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三明市四地四校联考期中考试联考协作卷
高一生物
一、单选题
1. 关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进行测交实验
B.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C. 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彩球应放回原来小桶内,摇匀后进行下一次抓取
D. 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选择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为豌豆为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一般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便于统计实验结果。
【详解】A、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实验验证,A错误;
B、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开花时已完成受精作用,去雄没有意义,因此应该在豌豆花蕾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错误;
C、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彩球应放回原来小桶内,摇匀后进行下一次抓取,使保证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而且还有重复抓取多次次以减少实验的误差,C正确;
D、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错误。
故选C。
2. 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则其F1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假定无基因突变)是( )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父本的基因型为YYRr,能产生YR和Yr两种基因型的配子,母本的基因型为YyRr,能产生YR、Yr、yR、yr共4种基因型的配子,后代的基因型有6种,即YYRR、YYRr、YyRR、YyRr、 YYrr、Yyrr,不会出现yyRr,B正确。
故选B。
3. 豌豆子叶的黄色(Y)与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性状。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后代中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
【详解】根据子代中圆粒:皱粒=3:1可知,亲本对应的基因型组合为Rr×Rr;根据子代中黄色:绿色=1:1可知,亲本对应的基因型组合为Yy×yy。故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 人脸上有酒窝是显性性状,无酒窝是隐性性状,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无酒窝的夫妇生出有酒窝小孩的概率(不考虑基因突变)是( )
A. 0 B. 1/4 C. 1/2 D. 3/4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已知人脸颊上有酒窝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无酒窝是隐性性状(用a表示),因此无酒窝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后代均为无酒窝小孩,即生出有酒窝小孩的概率是0,A正确。
故选A。
5.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而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是
A 染色体复制 B. 同源染色体分开 C. 染色单体分开 D. 细胞质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DNA的复制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会发生,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正确;
C、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出现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C错误;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发生细胞质分裂,产生子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睛】
6. 下列关于红绿色盲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色盲 B. 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色盲
C. 祖父母色盲,则孙子一定色盲 D. 外祖父色盲,则外孙女一定色盲
【答案】B
【解析】
【分析】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
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
②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
③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A、父亲色盲(XbY),则女儿一定有致病基因,但不一定是色盲患者,还要看其母亲的基因型,A错误;
B、母亲色盲(XbXb),其儿子的基因型为XbY,肯定是色盲患者,B正确;
C、祖父母都色盲(XbY×XbXb),则其儿子一定是色盲,但其孙子不一定是色盲,因为孙子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C错误;
D、外祖父色盲(XbY),则其女儿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因此外孙不一定是色盲,D错误。
故选B。
7. 某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15%,那么,胸腺嘧啶应占碱基总数的( )
A. 15% B. 35% C. 85% D. 30%
【答案】B
【解析】
【分析】双链DNA分子中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数量相同。
【详解】由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双链DNA分子中A=T、G=C,因此A+C=G+T=50%,所以如果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15%,胸腺嘧啶应占50%-15%=35%。
故选B。
8.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 多糖是遗传物质
C. DNA是遗传物质 D. 脂质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T2噬菌体→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分别用35S或32P标记T2噬菌体→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果是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并且增殖出T2噬菌体,所以该实验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 对于图示,正确的叙述有( )
A. 表示DNA复制过程
B. 图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C. 表示DNA转录过程
D. 图中共有4种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T是DNA特有的碱基,U是RNA特有的碱基,图中上链含有碱基T,为DNA链,而下链含有碱基U,为RNA链,因此图示可表示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
【详解】A、图中含有RNA链,不能表示DNA复制过程,A错误;
B、DNA链中的A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RNA链中的A代表核糖核苷酸,B错误;
C、图示可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C正确;
D、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10. 在某双链DNA分子中(A≠C),4种碱基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
A. (A+T)/(G+C)=1 B. (A+C)/(T+G)=1
C. (G+C)/(A+T)=1 D. (A+C)/(T+G)的值不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数之间有以下关系:A=T,C=G。
【详解】A、因为A=T,即A+T=2A;因为A=T,即G+C=2C,所以(A+T)/(G+C)=2A/2C=A/C,又因为已知A≠C,所以A/C≠1,即(A+T)/(G+C)≠1,A错误;
B、因为A=T,C=G,所以A+C=T+G,(A+C)/(T+G)=1,B正确;
C、因为G+C≠A+T,所以(G+C)/(A+T)≠1,C错误;
D、因为A+C=T+G,所以(A+C)/(T+G)=1,D错误。
故选B。
11. 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病的遗传系谱图,图中Ⅲ7的致病基因来自( )
A. I1 B. I2 C. I3 D. I4
【答案】C
【解析】
【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1)隔代交叉遗传;(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3)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均正常
【详解】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因此Ⅲ7号患病男孩的色盲基因直接来自II6,由于I4正常,因此II6的色盲基因来自I3,C正确。
故选C。
12. 现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与纯种抗锈病的小麦进行杂交 B. 与易染锈病的小麦进行测交
C. 与杂种抗锈病的小麦进行杂交 D. 自交
【答案】D
【解析】
【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A、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与纯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后代全是抗锈病的小麦,操作复杂,并且无法判断是否是纯种,A错误;
B、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能判断出被测的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但是操作复杂,B错误;
C、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但是操作复杂,且实际应用价值不如自交的方法,C错误;
D、小麦是自花传粉植物,如果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如果是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操作方便,D正确。
故选D。
13.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 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 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弄清楚子一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子二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成立的前提条件。
14. 南瓜的果实中,白色与黄色、盘状与球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已知白色(H)对黄色(h)为显性,盘状(R)对球状(r)为显性,现有基因型为HhRr、Hhrr的两个个体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
A. 9∶3∶3∶1 B. 1∶1∶1∶1
C. 3∶1∶3∶1 D. 1∶1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分析可知,南瓜颜色与形状两对性状的遗传满足自由组合定律,亲本基因型为HhRr和Hhrr两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3:1:3:1。
【详解】A、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亲代基因型为HhRr和HhRr,A错误;
B、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亲代基因型为HhRr和hhrr,B错误;
C、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3:1,则亲代基因型为HhRr和Hhrr,C正确;
D、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则当亲代基因型为HhRr和hhRR时可能满足该比例,D错误。故选C。
15. 某 DNA 分子的一个片段中,一条链上的碱基顺序是鸟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则该片段的另一条链上的相应碱基顺序是
A. GTC B. TCA C. AGT D. CAG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中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C-G,A-T。
【详解】由题意可知DNA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为:GT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另一条链的碱基为CAG。
故选D。
【点睛】
16. 我国科学家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可以治疗血友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项研究说明人和羊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 该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C. 该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D. 该羊的后代也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详解】A、转基因羊表达了人的基因,说明人和羊共用一套遗传密码。A正确;
B、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细胞内大多数DNA主要在细胞核内,不会进入乳汁。C错误;
D、人的凝血因子基因进入羊的受精卵,随羊的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可能进入羊的配子中。D正确。
故选C。
17. 表观遗传现象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基因的转录启动部位被甲基化修饰属于表观遗传
B. 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无关
C. 外界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对表观遗传现象有影响
D. 使抑癌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现象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机制在特定的时间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代谢等生命活动。研究发现,组成染色体的DNA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可使相关基因处于“关闭”或“打开”的状态,从而影响其对性状的控制。
【详解】A、基因转录启动部位被甲基化修饰,其序列没有发生改变,但基因不能表达,表现型发生改变,属于表观遗传,A正确;
B、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基因型相同,因此他们之间的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有关,B错误;
C、外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会引起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从而引起表观遗传现象的出现,C正确;
D、抑癌基因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分裂,所以如果使抑癌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现象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发生,D正确。
故选B。
18.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用豌豆进行遗传杂交实验时,下列相关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工授粉后,应套袋处理
B. 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须除去
C. 需要高茎豌豆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
D. 杂交时,须在花粉尚未成熟时除去母本的雄蕊
【答案】C
【解析】
【分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人工授粉后,应套袋,以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A正确;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直接收获即可,B正确;
C、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高茎豌豆作父本和作母本的实验结果相同,故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不一定要以高茎豌豆作母本,矮茎豌豆作父本,C错误;
D、杂交时,须在自花传粉前除去母本的雄蕊,即在花粉尚未成熟时除去母本的雄蕊,防止进行自交,D正确。
故选C。
19. 根据孟德尔进行的豌豆高茎和矮茎杂交实验,下列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1显隐性之比为1:0
B. F2显隐性之比为3:1
C. F2的基因型之比为1:2:1
D. 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去,杂合子(Aa)产生配子比例是1:1。
【详解】A、显性纯合子(AA)与隐性纯合子(aa)杂交,F1(Aa)全显性(显隐性之比为1:0),未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A错误;
BC、显性纯合子(AA)与隐性纯合子(aa)杂交,F1(Aa)全显性,F1自交得到的F2 基因型为1AA:2Aa:laa,显隐性之比为3:1,可间接说明F1产生了数目相等的两种雌雄配子(A:a=1:1),间接体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BC错误;
D、F1与aa测交,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最能直接证明F1产生了数目相等的两种配子(A:a=1:1),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正确。
故选D。
20. 在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许多科学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B. 艾弗里将S型细菌提取物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只得到S型细菌菌落
C. 赫尔希和蔡斯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D. 萨顿通过阐明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该转化过程的转化因子,A错误;
B、艾弗里将S型细菌提取物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得到S型细菌的菌落,也得到了R型细菌的菌落,B错误;
C、赫尔希和蔡斯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即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C正确;
D、萨顿通过阐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的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但没有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C。
21. 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
A.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 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C. 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详解】图中①是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受精作用;②是成熟的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③表示生物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有丝分裂形成多细胞个体。所以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 孟德尔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下列关于遗传学的两大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离定律是以自由组合定律为基础的
B. 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卵的形成过程中
C.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
D.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无论多少对相对独立的性状在一起遗传,再怎么组合都会先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
B、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形成配子时,B错误;
C、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C正确;
D、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不都是杂合子,也有纯合子,如Aa自交后有杂合子Aa,也有纯合子AA和aa,D错误。
故选C。
23. 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四分体时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42、84、84 B. 84、42、84 C. 84、42、42 D. 42、42、84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I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经过染色体的复制后,核DNA加倍,但染色体条数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依题意可知,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21对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不存在染色单体,减数分裂I前的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形成了由一个着丝粒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但染色体数目没变;在减数分裂I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即联会,联会后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因此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分子数依次是84、42、84,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4.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用含有同位素14C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一个DNA分子,然后再加入普通的含12C的脱氧核苷酸,经n次复制后,所得DNA分子中含12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含14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 )
A. 2n:1 B. (2n-2):n C. (2n-2):2 D. (2n-1):1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所以形成的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为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的相关计算:
1、DNA复制n次后,形成的子代DNA数为2n个;
2、DNA复制n次后,形成的子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链条数为2n+1个。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n次复制后共得到DNA分子2n个,共有脱氧核苷酸链条2n+1条;由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中共有两条链是模版链14C;新合成的子链含12C的链一共有2n+1-2条,所以DNA分子中含12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含14C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2n+1-2):2=(2n-1):1,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5.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信息蕴含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仅存在一种碱基的不同
B. DNA分子两条链按照同向平行方式盘旋形成双螺旋结构
C. 基因就是DNA,基因与DNA是同一概念
D. 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携带有合成RNA和蛋白质所必需的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发育和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详解】A、DNA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DNA含有A、G、C、T四种碱基,RNA含有A、G、C、U4种碱基,他们所含有的碱基不完全相同,A错误;
B、DNA分子中两条链反向平行,B错误;
C、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在大部分生物中是一段DNA,在少部分生物如RNA病毒中是一段RNA,C错误;
D、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A与T配对,G与C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26. 根据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A、a、W表示基因,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
(1)此图为果蝇的染色体图解。此图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图中的_______。
(2)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当处于减数分裂I前期时,将形成____________个四分体。
(3)根据图示基因,写出此果蝇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①. 4##四 ②. X和Y
(2)4##四 (3)AaXWY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该果蝇有8条染色体,有4对同源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是性染色体,即图中的X和Y染色体。
【小问2详解】
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当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时,8条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4个四分体。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果蝇的II号染色体上有A和a基因,X染色体上有W基因,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WY。
27. 下图为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氨基酸
丙氮酸
苏氨酸
精氨酸
色氨酸
密码子
GCA
ACU
CGU
UGG
GCG
ACC
CGC
GCC
ACA
CGA
GCU
ACC
CGC
(1)图中所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_____步骤,该过程的模板是[ ]______。
(2)根据图并参考右表分析:[1]_______上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
(3)如果合成的蛋白质共有150个肽键,则控制合成该肽链的基因至少应有_____个碱基,合成该肽链的场所是_____。
【答案】(1) ①. 翻译 ②. 3 mRNA
(2) ①. tRNA ②. 丙氨酸
(3) ①. 906 ②. 核糖体
【解析】
【分析】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2)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3)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分析题图:图示是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示意图,其中1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2为氨基酸,是合成肽链的原料;3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
【小问1详解】
图中所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步骤,该过程的模板是[3]mRNA,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
【小问2详解】
图中1为tRNA,其功能是将游离在细胞质的特定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一种tRNA可以转运一种氨基酸。据图可知1上的反密码子为CGA,其对应的密码子是GCU,根据表中信息可知,1上携带的氨基酸是丙氨酸。
【小问3详解】
如果合成的蛋白质中共有150个肽键,根据氨基酸数=肽键数+链数,氨基酸为150+1=151个;根据基因中碱基数:mRNA中碱基数:多肽中氨基酸数=6:3:1,该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至少有151x3=453个碱基,控制合成该肽链的基因至少应有碱基数为151×6=906个;合成该肽链,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
28. 如图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6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3、4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写出相应的符号,不要求顺序)。
(2)若8代表的脱氧核苷酸链中(A+T)/(C+G)为36%,则(A+T)/(C+G)在整个DNA分子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_。(A+T)/(C+G)的比值越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
(3)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DNA片段上是基因D与d,这两个DNA片段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其中一条链中碱基及比例为A∶C∶T∶G=1∶2∶3∶4,则其互补链中,上述碱基的比应为______________。
(5)DNA分子复制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作_____________复制。
【答案】(1) ① 碱基对 ②. G C
(2) ①. 36% ②. 小
(3)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4)3:4:1:2 (5)半保留
【解析】
【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分析题图:图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其中1磷酸基团、2是脱氧核糖、3、4之间三个氢键,34为G、C碱基对、5是脱氧核苷酸、6是碱基对、7是氢键、8是脱氧核苷酸链。
【小问1详解】
看图可知,6是DNA分子内部的碱基对;在DNA分子的碱基对中,A、T之间两个氢键,G与C之间三个氢键,3、4之间三个氢键,3、4代表的是G、C。
【小问2详解】
双链DNA分子中(A+T)/(C+G)比值,等于任何一条链的(A+T)/(C+G)的值,即都为36%;因为C-G之间氢键有3个,A-T之间的氢键有2个,故其比值越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
【小问3详解】
基因的特异性在于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两个DNA片段上同一位置的基因不同,其根本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小问4详解】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一条链中A∶C∶T∶G=1∶2∶3∶4,则其互补链中A∶C∶T∶G=3∶4∶1∶2。
【小问5详解】
DNA分子复制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作半保留复制。
29. 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现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性状。1957年,科学家克里克首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表观遗传现象是否违背了上述法则?__________(填“是”或“否”)。
(2)细胞分化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表观遗传能够使生物体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
(3)生物体的性状也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____________对性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等对人的身高也有重要作用。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中心法则 ③. 转录 ④. 翻译 ⑤. 否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环境
【解析】
【分析】1、中心法则: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2、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小问1详解】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957年,科学家克里克首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这就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其还遵循中心法则,并没有违背中心法则。
【小问2详解】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小问3详解】
生物体的性状也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
30. 某哺乳动物的毛长有长毛和短毛两种类型,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耳缘形状有尖耳和圆耳两种类型,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一只长毛圆耳个体与一只短毛尖耳个体杂交,产生的F1全为长毛尖耳,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长毛尖耳:长毛圆耳:短毛尖耳:短毛圆耳=9:3:3:1。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长毛圆耳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__,控制毛长和耳缘形状的基因遗传 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F2中长毛尖耳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
(3)欲判断F2中一只雄性短毛尖耳个体的基因型,可让其与F2中表型为___________的雌性个体进行交配,___________ ,若子代全为短毛尖耳,则该雄性短毛尖耳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 ;若子代短毛尖耳:短毛圆耳=1:1,则该雄性短毛尖耳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Abb ②. 遵循
(2) ①. 4 ②. 4/9
(3) ①. 短毛圆耳 ②. 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③. aaBB ④. aaBb
【解析】
【分析】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干,一只长毛圆耳个体与一只短毛尖耳个体杂交,产生的F1全为长毛尖耳,由此可知,长毛和尖耳是显性,则亲本长毛圆耳的基因型是AAbb;且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长毛尖耳:长毛圆耳:短毛尖耳:短毛圆耳=9:3:3:1,由此可知,控制毛长和耳缘形状的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F2中长毛尖耳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AABB、AaBB、AABb、AaBb),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32/3=4/9。
【小问3详解】
欲判断F2中一只雄性短毛尖耳个体的基因型(aaBB或aaBb),可让其与F2中表型为短毛圆耳(aabb)的雌性个体进行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若子代全为短毛尖耳(aaBb),则该雄性短毛尖耳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短毛尖耳(aaBb):短毛圆耳(aabb)=1:1,则该雄性短毛尖耳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31.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对噬菌体进行标记。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包括以下四个过程:
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②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④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下图步骤完成实验后,实验结果是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则可推断实验中标记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填写“32P”或“35S”),说明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______________(填写“进入”或“未进入”)细菌体内。
【答案】(1) ①. DNA ②. 蛋白质
(2)②①④③ (3) ①. 35S ②. 未进入
【解析】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小问1详解】
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DNA和蛋白质分离,蛋白质含有C、H、O、N,DNA还有C、H、O、N、P五种元素,故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
【小问2详解】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四个过程为:②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④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③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
小问3详解】
按如图步骤完成实验后,实验结果是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则可推断实验中用标记的元素是35S,同时说明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体内。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