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8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含解析)
展开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勤铁路是一种联系市中心商业区与郊区(主城与卫星城)的铁路运输系统,以服务上班、上学为主,乘客众多且集中。非洲某内陆国计划建设首都至最大卫星城之间的通勤铁路(见下图),并对外招商,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关注。该通勤铁路设计金长26千米,设有11个车站。为降低建设成本,大部分线路位于地面。有专家预估,该铁路建成后其运行速度较慢、维护成本校高。
(1)简析该通勤铁路吸引众多投资者关注的原因。
(2)推测该通勤铁路建成后运行速度较慢的因。
(3)分析该通勤铁路运行后维护成本可能较高的原因。
(4)评价该通勤铁路的建设对图示区域交通规划的影响。
【答案】
(1)地面建设,工程难度较小,技术要求较低:线路较短,工程量较小,投资总成本较低,建设周期短,投产快;首都客流量大且集中,市场广阔,成本回收快等。
(2)线路较短,站点多,车站间距较小:地面运行,易受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影响等。
(3)客流量较大,使用频率高,损耗较快;地面运行与多种交通方式混合,事故率较高:非洲内陆国,维护材料进口比重大、运费高:维护铁路专业技术人才较少等.
(4)丰富城市交通方式,完善城市交通网:大部分线路位于地面,影响后期交通规划建设等。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条件的有关知识。
(1)结合材料,从铁路联通的地理位置可知,联系市中心商业区与郊区,便于上班和上学,乘客多,运输需求量大,该国政府计划建设该铁路并且向外招商,具有政策的支持。
(2)结合图中可知,该道路线路大多位于地面,而地面有大量的城市道路,拟建的通勤铁路穿越大量城市道路,导致运行速度慢,同时铁路线路全长不长但是车站众多,使得停站繁,难以提速。
(3)结合材料可知,该铁路线路大部分位于地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风吹雨打的侵蚀和破坏严重,维护成本较高;该铁路在市中心商业区和郊区之间运行,运输需求量大,运行频繁,维护成本高;地面运行与多种交通方式混合,事故率较高。
(4)该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区域交通布局,缓解城市道路压力;会推动沿线车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会改变原有区域交通规划,影响周边城市道路的布局。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陆港是指地处内陆无水地区,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或空港有便利的运输通道,具有物流、报关、报检、增值服务等一切港口、口岸功能的物流节点,是沿海港口或沿边口岸功能在内陆的延伸地。西安市(图1)是中国国际陆港的首倡者和实践方,2008年西安成立西安国际港务区,设立中国首个国际陆港,并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吸引了国内国际一大批龙头企业落户。2013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开通中欧铁路班列“长安号”(图2),2020年开行突破3000列,国际间运送货物总重超过230.9万吨,已连续11个月蝉联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全国第一,成为全国著名的国际物流通道之一。
(1)与海港相比,说出国际陆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全球跨国运输物流不畅、贸易萎缩的背景下,“长安号”中欧铁路班列开行班列和运输货物总量却逆势增长,达到2019年同期的2倍水平左右,试分析其原因。
(3)说出西安国际陆港建设对陕西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
(1)国际陆港以铁路运输为主,运输受自然环境制约较小;运输速度较快,运输时间较短;时效性好,连续性强;以单项(铁路、公路)运输方式为主,运输周转次数少。
(2)我国疫情防控效果好,企业复工复产较早;“长安号”中欧铁路班列沿线国家和地区对防疫物资和部分工业产品的需求大;中欧铁路班列具有运输速度较快、服务水平高的优势;全球海运和航空运输受疫情冲击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停运、减运,运输能力受限(大量外贸企业转向中欧铁路班列运输产品)。
(3)为陕西省提供了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减少了企业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了通关速度,为陕西省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方便的口岸与物流综合服务;提高了陕西省对外开放的水平;增强了陕西省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提高了外贸经济总量。
【解析】
本题以中欧铁路班列为素材,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际陆港以铁路运输为主,运输速度快,时间短;运输距离短;受自然环境制约较小,连续性好,时效性好;运输周转次数少,运输效率较高。
(2)该现象的产生受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共同影响,国内环境:我国疫情防控效果好,企业复工复产早;中欧班列具有运输速度快,效率高,服务水平高的优势;国际环境:沿线国家受疫情影响大,对防疫物资和部分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大;海运和航空运输受疫情冲击大,运输能力受限,大量外贸企业转向中欧铁路班列运输产品。
(3)结合材料分析,西安国际陆港建设一方面使西安成为内陆的沿海城市,为陕西省提供了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减少了企业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环节,加快了通关速度,为陕西省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方便的口岸与物流综合服务,提高了陕西省的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吸引了大量外向型产业在陆港周边集聚,扩大了外贸经济的规模。
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0年12月26日,纵贯陕甘宁地区的“银西高铁”全线运营通车,结束了革命老区长期交通不便,绕路讨生、难于脱贫的局面。银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路网中“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618千米,新建特大、大中桥188座(244.40千米),隧道34座(143.85千米),桥隧占比高达62.97%。其中位于甘肃庆阳的“上阁村隧道”全长6.78千米,穿越了有着“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这里是国内黄土层连续分布厚度最大的塬面,地质结构复杂,地下黄土含水层含水率高达33%,成为银西高铁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伴随着6月27日的隧道贯通,现代高速铁路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破土而出”,飞驰穿行。
材料二 下面左图为银西高铁路线图,右图为庆阳市气候资料。
(1)列举银西高铁桥隧比重大的原因。
(2)分析上阁村隧道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说明银西高铁建成通车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
(1)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需建桥挖隧贯通;沿途经过多条河流与众多交通线路相交,需建桥挖隧通过;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快,建桥保证线路平稳,运行安全。
(2)隧道长,工程量大;黄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隧道开挖过程中易坍塌、沉降;该地夏季降水多,地下土层含水量高,黄土遇水成泥易变形、渗水、塌落,施工困难;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引起工程次生灾害;基础设施落后,车辆物资进出不便。
(3)银西高铁将宁夏与西安打通,加强了陕甘宁区域内部社会经济联系;提高了陕甘宁地区连通中东部高速路网的效率;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西北革命老区腹地的脱贫攻坚;有利于促进区域商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
【解析】
本题主要结合银西高铁考查交通运输区位及其影响,分析时需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性较强。
(1)从图文材料中可看出,该线路经过软塑黄土层、沟壑梁峁、沙地等复杂地质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同时该线路经过多条河流和铁路,为保证列车运行速度和安全,尽量使沿线平稳,桥隧比例较大。
(2)该隧道处于国内外罕见的极强湿陷性深厚富水黄土地质带,施工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结合当地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施工时极易发生沉降、变形、突水、涌泥、塌方等工程灾害;隧道全长6.78千米,长度较长,线路推进困难,工期较长;该区域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工程所需物资运输不便。
(3)银西高速铁路是串联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速铁路。建成之后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和连接银川为中心的沿黄城市带交流的便捷通道,通过西安枢纽与中国全国快速网的互联互通,辐射华东、中南、西南等广大地区,银川至西安客车运行时间缩短至3小时左右。银西高铁串联陕甘宁革命老区,将宁夏接入高铁网,极大便利了沿线群众出行,带动商业、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振兴,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4年,中国M公司在波兰开设电视组装工厂,所需零部件绝大部分来自中国,通过海运完成,但零部件和产品库存积压现象较为严重。2016年,M公司波兰工厂开始使用中欧班列运输零部件,运输时间由原来的38天缩减至16天,在此基础上,波兰工厂零部件库存实现零积压、原来存储零部件的仓库用于扩大生产线并涉足智能手机及其他白色家电生产,经济效益获得显著提升。下图为M公司波兰工厂零部件运输和生产变化示意。
(1)使用中欧班列之前,M公司波兰工厂的零部件及产品库存积压严重。从交通运输角度说明原因。
(2)改用中欧班列运输零部件会增加运费,但M公司波兰工厂的经济效益提升显著。解释其主要原因。
【答案】
(1)零部件采用海运,速度慢,(周期长,时效性差)工厂需多储存零部件,(当市场需求不足时)易导致零部件和产品积压。
(2)降低了库存成本;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多样化;市场响应能力提高。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的有关知识。
(1)原因:使用中欧班列之前,零部件采用海运,速度慢,为了确保生产,工厂需多储存零部件,增加了仓储的土地租金成本,一旦市场需求下降,零部件和产品库存积压现象较为严重。
(2)原因:开始使用中欧班列运输零部件,运输时间由原来的38天缩减至16天,降低了库存成本;原来存储零部件的仓库用于扩大生产线,生产规模扩大;并涉足智能手机及其他白色家电生产,产品多样化;市场响应能力提高,经济效益获得显著提升。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T公司波兰工厂专门从事欧洲地区液晶电视的生产和销售,所需的原材料占总成本的80%,绝大部分来源于中国。2013年开通“蓉欧”(成都-波兰)班列后,运行时间为11天,比原有海运缩短近20天。班列的“准时化”可实现“零库存”,火车充当“移动的仓库”,原有仓库改建为新的生产车间,生产线由1条增加到5条。工厂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生产,只需一天的时间便能生产出成品迅速投放到整个欧洲市场。“即时生产”取代高昂的“充分备料”,形成特有的“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方式”。下图为T公司波兰工厂原料运输路线示意图。
(1)说“蓉欧”班列与原有的海运相比的优势。
(2)分析现有运输方式对于T公司波兰工厂的产品产销的有利影响。
(3)“蓉欧”班列运输成本高于原有运输方式,从区位因素变化角度分析T公司依然选择“蓉欧”班列运输方式的原因。
【答案】
(1)运行时间大大缩短;受自然条件影响小;高效稳定。
(2)空间:原材料的“零库存”效应,大大降低企业存储成本:效益:减少原材料积压,减少资金占用: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效率提高;市场供应周期缩短(市场响应能力提升),大大挺高企业利润。
(3)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对于企业影响越来越重要。因供应地改变(原料供应地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降低了原料成本。现有“流动的即时生产”,在降低存储成本的同时带来更大的利润,可以负担较高的运输成本。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
(1)优势:“蓉欧”(成都-波兰)班列运行时间为11天,比原有海运缩短近20天,运行时间大大缩短;陆路运输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小,安全性高;铁路运输高效稳定,连续性好。
(2)“即时生产”取代高昂的“充分备料”,形成特有的“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方式”,影响:原材料的“零库存”效应,大大降低企业存储成本,提高了企业利润,扩大了市场范围:减少原材料积压,减少资金占用,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市场供应周期缩短,快捷满足消费者需求,大大提高了企业利润。
(3)运输成本虽然比传统的运势方式比较贵,但是它可以快速满足市场需求,降低了原料成本和存储成本,资金周转速度更快,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带来更大的利润,完全可以负担较高的运输成本。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8 工业(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8 工业(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4 地貌(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4 地貌(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4 中国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4 中国地理(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