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学校劳动课安排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修剪盆栽 B.制作木雕 C.烘焙蛋糕 D.整理桌椅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倾倒液体
C.移走蒸发皿 D.稀释浓硫酸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B.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
C.大量施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资源
4.钼(Mo)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的制作。是钼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钼元素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5.碲化镉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如图是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碲的信息正确的是
A.是非金属元素 B.中子数为52
C.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 D.化学变化中容易失电子
6.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精心研制新材料、探究应用新材料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青铜 B.羊毛 C.塑料 D.石墨烯
7.昭通正在创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城区通常在适当位置都放置有四类垃圾箱,标识如图。下列垃圾应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箱内的是
A.废弃口罩 B.废旧书报
C.剩菜剩饭 D.废旧电池
8.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A.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 B.张青莲精准测量铟的相对原子质量
C.屠呦呦乙醚冷萃提高了青蒿素的提取率 D.门捷列夫制造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9.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酸性的是
A.自来水pH≈7 B.肥皂pH≈10
C.牙膏pH≈9 D.高效洁厕剂pH≈2
10.下图为化学试卷答题卡中的条形码(样码)。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合理的是
A.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g
B.丙烯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丙烯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D.丙烯酸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1.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一定具有相同的是
A.质子数 B.所带电荷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食用碱 B.烧碱 C.纯碱 D.生石灰
13.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C. D.
14.甲是乙醇(CH3CH2OH),转化生成乙和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的化学式为
C.甲、乙按个数比为1:1进行反应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不同金属
C.在密闭容器中用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水的电解
1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观察颜色
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固体
加水溶解后过滤
C
检验呼出气体中是否有水蒸气
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
D
比较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分别将铝片和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A.A B.B C.C D.D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C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分别将30°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C,甲析出固体质量比乙大
C.30°C时,向80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D.分别将10°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8.向 100g 质量分数为 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镁溶液,相关量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的值为2.9
B.b 点对应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c 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D.d 点对应的溶液含有三种溶质
19.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K+、、Na+、H+ B.、K+、C1-、
C.Na+、Ba2+、Fe3+、 D.Na+、Mg2+、Al3+、C1-
20.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微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xHySz)提醒居民天然气泄漏。为确定乙硫醇的化学式,某兴趣小组取6.2g乙硫醇,使其充分燃烧,生成了5.4g水和6.4g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乙硫醇的化学式为
A.C2H6S B.C3H4S5 C.C2H5S2 D.C3H5S
二、填空题
2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任意一种含金属元素的氧化物__________;
(2)任意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___。
2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值为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种。
(3)磷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不仅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___________能力。
23.观察图1、图2中各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共有______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由图1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3)若图2表示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y=______。
(4)在特定条件下,A原子失去2个电子留下的原子核即为α粒子,α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
24.科学生活,化学在线。
(1)周末,学校布置了劳动实践任务。初三学生乐乐主动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他准备的食材有“大米、牛肉、西兰花、鸡蛋、西红柿、芹菜”等。食材中牛肉、鸡蛋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__。
(2)餐后,乐乐主动清洗碗筷,用洗洁精去除碗筷上的油污,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5.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让我们从化学视角认识节日习俗。
(1)春节——“万炮齐鸣震九天”。网红花炮“加特林”中添加高氯酸钾(KClO4)作氧化剂,一种制备高氯酸钾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元宵节——“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在一些乡镇,人们习惯燃烧木材在铁锅中煮汤圆。蒸煮过程中为了使木材燃烧更剧烈人们可以采用_______的方法。
(3)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它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黄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4)中秋节——“中秋把酒对嫦娥,处处团圆天下悦”。饰演嫦娥的戏服由丝绸制成,区分一块丝绸面料是蚕丝还是合成纤维的简单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
三、流程题
26.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新能源革命已悄然开启。我国在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关键材料高纯硅的制备。以下是高纯硅的简易生产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组成了石英砂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______。
(2)SiHCl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与焦炭反应生成的另一种产物是一氧化碳,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若在H2还原SiHCl3的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填一种)。
四、简答题
27.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存放和使用下列物品的方法。
(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
(2)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减少“白色污染”,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五、流程题
28.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介绍了空间站中的生活。“天宫”中水和氧气的最大化利用是生活保障的重要措施,空间站资源再利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水净化系统中使用了RO反渗透技术,该技术使用的反渗透膜能让水分子,氧分子穿过,这个过程叫作______(填操作名称);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用到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______作用。
(2)水电解系统中产生氧气的电极应接在电源的______极;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在氢氧燃料电池中直接化合释放出电能,实现由______能到电能的转化。
(3)气体在萨巴蒂尔反应器内570~580K的温度下,以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试写出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六、实验题
29.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和均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3)能用D装置收集的气体,其密度应该比空气________。
(4)若用E装置收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5)实验室检验常用饱和石灰水,而吸收常用浓NaOH溶液。某同学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图实验:在体积相同盛满的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用注射器注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
①能说明用饱和石灰水而不用浓NaOH溶液检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②吸收二氧化碳较多的装置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30.在今年我县刚刚结束的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有一道题是“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实验结束后,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再对该实验进行了以下探究:
【设计实验】
甲同学
乙同学
实验操作
【实验解释】
(1)甲同学进行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乙同学进行实验的现象为______。
实验结束后,丙同学将两位同学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仍有少量蓝色沉淀。小组同学将烧杯中液体过滤后,对所得滤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对混合后的现象对滤液的成分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
猜想三: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H2SO4、CuSO4
【讨论与交流】
(2)通过认证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其中一种不合理的猜想。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_,理由是______;则你的猜想为_____。
【进行实验】
(3)实验小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_____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你的猜想成立
【实验扩展】
(4)丁同学提出以向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也可以验证你的猜想成立。请判断丁同学的方案是否合理且请说明理由_______。
【归纳总结】
(5)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
八、计算题
31.香椿树叶是我们国人餐桌上的一道常见美食,中国是唯一把香椿当作蔬菜的国家。香椿叶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叶中含有的皂甙(dài),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请你完成下列计算:
(1)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现有82.8g的皂甙,含氢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g。
32.某工厂废水经初步处理后可得和的混合溶液,华雪同学设计实验模拟后续处理过程,并得到了Cu和另一种重要化工原料绿矾。其过程如下:
(1)滤渣的成分主要为_________;
(2)若反应消耗8.4g Fe,求理论上可得到绿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修剪盆栽,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制作木雕,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烘焙蛋糕,发生了蛋白质变性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整理桌椅,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A
【详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手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故A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B操作错误;
C、不能直接用手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以免烫伤,故C操作错误;
D、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3.C
【详解】解:A、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能净化空气,故A利于保护环境;
B、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可以减少水的污染,故B利于保护环境;
C、大量施用化肥,会污染水体,故C不利于保护环境;
D、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资源,能防止环境污染,故D利于保护环境。
故选C。
4.C
【详解】Na2MoO4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化合物中钼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x=+6,即钼元素的化合价是+6,只有C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碲的元素名称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碲的原子序数为52,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27.6-52≈76,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电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6.C
【详解】A、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羊毛属于天然纤维,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D、石墨烯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A、废弃口罩属于其他垃圾,不能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故A错误;
B、废旧书报属于可回收物,放到可回收垃圾桶,故B正确;
C、剩菜剩饭属于厨余垃圾,故C错误;
D、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侯德榜、张青莲、屠呦呦为中国人,门捷列夫是俄国人,故其制造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不属于中华民族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
故选D。
9.D
【详解】A、由自来水的pH值可以确定呈中性,不符合题意;
B、由肥皂的pH值可以确定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C、由牙膏的pH值可以确定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D、由洁厕剂的pH值可以确定呈酸性,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A、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4+16×2=72,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B、丙烯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4:(16×2)=9:1:8,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C、丙烯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2)=9:8,符合题意;
D、丙烯酸由丙烯酸分子构成,每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子数一定相同,符合题意;
B、而离子得失电子带电,原子不带电,故所带电荷数一定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C、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故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外电子数一定不同,不符合题意;
D、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故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分析】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详解】A、食用碱是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错误;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B正确;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错误;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
13.C
【分析】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详解】A、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能生成硝酸钡和氯化银,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B、反应物中,两种物质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C、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选项正确;
D、反应物中,两种物质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A、由图知,该反应为乙醇在浓硫酸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乙烯(C2H4)和水,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B、由图知,丙的化学式为H2O,选项正确;
C、由图知,甲、乙按个数比为1:1进行反应,选项正确;
D、 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D。
15.B
【详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最终由于氯酸钾相等,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则曲线会重合,该图像不正确;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不同金属,因为金属足量,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只和酸的质量有关,故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金属活动性Mg>Al>Fe,所以反应速度:Mg>Al>Fe,该图像正确;
C、红磷燃烧放热,则开始时温度升高,压强变大,但随着氧气的消耗,红磷最终熄灭,温度下降则装置中压强减小,并小于原始气压,该图像不正确;
D、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该图像不正确。
故选B。
16.C
【详解】A、鉴别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观察颜色无法鉴别,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固体,加水溶解后过滤,滤渣洗涤干燥后得到纯净的碳酸钙固体,滤液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检验呼出气体中是否有水蒸气,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接触玻璃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D、比较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分别将铝片和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铝片和铜片都能置换出银,可以证明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都比银强,但是无法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7.B
【详解】A、由图像可知,20°C时,甲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知道饱和溶液质量,不能比较析出固体质量大小,该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C、30°C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则8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加入2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别将10°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该温度下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升温至30°C,都变成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都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D
【详解】A、a点对应的值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设该质量为x
,
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9g,此选项表述正确;
B、b 点对应的溶液是氢氧化钠还未反应完,故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此选项表述正确;
C、c 点时继续滴加氯化镁,生成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选项表述正确;
D、d 点对应的溶液是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且滴加的氯化镁过量,故此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两种溶质,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D。
19.B
【详解】A、pH=13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不共存,A错误。
B、各种离子不能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可以共存,B正确。
C、铁离子溶液中黄色,C错误。
D、pH=13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不共存,D错误。
故选:B。
20.A
【详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生成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6.4g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为。
则乙硫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2g-0.6g-3.2g=2.4g。
则12x:y:32z=2.4g:0.6g:3.2g
x:y:z=2:6:1。
所以乙硫醇的化学式为C2H6S,故选A。
21.(1)CuO
(2)N2
【详解】(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含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有很多,如氧化铜属于氧化物,且含金属元素铜元素,化学式为CuO。
(2)无色无味的气体有很多,如氮气无色无味,化学式为N2。
22.(1)7
(2)三/3
(3)抗寒、抗旱
【详解】(1)氮元素的质子数为7,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7,所以X=7。
(2)途中氮元素、氧元素、磷元素均不是金字边,均为非金属元素,所以非金属元素有三种。
(3)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23.(1) 5/五 BD/DB
(2)MgCl2
(3)3
(4)He2+
【详解】(1)质子数相同的为同一种元素,故EF为同种元素,A、B、C、D为不同元素,所以共有五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是BD。
(2)图1中C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Mg2+,F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Cl-,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镁,化学式为MgCl2。
(3)若图2表示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铝的质子数为13,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13=2+8+y,y=3。
(4)A原子是He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故α粒子的化学符号为He2+。
24.(1)蛋白质
(2)乳化
【详解】(1)鸡蛋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2)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而能够随水流走,利用的原理是乳化。
25.(1)H2O
(2)扇扇子(合理即可)
(3)45:8
(4)灼烧,闻气味
【详解】(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2个氢原子、2个氯原子、11个氧原子、2个钾原子和1个碳原子,反应后出现了2个氯原子、10个氧原子、2个钾原子和1个碳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存在于X中,则X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2)蒸煮过程中为了使木材燃烧更剧烈,可扇扇子使新鲜的空气涌入炉内,增大了氧气的浓度;或将木材劈成小块状,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
(3)黄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15):(16×2)=45:8,故填45:8。
(4)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在燃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燃烧后有刺鼻气味,故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是蚕丝还是合成纤维。
26.(1)SiO2
(2)+2
(3)SiO2+2CSi+2CO↑
(4)生成的硅重新被氧化
【详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组成了石英砂的主要成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氧元素和硅元素,硅元素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根据写元素,上标价,交叉约简写右下的书写原则,故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化学式为:SiO2。
(2)根据化合价元素,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SiHCl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硅元素的化合价为:+2。
(3)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与焦炭反应生成的另一种产物是一氧化碳,则该反应是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
(4)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若在H2还原SiHCl3的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生成的硅重新被氧化(合理即可)。
27.(1)不会出现浑浊现象;溶液具有稳定性,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密封放置一段时间,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2)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回收废弃塑料
【详解】(1)由于溶液具有稳定性,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密封放置一段时间,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所以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2)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就要从收下几方面入手: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回收废弃塑料。
28.(1) 过滤 吸附
(2) 正 化学
(3)
【详解】(1)可以选择性的让水分子,氧分子穿过,去除其他杂质,这个过程类似过滤;结构类似于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
(2)水电解中产生氧气的电极应接在电源的正极,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在氢氧燃料电池中直接化合释放出电能,实现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570~580K的温度以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9.(1) 铁架台
2KMnO4K2MnO4+MnO2+O2↑
(2)B
(3)小
(4)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5) 甲中溶液变浑浊,乙中溶液无明显现象 乙 通常情况下,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饱和石灰水的浓度较低,故等体积的的饱和石灰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较多
【详解】(1)仪器a为铁架台,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B装置也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3)能用D装置,即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其密度应该比空气小。
(4)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现象是: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5)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能说明用饱和石灰水而不用浓NaOH溶液检验CO2的实验现象是:甲中溶液变浑浊,乙中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由图可知,乙中气球膨胀的更大,说明乙中压强减小的多,即气体减少的多,说明吸收二氧化碳较多的装置是乙;通常情况下,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饱和石灰水的浓度较低,故等体积的的饱和石灰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较多。
30.(1)
产生蓝色沉淀
(2) 三 混合后烧杯中仍有蓝色沉淀Cu(OH)2,不可能有稀硫酸 Na2SO4和 NaOH
(3)酚酞
(4)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钠,不管是哪个猜想,滴加氯化钡溶液都会生成白色沉淀
(5)反应物是否过量
【详解】(1)甲同学的实验中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同学的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2)混合后,烧杯中仍有少量蓝色沉淀,氢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不能共存,故滤液中一定不含硫酸,故猜想三不成立;
甲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乙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将两位同学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仍有少量蓝色沉淀,说明甲中硫酸已经完全反应,如果均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硫酸钠,如果硫酸铜过量,则溶质为硫酸铜、硫酸钠,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为:硫酸钠、氢氧化钠,故猜想为:Na2SO4、NaOH;
(3)猜想成立,说明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无色酚酞溶液;
(4)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管是哪个猜想,滴加氯化钡溶液都会生成白色沉淀,故丁同学的方案不合理。
(5)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31.(1)414
(2)8.4
【详解】(1)由皂甙化学式C27H42O3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42+16×3=414。
(2)现有82.8g的皂甙,含氢元素的质量是。
32.(1)氧化铜/CuO
(2)解:理论上,反应消耗8.4g Fe全部转化到绿矾中,绿矾质量为
答:理论上可得到绿矾的质量是41.7g。
【分析】由图知,CuSO4 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铜后,氧化铜过量,氧化铜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得滤液为硫酸铜,滤渣为氧化铜,滤液加入铁粉后,硫酸铜和铁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得滤液为硫酸亚铁。
【详解】(1)由以上分析知,滤渣的成分主要为氧化铜。
(2)见答案。
湖南省株洲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株洲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6g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6g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