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 地球与地图(含解析)
展开
1.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附近的某地区地形示意图”,回答各题。
(1)该区域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②处和③处河流年径流总量大小,并说明理由。
(3)古代该地“水草丰旷,遍布茅滩”,是著名的养马基地,简析该地作为养马基地的自然优势。
【答案】
(1)以盆地为主,四周高中间低。
(2)③处大于②处;因为③处汇集了来自东北地区河流的水量,流域面积广;海拔较低,可能还有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导致水量大。
(3)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②土壤肥沃,草类茂盛;③盆地地形,相对封闭,便于对马群看管;④河湖众多,河漫滩等湿地多,方便马群饮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区域地形特征主要从主要地形分布及地势起伏方面分析。读图可知,图中等高线分布为周边地区数值高,而中间地区数值小,说明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
(2)可知,③处汇集了来自东北地区河流的水量,流域面积广;海拔较低,可能还有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导致③处大于②处。
(3)作为养马基地,要从饲料来源、水源、马群管理等方面分析。当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草类茂盛;盆地地形,相对封闭,便于对马群看管,可有效避免马匹丢失;河湖众多,河漫滩等湿地多,方便马群饮水,利于马匹生长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珊瑚虫一般分布在水深50米以内的清澈水域。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从海水中吸收钙和二氧化碳,分泌石灰质物质并形成骨骼与外壳,经不断堆积形成珊瑚礁。
材料二 甘泉海台(虚线内)是由珊瑚礁构成的水下台地,位于西沙海槽南侧。甘泉海台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有关。下图为西沙主要海域等深线图。
(1)描述甘泉海台的地形特征。
(2)推测甘泉海台的形成过程。
【答案】
(1)中间高,四周低;顶部平坦开阔,边缘坡度较大。
(2)早期,岩浆喷发形成海底火山,火山顶部水深较浅,珊瑚虫在火山顶部着生,分泌石灰质物质并堆积形成珊瑚礁;地壳下沉,珊瑚礁平面沉降至海平面以下深处水域。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等深线的判断和甘泉海台的形成的相关知识。
(1)甘泉海台的地形特征:从等深线来看,甘泉海台中间高,四周低;顶部等深线稀疏,平坦开阔,边缘等深线密集,边缘坡度较大。
(2)形成过程:甘泉海台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有关。早期,地下岩浆喷发,形成海底火山,火山顶部水深较浅,地处低纬度热带海洋,适合珊瑚生存,珊瑚虫在火山顶部着陆生长,分泌石灰质物质,在火山顶部堆积形成平坦开阔的珊瑚礁;后来,随着地壳下沉,珊瑚礁平面沉降至海平面以下深处水域,形成顶部平坦、周边陡峭的甘泉海台。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班公湖(33°N,80°E)位于中印边境西段,海拔4240米,东西狭长150公里,南北最窄处10米,面积604平方千米,有麻嘎藏布、多玛曲两条河流汇入,湖泊东段是淡水、西段是咸水,是典型的河道型湖泊。班公湖历来是我国神圣领土,目前我方实际控制68.5%,印方31.5%。印军野心勃勃常常侵入实控线我方一侧均被我军英勇反击。下右图是班公湖位置示意图,下左图是印度有些媒体放送的2017年6月15日印度时间(82.5°E为基准)早上5:00左右两军在班公湖畔冲突的照片并大肆吹嘘左边印军把右边解放军打回去了取得了巨大胜利,结果很快被打脸,经过验证照片中左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1)班公湖为什么西咸东淡?
(2)简述班公湖成因。
(3)用地球运动日影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左边取胜的一方是解放军?
(4)中印冲突照片是在湖泊哪一岸山坡上拍摄的?
【答案】
(1)湖泊东段有两条河流注入稀释,西段无;湖泊东西长南北窄,不利于东西水体交换。
(2)冰川融化冰碛物堆积阻塞河道积水而成,即冰川堰塞湖。
(3)当地夏季上午5点太阳位于东北天空人影朝西南;实控线东侧属于我军实际控制西侧是印军;照片中人影朝向右边是西南方即印度一侧,左边是东方即解放军一侧。
(4)班公湖北岸山坡上拍摄。
【解析】
本题以时事新闻为背景材料,考查湖泊水文特征、湖泊的成因、太阳视运动、方向的判定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
(1)首先,读图结合材料“有麻嘎藏布、多玛曲两条河流汇入,湖泊东段是淡水、西段是咸水”可知,东侧有河流注入,河流水为淡水,河流的注入稀释了湖水的盐度,而西侧无河流注入,其湖水盐度相对较高。其次,注意材料“东西狭长150公里,南北最窄处10米”可知,湖泊形态狭长,东西长而南北狭窄,不利于湖水的东西向的交换。所以班公湖西咸东淡。
(2)注意材料信息:班公湖海拔4240米,是典型的河道型湖泊。区域海拔高,冰川作用显著,冰川侵蚀搬运大量松散物质,最终冰川融化退缩,形成大量冰碛物,冰碛物堆积阻塞河道,使得河道积水,形成冰川堰塞湖,即是班公湖的形成过程。
(3)注意“运用地球运动日影知识分析”。注意材料时间“6月15日印度时间(82.5°E为基准)早上5:00左右”。6月15日为北半球夏季,当地日出东北,早上05:00太阳位于当地东北方天空,此时日影朝向西南侧。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中印班公湖交界附近解放军应位于东侧,印军应位于西侧。图中人影朝向西南侧,左图图中右边为西南方,应为印军,左边为东侧,应为解放军。
(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左侧为解放军,应位于东侧,右侧为印军,应位于西侧。所以图中照片的摄影方位应在湖泊的北侧山坡上拍摄。所以中印冲突照片是在湖泊北岸山坡上拍摄。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伦比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生物物种丰富,河流众多。马格达菜纳河(图中R)是哥伦比亚的第一大河,也是该国主要的贸易水道,沿岸地区为重要的农耕区,城镇多,河道多急流浅难.该河干流发育在宽80km的断层谷地中,上游以山地降水为主,1~2月少雨,10~11月多雨,下游河段含沙量较大。该河水力资源丰富,但由于坝址难选,开发利用率很低,少有水电站。下图示意哥伦比亚地形及河流分布。
(1)简述哥伦比亚河流流向的特征。
(2)推测R河坝址难选的原因。
(3)结合材料,评价R河的航运条件。
(4)说明哥伦比亚陆地物种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
(1)河流流向不一(差异大);西部河流部分自东向西注入太平洋;一部分自南向北注入加勒比海;东部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
(2)缺少"口小肚大"的峡谷地形;地处断层谷地和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支流沿岸地区多耕地,建坝将淹没大量良田,投资成本大增;河流沿岸人口、城镇密集;搬迁难度大。
(3)有利条件∶河流水量大,全年平均水位较高;河床宽阔,河道较平直,利于航行;位于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等。
不利条件∶下游流经热带草原区,水量季节变化大,对水运有制约作用;河道多急流浅滩,导致航行风险较大;下游河段含沙量较大,河道泥沙淤积严重,航行难度增大。
(4)地处热带地区,面积广阔,水热条件好,生物资源丰富;西部山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大,自然带谱多;热带丛林及山区环境复杂,交通不便,人类活动破坏少。
【解析】
本题以哥伦比亚为情境载体,考查河流流向特征、水电站大坝选址问题、河流航运条件、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等方面的能力。
(1)河流的流向特征应从整体和部分两个角度作答。从整体上看,流向不一,从局部看,西部河流多向西、向北流,东部河流向东流。
(2)坝址选择需考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条件(是否有口袋型地形)、地质条件(是否能避开断层或地震多发区)、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据图可知,缺少"口小肚大"的峡谷地形;地处断层谷地和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不适合建坝,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沿途人口密度、城市密度、耕地分布等角度去考虑,支流沿岸地区多耕地,建坝将淹没大量良田,投资成本大增;河流沿岸人口、城镇密集;搬迁难度大。
(3)对R河航运条件的评价,应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水量大、水道直,无结冰期等,结合材料,该河流水量大,全年平均水位较高,河道较宽阔、平直,利于航行,位于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不利条件主要表现在水量不稳、水流急,含沙量大等,结合材料和图中信息,下游流经热带草原区,水量季节变化大,水运不稳定,河道多急流浅滩,导致航行风险较大,下游河段含沙量较大,泥沙淤积严重,增大航行难度。
(4)哥伦比亚陆地物种资源丰富的原因需结合不同的地形条件分析;东部平原为热带雨林区,人口较少,热带物种丰富,西部山地垂直地域差异显著,具有亚热带、温带等物种;热带丛林山区交通不便,人类活动受限,物种保存较好。
3.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对该地区进行考察后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2)简要分析图示地区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
(3)简析水利枢纽坝址选建在P处的原因。
(4)该地区黄铜矿资源较为丰富,当地居民对黄铜矿的开发持有支持、反对两种观点。请你为这两种观点各找一条理由。支持理由: 。反对理由: 。
【答案】
(1)B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A地多;B地坡度较A地缓,土层较A地厚。
(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较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大。
(3)P处位于峡谷,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
(4)支持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反对理由:保护水环境及大气环境;保护植被和地表结构,减少水土流失。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水能及水能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等相关知识。
(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降水较多。根据等高线判断,A、B之间为山脊,B地位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A地多;A处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A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陡,土层薄;B地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相对平缓,土层较A地厚。所以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
(2)图示地区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从水能资源丰富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水能资源丰富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河流流量大,二是地势落差大。该区域等高线密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水量丰富,所以该区域水能资源丰富。
(3)大坝选址要求:工程量小,并有面积较大的集水区域;坝址通常选择在“口袋”地形的峡谷口,筑坝的工程量小,且库区蓄水量大。图中P处符合这样的筑坝条件。
(4)支持的理由可以从经济角度分析:开发该地区的黄铜矿资源,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收入;可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反对的理由可以从保护环境角度分析: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对地表植被产生破坏,而该地地形崎岖不平,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有色金属的冶炼会对大气产生污染,也会产生水污染等。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3 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3 地球上的水(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2 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2 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 宇宙中的地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优练1 宇宙中的地球(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