∠1是65度,∠2是115度。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角形的特点,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平角的特点,以及应熟记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
9.(本题2分)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如图两个图形的内角和。梯形( )°,五边形( )°。
【答案】 360 540
【分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度数和的公式:,梯形是一个四边形,就把n写成4,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它的内角和度数;求五边形的内角度数和的时候,将n写成5代入计算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如图两个图形的内角和。梯形(360)°,五边形(540)°。
【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求法,熟记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本题2分)78个同学坐满16了条大船和小船,每条大船做6人,每条小船坐4人。其中大船( )条,小船( )条。
【答案】 7 9
【分析】假设全租小船,依次计算出全租小船时的总人数,全租小船时的总人数与实际可坐的总人数的差,1条小船和1条大船可坐的人数差,然后用全租小船时的总人数与实际可坐的总人数的差,除以1条小船和1条大船可坐的人数差,得到的数就是租大船的数量,然后用租大船和小船一共的数量减去租大船的数量就是租小船的数量,依此计算。
【详解】4×16=64(人)
78-64=14(人)
6-4=2(人)
14÷2=7(条)
16-7=9(条)
即其中大船7条,小船9条。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鸡兔同笼问题的计算,应熟练掌握应用假设法解答此类题型。
二、判断题(共5分
11.(本题1分)将5厘米长的线段向左平移3米,平移后的线段长8厘米。( )
【答案】×
【分析】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移动的图形运动。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方向不变。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将5厘米长的线段向左平移3米,平移后的线段长5厘米,而原题中说平移后的线段长8厘米,所以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形式,它们之间也有着共同的地方,都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发生变化。
12.(本题1分)取近似数时,8.00米与8米的长度相等,但8.00米比8米更精确。( )
【答案】√
【分析】小数的位数不同,精确度就不同,8.00精确到百分位,表示800个0.01,而8精确到个位,表示8个1;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
取近似数时,8.00米与8米的长度相等,但8.00米比8米更精确。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近似数取值,关键要看清精确到的位数。
13.(本题1分)24×99+24=24×(99+1)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
【答案】×
【分析】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这叫乘法分配律。
根据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即可进行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24×99+24=24×(99+1)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熟练掌握,牢记定律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本题1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是锐角,那么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答案】×
【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则另外一个内角可能为钝角、直角,也可能是锐角,所以可能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进而判断即可。
【详解】假设这两个锐角分别是65°和25°,那么第三个内角为:180°-65°-25°=90°,此时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假设这两个锐角分别是75°和65°,那么第三个内角为:180°-75°-65°=40°,此时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假设这两个锐角分别是30°和20°,那么第三个内角为:180°-30°-20°=130°,此时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因此原题的说法错误,因为另一个内角可能是钝角、直角,也可能是锐角,所以这个三角形可能是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三角形的分类。
15.(本题1分)一次数学测验中,全班平均分是88分,全班最低分肯定不会高于88分。( )
【答案】√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可知“一次数学测验中,全班平均分是88分,全班最低分肯定不会高于88分”,全班最低分,可能高于平均分,也可能低于平均分,也可能等于平均分,据此解答判断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知:
一次数学测验中,全班平均分是88分,全班最低分可能会低于88分,也可能会等于88分,所以原题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要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平均数的含义进行解答。
三、选择题(共5分
16.(本题1分)下面每组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单位:厘米)
A.7、2、3 B.7、2、5 C.7、2、6 D.7、2、9
【答案】C
【分析】判断三角形能否构成,关键是看三条线段是否满足∶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但通常不需――验证,其简便方法是将较短两边之和与较长边比较。
【详解】A.2+3<7,所以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B.2+5=7,所以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C.2+6>7,所以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D.2+7=9,所以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7.(本题1分)行车万里,安全第一。下面交通标志中,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详解】A.沿图中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B.无论怎么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不能完全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
C.无论怎么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不能完全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
D.无论怎么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不能完全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18.(本题1分)如果图形“”和“△”分别表示两个不为0的数,,那么,下列变形后的式子,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商不变性质:在商不为0的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商的大小不变,依次选择即可。
【详解】A.,被除数除以2,除数不变,商除以2,4÷2=2,符合题意
B.,被除数不变,除数×2,商会改变,也会除以2,8÷2=4,不符合题意。
C.,被除数÷2,除数×2,不符合商不变,不符合题意。
D.,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2,商不变。不符合题意。
【点睛】熟练掌握商不变得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本题1分)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的值就( )。
A.扩大到原数的10倍 B.缩小为原数的
C.缩小为原数的 D.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答案】D
【分析】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
据此解答。
【详解】A.一个小数的值扩大到原数的10倍,则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不符合题意;
B.一个小数的值缩小为原数的,则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不符合题意;
C.一个小数的值缩小为原数的,则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不符合题意;
D.一个小数的值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则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0.(本题1分)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问:买铅笔用了多少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的信息是( )。
A.5支、50元、28.5元、10元 B.5支、50元、28.5元
C.50元、28.5元、10元 D.50元、28.5元
【答案】C
【分析】因为买的是铅笔,所以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的信息是有关买铅笔的信息,所以用到的信息是一本笔记本10元,给售货员50元和找回的28.5元;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50-(28.5+10)
=50-38.5
=11.5(元)
买铅笔用了11.5元。
问:买铅笔用了多少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的信息是50元、28.5元、10元。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口算和估算(共4分
21.(本题4分)直接写出得数。
8.3+5.2= 0.54+4.6+0.46= 35×102= 6.4-4=
32.5÷1000= 3-2.97= 0.025×10= 125×13×8=
【答案】13.5;5.6;3570;2.4;
0.0325;0.03;0.25;13000
【详解】略
五、脱式计算(共12分
22.(本题12分)脱式计算。
28.63+19.59-7.63 59.52-11.4-27.6 251×8-8
4.87-1.66+9.13-2.34 36×[540÷(62-17)] 99×87+99×14
【答案】40.59;20.52;2000;
10;432;9999;
【分析】28.63+19.59-7.63此题先连同符号交换19.59与7.63的位置,然后再依次计算。
59.52-11.4-27.6此题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251×8-8此题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进行简算。
4.87-1.66+9.13-2.34此题先连同符号交换1.66与9.13的位置,再依此计算,最后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36×[540÷(62-17)] 此题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99×87+99×14此题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进行简算。
【详解】28.63+19.59-7.63
=28.63-7.63+19.59
=21+19.59
=40.59
59.52-11.4-27.6
=59.52-(11.4+27.6)
=59.52-39
=20.52
251×8-8
=(251-1)×8
=250×8
=2000
4.87-1.66+9.13-2.34
=4.87+9.13-1.66-2.34
=14-1.66-2.34
=14-(1.66+2.34)
=14-4
=10
36×[540÷(62-17)]
=36×[540÷45]
=36×12
=432
99×87+99×14
=99×(87+14)
=99×101
=99×(100+1)
=99×100+99×1
=9900+99
=9999
六、竖式计算(共4分
23.(本题4分)列竖式计算,利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508÷29= 206×35=
【答案】17……15;7210
【分析】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用哪一位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最后再把几次乘得的积相加。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详解】508÷29=17……15 206×35=7210
验算: 验算:
七、作图题(共10分
24.(本题4分)在下面的图形中各画一条线段,按要求分一分。
【答案】见详解
【分析】要分成两个锐角三角形,就把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钝角的顶点连起来;
要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就把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锐角顶点连起来;
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引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后,形成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详解】作图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形种类的认识,也考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5.(本题6分)请在方格中画出这个几何体从上面和前面观察到的图形。
【答案】见详解
【分析】该立体图形由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从上面能看到5个相同的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4个,左齐;从前面能看到7个相同的正方形,分两层,下层4个,上层左边1个,与下层左起第一个对齐,右边2个,与下层右起第一、二个对齐;据此作图即可。
【详解】作图如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八、解答题(共41分
26.(本题6分)甲地汽车总站开往乙地的客车情况如下表。从甲地汽车总站开往乙地的客车每天最多可运送乘客多少?
车型 | 每天发车班次 | 每车限载乘客人数 |
大客车 | 12次 | 50人 |
中巴车 | 12次 | 30人 |
【答案】960人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大客车每天发车的班次×大客车每车限载乘客的人数+中巴车每天发车的班次×中巴车每车限载乘客的人数=从甲地汽车总站开往乙地的客车每天最多可运送乘客的人数,由于大客车与中巴车每天发车的班次相同,因此可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进行简算。
【详解】12×50+12×30
=12×(50+30)
=12×80
=960(人)
答:从甲地汽车总站开往乙地的客车每天最多可运送乘客960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解答实际问题,应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27.(本题7分)体育用品店里,一个篮球58元,一个足球46元,一副羽毛球拍35元,妈妈给小明的钱刚好能买1个足球和2副羽毛球拍,如果用这些钱来买篮球,可以买得几个篮球?
【答案】2个
【分析】1个足球和2副羽毛球拍,1个足球46元,一副羽毛球拍35元,先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出2副羽毛球拍的价钱,再加上1个足球的价钱求出总钱数,然后再根据数量=总价÷单价,由此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46+35×2)÷58
=(46+70)÷58
=116÷58
=2(个)
答:可以买得2个篮球。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买1个足球和2副羽毛球拍需要的钱数,然后再根据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进行求解。
28.(本题7分)某超市“端午节”这一天进行了粽子促销活动,一种粽子买5个赠1个。这种粽子每个2.6元,李奶奶买了12个,花了多少元?
【答案】26元
【分析】买5个赠1个,因此可将6个看成1组,用奶奶买的总个数除以6计算出买的组数,有几组就赠送了几个,然后再用买的总个数减去赠送的个数计算出奶奶实际付款的个数,最后用奶奶实际付款的个数乘每个粽子的价钱即可,依此计算。
【详解】5+1=6(个)
12÷6=2(组),即赠送了2个;
12-2=10(个)
10×2.6=26(元)
答:李奶奶买了12个,花了26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熟练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9.(本题7分)笑笑家有一块四边形的菜地(如下图),其中一个角是直角,最大角是120°,是最小角的3倍。
(1)其余两个角是多少度?
(2)如果从池塘引水到菜地,有如图三条路线,你会选择哪一条?为什么?
【答案】(1)40°;110°
(2)我会选择第②条,原因见详解。
【分析】(1)根据最大角是最小角的3倍,可以算出最小角=120°÷3,又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减去已知的角和算出来的最小角,就可以求出剩下那个角的度数,据此解答。
(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据此解答。
【详解】(1)120°÷3=40°
360°-(120°+90°+40°)
=360°-250°
=110°
答:其余两个角的度数是40°和110°。
(2)如果从池塘引水到菜地,有如图三条路线,我会选择第②条,因为和路线①比较,三角形第三条边比两边之和要短,和线路③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路线②从池塘引水到菜地,路程最短。
【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
30.(本题7分)
(1)以上三种蔬菜各买500g,一共要花多少钱?
(2)小芳买500g豆荚和500g茄子,付给营业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答案】(1)18.98元
(2)7.82元
【分析】(1)把三种蔬菜的单价相加,求出三种蔬菜价格的和,就是一共要花的钱数;
(2)把买500g豆荚和500g茄子用的钱数相加,求出需要的钱数,再用20元减去买500g豆荚和500g茄子需要花的钱数,就是应找回的钱数。
【详解】(1)7.98+6.8+4.2
=14.78+4.2
=18.98(元)
答:一共要花18.98元。
(2)20-(7.98+4.2)
=20-12.18
=7.82(元)
答:应找回7.82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列式解答问题的能力。
31.(本题7分)下图是解放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在抗击疫情手抄报制作活动中获奖的人数统计图。
(1)四年级获奖的男生和女生的平均人数是34人,获奖的男生有多少人?并把上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五年级获奖的女生是20人。把上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观察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1)35人;统计图见详解过程
(2)统计图见详解过程
(3)问题: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获奖?;188人(答案不唯一)
【分析】(1)用四年级获奖的男生和女生的平均人数乘2,再减去女生的人数,即可求出获奖的男生有多少人,再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即可;
(2)白色直条表示女生,根据给出的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即可;
(3)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提出问题: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获奖?把三个年级获奖的男、女人数相加,即可求出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获奖,本题答案不唯一。
【详解】(1)34×2-33
=68-33
=35(人)
答:获奖的男生有35人。
统计图如下:
(2)统计图如下:
(3)问题: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获奖?
(33+27)+(35+33)+(40+20)
=60+68+60
=128+60
=188(人)
答:三个年级一共有188人获奖。(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填补以及平均数的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卷 七(无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卷 七(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华看一本388页的故事书,看图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卷 八(无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卷 八(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卷 五(无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素养检测卷 五(无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