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展开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2020年6月21日出现的日环食是21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我国的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可见环食。这次日环食对应的我国农历日期最有可能的是( )
A.五月廿二 B.五月十五 C.五月初七 D.五月初一
2.(2分)如图为某日地球光照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2月22日16点 B.6月22日16点
C.12月22日20点 D.6月22日20点
3.(2分)2020年1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的深度。关于马里亚纳海沟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亚欧板块之下的地幔中,逐渐融化而消亡
B.太平洋板块俯冲至印度洋板块之下的地幔中,逐渐融化而消亡
C.太平洋板块洋底地壳张裂,形成深海沟
D.印度洋板块洋底地壳张裂,形成深海沟
4.(2分)2020年7月,甘肃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公园内的彩色丘陵景观是由色彩斑斓的泥岩和砂岩组成的。该类岩石具有的特征是( )
A.岩石有明显的片理构造
B.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C.岩石有明显的晶粒构造
D.岩石形成主要以内力作用为主
5.(2分)如图所示某河流流域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大致由北向南流 B.甲处宜开辟农田
C.乙处河岸适宜建设港口 D.该河流地貌称为三角洲
6.(2分)2020年6月我国长江流域遭遇持续性强降水,尽管降水量比1998年大,但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却比1998年小。这主要是因为( )
①修建大型水利设施
②退耕还湖
③中下游城市迅速发展
④工程建设人口大量外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2分)“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造成该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准静止锋
8.(2分)如图所示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的垂直自然带谱,图中A处的自然带名称是( )
A.草原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荒漠带 D.常绿硬叶林带
9.(2分)如图为我国某地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根据其流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判断该河流位于( )
A.长三角地区 B.珠三角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10.(2分)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动的原因是( )
A.海水温度差异形成的补偿流
B.低纬信风形成的风海流
C.中纬西风形成的风海流
D.海平面高差形成的密度流
11.(2分)如图为我国2012~2017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增量变动示意图,该图反映出我国人口( )
A.人口总量缓慢下降
B.劳动人口持续缓慢增加
C.老年人口增速快于少年儿童
D.少年儿童持续快速增加
12.(2分)关于人口迁移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人口迁移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B.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利大于弊,对迁入地恰恰相反
C.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能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
D.人口迁移会造成国家政局不稳定
13.(2分)“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的丁真因这句话走红网.络。理塘县地处川、藏、滇交界之地,海拔4015米,旅游资源丰富,饮食以糌粑、酥油茶为特色。丁真家乡属于( )
A.四川盆地文化 B.云贵高原文化
C.内蒙古草原文化 D.青藏高原文化
14.(2分)如图为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和水稻产量变化示意图,影响水稻总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种植技术改进 B.种植面积扩大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稻米需求增加
15.(2分)复印文字、图片等材料的商店较多见于学校周边地区,其考虑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劳动力 D.原料
16.(2分)电视剧《山海情》是一部脱贫攻坚剧,剧中男主人公马德福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村民将风沙走石的“风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实现了脱贫。脱贫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 )
①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
②贫困地区人口流出,劳动力不足
③贫困地区各类自然资源短缺
④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低,人才短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2分)上海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导致上海城市化水平高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人口数量多 B.城市生产力水平高
C.城市劳动人口比重高 D.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多
18.(2分)“五环之歌”反映的是北京城市空间分布呈一环环地不断向四周扩展的特点。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平原地形 B.河流分布
C.城市化发展 D.城市空间划分
19.(2分)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其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牧场畜牧业
B.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C.旱作农业
D.游牧畜牧业
20.(2分)2020年6月23日,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下列地理信息技术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功能相似的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20分)被称为中国花卉界“奥林匹克”的中国花卉博览会将于2021年5﹣7月在上海市崇明区举行,届时崇明区将成为“海上花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崇明岛,是长江三角洲东端长江口处的冲积岛屿,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美。目前还持续受到长江泥沙堆积,预计在50年后岛屿和北边陆地相连。近年来,由于上游的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使崇明岛的涨速减慢。
材料二:崇明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之乡,近年来,随着花卉消费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上海的花卉产业总量每年快速增长。上海市政府鼓励崇明应用科研投入花卉产业,将崇明建设成为“海上花岛”。崇明将控制私家车入岛数量,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各大客流集散地设置崇明花博专线站点,花博会展区进出主干道一北沿公路将改扩建。部分场馆永久保留,提供永久性花卉交易、展示,推广、交流区,真正举办一届‘永不落幕的花博会’。
材料三:如图。
(1)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崇明岛50年后岛屿和北边陆地相连的原因。
(2)简述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并分析近年来崇明岛“涨速减慢”的原因。
(3)分析“中国花卉博览会“选址在崇明区的有利区位条件。
(4)分析花博会的开展,给崇明区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22.(20分)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维系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江省素有“鱼米之乡”美称,但近年来粮食自给连年不足,2018年浙江粮食自给率只有26.4%,2021年浙江省出台粮油生产保供政策,口粮(稻麦)自给率要达到50%以上。
材料二:浙江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是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但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54亩。2019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5850万人,同比增加1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突破70.0%;2020 年浙江省森林覆盖率为61.15%,森林覆盖率保持高位小幅增长;2020年,浙江实现生产总值64613亿元,比上年增长3.6%。社会、经济、生态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浙江粮食的生产。
材料三:如图。
(1)描述浙江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从气候、地形、水系三个方面,分析浙江省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3)浙江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粮食自给率低,从人文地理的角度,阐述其粮食自给率低的原因。
(4)简述浙江省提高粮食自给率可采取的合理性措施。
23.(20分)莱茵河是欧洲的重要航道及沿岸国家的供水水源,对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莱茵河是西欧第一长河,上游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北麓,水流湍急,下游流经中欧平原和三角洲,水流平稳,最后注入北海。通航里程达886公里,70000 吨海轮可由此直达北海。
材料二:莱茵河干流流经的国家中在德国境内最长,流经的南部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地区发展种植业;流经的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材料三:莱茵河给欧洲带来了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如,伴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兴起,导致河流水质下降和生态退化等问题。为此,法国、德国等五国联合成立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签订《莱茵河保护公约》、颁布了《莱茵河2020年行动计划》《莱茵河2040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生态系统修复目标,树立生态一体化修复理念。目前,莱茵河的水质和生态系统在不断得到修复,两岸再现风景如画,游客如织的景象。
材料四:
(1)判断莱茵河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莱茵河是欧洲重要的航道,航运价值高。从气候、地形两方面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3)分析在德国境内莱茵河流经的南部山谷地区发展种植业,而北部平原地区发展畜牧业的原因。
(4)针对莱茵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请提出整治的可行性建议。
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2020年6月21日出现的日环食是21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我国的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可见环食。这次日环食对应的我国农历日期最有可能的是( )
A.五月廿二 B.五月十五 C.五月初七 D.五月初一
【分析】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近,月影本影能到达地面,则本影下的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解答】解: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环食就发生了,农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发生日环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日食的有关知识,需要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2.(2分)如图为某日地球光照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2月22日16点 B.6月22日16点
C.12月22日20点 D.6月22日20点
【分析】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解答】解;东经度向东增大,结合图中的经度可知,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该半球为南极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因此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结合图可知,90°E为昏线为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因此地方时为18时,与北京时间的经度相差30°,则地方时相差2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时间为6月22日20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图的相关知识,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分)2020年1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的深度。关于马里亚纳海沟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亚欧板块之下的地幔中,逐渐融化而消亡
B.太平洋板块俯冲至印度洋板块之下的地幔中,逐渐融化而消亡
C.太平洋板块洋底地壳张裂,形成深海沟
D.印度洋板块洋底地壳张裂,形成深海沟
【分析】消亡边界处板块相互靠近、碰撞挤压,若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会形成褶皱山脉,若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在大陆板块一侧会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在大洋板块一侧会形成海沟。
【解答】解:马里亚纳海沟是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而形成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由于地幔层热对流的缘故而相向移动,导致两个板块逐渐靠近并相遇,在相互碰撞中,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在两个板块碰撞线上形成了马里亚纳海沟。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红海、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原因,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消亡边界处形成的地貌类型。
4.(2分)2020年7月,甘肃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公园内的彩色丘陵景观是由色彩斑斓的泥岩和砂岩组成的。该类岩石具有的特征是( )
A.岩石有明显的片理构造
B.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C.岩石有明显的晶粒构造
D.岩石形成主要以内力作用为主
【分析】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具有两大特点: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典型代表有石灰岩、砂岩、砾岩和页岩。
【解答】解:根据材料,该类岩石是泥岩和砂岩,属于典型的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典型代表。
5.(2分)如图所示某河流流域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大致由北向南流 B.甲处宜开辟农田
C.乙处河岸适宜建设港口 D.该河流地貌称为三角洲
【分析】考查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知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向为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
【解答】解: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所以图示河流自北向南流,故A对;
甲位于河流的凹岸,为侵蚀岸,应该建港口,不应该开辟农田,故B错;
乙位于河流的凸岸,为沉积岸,河水较浅,不适合建港口,故C错;
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该河流地貌不是三角洲,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6.(2分)2020年6月我国长江流域遭遇持续性强降水,尽管降水量比1998年大,但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却比1998年小。这主要是因为( )
①修建大型水利设施
②退耕还湖
③中下游城市迅速发展
④工程建设人口大量外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分析】考查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知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向为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
【解答】解:修建大型水利设施可以调节河流径流,减少旱涝灾害,故①对;
退耕还湖可以增强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少洪涝灾害,故②对;
中下游城市发展容易导致洪涝灾害严重,故③错;
工程建设会导致人口迁入,故④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长江流域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7.(2分)“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造成该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准静止锋
【分析】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解答】解:由题目中的词句“四月熟黄梅”“冥冥细雨来““云雾密难开”可知,该地是连续性降水,且持续时间较长,应是梅雨季节,据此判断应该是在准静止锋的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只有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准静止锋,才会产生这样连续不断的阴雨天气,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我国南方梅雨天气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锋面系统与天气。
8.(2分)如图所示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的垂直自然带谱,图中A处的自然带名称是( )
A.草原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荒漠带 D.常绿硬叶林带
【分析】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解答】解:秦岭南坡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随海拔升高,热量条件减少,热量带由亚热带过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处于常绿阔叶林带和针阔叶林带之间,A处自然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9.(2分)如图为我国某地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根据其流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判断该河流位于( )
A.长三角地区 B.珠三角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分析】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的知识,主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等。
【解答】解:据图可知,图示河流有两个汛期,一个在7、8月份,为雨水补给,一个在3、4月份,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河流多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坐标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10.(2分)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动的原因是( )
A.海水温度差异形成的补偿流
B.低纬信风形成的风海流
C.中纬西风形成的风海流
D.海平面高差形成的密度流
【分析】风海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洋流。
【解答】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赤道附近表层海水主要是受到南半球低纬度的东南信风和北半球低纬度的东北信风吹拂,使得其大规模自东向西流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解答问题。
11.(2分)如图为我国2012~2017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增量变动示意图,该图反映出我国人口( )
A.人口总量缓慢下降
B.劳动人口持续缓慢增加
C.老年人口增速快于少年儿童
D.少年儿童持续快速增加
【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增加,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减少。就全世界而言,人口增长只有人口自然增长一个因素,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解答】解:人口总量缓慢上升,A错误;
劳动人口持续缓慢减少,B错误;
老年人口增速快于少年儿童,C正确;
少年儿童波动增长,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人口数量的变化,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12.(2分)关于人口迁移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人口迁移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B.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利大于弊,对迁入地恰恰相反
C.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能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
D.人口迁移会造成国家政局不稳定
【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1)迁入地﹣﹣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2)迁出地﹣﹣有利: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解答】解: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对于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来说,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作用;对于迁入地来说,大量人口迁入必然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3.(2分)“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的丁真因这句话走红网.络。理塘县地处川、藏、滇交界之地,海拔4015米,旅游资源丰富,饮食以糌粑、酥油茶为特色。丁真家乡属于( )
A.四川盆地文化 B.云贵高原文化
C.内蒙古草原文化 D.青藏高原文化
【分析】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的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解答】解:理塘位于青藏高原的横断山脉中段,属于青藏高原文化区,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了丁真家乡属于的文化圈,读文字材料分析解决问题。
14.(2分)如图为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和水稻产量变化示意图,影响水稻总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种植技术改进 B.种植面积扩大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稻米需求增加
【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
【解答】解:读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和水稻产量变化示意图,图示时间水稻种植面积减小,水稻总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种植技术改进,单产提高,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5.(2分)复印文字、图片等材料的商店较多见于学校周边地区,其考虑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劳动力 D.原料
【分析】商业区的布局要求:商业区的布局一般有市场最优原则(靠近城市几何中心)和交通最优原则(市区边缘环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处)。
【解答】解:复印文字、图片等材料的商店较多见于学校周边地区,其考虑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学生是消费的主体,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商业区的布局,理解即可。
16.(2分)电视剧《山海情》是一部脱贫攻坚剧,剧中男主人公马德福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村民将风沙走石的“风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实现了脱贫。脱贫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 )
①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
②贫困地区人口流出,劳动力不足
③贫困地区各类自然资源短缺
④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低,人才短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解答】解:《山海情》中可爱的西海固移民们,他们离开世代居住的穷乡僻壤,迁徙到贺兰山下,将风沙走石的戈壁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脱贫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①正确;
贫困地区人口流出,劳动力不足,②正确;
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低,人才短缺,④正确;
贫困地区部分自然资源短缺,③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17.(2分)上海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导致上海城市化水平高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人口数量多 B.城市生产力水平高
C.城市劳动人口比重高 D.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多
【分析】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解答】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导致上海城市化水平高的根本原因是上海市的城市生产力水平高;故B对,AC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熟记城市化的各种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18.(2分)“五环之歌”反映的是北京城市空间分布呈一环环地不断向四周扩展的特点。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平原地形 B.河流分布
C.城市化发展 D.城市空间划分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历史、经济、社会、行政等四方面。
【解答】解:北京城市空间分布呈一环一环的向四周扩散的特点,是因为位于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市中心具有吸引作用,故形成团块状的城市形态,即呈环状不断向四周扩展的形态,故A正确。
北京的城市空间分布为环状扩散,不符合沿河流分布的空间形态,故B错误。
城市化发展反映的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不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故C错误。
城市空间划分表现为不同功能区的划分,“五环之歌”反映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环状分布,受地形及经济因素的影响大,与城市空间划分的相关性较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19.(2分)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其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牧场畜牧业
B.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C.旱作农业
D.游牧畜牧业
【分析】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解答】解: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有广阔的牧场,草料、饲料丰富,其农业地域类型是牧场畜牧业,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理解即可。
20.(2分)2020年6月23日,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下列地理信息技术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功能相似的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遥感技术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监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在农业上,可用于植被资源调查、作物产量估测和病虫害预测等多方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解答】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所以全球定位系统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功能相似,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3S技术与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的有关知识,需要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20分)被称为中国花卉界“奥林匹克”的中国花卉博览会将于2021年5﹣7月在上海市崇明区举行,届时崇明区将成为“海上花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崇明岛,是长江三角洲东端长江口处的冲积岛屿,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美。目前还持续受到长江泥沙堆积,预计在50年后岛屿和北边陆地相连。近年来,由于上游的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使崇明岛的涨速减慢。
材料二:崇明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之乡,近年来,随着花卉消费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上海的花卉产业总量每年快速增长。上海市政府鼓励崇明应用科研投入花卉产业,将崇明建设成为“海上花岛”。崇明将控制私家车入岛数量,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各大客流集散地设置崇明花博专线站点,花博会展区进出主干道一北沿公路将改扩建。部分场馆永久保留,提供永久性花卉交易、展示,推广、交流区,真正举办一届‘永不落幕的花博会’。
材料三:如图。
(1)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崇明岛50年后岛屿和北边陆地相连的原因。
(2)简述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并分析近年来崇明岛“涨速减慢”的原因。
(3)分析“中国花卉博览会“选址在崇明区的有利区位条件。
(4)分析花博会的开展,给崇明区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分析】(1)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内力作用表现为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2)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知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中国花卉博览会”选址在崇明区,可以从自然方面、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去分析其有利的区位条件。
(4)花博会的开展,给崇明区带来了很多有利的影响,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结合材料一可知,崇明岛50年后与北边陆地相连,是由泥沙堆积所致,故可从崇明岛北部泥沙堆积强盛的方面进行分析。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自西向东注入东海,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岸侵蚀,北岸堆积;长江入海口河床平稳,泥沙堆积作用强盛,因此50年后和北边陆地接壤。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特征和整体变化规律,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可知,崇明岛近年来“涨速减慢”与上游的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关,故可从泥沙来源减少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长江上游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导致长江下游携带泥沙量减少;下游泥沙沉积作用减弱,导致崇明岛长速减慢。
(3)结合材料可知从自然区位方面分析,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等已经成为有名的花卉之乡,有花博会开展的原料来源;从社会社会经济区位方面分析,崇明依托市区经济和科技力量花卉产业有科技的支撑;政府大力支持;紧邻上海市区,消费市场广大从交通条件方面分析,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各大客流集散地设置崇明花博专线站点,花博会展区进出主干道北沿公路的改扩建等,花博会交通便利。
(4)助推上海崇明区建成“海上花岛”,促进花卉业的发展,调整和优化了产业结构永久性的花卉交易、论坛、展示、推广、交流区等举措,可加强上海与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拉动上海市的旅游业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崇明花博专线站点,改扩建公路进出主干道场馆的建设与保留,推动了崇明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获得社会效益众多花卉产业的发展,限制私家车进岛,建设场馆材料环保、能源的绿色,使崇明生态更佳,环境效益更好。
故答案为:
(1)长江自西向东注入东海,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岸侵蚀,北岸堆积;长江入海口河床平稳。泥沙堆积作用强盛。因此50年后和北边陆地接壤。
(2)原理:地理环境各要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特征和整体变化规律,一种要索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河流上游保护植被和修建水库,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变少,河流含沙量变少。
(3)自然区位: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花卉众多。社会经济区位:崇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
(4)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以及崇明岛的面积变化与花卉产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22.(20分)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维系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江省素有“鱼米之乡”美称,但近年来粮食自给连年不足,2018年浙江粮食自给率只有26.4%,2021年浙江省出台粮油生产保供政策,口粮(稻麦)自给率要达到50%以上。
材料二:浙江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是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但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54亩。2019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5850万人,同比增加1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突破70.0%;2020 年浙江省森林覆盖率为61.15%,森林覆盖率保持高位小幅增长;2020年,浙江实现生产总值64613亿元,比上年增长3.6%。社会、经济、生态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浙江粮食的生产。
材料三:如图。
(1)描述浙江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从气候、地形、水系三个方面,分析浙江省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3)浙江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粮食自给率低,从人文地理的角度,阐述其粮食自给率低的原因。
(4)简述浙江省提高粮食自给率可采取的合理性措施。
【分析】(1)考查地理位置的知识,地理位置的描述可以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描述。
(2)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3)分析浙江省粮食自给率低的原因,可以从人口、工业化、劳动力、生态环境等方面出发。
(4)分析浙江省提高粮食自给率可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政策和农业规模化等方面出发。
【解答】解:(1)描述浙江省地理位置的特点,可以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出发。读图可知,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与上海市、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接壤。地处亚热带。
(2)浙江省被称为“鱼米之乡”是因为有利于渔业和水稻种植业的发展的条件。从气候方面分析,浙江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雨热同期,降水充沛,热量充足,有利于水稻生长;从地形方面分析,浙江省北部平原、沿海丘陵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水稻种植;从河流水系方面分析,浙江省河湖众多,鱼类资源丰富;浙江省东临东海,海洋渔业资源丰富。
(3)浙江省经济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常住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由于浙江省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化、工业化等原因不断占用农业用地,导致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产量不足,需要大量调入粮食;由于浙江省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少,务农成本高,粮食种植附加值低;城市人口众多,居民对水果、蔬菜、蛋、肉、乳制品等需求不断增加,导致粮食种植减少。在生态环境方面,由于浙江省生态退耕,森林覆盖率高,导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粮食产量不足。
(4)可以培养农业人才,不断提高农业种植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在政府政策方面,政府应加大对粮食种植的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粮;同时严守耕地红线,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农业规模化发展,提高粮食产量。
故答案为:
(1)海陆位置: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与上海市、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接壤。纬度位置:地处亚热带。
(2)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充沛,有利于水稻生长;地形:浙江省北部平原、沿海丘陵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水稻种植;水系:浙江省河湖众多,鱼类资源丰富;浙江省东临东海,海洋渔业资源丰富。
(3)人口:浙江省常住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城市化和工业化:由于浙江省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化、工业化等原因不断占用农业用地,导致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产量不足,需要大量调入粮食;劳动力:由于浙江省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少,务农成本高,粮食种植附加值低;城市居民对水果、蔬菜、蛋、肉、乳制品等需求不断增加,导致粮食种植减少。生态:由于浙江省生态退耕,森林覆盖率高,导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粮食产量不足。
(4)农业科技:培养农业人才,不断提高农业种植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政策:①政府加大对粮食种植的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粮;②严守耕地红线,切实保护耕地;农业规模化:加强农业规模化发展,提高粮食产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特点,农业区位因素,粮食自给率低的原因和提高措施等相关知识。
23.(20分)莱茵河是欧洲的重要航道及沿岸国家的供水水源,对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莱茵河是西欧第一长河,上游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北麓,水流湍急,下游流经中欧平原和三角洲,水流平稳,最后注入北海。通航里程达886公里,70000 吨海轮可由此直达北海。
材料二:莱茵河干流流经的国家中在德国境内最长,流经的南部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地区发展种植业;流经的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材料三:莱茵河给欧洲带来了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如,伴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兴起,导致河流水质下降和生态退化等问题。为此,法国、德国等五国联合成立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签订《莱茵河保护公约》、颁布了《莱茵河2020年行动计划》《莱茵河2040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生态系统修复目标,树立生态一体化修复理念。目前,莱茵河的水质和生态系统在不断得到修复,两岸再现风景如画,游客如织的景象。
材料四:
(1)判断莱茵河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莱茵河是欧洲重要的航道,航运价值高。从气候、地形两方面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3)分析在德国境内莱茵河流经的南部山谷地区发展种植业,而北部平原地区发展畜牧业的原因。
(4)针对莱茵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请提出整治的可行性建议。
【分析】(1)结合“德国地形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下游河段影响河流地貌差异的主要原因。
(2)莱茵河流域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该气候控制地区全年降水均匀,降水丰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冬季气温大于0℃,无结冰期;莱茵河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3)从纬度位置影响热量、土壤肥沃程度、水热资源分布等方面对比分析德国南、北部自然条件即可。
(4)该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合理即可。
【解答】解:(1)莱茵河上游流经阿尔卑斯山,落差大,地势崎岖,水流湍急,流水下蚀作用强烈,河谷加深,切割河床形成“V”型峡谷。下游流经中欧平原和三角洲,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河区区海水的顶托作用显著,流水堆万元用强,泥沙大量堆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2)莱茵河主要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流量稳定,利于航行,航运价值较高;莱茵河流域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大于0℃,河流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中下游主要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河流流速慢,河道宽阔,通航里程长,适宜发展内河航运。
(3)结合图文信息分析,南部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热量条件较好;南部虽然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但山谷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河谷中有较肥沃的冲积土壤;溉水源充足,可发展种植业。德国北部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虽地处平原,但受西风影响气候湿冷,不适合发展谷物生产,但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所以发展畜牧业。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治理莱茵河流域水质污染和生态恶化,需要加强流域各国间高效合作机制,只有全流域各国统一思想,共同和保护和治理莱茵河,才能收到实效;建立和完善监测和预警机制,莱茵河的保护和环境的治理需要长期的进行,因此需要各国人们之间互相监督,并定期采样监测;建立流域信息互通平台,加强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统一采取行动治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颁布相应的法规和公约,加强宣传教育,减少污染物随意排放;业。在莱茵河流域减少有水污染企业的数量,加大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数量,调整流域产业结构;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护流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综合开发利用流域内水资源及其它资源等。
故答案为:
(1)上游:峡谷。上游流经阿尔卑斯山,地势崎岖,水流急,流水以下蚀作用为主,切割河床形成峡谷。
下游:平原或三角洲(冲积平原或河口三角洲)下游流经地区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流水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2)气候:主要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气候温暖,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
地形:中下游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流速慢,河道宽阔。
(3)南部纬度较低,虽然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但山谷地区地势相对地平,热量条件较好,可发展种植业。北部纬度较高,虽地处平原,但受西风影响气候湿冷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所以发展畜牧业。
(4)加强流域各国间高效合作机制;树立﹣一体化生态修复理念;建立和完善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流域信息互通平台;颁布相应的法规和公约,减少污染物随意排放;调整流域产业结构;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护流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综合开发利用流域内的水资源及其它资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类型及成因、内河航运发展条件、农业区位和生态问题的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据图文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8/4 18:59:32;用户:李超;邮箱:lichao317807156@126.com;学号:19716718
上海市宝山区2022届高考二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宝山区2022届高考二模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二(高三)等级考地理二模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二(高三)等级考地理二模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