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考网_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展开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P-31 S-32 C1-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Au-19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1年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主题的是
A. 使用脱硫煤,减少酸雨形成
B. 深埋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C. 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形成,不符合题意;
B、深埋废旧电池,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水源和土壤,符合题意;
C、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 B.向试管中加锌粒 | C.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 D.称量食盐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热液体时,管内液体体积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A错误;
B、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时,应注意“一横、二放、三慢竖”,B错误;
C、氯化钾和熟石灰不反应,无现象,氯化铵与熟石灰作用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可以鉴别,C正确;
D、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D错误。
故选C。
3. 对于人体必需元素,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缺氟会引起贫血,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B. 缺碘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D.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不是缺氟,选项说法错误;
B、人体缺碘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选项说法正确;
C、人体缺锌易导致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严重时易患侏儒症,选项说法正确;
D、人体缺硒易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为;A
4. 绿茶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N2O3)具有消脂减肥、健脑提神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
B. 茶氨酸由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1个氮分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 茶氨酸分子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D. 茶氨酸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B、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茶氨酸这种物质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
D、茶氨酸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4×1):(14×2)=6:1:2,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 某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使用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试管口略向上倾斜,利于管口冷凝水回流 B. 导管伸入试管较长,便于气体导出
C.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导管伸入试管较长,粉末状固体易堵塞管,气体不易导出,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氧气的密度较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常采用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 鉴别物质 | 鉴别方法 |
A | 羊毛线和涤纶线 | 分别点燃,闻气味,观察现象 |
B | K2SO4溶液和Na2SO4溶液 | 分别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 |
| 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 | 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
D |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 分别加入H2O2溶液,观察现象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的羽毛味,涤纶为合成纤维,灼烧时无烧焦的羽毛味,采用灼烧闻气味法,可鉴别两物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硫酸钾和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时,都含有硫酸根离子,故均有白色沉淀生成,无法鉴别,B错误,符合题意;
C、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石灰水时无现象,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石灰水时有白色沉淀碳酸钙生成,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木炭粉中加入双氧水,无现象,向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时,有大量气泡生成,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甲醚与液化石油气相似,被誉为“21世纪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可用作公交车燃料。甲醚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 B. 丙、丁均为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D. 甲醚的化学式与乙醇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得甲为乙为丙为丁为,故化学方程式为:,选项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由图得丙是二氧化碳,丁是水,符合氧化物定义,选项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不是分子,选项错误;
D、乙醇的化学式为,由甲醚与酒精的化学式中原子的种类及个数相同可知,甲醚的化学式与乙醇相同,选项正确;
答案为:C
8.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木炭体现氧化性 B. 实验中,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
C. 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D. 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在该反应中,木炭得到氧,体现还原性,符合题意;
B、实验中,氧化铜失去氧,属于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C、木炭和氧化铜反应条件是高温,酒精灯上加网罩,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现将等质量且形状相同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 B. 金属活动性:乙<丙<甲
C.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D. 甲、乙、丙可能分别是锌、铁、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且生成物中金属元素均为+2价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结合图像可知,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选项错误;
B、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越多,结合图像可知,金属活泼性为甲>丙>乙,故选项正确;
C、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故消耗酸的质量为甲>乙>丙,故选项错误;
D、由金属的活泼性:甲>丙>乙,及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可知甲、乙、丙不可能分别为锌、铁、镁,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 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中和反应实验时,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溶液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是
A. b点和e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B. 图中温度曲线从室温上升到e点,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c点和f点所示溶液pH>7,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D. 该实验是将稀硫酸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一开始pH小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至大于7,故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详解】A、b点时,pH=7,e点时,温度最高,说明b点和e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图中温度曲线从室温上升到e点,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C、c点和f点所示溶液pH>7,说明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符合题意。
故选D。
11. 试样X由FeO和CuO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若全部的粉末Y和全部的溶液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是6.4g,则每份试样X中CuO的质量为
A. 4g B. 8g C. 16g D. 32g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亚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粉末Y中含铁和铜,
试样与过量盐酸反应,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故所得溶液Z为FeCl2、CuCl2和HCl的混合液,将粉末Y与Z混合,发生反应:Fe+CuCl2=FeCl2+Cu;Fe+2HCl=FeCl2+H2↑,由生成的溶液呈酸性且溶液中不含Cu2+可知,不溶物W全部是金属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W中铜来自于2份试样X,故每份试样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故选A。
12. 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现有HCHO和CO的混合气体20g,将其点燃,充分燃烧后,把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7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4g B. 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6%
C. 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 D. 混合气体中HCHO和CO的质量比是3:7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故A说法正确;
B、该混合物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m(C)=8.4g,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B说法正确;
C、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m(H)=20g-8.4g-11.2g=0.4g,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C说法错误;
D、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4g,则混合气体中甲醛的质量为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0g-6g=14g,两者质量比为6g:14g=3:7,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8分)
13.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三位科学家。锂是最轻的金属。锂离子电池是可充电的新型高能电池,因质量轻、电容量大,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摄像机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 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
B. x=2,锂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
C. 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
D. 锂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金属,其单质是密度最小的金属
(2)下图A~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种元素。锂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图中____(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
(3)某种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钴酸锂(LiCoO)和碳单质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已配平),其中R的化学式为______。LiCoO中Co的化合价为____。
【答案】(1)A (2) ①. 3##三 ②. B
(3) ①. LixC6 ②. +3
【解析】
【小问1详解】
A、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故该项说法错误;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x+1,x=2,故该项说法正确;
C、锂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为第2周期元素,故该项说法正确;
D、锂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金属元素,其单质是密度最小的金属,故该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小问2详解】
由结构图示知,A为H,B为Na,C为S,D为S2-,故共表示氢、钠、硫3种元素;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化学性质相似,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而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虽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似,锂原子和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相似。故选B。
【小问3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保持不变,对比等号两边各原子数可知,R的化学式为LixC6;LiCoO2中Li呈+1价,O呈-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Co为+3价。
14. 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絮凝剂的名称是______,常用吸附剂的名称是______。
(2)二氧化氯(ClO2)是净水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工业上制备ClO2的一种方法是2NaClO3+4HCl=2NaCl+2C1O2+Cl2↑+2H2O,此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共有____种。
(3)自来水进用户前,需进行检测化验。用pH试纸测定自来水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_________________,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自来水的pH。
(4)在实验室里,电解水的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产生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明矾 ②. 活性炭
(2)4 (3)用玻璃棒燕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4) ①. 2H2O2H2↑+O2↑ ②. O2
【解析】
【小问1详解】
净水过程中,常用明矾作絮凝剂,用于吸附沉降水中悬浮颗粒;常用活性炭作吸附剂,用于吸附去除水中色素和异味;
【小问2详解】
该反应中,氯酸钠中氯呈+5价,盐酸和氯化钠中氯呈-1价,二氧化氯中氯呈+4价,氯气中氯呈0价,氯元素的化合价共有4种;
【小问3详解】
测定pH时,应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藏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pH;
【小问4详解】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产生氧气,其化学式为:O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产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15. 已知KCl、Na2SO4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填字母,下同)。
A. t=27℃(或t=61℃)时,KCl与Na2SO4的溶解度相等
B. t<27℃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KCl≤NaSO
C. 27℃<t≤61℃时,溶解度:KCl≤Na2SO4
D. t=27℃时,将不饱和KCl溶液变成其饱和溶液,可用加溶质的方法
(2)现有40℃时K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只含两种溶质,且均饱和),若要得到纯净的Na2SO4晶体,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
A. 降温到10℃,过滤
B. 降温到27℃,过滤
C. 升温到61℃,趁热过滤
D. 蒸发适量水后,恢复到40℃,过滤
(3)如图所示,试管内是61℃时KC1或Na2SO4的饱和溶液,若向烧杯内的水中加人物质X,会观察到试管内有固体析出,则试管内溶液中的溶质与X的组合可能是下表中的____。
选项 | A | B | C | D |
试管内溶液中的溶质 | KCl | KCl | Na2SO4 | Na2SO4 |
物质X | NH4NO3 | CaO | NaCl | 浓硫酸 |
(4)40℃时,将Na2SO4的饱和溶液148g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Na2SO4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g。
【答案】(1)B (2)C
(3)AD (4)52
【解析】
【小问1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7℃或t=61℃时,KCl与Na2SO4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温度低于27℃时,溶解度恒有KCl>Na2SO4,故两者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KCl> Na2SO4,故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7℃<t≤61℃时,溶解度:KCl≤Na2SO4,故C正确;
D、t=27℃时,可通过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方法将不饱和KCl溶液变成其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小问2详解】
A、降温到10℃时,KCl、Na2SO4均有大量晶体析出,故A错误;
B、将40℃下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7℃时, KC1,Na2SO4均有大量晶体析出,故B错误;
C、将40℃下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1℃时,KCl溶解度升高,Na2SO4溶解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蒸发适量水的过程中,溶剂减少,有溶质KC1、Na2SO4析出,故D错误;
故选C;
【小问3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钾溶解度降低,有固体析出,故A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钾溶解度升高,故B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热效应,试管内无固体析出,故C错误;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t>61℃时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有固体析出,故D正确;
故选AD;
【小问4详解】
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52g,需加入水的质量为52g。
16. 硅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电子部件制造等领域。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以高纯硅为材料制成。工业上,用焦炭与二氧化硅反应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将粗硅提纯后可以得到高纯硅,工艺流程简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与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最多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实验室里,二氧化硅与镁粉混合加热发生置换反应,也可得到粗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SiH4与HCl,每个分子内所有原子的电子数总和均为_____(填数字)。
【答案】(1)SiO2
(2)化合反应 (3)
(4)
(5)18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为氧元素,与硅形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氧显-2价,硅显+4价,化学式为:SiO2。
【小问2详解】
反应②为硅与氯气在高温下化合生成四氯化硅的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化合反应。
【小问3详解】
反应③是SiCl4和H2在高温下生成Si和HCl,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需要在无氧的环境中进行,原因是防止氢气因遇到氧气发生爆炸或者防止生成的硅被空气氧化。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硅与镁粉混合加热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硅和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依据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SiH4中电子总数=14+4=18,HCl分子中电子总数=1+17=18,均为18个。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6分)
17. 乙二酸俗称草酸,菠菜等植物中含量较多。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到157℃条件下,乙二酸能发生反应:。依据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可验证乙二酸发生分解反应的产物。已知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A中现象是_______,A与D中的仪器及药品______(填“能”或“不能”)互换。
(2)B中试剂瓶内盛放足量的物质,其名称是_____。
(3)实验时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乙二酸发生分解反应的产物中有___(填化学式)。
(5)G处点燃尾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粉末由白色变为蓝色 ②. 不能
(2)澄清石灰水 (3)
(4)CO (5)2CO+O22CO2
【解析】
【小问1详解】
乙二酸分解反应产物中含有水蒸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因此可观察到A中U形管内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A中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产物中水的存在,D中无水氯化钙用作干燥剂,用于除去水蒸气;无水氯化钙遇水无明显现象,无法验证产物中有水,故不能交换位置。
【小问2详解】
B中试剂用于验证并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可用澄清石灰水。
【小问3详解】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高温还原四氧化三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3Fe+4CO2。
【小问4详解】
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进入装置E中气体不含二氧化碳,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结合两者说明进入装置E中气体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小问5详解】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G处放置燃着的酒精灯用于点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点睛】本题目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实验操作原理,把握题给信息,掌握实验操作方法,题目有一定难度。
18. 实验室里有密度为1.84g/cm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欲用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9.2%的稀硫酸196g,然后用这种稀硫酸除去铁锈。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98%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mL,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mL。(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
(2)配制过程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有_____(填仪器名称)。
(3)实验时,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_____溶液。
(4)经测定,配制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9.2%,其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填字母)。
①所用98%浓硫酸在实验桌上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②稀释前,用蒸馏水润洗配制稀硫酸的烧杯
③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④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
⑤量取浓硫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A. ①③⑤ B. ③④⑤ C. ①② D. ②④
(5)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用稀硫酸除去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①. 10 ②. 177.6
(2)长颈漏斗 (3)NaHCO3##碳酸氢钠 (4)C
(5)
【解析】
【小问1详解】
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设需要98%浓硫酸的体积为x,则有: 1.84g/mL×x×98%=196g×9.2%,解得x=10mL,需要水的质量为196g-1.84g/mL×10mL=177.6g,故需加水的体积为;
【小问2详解】
配该溶液过程中需使用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试剂瓶,不需要长颈漏斗;
【小问3详解】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溅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小问4详解】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若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则量取出的浓硫酸中硫酸质量偏小,因此配制出来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将偏小:
②烧杯若先用蒸馏水润洗,将导致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将导致水的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若有水溅出,将导致水的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⑤量取浓硫酸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凹液面最低处在刻度线之上,溶质偏多,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选C。
【小问5详解】
氧化铁可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9. 某化工产品的成分是氯化钾和氢氧化钾的固体混合物。20℃时,在实验室里,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该固体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然后再向锥形瓶中加入氯化铜溶液,振荡,充分反应后过滤,称量沉淀的质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 甲 | 乙 | 丙 |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 20 | 20 | 30 |
加入氯化铜溶液的质量/g | 100 | 89.8 | 89.8 |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g | 9.8 | m | 9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___同学所做的实验中,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2)恰好完全反应时,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答案】(1) ①. 9.8 ②. 乙
(2)解:设乙中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反应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y
y=11.2g
x=14.9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7%。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3.7%。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乙对比,甲比乙多加了氯化铜溶液:乙、丙对比,丙比乙多加了固体样品;甲、丙中生成的沉淀质量相等,说明多加的氯化铜或固体样品均未反应生成沉淀,可证明乙中固体样品与加入的氯化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知m=9.8g;
【小问2详解】
利用乙组数据计算,过程见答案。
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_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_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共10页。
_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_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