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夺走了至少330万人的生命,化学在攻克这一世界难题中功不可没,“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直径为60-140 nm,怕酒精,不耐高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到空气中不可能形成胶体
B.“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可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C.蛋白质、酒精属于有机物
D.减少外出、勤通风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答案】A
【详解】A.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 1nm~100nm 的分散系;“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直径为60-140 nm,扩散到空气中可能形成胶体,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B正确;
C.蛋白质、酒精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正确;
D.减少外出、勤通风,减少人员聚集,增加空气的流动,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D正确;
故选A。
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uO+2HCl═CuCl2+H2O
B.2H2O ═ 2H2↑+O2↑
C.3Fe+2O2 Fe3O4
D.Zn+CuSO4═ZnSO4+Cu
【答案】C
【详解】A.CuO+2HCl═CuCl2+H2O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2H2O ═ 2H2↑+O2↑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
C.3Fe+2O2 Fe3O4属于化合反应,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Zn+CuSO4═ZnSO4+Cu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酸
碱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磷酸
氢氧化铜
过氧化钠
二氧化硫
B
硝酸
消石灰
氧化铝
一氧化碳
C
醋酸
纯碱
生石灰
五氧化二磷
D
碳酸
烧碱
氧化镁
三氧化硫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酸是指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碱是指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的化合物;酸性氧化物是指能跟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指溶于水形成碱或与酸反应形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皆为金属的氧化物。
【详解】A.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纯碱是的俗称,不是碱,故C错误。
D.属于酸,烧碱是NaOH的俗称,属于碱,MgO属于碱性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答案】C
【详解】A.液态HCl、固体NaCl均未发生电离,故不导电,但是两者的水溶液均导电,两者均属于电解质,A错误;
B.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离子是NH3·H2O、H2CO3电离产生,故NH3、CO2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
C.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不能导电,说明在两种状态下均不能电离,故属于非电解质,C正确;
D.Cu、石墨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故答案选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O2和1 mol N2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
B.H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C.在标准状况下,1 mol H2和1 mol H2O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
D.在标准状况下,22.4 L由N2、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约为2 mol
【答案】D
【详解】A.没有指明标况,1mol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A错误;
B.在标况下氢气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B错误;
C.标况下水为液态,体积不是22.4L,C错误;
D.标况下22.4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N2和N2O中均含2个N原子,故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D正确;
故选D。
6.关于O2与O3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两种气体所占体积相同,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为2∶3
B.若温度及压强相同,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2∶3
C.若两种气体的原子数相同,两种气体的质子数之比为2∶3
D.若两种气体的质量相同,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2∶3
【答案】B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两者的质量之比,A错误;
B.若温度和压强相同,分子之间的距离相同,相同体积时物质的量相同,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为32∶48=2∶3,B正确;
C.若两种气体的原子数相同,由于原子均为氧原子,故质子数也相同,质子数之比为1∶1,C错误;
D.若两种气体的质量相同,则物质的量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反比,即为48∶32=3∶2,分子数之比也为3∶2,D错误;
故选B。
7.下列转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①SO3→H2SO4 ②CO→CO2 ③FeCl3→FeCl2 ④CuO→Cu
A.① B.②③④ C.②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SO3→H2SO4的转化过程中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转化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入还原剂或氧化剂就能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②CO→CO2的转化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转化的反应为氧化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不符合题意;
③FeCl3→FeCl2的转化过程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转化的反应为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符合题意;
④CuO→Cu的转化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转化的反应为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符合题意;
③④正确,故选D。
8.在以下各种情形下,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熔融状态下NaHSO4的电离:NaHSO4=Na++H++SO
B.水溶液中的Fe(NO3)3电离:Fe(NO3)3=Fe2++3NO
C.水溶液中的NaHCO3电离:NaHCO3=Na++H++C4++3O2-
D.水溶液中的Al2(SO4)3电离:Al2(SO4)3=2Al3++3SO
【答案】D
【详解】A.熔融状态下NaHSO4的电离:NaHSO4=Na++HSO,A错误;
B.水溶液中的Fe(NO3)3电离:Fe(NO3)3=Fe3++3NO,B错误;
C.水溶液中的NaHCO3电离:NaHCO3=Na++ HCO,C错误;
D.水溶液中的Al2(SO4)3电离:Al2(SO4)3=2Al3++3SO,D正确;
故选D。
9.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如图所示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X
Y
Z
A
CO
CO2
H2CO3
B
Cu
CuO
Cu(OH)2
C
CaO
Ca(OH)2
CaCO3
D
CuSO4
Cu(OH)2
CuCO3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CO和O2反应生成CO2,CO2和H2O反应生成H2CO3,H2CO3不能生成CO,A不符合题意;
B.Cu和O2反应生成CuO,CuO不能直接转化为Cu(OH)2,B不符合题意;
C.CaO和H2O反应生成Ca(OH)2,Ca(OH)2和CO2反应生成CaCO3,CaCO3受热分解生成CaO,C符合题意;
D.CuSO4和NaOH反应生成Cu(OH)2,Cu(OH)2不能生成CuCO3,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可发生反应:4CO+2NO24CO2+N2,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NO2发生还原反应 B.CO是氧化剂
C.每生成28 g N2,消耗89.6L的CO D.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性质都发生改变
【答案】A
【详解】A.NO2被还原为N2,发生了还原反应,A正确;
B.CO被氧化为CO2,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B错误;
C.没有指明标况,无法计算CO的体积,C错误;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11.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答案】B
【详解】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如果半透膜完好无损,则淀粉分子就不会通过半透膜,烧杯中便没有淀粉,加入碘水不变蓝,但是硫酸钠可以透过半透膜,加入BaCl2溶液一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答案选B。
12.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聚沉,使一定量的胶体溶液在一定时间内开始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浓度(mol/L)称作“聚沉值”,电解质“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聚沉能力越大,实验证明: 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体所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电荷数,电荷数越大,聚沉能力越大。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是
A.Na3PO4 B.K2SO4 C.FeCl3 D.NaCl
【答案】A
【详解】Fe(OH)3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依据题意,其“聚沉值”取决于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PO43-、SO42-、Cl-中所带电荷数最大的是PO43-,聚沉能力最大的是Na3PO4,“聚沉值”最小的是Na3PO4,答案选A。
13.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C2H4、C3H6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C2H4)
【答案】D
【详解】A.C2H4和C3H6的体积相同,密度相等,则C2H4和C3H6的质量相等;C2H4、C3H6的摩尔质量依次为28g/mol、42g/mol,则C2H4和C3H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28=3:2,故A错误;
B.C2H4和C3H6的体积相同,密度相等,则C2H4和C3H6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
C.C2H4和C3H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所含分子数目之比为3:2,故C错误;
D.所含氢原子数之比为(34):(26)=1:1,即所含氢原子数目相等,故D正确;
答案选D。
二、多选题
14.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已知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3PO2属于一元酸 B.H3PO2属于三元酸
C.NaH2PO2属于酸式盐 D.NaH2PO2属于正盐
【答案】AD
【详解】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A正确;
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B错误;
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C错误;
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D正确;
故答案为:AD。
三、填空题
15.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为了保护环境,应减少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排放。二氧化硫易溶于水生成酸,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常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 SO2+H2O=H2SO3 SO2+2NaOH=Na2SO3+H2O
【详解】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二氧化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16.“价一类”二维图是预测物质性质的重要思维工具。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已知:氢化物是氢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命名为某化氢)
(1)图中X、Y、Z三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Na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
(3)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海波。从类别的角度分析,其属于_______(填标号)。
A.盐 B.碱 C.酸 D.氧化物
从价态的角度分析,Na2S2O3_______(填标号)
A.只有氧化性 B.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只有还原性
(4)从物质的性质角度分析,Y不可用_______(填标号)进行干燥。
A.浓硫酸 B.碱石灰 C.P2O5固体
(5)写出Y通过化合反应一步生成Z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H2S H2SO4
(2)Na2SO4=2Na++SO
(3) A B
(4)B
(5)或者
【分析】根据价态及所属物质类别,可知X是H2S,Y是SO2,Z是H2SO4。
【详解】(1)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H2S、H2SO4是酸,是电解质,SO2不是电解质,所以属于电解质的是H2S、H2SO4;
(2)Na2SO4是盐,是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
(3)硫代硫酸钠可电离出金属阳离子(Na+)和酸根阴离子(),所以是盐,选择A;根据硫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知,硫元素的最高价态是+6价,最低价态是-2价,硫代硫酸钠中硫元素的价态是+2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以升高,体现还原性,又可以降低,体现氧化性,故选择B;
(4)Y是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但其价态是+4价,无法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和P2O5固体干燥,不能用碱石灰进行干燥,故选择B;
(5)SO2生成硫酸,S元素由+4价升高到+6价,需要氧化剂参与反应,故化合反应是或者。
17.I.将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可制得Fe(OH)3胶体,反应的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当液体呈____色时,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2)氢氧化铁胶体与氢氧化铁沉淀的微观本质区别是____。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
A.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用盐卤点豆腐与胶体性质有关
C.无法从颜色上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工业静电除尘装置是根据胶体的性质设计的
II.有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NO、SO、Cl-、CO中的一种(离子不重复出现)。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4)B的化学式为____,C的化学式为____。
(5)写出D与足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6)检验A溶液中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
【答案】(1)红褐色
(2)分散质粒子大小
(3)C
(4) AgNO3 CuSO4
(5)Na2CO3+2HCl=2NaCl+H2O+CO2↑
(6)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硝酸,后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Cl-
【详解】(1)氢氧化铁胶体制备过程中,当液体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
(2)氢氧化铁胶体与氢氧化铁沉淀的微观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氢氧化铁沉淀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
(3)A.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项正确;
B.用盐卤点豆腐利用了胶体的聚沉,B项正确;
C.FeCl3溶液是黄色液体,Fe(OH)3胶体是红褐色液体,C项错误;
D.工业静电除尘装置利用了胶体的电泳,D项正确;
答案选C。
(4)C盐的溶液呈蓝色,C中有Cu2+,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B中有Ag+,故B中阴离子只能是NO,加入盐酸,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D中有CO,故D中阳离子只能是Na+,综上分析,A中阳离子为Ba2+,其阴离子只能是Cl-,故C中阴离子为SO。A是BaCl2,B是AgNO3,C是CuSO4,D是Na2CO3。B的化学式为AgNO3,C的化学式为CuSO4;
(5)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6)检验BaCl2中Cl-的方法是: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硝酸,后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Cl-。
四、计算题
18.回答下列问题
(1)3.01×1023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2)1.5 mol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所含的S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所含H2O的数目是_______。
(3)一定量的Na2CO3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4)12.4gNa2R含Na+0.4mol,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
(5)汽车受到猛烈撞击时,气囊内的NaN3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a和N2。,写出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能保护司机不受伤害的某气囊需要0.0672m3(标准状况)的N2,该气囊中需要装入_______克的NaN3
【答案】(1)0.5mol
(2) 3mol 1.5mol 9.03×1024或15NA
(3)1:3
(4) 62g/mol 16
(5) 2NaN33N2↑+2Na 130
【详解】(1)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故3.01×1023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为;
(2)每个Na2SO4·10H2O含有Na+、SO、H2O数目分别为:2、1、10,故1.5 mol Na2SO4·10H2O所含Na+、SO物质的量分别是:1.5 mol×2=3 mol、1.5 mol,含H2O的数目为:1.5 mol×10×6.02×1023 mol-1=9.03×1024或15NA;
(3)一定量的Na2CO3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4)12.4gNa2X中含有的Na+物质的量为0.4mol,则Na2X的物质的量为0.2mol,,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2-2×23=16;
(5)汽车受到猛烈撞击时,气囊内的NaN3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a和N2,发生的反应为2NaN33N2↑+2Na,根据反应方程式,需要装入NaN3的质量为=130g。
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日升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日升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