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北京怀柔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试卷

    2021北京怀柔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第1页
    2021北京怀柔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第2页
    2021北京怀柔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北京怀柔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北京怀柔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共28页。
    2021北京怀柔一中高一(上)期中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所有答案作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共2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情难阻书香,阅读润泽心田。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但也给“宅”在家里的人们带来了难得的时光。不少人纷纷选择回归阅读,用读书充实生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犹记得,一张患者戴着口罩在武汉方舱医院读书的照片,在社交媒体广为流传。令人动容的不仅是他阅读的那份专注,更是他从阅读中得到的面对疫病的乐观与从容。一位学者说得好,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变得更加辽阔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使我们获得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和浮躁。困难时刻,阅读之所以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也正在于此。
    放在更宽广的人生视角看,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还能塑造个人的品质和气象。阅读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气质的变化,塑造我们的性格?原因或许有二:一是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二是因为阅读还能给人以智慧。如今,信息唾手可得,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但信息芜杂,人声鼎沸。是书籍,而不是碎片化的资讯,能给人以系统化的知识、整体性的思考。同时,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阅读让人们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中,获得人生的坐标,更好地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知道自己该向何处去。因为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因为有智慧,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世界,是气象万千的精神品格。
    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方式。《宋史》曾载,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的吕祖谦,少时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他正是通过阅读,不断磨练自己的品性,最终在读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时,自己心中的忿气“涣然冰释”。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是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依然能够笑迎挑战。阅读给人带来的,不是消极和虚无,而是希望和力量,是雄健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选材于陈凌《让精神在阅读中丰盈》)
    材料二
    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甲)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乙)
    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丙)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丁)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就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质量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选材于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1.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阅读能给人以力量和希望,使我们获得温馨、宁静,有助于我们度过疫情这段困难时期。
    B. 因为阅读可以塑造我们性格,所以在阅读中我们可以独立思考,更好地审视自己,有定力,不焦虑。
    C. 在第三段中,作者借吕祖谦的例子证明“文以化人”的作用,也就是说阅读可以修身养性。
    D. 文章的结尾和开头呼应,再次强调阅读可以润泽心田,带给人精神力量。
    2.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读书带给人精神上的丰盈的一项是( )
    A.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元元:指人民) (陆游《读书》)
    B.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C.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
    D.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于谦《观书》)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经典可以使每一个阅读者在精神上得到启迪或享受,使他们的灵魂填充智慧。
    B. 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
    C. 作者为那些阅读经典的人感到荣幸和自豪,同时也对从未接触过经典的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D. 经典需要人们用心去品味涵养,是需要灵魂参与的高级活动,普通大众是不能喜爱和享受的。
    4. 材料二阐述了经典和我们的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之所以读书,都要达到三种目的:首先要满足实际需求,其次是消遣,最终获得精神享受。
    B. 真正的阅读不仅要读经典,还要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
    C. 只有阅读被时间筛选出来的经典才能获得自我发现和成长,才算真正的阅读。
    D. 普通人可以用一种轻松的心态阅读经典,就像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样轻松。
    5. “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这句话是从文中甲、乙、丙、丁中的一处摘录出来的,若要还原到文本,你认为它应该在(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6.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概括阅读经典有哪些方法,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进行说明。
    二.(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囊,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以进,跽而言曰:“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徵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以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日:“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从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且先生操刃区殪,弃道上而去。
    (取材于马中锡《中山狼传》)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于仕 适:到
    B. 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失道:迷失道路,迷路
    C.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 却:后退
    D.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与:给予,送给
    8.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引绳而束缚之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B. 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C. 丈人闻之,以杖叩狼曰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 简子默然,回车就道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一致的是( )
    例句: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A.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B. 粪土当年万户侯
    C.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0.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空囊囊,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
    11. 在下面每个角色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其在文中的表现。
    ①中山狼__________②东郭先生__________③丈人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2.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语句,根据要求,完成这题。
    (1)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2)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3)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
    概括上面三则材料中蕴涵的“学习方法”。
    13. 阅读下面有关《红楼梦》的试题,完成填空。
    ①《红楼梦》中第三回:宝黛初次见面,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这和第一回中的哪个神话有关联?_________________
    ②《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葫芦案”指的是什么案件?______这一回是具有总纲性质的一回,通过门子引出“_______________”,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
    ③《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命运?_______________
    四.(共1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赴洛道中作
    (晋)陆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②崇丘,案辔③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陟:从低处走向高处。③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14.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描述了自己在“远游”中的所见之景。
    B.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经历了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和悠闲。
    C.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显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D. 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景抒情,借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15. 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
    16.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借“_________________,一去三十年”的诗句,表达了奔波于官场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的思想。
    ②优秀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杜甫《登高》“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自然之秋表现人生之秋。
    ③高中毕业后二十年同学聚会上,每人签到时要在留言册上写下寄语。于是你写下:“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达对学生时代青春激情的怀念。
    ④学校音乐社团的招新启事这样写道:“在这里,我们享受着音乐的多样魅力,既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也有‘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深情。还可以感受到‘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宁静。当然,这里还缺一个你,有才华的你。我们渴望你的加入,正所谓‘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五.(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我心仪的故乡
    郭启宏
    ①人如种子,落地生根,丰腴也罢,贫瘠也罢,总要在一方土上花开花谢。
    ②我少小离家,老大返乡,适值南方沿海开放年代,精明的家乡人含蓄地喻示我,个子高了,学问大了,可惜仕途经济不在行,像个半老的雏儿。我很有些惆怅,走在街上,即使操着家乡的话,也被认作客居多年的憨厚的北方佬。家乡似乎不认同她的游子,游子也颇有疏隔之感。小住旬日,返回北京。一踏上十里长街,呀!马上找回了感觉,自在,浩浩乎如风如水……特别是案牍劳形之际,想起“半老的雏儿”竟是一份财富:创作者最难能的是葆有一颗赤子之心!我不愧煞我的变憨。
    ③北京是令我心仪的一方乡土!我喜欢北京四季分明,春絮、夏虫、秋叶、冬冰!无北疆的严寒,有瑞雪的飘舞;无南国的酷热,有花木的繁荫。我喜欢北京集山聚水,西北峰峦起伏,绵亘千里,而把峭拔让与五岳,东南开阔辽远,一马平川,又将沃野送给中原。九城内外,河如练,湖如鉴,真山水缀以假山水,参差错落,天然与人工得而兼之。我喜欢听小儿女们那口地道的北京话,即使偶尔夹带些嘎杂语,究竟瑕不掩瑜。也许昔年在大学里研究过方言的缘故,我觉得江南女子带点嗲味的吴依软语确乎醉人,而男子汉说起来毕竟少了些阳刚;关西大汉一开口诚然铁板铜琶,壮怀激烈,而婆姨们说起来又未免少些婉约。唯独吞食了入声的北京话,得了子思所向往的中庸!无论气候、山水,还是语言,北京都能意达两极而介乎其间,北京是社稷坛中央的黄色土!
    ④呵,我爱北京!并不仅仅因为几番寒暑的感受,若许山水的游踪,抑或小儿女的温言软语,最令我心仪的还是北京独一无二的大文化。林语堂说过,“北京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比喻很浪漫,恐怕发韧于故宫的琉璃瓦。我则认为,北京更像一个学者的书斋。只要悄悄睁开慵眼,就会清清楚楚地看见书斋四壁摆满书架,从地板直抵天花板,随手一触摸,便是一本本厚厚的大书。巍巍然阅尽沧桑的宫殿大概是王朝盛衰记,鸣虫啾啾的苑囿或许是博物志,即使小胡同,寻常的小册子,也未始不是一卷卷民俗史!卷帙联翩,目不暇给!一段残缺的磨砖墙,一块元宝脊的筒子瓦,一株古槐,一丛如火的石榴,都在散发着书香,都在酿造着一种氛围,把你融化在历史文化交中。或许你是款爷,无意中来到琉璃厂,你会对着满目学问挤出深藏于西服革履的“俗”和“浅”;你是官爷吧,突然遇见一块残碑,你不得不在下属面前露出不那么“知识化”的窘态;你是老先生了,皓首穷经,解得古典文献,说不定走到“人才交流中心”,仅仅因为不懂外语,你会觉着矮人一截!或许就在熟人堆里,你想不到那位不起眼的女孩子竟是民初一位大学者的孙女,学识决不在你之下;你正想询问那位写得一笔好字的汉子的家学渊源,旁边的人会悄悄告诉你,如果不是辛亥革命,他该是一位贝勒!在北京街头,忽然撞上一位名家、大家,你用不着咋舌称奇。北京,藏龙卧虎之地!没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安确实米贵,居也弗易!
    ⑤我依然如痴如醉地眷恋着北京!因为北京博大精深,却又豁达大度。北京是书山,聚土壤,积泥丸,成其巍峨;北京是学海,汇九派,纳百川,就其浩淼。今天的颐和园就像是一个象征,她向世人展示她的襟怀,各种风格的建筑,尽纳入皇家园林的格局之中!北京不排斥外来者,北京荟萃着四海的精英,北京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这正是北京之所以为北京!
    ⑥北京,我心仪的乡土!因着对北京的这种眷恋,拥有三十余年北京户籍的我,把自己算作北京人了,虽然口音还不准。因为对北京的这种眷恋,我为我的后代也选择了他们的北京家乡!
    【注释】①社稷坛:“社”和“稷”是两位传说中的神,管土地者称社神,管谷物者称稷神。祭祀他们的地方便叫社稷坛。社稷坛筑五色土,象征全国土地,中黄、东青、南赤、西白、北黑,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明的家乡人”语含贬义,一针见血地批评了家乡人在改革开放年代只看重仕途经济的狭溢思想。
    B. 第④段用款爷的“俗”和“浅”,官爷的不那么“知识化”的窘态,衬托出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C. 文章将白居易因《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闻名长安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说明北京是藏龙卧虎之地。
    D. “这正是北京之所以为北京”一句,饱含着作者对博大精深却又豁达大度的北京的由衷赞美之情。
    18. 下列对文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丰腴:“腴”读音是“yú”。 B. 绵亘:“亘”读音是“ɡèn”。
    C. 抑或:“抑”也可以写作“异”。 D. 弗易:“弗”共有五笔。
    19.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特别是案牍劳形之际 案牍劳形:因公事繁忙而身体劳累
    B. 只要悄悄睁开慵眼 慵眼:眼光庸俗、鄙陋
    C. 皓首穷经,解得古典文献 皓首穷经:钻研经典到老
    D. 你用不着咋舌称奇 咋舌:因惊异而说不出话
    20. 文章第②段看似闲来之笔,其实在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请加以分析。
    21. 结合全文,谈谈“我”为什么会对北京“心仪”至深?
    六.语言知识运用。(共4分)
    22.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______,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_______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______物种中那些最为______的后代。
    A. 方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B. 方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C 趋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D. 趋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23. 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是( )
    A. 经过调查研究,学生会写出了一份详细的关于食堂服务质量的调查报告,并提出了不少改进的意见。现在,他们正责成学校领导进行研究落实。
    B. 刘潇邀请他的导师王教授去看歌剧,王教授说:我对歌剧的喜好一般,你既然肯赏光,那我就去吧。
    C. 由于本人的疏忽,日前不慎遗失了支票簿,承蒙你及时送回,我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来致谢,你在家中等候。
    D. 尊敬的毕淑敏女士,我是您的书迷,有幸购买了您很多本散文集,至今珍藏于家中。我觉得您的文章充满生命的智慧,读来受益匪浅。
    七.写作(共60分)
    微写作(10分)
    24. 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步入高中,很多同学感觉记叙文不好写了,也写不好了,很是苦恼。老师们把大家记叙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归纳为:
    (1)主题肤浅,没有见地;
    (2)思路固定,缺乏设计;
    (3)素材陈旧,缺少新意;
    (4)堆砌辞藻,华而不实。
    任务① 请结合自己记叙文写作的实践,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谈谈你对这个问题形成原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自圆其说,条理清晰。
    25. 请以“窗外的声音”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有描写,有抒情。180字左右。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和解”是指双方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我们常常需要与他人“和解”,消除矛盾与误会,化干戈为玉帛;甚至与自己“和解”,放下执念与挣扎,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请以“和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的经历或见闻,不少于700字。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
    一、(共2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情难阻书香,阅读润泽心田。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但也给“宅”在家里的人们带来了难得的时光。不少人纷纷选择回归阅读,用读书充实生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犹记得,一张患者戴着口罩在武汉方舱医院读书的照片,在社交媒体广为流传。令人动容的不仅是他阅读的那份专注,更是他从阅读中得到的面对疫病的乐观与从容。一位学者说得好,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变得更加辽阔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使我们获得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和浮躁。困难时刻,阅读之所以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也正在于此。
    放在更宽广的人生视角看,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还能塑造个人的品质和气象。阅读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气质的变化,塑造我们的性格?原因或许有二:一是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二是因为阅读还能给人以智慧。如今,信息唾手可得,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但信息芜杂,人声鼎沸。是书籍,而不是碎片化的资讯,能给人以系统化的知识、整体性的思考。同时,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阅读让人们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中,获得人生的坐标,更好地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知道自己该向何处去。因为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因为有智慧,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世界,是气象万千的精神品格。
    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方式。《宋史》曾载,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的吕祖谦,少时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他正是通过阅读,不断磨练自己的品性,最终在读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时,自己心中的忿气“涣然冰释”。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是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依然能够笑迎挑战。阅读给人带来的,不是消极和虚无,而是希望和力量,是雄健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选材于陈凌《让精神在阅读中丰盈》)
    材料二
    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甲)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乙)
    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丙)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丁)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就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质量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选材于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1.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阅读能给人以力量和希望,使我们获得温馨、宁静,有助于我们度过疫情这段困难时期。
    B. 因为阅读可以塑造我们的性格,所以在阅读中我们可以独立思考,更好地审视自己,有定力,不焦虑。
    C. 在第三段中,作者借吕祖谦的例子证明“文以化人”的作用,也就是说阅读可以修身养性。
    D. 文章的结尾和开头呼应,再次强调阅读可以润泽心田,带给人精神力量。
    2.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读书带给人精神上的丰盈的一项是( )
    A.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元元:指人民) (陆游《读书》)
    B.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C.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
    D.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于谦《观书》)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经典可以使每一个阅读者在精神上得到启迪或享受,使他们的灵魂填充智慧。
    B. 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
    C. 作者为那些阅读经典的人感到荣幸和自豪,同时也对从未接触过经典的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D. 经典需要人们用心去品味涵养,是需要灵魂参与的高级活动,普通大众是不能喜爱和享受的。
    4. 材料二阐述了经典和我们的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之所以读书,都要达到三种目的:首先要满足实际需求,其次是消遣,最终获得精神享受。
    B. 真正的阅读不仅要读经典,还要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
    C. 只有阅读被时间筛选出来的经典才能获得自我发现和成长,才算真正的阅读。
    D. 普通人可以用一种轻松的心态阅读经典,就像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样轻松。
    5. “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这句话是从文中甲、乙、丙、丁中的一处摘录出来的,若要还原到文本,你认为它应该在(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6.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概括阅读经典有哪些方法,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进行说明。
    【答案】1. B 2. A 3. D 4. C 5. D
    6. ①要做到真正的阅读,要有灵魂的参与;②要有轻松的阅读的心态和方式,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要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③运用经典名著中的知识和智慧,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从中获得希望和力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B项,“因为阅读可以塑造我们的性格,所以在阅读中我们可以独立思考,更好地审视自己,有定力,不焦虑”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因为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有智慧,我们才能……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阅读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气质的变化,塑造我们的性格?原因或许有二:一是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二是因为阅读还能给人以智慧”,可见是因为阅读给人以知识和智慧,让人能独立思考,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所以能塑造我们的性格。选项的说法颠倒因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含义;其次是要将材料的内容进行整理,再次根据题目的要求,圈定回答的范围;最后根据赋分分值,整理出答案。
    A项,“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表述不妥。这句话的意思是,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民百姓。这句话讲的是读书的本意,并不是说读书丰盈精神。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项,“普通大众是不能喜爱和享受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可见文中只是讲了普通人如何阅读经典的方法,并不是说普通大众不能喜爱和享受经典。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都要达到三种目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并不是说“都要”达到。
    B项,“不仅要读经典,还要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可见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不是真正的阅读。
    D项,“就像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样轻松”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以及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理解文本内容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含义;其次是要将材料的内容进行整理,再次根据题目的要求,圈定回答的范围;最后根据赋分分值,整理出答案。解答语言连贯题目时,要抓住7个“是否”来进行判断。1.看所讲述内容前后是否一致,主要指主旨或观点的统一。2.看事理是否相承。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事理,而这种逻辑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3.看前后是否勾连。句子的重点往往在谓语部分,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分句之间一般有明显的顺承、因果、并列等关系。4.看意境是否协调。文段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5.看主语是否一致。主要指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6.看句式是否一致。比如句子结构、关联词语的搭配等,贵在找出对应点。7.看音节是否和谐。要符合句子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特有的规定。
    本题中,材料二第一段主要讲的是人读书的三种目的,没有谈到“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的意思,由此排除A项。第二段主要讲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也和选句无关,由此排除B项。第四段,根据“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这段话阐释了经典的内涵,并且提到了“时间这位批评家”“听一听它的建议”,选句应放在句尾,起总结的作用,由此排除C项。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抓住题干中限定角度、范围、时间、空间等方面的词句,明确概括角度。其次是要根据概括角度,回归文本,锁定信息区间。最后是在确定信息区间的前提下,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并根据题干及文本层次分点整合组织答案。
    本题中,根据“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可见阅读经典要做到真正的阅读,要有灵魂的参与。根据“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可见阅读经典要要有轻松的阅读的心态和方式,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要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根据“困难时刻,阅读之所以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阅读让人们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中,获得人生的坐标,更好地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知道自己该向何处去”,可知要运用经典名著中的知识和智慧,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从中获得希望和力量。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囊,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以进,跽而言曰:“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徵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以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日:“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从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且先生操刃区殪,弃道上而去。
    (取材于马中锡《中山狼传》)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于仕 适:到
    B 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失道:迷失道路,迷路
    C.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 却:后退
    D.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与:给予,送给
    8.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引绳而束缚之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B. 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C. 丈人闻之,以杖叩狼曰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 简子默然,回车就道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一致的是( )
    例句: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A.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B. 粪土当年万户侯
    C.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0.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空囊囊,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
    11. 在下面每个角色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其在文中的表现。
    ①中山狼__________②东郭先生__________③丈人__________.
    【答案】7. D 8. D 9. D
    10. 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再三装它都没成功。
    11. ①. 中山狼: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易反易复小人心)。 ②. 东郭先生:妇人之仁(善恶不分、心慈手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好了疮疤忘了痛)。 ③. 丈人:足智多谋(除恶务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能力。
    D.与:赞成。句意:仁慈得陷入愚蠢,本来就是君子所不赞成的啊。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的能力。
    A.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但是。
    B.之:助词,取独;结构助词,的。
    C.以:介词,用;连词,因为。
    D.然:都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活用的能力。
    例句中的“肉”为使动用法,译为“使……长肉”。
    A.名词作状语,像人一样。
    B.名词意动,把……当作粪土
    C.名词作动词,出名。
    D.使动,使……劳苦。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关键词:“空”,动词,空出;“囊橐”,口袋;“徐徐焉”,慢慢地;“实”,装;“克”,成功。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人物的评价理解能力。
    找出文中中山狼的言行:“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由此可见,东郭先生对中山狼有恩,中山狼却反过来要吃掉东郭先生,典型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东郭先生的言行:“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 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不害狼乎”,可见东郭先生见狼说的可怜就帮他,却不顾狼的本性残忍,妇人之仁,善恶不分;狼要吃他也可以看做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丈人要杀狼他还担心不想杀狼,可见他妇人之仁,好了疮疤忘了痛。
    丈人的言行:“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 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禽”“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由此可见,丈人骗狼说让他钻进布袋看是否实情,可见他足智多谋;以匕首刺狼,可见他除恶务尽;见狼要吃东郭先生就帮助东郭先生,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参考译文:
    赵简子在中山声势浩大地打猎,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简子一箭射到狼,箭羽陷入狼肉中,狼号叫着逃跑,简子驱赶着车子追赶它。当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要到北方的中山谋官。赶着跛脚驴,袋子装着图书,清晨赶路迷了路,望见扬起的尘埃非常害怕。狼突然来到(他面前),(对他)说:“先生是否有志于帮助天下之物呢?今天这情景,何不让我赶紧待在袋子里,得以苟延残喘呢?将来什么时候(我)如果能出人头地,先生的恩德,是把死救活让白骨长肉(一样的)啊,我怎敢不付出诚心(报答)呢!” 
    先生说:“墨家的宗旨,以博爱为本,我终究会有办法救你的。即使有灾祸,我也一定不会推辞。”便(从袋子里)拿出图书,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再三装它都没成功。狼请求道:“情况紧急啊!希望先生赶紧想办法啊!”于是蜷缩起四肢,(让东郭先生)拿绳子(把自己)绑起来,像蛇一样盘曲,龟一样屏息,来听凭先生(处置)。先生将狼装在袋子中,退避到路旁,候赵简子的人过去。
    不久简子到了,寻找狼没找到,非常生气。拔出剑斩断车辕的顶端,并指给东郭先生看,骂道:“隐瞒不报狼的去向的人,就和这车辕一个下场!”先生趴到了地上,匍匐着前进,长跪着说:“(你找不到狼,)(我这)过路的人有什么罪啊?鄙人虽然愚钝,难道不知道狼吗?它生性贪婪而狠凶狠;您能除掉它,我本就应当献出微薄之力,又怎么会隐瞒着不说呢!”简子无言以对,回车上路。     
    狼估计简子去远了,就在袋子里面发出声音说:“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走啊!”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我非常饿,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先生既然是墨家学士,想着为天下作贡献,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于是张开利嘴舞动尖爪,向先生(进攻)。
    先生慌忙用手和它搏斗,边反抗边后退,躲避在驴子后面,说:“狼辜负了我!”狼说:“我本来不想辜负你的,但老天生下你们,本来就是需要我们吃的啊!”相持已经很久,远远望见一个老者拄着木杖走过来,胡子眉毛雪白。先生又喜又惊,丢下狼迎上前去,哭着下跪拜倒,说道:“乞求老人一句话来救我活命!”老人询问原故,先生于是讲述了事情的始末,在老人的手杖前磕头。老人听了,用手杖敲打狼说道:“别人对你有恩而背叛他,没有比这更不好的啊!儒家说,受人恩而不忍心背叛的人,他作为儿子也一定孝顺;又说虎狼也知道父子之情。如今你背叛有恩的人到如此的地步,就是连父子之情也没了啊。”狼说:“当初,东郭先生救我的时候,捆绑我的脚,把我关在袋子里,用诗书压我,我曲着身子不敢喘息。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吃他?”老人说:“这都不足以令人信服。试着再把狼装到袋子里,我看那情状果然是困苦不。”狼欣然按照他说的做。先生又绑了狼放进袋子里。老人用眼神示意先生拿匕首刺狼。先生说:“这不是害狼吗?”老人笑道:“禽兽背叛恩德如此,还不忍心杀它,您的确是仁者,然而也够愚蠢的啊!脱下衣服救活朋友,在对方角度来考虑是好,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先生大概就是这类人吧!仁慈得陷入愚蠢,本来就是君子所不赞成的啊。”说完大笑。先生也笑了。于是老者便抬手帮先生操刀一起杀死了狼,(将狼)丢弃在路上后离去。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2.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语句,根据要求,完成这题。
    (1)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2)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3)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
    概括上面三则材料中蕴涵的“学习方法”。
    【答案】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温故知新,学思结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根据要求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本题要求概括上面三则材料中蕴涵的“学习方法”,由第一则材料的“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知,要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即要“对工作学习要勤劳敏捷,说话却要小心谨慎,要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由第二则材料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要温故知新,就是要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由第三则材料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我们要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点睛】筛选井整合文中的信息,具体来说,要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对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13. 阅读下面有关《红楼梦》的试题,完成填空。
    ①《红楼梦》中第三回:宝黛初次见面,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这和第一回中的哪个神话有关联?_________________
    ②《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葫芦案”指的是什么案件?______这一回是具有总纲性质的一回,通过门子引出“_______________”,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
    ③《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命运?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神话故事 ②. 薛蟠为争夺英莲而打死了小乡绅之子冯渊。贾雨村本欲“严肃处理”,却又受了出身于“葫芦庙”里的小沙弥的门子的“点拨”,为勾结“金陵四大家族”,胡乱了结了这起案件。 ③. 护官符 ④. 贾、王、史、薛 ⑤. 薛宝钗 ⑥. 林黛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经典名著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1)宝黛初次见面,便感到眼熟,有似曾相识之感。第一回中,神瑛侍者曾灌溉过一棵绛珠仙草,此仙草幻化成形,承诺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的灌溉之恩,这两个人都下界历练,因此两个人感到熟悉。
    (2)《红楼梦》第四回概括为被薛蟠杀害的人名为冯渊。冯渊年十九,本好男风,遭遇拐后长大之英莲,愿结良缘,于是在拐贩处将英莲买下,拐贩却又重卖给薛蟠。冯渊和薛蟠相夺英莲,豪强者胜,冯渊遇害。由贾政举荐,时任应天府尹的贾雨村刚巧受理此案。开始贾雨村本想明断,却被府中门子劝说,通过门子引出护官符,门子将薛蟠和本省贾、史、玉、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利害关系相告后,贾雨村徇私枉法,依从门子之计将薛蟠放走,草草断案给薛家代为掩饰。
    (3)“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牵挂。
    四.(共1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赴洛道中作
    (晋)陆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②崇丘,案辔③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陟:从低处走向高处。③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14.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描述了自己在“远游”中的所见之景。
    B.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经历了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和悠闲。
    C.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显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D. 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景抒情,借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15. 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4. B 15. 采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全诗通过山川、崇丘、平莽、嵩岩、悲风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旅途之艰,又以“抱影衔思”勾勒出抒情主人公孤独忧愁的形象,结尾的哀情,正是这一系列意象的升华。此时,月光明亮是扰人入眠的直接原因。“月”作为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也更加突出了作者远离家乡、无心赏景、只剩愁思绵绵的孤苦心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项,“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错,无中生有,在风尘仆仆,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提到“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故选B。
    【15题详解】
    考查赏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作者的写作背景,联系诗歌注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先指出手法,再分析手法和情感来作答。
    题干提示了“优雅清丽之景”与“不能寐”“独长想”之情的关系,那只能是以乐景写哀情了。结合全文来看,“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广阔的山川,陡峭的山丘、岩石,开阔的平莽,清露,皎洁的月光,这些意象营造了清丽简远、幽雅净爽的意境,而山川、丘陵、平莽、悲风,也写出了诗人路途之艰难,“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是诗人对月抚枕,不能入睡,穿上衣服独自遐想,突出了远离家乡亲人、前途未卜的孤苦。以乐景衬哀情,使全诗漫长艰难、孤独寂寞的意境得以升华。
    16.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借“_________________,一去三十年”的诗句,表达了奔波于官场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的思想。
    ②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杜甫《登高》“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自然之秋表现人生之秋。
    ③高中毕业后二十年的同学聚会上,每人签到时要在留言册上写下寄语。于是你写下:“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达对学生时代青春激情的怀念。
    ④学校音乐社团的招新启事这样写道:“在这里,我们享受着音乐的多样魅力,既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也有‘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深情。还可以感受到‘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宁静。当然,这里还缺一个你,有才华的你。我们渴望你的加入,正所谓‘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答案】 ①. 误落尘网中 ②. 霓为衣兮风为马 ③. 虎鼓瑟兮鸾回车 ④. 风急天高猿啸哀 ⑤.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⑥. 到中流击水 ⑦. 浪遏飞舟 ⑧. 别有幽愁暗恨生 ⑨. 东船西舫悄无言 ⑩. 青青子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霓、兮、瑟、鸾、猿、啸、萧、遏、幽、舫、衿。
    五.(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我心仪的故乡
    郭启宏
    ①人如种子,落地生根,丰腴也罢,贫瘠也罢,总要在一方土上花开花谢。
    ②我少小离家,老大返乡,适值南方沿海开放年代,精明的家乡人含蓄地喻示我,个子高了,学问大了,可惜仕途经济不在行,像个半老的雏儿。我很有些惆怅,走在街上,即使操着家乡的话,也被认作客居多年的憨厚的北方佬。家乡似乎不认同她的游子,游子也颇有疏隔之感。小住旬日,返回北京。一踏上十里长街,呀!马上找回了感觉,自在,浩浩乎如风如水……特别是案牍劳形之际,想起“半老的雏儿”竟是一份财富:创作者最难能的是葆有一颗赤子之心!我不愧煞我的变憨。
    ③北京是令我心仪的一方乡土!我喜欢北京四季分明,春絮、夏虫、秋叶、冬冰!无北疆的严寒,有瑞雪的飘舞;无南国的酷热,有花木的繁荫。我喜欢北京集山聚水,西北峰峦起伏,绵亘千里,而把峭拔让与五岳,东南开阔辽远,一马平川,又将沃野送给中原。九城内外,河如练,湖如鉴,真山水缀以假山水,参差错落,天然与人工得而兼之。我喜欢听小儿女们那口地道的北京话,即使偶尔夹带些嘎杂语,究竟瑕不掩瑜。也许昔年在大学里研究过方言的缘故,我觉得江南女子带点嗲味的吴依软语确乎醉人,而男子汉说起来毕竟少了些阳刚;关西大汉一开口诚然铁板铜琶,壮怀激烈,而婆姨们说起来又未免少些婉约。唯独吞食了入声的北京话,得了子思所向往的中庸!无论气候、山水,还是语言,北京都能意达两极而介乎其间,北京是社稷坛中央的黄色土!
    ④呵,我爱北京!并不仅仅因为几番寒暑的感受,若许山水的游踪,抑或小儿女的温言软语,最令我心仪的还是北京独一无二的大文化。林语堂说过,“北京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比喻很浪漫,恐怕发韧于故宫的琉璃瓦。我则认为,北京更像一个学者的书斋。只要悄悄睁开慵眼,就会清清楚楚地看见书斋四壁摆满书架,从地板直抵天花板,随手一触摸,便是一本本厚厚的大书。巍巍然阅尽沧桑的宫殿大概是王朝盛衰记,鸣虫啾啾的苑囿或许是博物志,即使小胡同,寻常的小册子,也未始不是一卷卷民俗史!卷帙联翩,目不暇给!一段残缺的磨砖墙,一块元宝脊的筒子瓦,一株古槐,一丛如火的石榴,都在散发着书香,都在酿造着一种氛围,把你融化在历史文化交中。或许你是款爷,无意中来到琉璃厂,你会对着满目学问挤出深藏于西服革履的“俗”和“浅”;你是官爷吧,突然遇见一块残碑,你不得不在下属面前露出不那么“知识化”的窘态;你是老先生了,皓首穷经,解得古典文献,说不定走到“人才交流中心”,仅仅因为不懂外语,你会觉着矮人一截!或许就在熟人堆里,你想不到那位不起眼的女孩子竟是民初一位大学者的孙女,学识决不在你之下;你正想询问那位写得一笔好字的汉子的家学渊源,旁边的人会悄悄告诉你,如果不是辛亥革命,他该是一位贝勒!在北京街头,忽然撞上一位名家、大家,你用不着咋舌称奇。北京,藏龙卧虎之地!没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安确实米贵,居也弗易!
    ⑤我依然如痴如醉地眷恋着北京!因为北京博大精深,却又豁达大度。北京是书山,聚土壤,积泥丸,成其巍峨;北京是学海,汇九派,纳百川,就其浩淼。今天的颐和园就像是一个象征,她向世人展示她的襟怀,各种风格的建筑,尽纳入皇家园林的格局之中!北京不排斥外来者,北京荟萃着四海的精英,北京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这正是北京之所以为北京!
    ⑥北京,我心仪的乡土!因着对北京的这种眷恋,拥有三十余年北京户籍的我,把自己算作北京人了,虽然口音还不准。因为对北京的这种眷恋,我为我的后代也选择了他们的北京家乡!
    【注释】①社稷坛:“社”和“稷”是两位传说中的神,管土地者称社神,管谷物者称稷神。祭祀他们的地方便叫社稷坛。社稷坛筑五色土,象征全国土地,中黄、东青、南赤、西白、北黑,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明的家乡人”语含贬义,一针见血地批评了家乡人在改革开放年代只看重仕途经济的狭溢思想。
    B. 第④段用款爷的“俗”和“浅”,官爷的不那么“知识化”的窘态,衬托出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C. 文章将白居易因《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闻名长安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说明北京是藏龙卧虎之地。
    D. “这正是北京之所以为北京”一句,饱含着作者对博大精深却又豁达大度的北京的由衷赞美之情。
    18. 下列对文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丰腴:“腴”读音是“yú”。 B. 绵亘:“亘”读音是“ɡèn”。
    C. 抑或:“抑”也可以写作“异”。 D. 弗易:“弗”共有五笔。
    19.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特别是案牍劳形之际 案牍劳形:因公事繁忙而身体劳累
    B. 只要悄悄睁开慵眼 慵眼:眼光庸俗、鄙陋
    C. 皓首穷经,解得古典文献 皓首穷经:钻研经典到老
    D. 你用不着咋舌称奇 咋舌:因惊异而说不出话
    20. 文章第②段看似闲来之笔,其实在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请加以分析。
    21. 结合全文,谈谈“我”为什么会对北京“心仪”至深?
    【答案】17. A 18. C 19. B
    20. 第②段将“回家乡时疏隔的感受和惆怅的情绪”与“回到北京后自在的感觉和无愧变憨的赤子之心”进行对比,照应标题,突显了心仪北京的主旨;同时,写家乡人精明中透露出的“不认同”,与文章第⑤段呼应,反衬出北京的“豁达大度”,也为后面写眷恋北京的情感和给后代选择北京家乡的行为张本。
    21. ①北京使“我”保有憨厚本性和赤子之心;②北京的大气、调和、中庸让我喜欢;③北京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色彩,人才济济、藏龙卧虎,让人着迷;④北京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让人有归属感。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的能力。
    A项“语含贬义一针见血地批评了家乡人在改革开放年代只看重仕途经济的狭溢思想”理解错误。“精明的家乡人”此语在文章中无贬义,实则凝聚了作者对家乡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民风的描写与赞赏。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判断的能力。
    C项,“抑或”相当于“或是”、“还是”。“亦或”的意思是“也或者”,表示选择关系时,二者没有太大区别。此处“山水的游踪”和“小儿女的温言软语”之间是选择关系,所以此处的“抑”也可以写作“亦”。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义的判断的能力。
    B项,结合“只要悄悄睁开慵眼”分析,“慵”是意思是“困倦、懒”,“慵眼”译为“倦怠的眼”。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中重要段落作用能力。
    解答文章重要段落的作用,一般根据文段所在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把握。
    文章第②段写“我少小离家,老大返乡”,回到自己的家乡时,“精明的家乡人含蓄地喻示我,个子高了,学问大了,可惜仕途经济不在行,像个半老的雏儿”,走在家乡的街上,操着家乡话,却被认为是“作客居多年的憨厚的北方佬”,让“我”产生了回家乡时疏隔的感受和惆怅的情绪。小住旬日,返回北京,一踏上十里长街,竟然马上找回了自在的感觉。同时,也感觉被家乡人认为是“‘半老的雏儿’竟是一份财富”,是“创作者最难能的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自己不愧自己的“变憨”。这两种感觉形成对比,内容上点明了自己心仪北京的原因和主旨;结构上,照应标题“北京,我心仪的故乡”。
    “精明的家乡人含蓄地喻示我,个子高了,学问大了,可惜仕途经济不在行,像个半老的雏儿”,本段中写家乡人精明中透露出的“不认同”。文章第⑤段说“北京博大精深,却又豁达大度。北京是书山,聚土壤,积泥丸,成其巍峨;北京是学海,汇九派,纳百川,就其浩淼”,所以,第②段与第⑤段呼应,反衬出北京的“豁达大度”。
    第②段中的“返回北京,一踏上十里长街,竟然马上找回了自在的感觉”与第⑥段中说“北京,我心仪的乡土!因着对北京的这种眷恋,拥有三十余年北京户籍的我,把自己算作北京人了,虽然口音还不准。因为对北京的这种眷恋,我为我的后代也选择了他们的北京家乡”,所以,第②段也为后面写眷恋北京的情感和给后代选择北京家乡的行做铺垫。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返回北京。一踏上十里长街,呀!马上找回了感觉,自在……特别是案牍劳形之际,想起‘半老的雏儿’竟是一份财富:创作者最难能的是葆有一颗赤子之心!我不愧煞我的变憨”,作者一到北京十里长街马上找回了自在感觉,他认为自己作为创作者葆有一颗赤子之心,于是作者说自己是变憨也不羞愧,体现了他憨厚本性。由此概括为:北京使“我”保有憨厚本性和赤子之心。
    “北京是令我心仪的一方乡土!我喜欢北京四季分明,春絮、夏虫、秋叶、冬冰!无北疆的严寒,有瑞雪的飘舞;无南国的酷热,有花木的繁荫。我喜欢北京集山聚水,西北峰峦起伏,绵亘千里,而把峭拔让与五岳,东南开阔辽远,一马平川,又将沃野送给中原。九城内外,河如练,湖如鉴,真山水缀以假山水,参差错落,天然与人工得而兼之”,作者把北京和北疆、南国相比,北京天气冬不严寒,夏不酷热,山不峭拔,开阔辽远,其中“把峭拔让与五岳”“将沃野送给中原”体现北京的大气。
    “我喜欢听小儿女们那口地道的北京话,即使偶尔夹带些嘎杂语,究竟瑕不掩瑜。也许昔年在大学里研究过方言的缘故,我觉得江南女子带点嗲味的吴依软语确乎醉人,而男子汉说起来毕竟少了些阳刚;关西大汉一开口诚然铁板铜琶,壮怀激烈,而婆姨们说起来又未免少些婉约。唯独吞食了入声的北京话,得了子思所向往的!无论气候、山水,还是语言,北京都能意达两极而介乎其间,北京是社稷坛中央的黄色土”,作者从语言的角度,把北京话与吴依软语、关东话对比,表明了北京具有调和、中庸的特点。
    综上分析,北京的大气、调和、中庸让我喜欢。
    “最令我心仪的还是北京独一无二的大文化……北京更像一个学者的书斋。只要悄悄睁开慵眼,就会清清楚楚地看见书斋四壁摆满书架,从地板直抵天花板,随手一触摸,便是一本本厚厚的大书。巍巍然阅尽沧桑的宫殿大概是王朝盛衰记,鸣虫啾啾的苑囿或许是博物志,即使小胡同,寻常的小册子,也未始不是一卷卷民俗史!卷帙联翩”“一段残缺的磨砖墙,一块元宝脊的筒子瓦,一株古槐,一丛如火的石榴,都在散发着书香,都在酿造着一种氛围,把你融化在历史文化交中”,把北京比喻成学者的书斋,写北京文化的的厚重,即使是北京的一声虫鸣,一条小胡同,一本小册子,一片筒子瓦、一株古槐,一丛如火的石榴都无处不散发着历史文化的气息,这表明北京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色彩。
    “或许你是款爷,无意中来到琉璃厂,你会对着满目学问挤出深藏于西服革履的‘俗’和‘浅’;你是官爷吧,突然遇见一块残碑,你不得不在下属面前露出不那么‘知识化’的窘态;你是老先生了,皓首穷经,解得古典文献,说不定走到‘人才交流中心’,仅仅因为不懂外语,你会觉着矮人一截!或许就在熟人堆里,你想不到那位不起眼的女孩子竟是民初一位大学者的孙女,学识决不在你之下;你正想询问那位写得一笔好字的汉子的家学渊源,旁边的人会悄悄告诉你,如果不是辛亥革命,他该是一位贝勒!在北京街头,忽然撞上一位名家、大家,你用不着咋舌称奇。北京,藏龙卧虎之地!没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安确实米贵,居也弗易”,通过假设你是款爷、官爷、老先生、不起眼的女孩子……表明北京真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北京让人着迷。
    “我依然如痴如醉地眷恋着北京!因为北京博大精深,却又豁达大度”表明北京博大精深,豁达大度。
    “北京是书山,聚土壤,积泥丸,成其巍峨;北京是学海,汇九派,纳百川,就其浩淼”“今天的颐和园就像是一个象征,她向世人展示她的襟怀,各种风格的建筑,尽纳入皇家园林的格局之中!北京不排斥外来者,北京荟萃着四海的精英,北京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表明北京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这让人有深深归属感。
    六.语言知识运用。(共4分)
    22.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______,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_______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______物种中那些最为______的后代。
    A. 方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B. 方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C. 趋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D. 趋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词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词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词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第一空,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生活中,方向代表了人生的理想,追求的目标。趋向:指朝着某个方向发展。结合上文的“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使用“趋向”恰当。可以排除A和B项;
    第二空,多种多样:多方面的,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根据语境“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的生活场所”,使用“多种多样”恰当。可以排除D项。
    第三空,保存:使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存在,不受损失或不发生变化。保留:保存不改变、暂时留着不处理。联系语境“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物种中那些……”,使用“保存”更恰当。
    第四空,歧异:有分歧差异、不相同。歧义: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联系语境“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物种中那些最为……的后代”,使用“歧异”更恰当。
    故选C。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23. 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是( )
    A. 经过调查研究,学生会写出了一份详细的关于食堂服务质量的调查报告,并提出了不少改进的意见。现在,他们正责成学校领导进行研究落实。
    B. 刘潇邀请他的导师王教授去看歌剧,王教授说:我对歌剧的喜好一般,你既然肯赏光,那我就去吧。
    C. 由于本人的疏忽,日前不慎遗失了支票簿,承蒙你及时送回,我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来致谢,你在家中等候。
    D. 尊敬的毕淑敏女士,我是您的书迷,有幸购买了您很多本散文集,至今珍藏于家中。我觉得您的文章充满生命的智慧,读来受益匪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A项,“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不当。
    B项,“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接受自己的意见。这里说王教授感谢学生的邀请,不当。
    C项,说自己“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不得体,“百忙之中”用于对方。
    故选D。
    七.写作(共60分)
    微写作(10分)
    24. 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步入高中,很多同学感觉记叙文不好写了,也写不好了,很是苦恼。老师们把大家记叙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归纳为:
    (1)主题肤浅,没有见地;
    (2)思路固定,缺乏设计;
    (3)素材陈旧,缺少新意;
    (4)堆砌辞藻,华而不实。
    任务① 请结合自己记叙文写作的实践,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谈谈你对这个问题形成原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自圆其说,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主题肤浅,是因为对事物没有深刻的认识,只停留在表现现象;而深刻,则需要发现别人未见或未曾注意到的东西,要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文章表达出来的观点,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我在写作记叙文时,由于人生阅历限制,看问题容易停留在表面,可以表达自己的某种感受,却无法反映更深层次或更广层次的东西,从而导致作文立意肤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记叙文”“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并回忆自己写作时的具体情况分析,抓住一个问题思考其形成原因即可。如“主题肤浅”,这既是因为人生阅历有限,也与阅读积累不够、思考不够深入有关;“思路固定,缺乏设计”,可能是因为长期以来习惯“流水账”式写作,同时也没有有意识地分析阅读中出现过的写作手法,更没有试图练习这类手法;“素材陈旧,缺少新意”可见学生缺乏关注时事的意识,很少留意新闻大事,以至于材料往往都是陈旧过时的,此外“缺少新意”还存在于思维固化的问题,有些老材料、名言等,如果能够有新颖的角度,也能运用的不错,而思维固化的同学往往不会试图推陈出新,按照常识来,这就导致作为从材料到观点都陈旧而无创意;“堆砌辞藻”中,“辞藻”是可取的,而“堆砌”则不可取,写作时追求优美词句无可厚非,但一定要牢记不能因文害义,为了一种看起来很美的表达而放弃明白晓畅地表达文意,最终往往会导致作文中心模糊,让人不知所云。学生也可以有其他想法,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5. 请以“窗外的声音”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有描写,有抒情。180字左右。
    【答案】坐在屋内,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鸟啼之声,那声音有些焦灼,也似有几分无奈。我推窗望去,只见一只鸟儿在树下低低地盘旋,它不停地叫着,声音已经失去了往昔的清脆。鸟儿焦灼的鸣啼声中,忽然夹杂了几声细嫩的鸟鸣,寻声望去,原来是一只羽翼未丰的小小鸟,从树上的巢窠里落下来。我忽然被眼前的景象感动了,鸟妈妈为了救小小鸟,声嘶力竭地呼叫着,这是一种怎样伟大的亲情!我走出屋去,轻轻捧起小小鸟,把它放到巢窠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微作文写作题目。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和普通作文一样写,但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一般分为说明类、描写类、赏析评价类。
    题目要求考生以“窗外的声音”为题写一段文字,作答时,考生首先要抓住关键词“声音”,声音分为很多种,有风声、雨声、鸟啼声、花开的声音、树叶摇曳的声音等,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声音;此外,还有读书声、谈笑声、哭声、叫骂声、唱歌声、喷嚏声等,这些都是人发出的人的声音;当然,这个世界上还有机器的轰鸣声、汽车的喇叭声等,它们是人类制造的声音。分清各类声音后,考生还要注意限制性词语“窗外”;另外,考生还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题目要求有描写,有抒情。这世间各类的声音总会引发我们的感慨,或者感动,或者愤怒,或者愉悦,考生只需描写出窗外的一段声音,发表出自己的感慨,即可完成题目。最后,注意字数要求。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和解”是指双方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我们常常需要与他人“和解”,消除矛盾与误会,化干戈为玉帛;甚至与自己“和解”,放下执念与挣扎,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请以“和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的经历或见闻,不少于700字。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答案】参考范文
    和解
    江南的细雨如丝线,细细密密不断下着,如人的愁绪。我看着师父坐在板凳上,一遍遍抚磨着那把油纸伞,桐油的香氤氲在空气中。
    我们是这座小镇上唯一一家伞铺,师傅是油纸伞手艺的传承人,一辈子努力做伞,只是现在他已老了不少,鬓边的白发越来越多,制伞骨时,手也会不住颤抖,年年岁岁,他最常说的话已从“今天的伞做了几把”变为“我老了,快干不动了。”师傅似乎已不像几年前那样,每日都有无限的精力做伞。
    那日,又逢秋雨,门前依旧无人来,只有雨点打在石板路上,激起极小的水花。师傅忽然翻出一把伞“你看”,这是几十年前我做的伞,这是我这辈子做的最好的伞了。“他苍老的手缓缓撑开伞,一股桐油混着木头的暗香弥漫开来,精致的纹理,工整无比的伞骨,那一朵花缀在油纸伞上,蝴蝶都会忍不住飞来。我跟师傅学了几年伞,他总说好的油纸伞要有匠人气。看着这把伞,我终于体会到了。
    这把伞如一位亭亭少女,只在我眼前伫立了一会,却让我不住回想。我想,师傅对这把伞一定倍加珍惜吧。
    有一天,店铺门口忽然多了人,他们称是省博物馆的代表,想拜访师父。谈话过程中,他们表达想要那把油纸伞,说深知老师傅手艺精湛,那把油纸伞更是独一无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再过几年它就要变成文物了。
    师傅没说话,把代表打发走了,我以为他会像以前一样,十分果决地说不,可没想到这次,他在门前坐了一晚,望着皎洁的月色,竟犹豫了良久。
    过了几天,我见师傅心情郁闷,便带他出去走走。江南的小镇不大,却也有小桥流水。细雨将小镇笼上薄纱,船舫在秦淮河上摇晃着前进。
    我们转着伞伫立,路过的孩子问:“妈妈,这是什么。”“这是油纸伞,不中用的,又贵又不好用。”
    一句话刺痛着我们的心,想想伞铺门前冷落,以及终日不见客人的一日日,师傅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
    又一日,博物馆代表来,师傅没有像从前一样拒绝,而是把伞交给了代表。“这伞经历无数江南的雨,在几条巷间流转,如今应有个好归宿了,我努力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人记住伞吗?”师傅笑了,仿佛伞是自己的孩子。
    天晴了,小镇难得日出。那一刻世间万物仿佛握手言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点】我们常常需要与他人“和解”,消除矛盾与误会,化干戈为玉帛;
    与自己“和解”,放下执念与挣扎,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的经历或见闻。
    【审题】本题是 一段引语式的命题作文,学生作答时首先根据材料“‘和解’是指双方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理解“和解”的含义,然后根据“我们常常需要与他人‘和解’,消除矛盾与误会,化干戈为玉帛”可知作文内容可选择与他人“和解”,写与他人消除了矛盾与误会,与他人化干戈为玉帛;根据“甚至与自己‘和解’,放下执念与挣扎,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可知作文内容也可选择自己解决烦恼事,做出正确的选择;自己直面挫折,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根据后边的“……”可知也可写其他与他人、与自己和解的内容。
    根据“请以‘和解’为题”可知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和解”;根据“写一篇记叙文”可知文体是记叙文,而不能写成其它文体;根据“叙述你的经历或见闻”可知叙述的经历或见闻要有真情实感;根据“不少于700字”可知作文的字数要求是不少于700字。
    【立意】1.与他人“和解”,消除矛盾与误会;
    2.与他人“和解”,化干戈为玉帛;
    3.与自己“和解”,放下执念与挣扎,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4.与自己“和解”,战胜挫折。
    【素材】1.故事型
    (1)让他三尺又何妨
    相传清康熙年间有这样一个故事:安徽桐城县有张、叶两家邻居,因建房而闹纠纷。张家朝中有人,叶家是当地望族,两家互不相让。张家写信至京,企求以势压人,结果官至礼部尚书的张英广回一封家书:“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读罢,顿生惭色,于是让叶三尺。叶家见状,感慨至深,也让张家三尺,两家房屋中间留下一条六尺巷。两家恩怨从此一笔勾销。
    (2)将相和
    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2.名言名句型
    (1)化干戈为玉帛、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一忍可以克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佚名

    (2)一味的勇猛精进,不见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静思索,倒更能解决问题。
    ——王小波
    (3)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
    ——西德尼·史密斯

    相关试卷

    2023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1):

    这是一份2023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1),文件包含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pptx、加热水和煤油mp4、比较水沙石的比热容mp4、比较金属的比热熔冰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swf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农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农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共2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