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叙述不属于化学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是( )
A. 生产色泽鲜艳的服装
B. 改良品种增加粮食产量
C. 合成药物保障健康
D. 生产水泥建设楼房
2. 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块融化 B. 石块碎裂
C. 粮食酿醋 D. 白糖入水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 B. 滴加液体
C.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
4. 如图所示物质的用途,其中错误的是( )
A. 氧气用于潜水
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C. 空气用于飞艇
D. 活性炭用于净水
5. 学习好化学,认识元素周期表是必备的技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砷的原子序数为33
B. 砷在周期表中为第四周元素
C. 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g
D. 砷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
6.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水、二氧化氮 B. Fe、KClO3 C. Hg、HgO D. 红磷、石灰石
7. 有关Na、Na+两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相同 B. 核外电子数相同 C. 电子层数相同 D. 化学性质相同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物质是氧气 B. 地壳中铝的含量最多
C.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比低于海水资源 D. 水体污染都是来源于生活污染
9. 装修材料中,有些材料会“释放”甲醛气体,甲醛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B. 甲醛的符号是CHO2
C. 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甲醛分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是相等的
10. 下列部分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色火焰
B. 红磷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冒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
C.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D.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横行,18个纵列
B.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它们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
C.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于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D. 元素周期表把元素分成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
1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解反应一定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 B.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 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一定是硬水 D. 动植物的呼吸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反应
13. 有关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选项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用吹风机的热风吹干头发,比冷风吹干的速率快
在受热时,分子自身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B
酒精温度计受热时示数变大
温度升高时,分子体积变大
C
挤压气球时,气球体积变小
分子间隔变小
D
打开盛有食醋的瓶盖,嗅到“醋味”
分子不断运动
A. A B. B C. C D. D
14. 实验室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
A
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B
蒸馏水和酒精
观察颜色
C
木炭粉和铁粉
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D
硬水和软水
蒸干,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15. 已知有一种碘原子(符号I)的实际质量mg。标准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n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此种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为( )
A. 12mng B. 12nmg C. 12mn D. 12nm
16.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①O2−: 。
②He: ; ; 。
(2)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②2个氧分子 。
17. 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中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或填写相关空白。
(1)实验过程: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 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之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请写出发生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此时观察到的现象为 ,根据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可以得出有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
18.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索养之一。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根据微观模拟图,写出发生反应的表达式 。
(2)A到C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条件下,在化学变化中,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 。
(3)上述微观模拟图中, (填粒子的名称)的种类、数目在此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19. 如图是木炭,硫粉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或填写相关空白: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表达式为 。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此反应的表达式为 。
(3)把一根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此反应的表达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实验前在集气瓶底部放入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
20. 老子的《道德经》中关于“水”的描述:“上善若水”,意思也就是说: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品格上我们应该学习“水”的精神,知识上你对水的认识如何呢!请回答下列问题或填写相关空白(带序号的)。
① ;② ;③ ;④ ;⑤ 。
21. 分类、归纳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请根据物质的类别将下列物质平均分为两类:
①石灰水 ②糖水 ③氮气 ④酒精 ⑤二氧化碳 ⑥饮料
Ⅰ.选出的一组物质有 (填写序号);
Ⅱ.分类标准是 。
(2)金属铝因为具有优良的性能和美观的外表,而有广泛的用途。在常温下,金属铝(符号Al)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金属铝在空气中就能与氧气反应,能生成氧化铝(Al2O3)。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金属铝的物理性质有 。
②铝丝与氧气反应的表达式为 。
22. 如图是教科书中“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的探究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丙图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得出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是 (填“加快”或“减慢”);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 。
(2)如果实验前用精密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把得到的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 (填“操作名称”)。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仅凭上述两项实验结论还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若要确定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的是 。
23.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火柴、棉花、升降台等用品及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若用上述仪器及药品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 ;所需要的仪器编号为 (填字母),上述仪器中,H仪器的名称为 。
(2)制取氧气时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连接好仪器,把 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 的现象。
(3)在试管中装入少量药品,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试管口 固定在铁架台上。
(4)加热试管时,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 的部位加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利用化学方法生产色泽鲜艳的服装,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改良品种属于生物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该选项符合题意;
C、利用化学知识可合成药物,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泥的生产与化学有关,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根据化学的用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来分析解答。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2.【答案】C
【解析】解:A、冰块融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石块碎裂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粮食酿醋过程中有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白糖入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C
【解析】解:A、读数方法错误,应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错;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错误,不应深到试管中接触试管,应悬空正放,故B错;
C、操作正确,故C正确。
D、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故D错。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答案】C
【解析】解:A、氧气可以供给人体呼吸,因此氧气可以用于潜水,故A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因此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故B正确;
C、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飞艇,而不是空气用于飞艇,故C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可用活性炭来净水,故D正确;
故选: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故选项说法正确。
B、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砷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砷在周期表中为第四周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则砷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水、二氧化氮中均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均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该选项不正确;
B、Fe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KClO3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正确;
C、Hg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HgO属于氧化物,该选项正确;
D、红磷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答案】A
【解析】解:A、Na+是由Na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核内质子数不变,则它们的质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则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Na+是由Na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则电子层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Na+是由Na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和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Na+是由Na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故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而不是氧气,故A说法不正确;
B、地壳中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是氧、硅、铝、铁、钙、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B说法不正确;
C、地球上的水约97%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淡水资源只占总水量的2.53%,所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比低于海水资源,故C说法正确;
D、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三个方面,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A、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来分析;
B、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C、根据地球上的水资源来分析;
D、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空气的组成、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地球上的水资源、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1个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
A、甲醛是由分子构成的,甲醛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C、1个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但氢原子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则甲醛分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甲醛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甲醛分子的模型图,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甲醛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不产生白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冒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答案】B
【解析】解:A、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横行,18个纵列,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个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它们原子最外层不都有8个电子,氦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中原子核内质于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周期表把元素分成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元素的分类、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分解反应一定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故A不正确;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过氧化氢溶液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由于其中存在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故B不正确;
C、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不一定是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才是硬水,故C不正确;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动植物吸收氧气与体内碳水化合物发生反应,排出水和二氧化碳过程,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分解反应一定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分析;
B、根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进行分析;
C、根据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不一定是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才是硬水进行分析;
D、根据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动植物吸收氧气与体内碳水化合物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硬水和软水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3.【答案】B
【解析】解:A、用吹风机的热风吹干头发,比冷风吹干的速率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在受热时,分子自身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故说法正确;
B、酒精温度计受热时示数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故说法错误;
C、挤压气球时,气球体积变小是因为受到挤压,分子间隔变小,故说法正确;
D、打开盛有食醋的瓶盖,嗅到“醋味”,是因为带有“醋味”的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故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燃着的木条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均会熄灭,不能鉴别,故A错误;
B、蒸馏水和酒精均为无色溶液,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木炭燃烧生成气体,铁粉在空气中加热只发生红热现象,则固体减少的为木炭粉,基本不变的为铁粉,故C正确;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含有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硬水和软水中蒸干均可能有晶体析出,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蒸馏水和酒精均为无色溶液进行分析;
C、根据木炭燃烧生成气体,铁粉在空气中加热只发生红热现象,则固体减少的为木炭粉,基本不变的为铁粉进行分析;
D、根据硬水和软水中蒸干均可能有晶体析出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5.【答案】C
【解析】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为:ng12;
所以此种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为mgng12=12mn;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加强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1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氦元素 一个氦原子 氦气这种物质 CO2 2O2
【解析】解:(1)①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O2−表示1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或1个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氧离子);
②元素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若物质是由原子构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He稀有气体休元素氦的元素符号,可表示:氦元素、一个氦原子、氦气这种物质(或氦单质);
(2)①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其符号为CO2;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氧分子表示为:2O2。
故答案为:(1)①1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氦元素;一个氦原子;氦气这种物质;
(2)①CO2;
②2O2。
(1)根据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若物质是由原子构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17.【答案】五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或P+O2→点燃P2O5 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刻度1处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解析】解:(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实验前,应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P+O2→点燃P2O5。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则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刻度1处;由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答案为:(1)五;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或P+O2→点燃P2O5;
(2)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刻度1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1)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2)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则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8.【答案】氢气+氯气→点燃氯化氢或H2+Cl2→点燃HCl 每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成一个氯化氢分子 氢原子和氯原子
【解析】解:(1)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氯气→点燃氯化氢,符号表达式为H2+Cl2→点燃HCl。
(2)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为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氯分子分成氯原子,而氢原子和氯原子结合为氯化氢分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图可知,反应前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故答案为:(1)氢气+氯气→点燃氯化氢或H2+Cl2→点燃HCl;
(2)每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成一个氯化氢分子;
(3)氢原子和氯原子。
(1)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9.【答案】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或C+O2→点燃CO2 发出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或S+O2→点燃SO2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或Fe+O2→点燃Fe3O4 化合反应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解析】解:(1)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S+O2→点燃SO2。
(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Fe+O2→点燃Fe3O4;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集气瓶中留少量水的作用为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故答案为:(1)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或C+O2→点燃CO2;
(2)发出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或S+O2→点燃SO2;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或Fe+O2→点燃Fe3O4;化合反应;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1)根据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3)根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性质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0.【答案】常温下,无色、无臭(味)的液体 节约用水 明矾 H、O H2+O2→点燃H2O或氢气+氧气→点燃水
【解析】解:①在常温下,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②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有: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防止水体污染;
③净化水时,常用的絮凝剂为明矾;
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符号为H、O;
⑤氢气燃烧生成水,根据元素守恒,也能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符号表达式为H2+O2→点燃H2O,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点燃水。
故答案为:①常温下,无色、无臭(味)的液体;
②节约用水;
③明矾;
④H、O;
⑤H2+O2→点燃H2O或氢气+氧气→点燃水。
①根据在常温下,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进行分析;
②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有: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防止水体污染进行分析;
③根据净化水时,常用的絮凝剂为明矾进行分析;
④根据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⑤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根据元素守恒,也能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的实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1.【答案】①②⑥(或③④⑤) 混合物(或纯净物) 在常温下,金属铝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铝+氧气→氧化铝或A1+O2→A12O3
【解析】解:(1)①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②糖水中含有水和糖,属于混合物;
③氮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④酒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⑤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⑥饮料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①②⑥属于混合物,③④⑤属于纯净物。
(2)①物理性质实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则金属铝的物理性质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②在常温下,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铝+氧气→氧化铝,符号表达式为Al+O2→Al2O3。
故答案为:(1)①②⑥(或③④⑤);混合物(或纯净物);
(2)①在常温下,金属铝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②铝+氧气→氧化铝或A1+O2→A12O3。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2)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书写表达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加快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或H2O2→MnO2H2O+O2 称量 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解析】解:(1)甲图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丙图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得出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是加快;此过程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或H2O2→MnO2H2O+O2。
(2)如果实验前用精密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把得到的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根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凭上述两项实验结论还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若要确定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的是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故答案为:(1)加快;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或H2O2→MnO2H2O+O2。
(2)称量;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答案】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K2MnO4+MnO2+O2 ABDEFG 烧杯 导管口 气泡冒出 略向下倾斜 对高锰酸钾(或药品)所在
【解析】解:(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符号表达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则发生装置选固体加热装置,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则收集装置选排水法装置,则所需仪器有ABDEFG;由图可知,H为烧杯。
(2)检查所选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高锰酸钾制取气体时,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应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4)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药品所在的部位。
故答案为:(1)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K2MnO4+MnO2+O2;ABDEFG;烧杯;
(2)导管口;气泡冒出;
(3)略向下倾斜;
(4)对高锰酸钾(或药品)所在。
(1)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2)根据检查所选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分析;
(3)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气体时,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应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进行分析;
(4)根据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药品所在的部位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制取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6页。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虹桥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虹桥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虹桥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份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虹桥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份化学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