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教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3887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教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3887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展开《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月桃花水》的文化内涵,初步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主题。
2.能朗读课文,并带有感情色彩地表达出文中人物的情感。
3.通过学习此篇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三月桃花水》的文化内涵,增强对南方文化的认知。
2.教学篇章结构和语言的特点,让学生理解诗词韵律和节奏感。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表演,带有感情色彩地表达出主人公的情感。
2.让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东方诗意,增强文学情趣。
三、教学方法
1.通过讲解,朗读和表演引入学生,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通过阅读,问题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通过表演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教学教具:PPT、录音设备、毛笔、墨汁、纸笔等相关工具。
3.学生课本,教师备课笔记。
5.学生名字的贴纸。
6.相关作业。
五、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描绘了这美丽的春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板书:三月桃花水)(学生齐读题目)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
刘湛秋,作家、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等。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生词,扫除字词障碍。
(2)认读词语。(出示课件3)
铃铛 绮丽 回旋 应和 纤细 草如茵 柳如眉 沉醉
(3)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解释词语。(出示课件4)
绮丽:鲜艳美丽(多形容风景)。
回旋:盘旋,绕来绕去地活动。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纤细:非常细。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词语,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读懂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错误读音。
(3)同桌互读,检查字音是否读准确了。
(4)教师提问。
①这篇课文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的、迷人的、令人陶醉的)
②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这篇课文?(用欢快的语气,带着欢喜的情感来读这篇课文)
(5)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三 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有感情。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3)教师引导,思考。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话)都是什么句式?(疑问句)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在课文中找出分别和这两句话相对应的段落。(这两句话分别对应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
(4)教师引导。
①“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清脆悦耳)
②“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2.学习第2~6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在读这一自然段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学生交流)
①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在“啊,河流醒来了”这句话中,一个“啊”字表达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字写出了被束缚了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男、女生分别读描写“水声”和“水面”的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第3~6自然段。(出示课件5)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为什么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板书:什么声音 竖琴 什么光芒 明镜)
教师:课文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1:作者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
学生2:第4、6自然段都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语句的特点,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
四 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教师巡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出示课件6)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学生1:第7自然段直接抒情,“啊”“沉醉”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沉醉)
学生2:“草如茵”“柳如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衬托出了三月桃花水的美好。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这篇课文写的是春水,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和赞美)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课文,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
五 拓展训练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仿照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春天游园的见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上的朋友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训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采用音乐、图片、视频等一个或多个元素相结合的形式,加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导入和文化展示,充分了解南方文化的概念,对中国文化的综合认识也更加深入。在文学表演环节,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化的韵味,让学生的语感更加灵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学习效果都提高了不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尽量多地利用图片、音乐等辅助工具,更能有效地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挑山工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猫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