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阳高县2023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展开大同市阳高县2023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
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涂色部分。
(________) (________)
2.12 个亿,6 个千万,40 个万和 5 个百组成的数是(______),读作(______)。
3.50粒大米约重2克,照这样计算,一亿粒大米约重(______)吨。
4.一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50万,那么这个数最大是(_______),最小是(_____)。
5.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a+60=60+______ (23+75)+25=23+((______)+______)
190-79-21=190-(79(_____)21)
(a×b)×c=______×((______)×______)
79×99+79=79×((______))
6.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203+(97+a)=(203+)+ 25×48=25×4×=25×4025×
298-35-165=298-() 54×19+46×19=()19
7. “小马虎”把28×(□+2)错算成28×□+2,这样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差(________).
8.如图中一共有_____个三角形.
9.下边算盘上的数写作(_______________),这个数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数的最高位是(___________)位,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____)万.
10.有两根6厘米长的小棒,如果再添一根a厘米长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a最大是(________),这时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填整数)
11.看图列方程。
方程:_____________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2.同一平面内,数对(2,x)与数对(2,y)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______)
13.半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条数和圆一样多。(________)
14.如果,那么。(______)
1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高一定相等.(______)
16.这个图形可以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______)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7.在计算274×35的时候,2与5相乘表示( )
A.2×5 B.20×5 C.200×5
18.用火柴棒按下面的方式摆正方形,摆5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
A.16 B.18 C.20 D.22
19.下面各式简便计算错误的是( )
A.99×12=100×12-12 B.25×32=25×4+8×25
C.560÷14=560÷7÷2
20.100粒大米大约重400克,一亿粒大米大约重( )
A.4吨 B.40吨 C.400吨 D.4000吨
21.下图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D.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
22.直接写出得数.
24×5= 400+270= 4÷100=
15×40= 0.05×1000= 2800÷40=
20+150÷6= (40+90)×4= 392×(0÷36)=
23.简便计算。
7.86×24+2.6×78.6 12.4×101-12.4 8.09+7.56+2.91
24.直接写出结果.
4×25= 60÷20= 18×5= 480÷8=
30×900= 350÷70= 21×40= 92÷2=
五、操作题
25.把图中的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6.画一画:画出下面平行四边形指定底边上的一条高,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2%
六、解决问题
27.每套运动服54元,每条连衣裙90元。5套运动服的价钱可以买几条连衣裙?
28.新华书店在儿童节举行优惠购书活动,购买一种图书的优惠方案如下。
购买数量/本 | 1~9 | 10~19 | 20~30 |
单价/(元/本) | 28 | 25 | 20 |
(1)四(1)班准备购买18本、四(2)班准备购买9本这样的图书,各应付多少元?(3分)
(2)如果两个班合起来购买,两个班一共可以节省多少元?(3分)
29.学校有一个正方形花园(如图),如果把花园的一组对边各增加2米,这样花园就变成了长方形,面积增加了16平方米。
(1)学校的正方形花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
(2)为了方便同学们参观,学校要在正方形花园的四周加铺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0.某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要给620棵树浇水。三年级每天浇40棵,浇了8天;剩下的由四年级来浇,5天浇完。平均每天浇多少棵?
31.有甲、乙两桶色垃油,如果向甲桶中倒入8千克,则两桶色拉油就一样重;如果向乙桶中倒入12千克,乙桶的色拉油就是甲桶的5倍。问甲、乙两桶原来各有色拉油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
1、0.25 1.1
【分析】(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阴影部分为25份,用小数表示是0.25。
(2)可以分为两部分:左面为1,右面的单位“1”平均分成10份,阴影部分表示其中的1份,用小数表示是0.1;与左面的单位“1”合起来为1.1。
【详解】(1)图一,阴影部分用小数表示为:0.25;
(2)图二,阴影部分用小数表示为:1.1;
故答案为:0.25,1.1。
解决本题主要依据小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2、 1260400500 十二亿六千零四十万零五百
【解析】略
3、4
【详解】此类题型先考虑后者是前者的多少倍,再进行单位名称的换算。绝大多数情况下,单位都不统一,由于0的个数比较多,转换单位时细心一些。
从题意中得知100000000粒大米是50粒大米的2000000倍,那么质量也是2克的2000000倍得到4000000克,再将克转化成吨。
【详解】100000000÷50=2000000;
2000000×2=4000000(克);
4000000克=4吨;
故答案为:4
4、504999 495000
【解析】略
5、a 75 25 + a b c 99+1
【分析】(1)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
(2)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
(3)运用了减法的性质。
(4)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
(5)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详解】a+60=60+a (23+75)+25=23+(75+25)
190-79-21=190-(79+21) (a×b)×c=a×(b×c)
79×99+79=79×(99+1)
故答案为:a,75,25,+,a,b,c,99+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6、97;a;12;+;8
35;+;165;54;+;46;×
【解析】略
7、54
【详解】略
8、1
【详解】试题分析:因为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所以只要看底边有几条线段就有几个三角形.
解:底边上线段一共有:4+3+2+1=1(条),
所以一共有1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1.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将三角形的个数转化成线段的条数来解答.
9、3080007 三百零八万零七 百万 308
【详解】略
10、11 23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因为6+6>第三边,即第三边小于12厘米
根据题意要求必须是整数,而小于12的最大整数是11,所以a最大是11;
三角形的周长是6+6+11=23(厘米);
故答案为:11;23。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一定要熟记。
11、78+x=103
【解析】略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2、×
【详解】[分析]根据数对的定义,竖排表示列,横排表示行,所以应该是在同一列,同一行是错误的。
13、×
【分析】轴对称图形定义为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直线叫做对称轴,并且对称轴用点画线表示。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半圆的对称轴有1条,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理解与应用。
14、×
【分析】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详解】如果,那么☆-△=351,而不是。
故答案为:×
掌握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15、√
【详解】略
16、√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此图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图形平移得到。
【详解】根据平移的特征可知:这个图形可以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仔细观察图形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7、C
【解析】略
18、A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摆1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每增加1个正方形需要增加3根火柴棒,摆5个正方形就是在1个正方形的基础上增加了4个正方形,就是增加了4个3根火柴棒,据此解题。
【详解】4+(5-1)×3
=4+4×3
=4+12
=16(根)
答:摆5个正方形需要16根火柴棒。
故答案为:A
探索规律时,往往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要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出每次变化过程中都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19、B
【解析】略
20、C
【解析】略
21、C
【分析】观察这个物体,从上面看有5个小正方形,分成两行,第一行有3个小正方形,第二行有2个小正方形,与第一行并排且中间少一个,据此选择。
【详解】由分析可得,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故选择:C。
此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真观察图形,找出不同方向上每个正方形的相对位置是解题关键。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
22、120;670;0.04;
600;50;70;
45;520;0
【详解】在除法计算中,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多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即可.
23、393;1240;18.56
【分析】(1)根据积不变的规律,将7.86×24改写为78.6×2.4,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3)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详解】7.86×24+2.6×78.6
=78.6×2.4+2.6×78.6
=(2.4+2.6)×78.6
=5×78.6
=393
12.4×101-12.4
=(101-1)×12.4
=100×12.4
=1240
8.09+7.56+2.91
=7.56+(8.09+2.91)
=7.56+11
=18.56
本题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4、100;3;90;60
27000;5;840;46
【详解】略
五、操作题
25、
【解析】略
26、
【详解】[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和梯形、三角形的性质结合起来画一条满足条件的高。
六、解决问题
27、3条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先求出买5套运动服需要花费的钱数。再根据数量=总价÷单价,求出可以购买连衣裙的条数。
【详解】54×5÷90
=270÷90
=3(条)
答:5套运动服的价钱可以买3条连衣裙。
熟练掌握单价、总价和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关系解决问题。
28、(1)450元,252元
(2) 162元
【详解】(1)18×25=450(元) (买18本,选图书单价是25元/本。)
9×28=252(元) (买9本,选图书单价是28元/本。)
答:四(1)班应付450元,四(2)班应付252元。
(2)两个班合起来,一共要买18+9=27(本) (应选图书单价是20元/本)
27×20=540(元)
节省:450+252-540=162(元)
答:两个班一共可以节省162元。
综合式按步得分;分步列式算对全得分,若第一步错全扣;若最后一步得数算错扣一半分。答名、单位名称各0.5分。
29、(1)画图无;64平方米
(2)36平方米
【详解】【分析】(1)因为花园的一组对边各增加2米,面积增加了16平方米,所以新增的长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新增的长方形的宽是2米,可以求出新增长方形的长,而新增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边长。
(2)因为正方形花园的四周加铺一条1米宽的小路,所以可以发现新图形还是正方形并且边长比原来增加了2米,所以要求小路的面积可以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原本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小路的面积。
【详解】(1)16÷2=8(米)
8×8=64(平方米)
答:学校的正方形花园的面积是64平方米。
(2)8+1+1=10(米)
10×10-8×8
=100-64
=36(平方米)
答:这条小路的面积是36平方米。
此题考查画示意图的策略,考查学生能正确应用所学策略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0、60棵
【解析】(620-40×8)÷5=60(棵)
答:平均每天浇60棵.
31、甲桶5千克;乙桶13千克
【分析】如果向甲桶中倒入8千克,则两桶色拉油就一样重,可知原来乙桶比甲桶多8千克;如果向乙桶中倒入12千克,这时乙比甲多12+8=20千克,又这时乙桶的色拉油就是甲桶的5倍,根据差倍公式,用20÷(5-1)可以求出原来甲桶的重量,然后再加上8千克,就是原来乙桶的重量。
【详解】(12+8)÷(5-1)
=20÷4
=5(千克)
5+8=13(千克)
答:甲桶原来有色拉油5千克,乙桶原来有色拉油13千克。
本题关键是求出两桶的质量差,然后再根据倍数关系,由差倍公式:差÷(倍数-1)=较小数进行解答。
2023届大同市南郊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大同市南郊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心思考,认真填写,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反复比较,慎重选择,细心计算,认真检查,操作题,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大同市阳高县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大同市阳高县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心思考,我会选,认真辨析,我会判,仔细观察,我会填,认真细致,我会算,动手操作,我能行,生活问题,我会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同市阳高县2023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大同市阳高县2023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神奇小帮手,我是小法官,快乐ABC,勤奋的你来算一算,操作题,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