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38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二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展开练案[38] 第三部分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二讲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一、选择题
(2021·四川绵阳二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016年主导产业增加值及同比增长速度。据此完成1~2题。
1.该城市产业结构中( A )
A.主导产业发展不平衡
B.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C.产业发展创新力强
D.机械制造业增速最大
2.若长时期保持这种产业结构,对当地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C )
A.水土流失 B.土地次生盐渍化
C.大气污染 D.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城市2016年主导产业中增加值最大的机械制造和煤炭接近120亿元,煤化工和纺织服装几乎没有增加,说明主导产业发展不平衡,A正确;该城市的主导产业中主要是传统产业,不能从图文材料中看出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B错误;该城市主导产业无论是增加值最大的还是增速最快的都是传统产业,所以不能说明产业发展创新力强,C错误;由图可知,增速最快的应该是电力工业,D错误。故选A。第2题,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和大力发展煤炭产业关系不是很大,A错误;土地次生盐渍化主要因灌排系统不配套,过量灌水,排水受阻,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所致,B错误;根据图中增加值曲线可知,煤炭工业的增加值较大;又根据增速曲线可知,电力工业的增速是最快的,说明该城市目前的产业结构是以煤炭相关产业为主的,若长时期发展煤炭相关产业容易带来大气污染方面的环境问题,C正确;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荒漠化、过度利用与消费、生物入侵、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影响,D错误。故选C。
(2023·天津和平期末)下图为江苏省2010—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2010—2019年,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C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
D.三类产业发展变化无规律
4.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有( D )
①扩大纺织、服装企业生产规模
②发展乡村体验农业、观光农业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钢铁项目
④培育高科技产业、文化旅游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变化幅度不大,说明第一产业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而是大致缓慢下降,A错误;第二产业比重前期占主导地位,但在后期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B错误,C正确;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变化较小,第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这些都说明三类产业发展变化有一定规律性,D错误。故选C。第4题,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二产业的层级,应把层级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服装等)转移出去,①不符合题意;发展乡村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②符合题意;化工、钢铁项目大多为夕阳产业,附加值低,工业层级不高,而且环境污染较严重,因此大量引进国外化工、钢铁项目不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③不符合题意;培育高科技产业、文化旅游业,可以提高第二产业层级,增大第三产业比重,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023·浙江安吉县高级中学模拟预测)下图是休斯顿产业转型演变图,其中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对休斯顿的产业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休斯顿的产业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源密集型转变
B.进一步突出石化工业的主导地位
C.产业布局由集聚走向分散
D.科技是20世纪末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6.发展航天产业对休斯顿的有利影响有( C )
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②提高城市等级
③促进石油资源开发 ④完善基础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休斯顿的产业发展是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变,进一步提升了科技的主导地位,特别是20世纪末,科技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A、B错误,D正确;没有体现产业布局的相关信息,C错误。故选D。第6题,发展航天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①正确;发展航天产业不会提高休斯顿的城市等级,②错误;发展航天产业不会促进石油资源的开发,③错误;发展航天产业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④正确。故选C。
(2022·山东金乡县第一中学二模)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C )
A.交通 B.政策
C.人才 D.市场
8.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D )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新兴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看出,M阶段产业结构以高精加工工业为主,属于技术导向型;N阶段产业结构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可知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人才,C正确。第8题,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比重会下降,但不会消失,A错误;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从图中读不出来,B错误;从图中看,随着产业结构演进,所需资源种类越来越多,说明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增强,C错误;新兴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D正确。故选D。
(2023·浙江台州高二期末)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下表为2009年与2019年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的区位商。据此完成9~10题。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2009 | 1.64 | 1.11 | 0.75 |
2019 | 3.27 | 0.69 | 0.92 |
9.与全国相比,黑龙江省( C )
A.第一产业劳动力价格较高
B.第三产业劳动力价格较高
C.第一产业更有整体竞争力
D.第三产业更有整体竞争力
10.针对第二产业区位商的变化,黑龙江省可采取的措施是( A )
A.改造传统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B.关停采掘工业,治理环境污染
C.利用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
D.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文化产业
[解析] 第9题,与全国相比,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区位商由2009年的1.64增长到2019年的3.27,说明该省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全国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其优势产业,更具有整体竞争力,C正确,D错误;表中数据只能表明三次产业比重大小,不能反映劳动力价格的高低,A、B错误。故选C。第10题,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区位商由2009年的1.11降低到2019年的0.69,说明该省的第二产业比重小于全国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其劣势产业;黑龙江以传统产业为主,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可以改造传统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A正确;黑龙江以传统产业为主,关停采掘工业对其工业产值影响更大,B错误;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部,是交通运输线路的末端,其交通优势不明显,发展服务业区位优势不明显,C错误;黑龙江省经济衰落,应该推动产业转型,但发展文化产业无明显区位优势,D错误。故选A。
(2023·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月考)下图是山东省临沂市城市化率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临沂市1992年以来( B )
A.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B.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突出
C.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减少
D.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
12.针对图中信息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今后临沂市应该( D )
①加快发展餐饮等服务业
②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③建设工业园区
④转出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11题,图中显示,1992—2010年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在下降,但仅根据图中信息无法确定第一产业产值是否下降,A错误;1992年以后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增大,且在2001年后约占据一半,说明其占据主导地位,B正确;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推断其从业人数应该增加,C错误;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趋向合理,环境承载力应该提高,D错误。故选B。第12题,图中内容显示,该市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加快发展餐饮等服务业有利于人口向城市集中,①正确。建设工业园区,一方面可以加快产业集聚,实现集约经营,获得规模效益,大大提高工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可实现人口集聚,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促进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展城区面积,提高城市化水平,③正确。该市城市化水平还不高,目前转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明显不现实,④错误。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②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13.(2023·山东聊城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比分别为7.7%、37.8%、54.5%。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洛阳开封为副中心,覆盖河南全境,射周边五个省份,总人口1.6亿人,是我国传统的商品粮、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河南省加大投资力度,主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下图示意河南省2010—2020年三大产业变化。
(1)在下图中标出甲、乙两点,分别表示2020年全国及河南省三大产业占比。
(2)根据材料,提出河南省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
(3)结合材料分析河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答案] (1)
(2)发挥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作用,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大科技投入,对原有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进行升级和转型,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现代制造业;积极推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3)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较低,发展空间大;矿产资源丰富;政策支持。
[解析] 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及图示信息可知,2020年我国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比分别为7.7%、37.8%、54.5%,河南省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比分别约为11%,42%,47%。根据三角坐标系的判读方法,将甲、乙两点标在图中。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是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根据材料可知,河南是我国传统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大省),因此,河南省应积极发挥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高效发展;根据材料可知,河南是我国传统的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产业基础好,因此,河南省应借助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科技投入,对原有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进行改造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根据材料可知,河南省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全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小,因此,河南省应依托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极推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第(3)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劳动力丰富;与东南沿海地区及发达国家相比,河南省经济较落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租金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较低;根据材料“我国传统的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基地。近年来,河南省加大投资力度,主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可知,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及政策扶持也是河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14.(2023·江苏无锡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昆山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邻上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昆山市承接上海溢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乡镇工业的基础。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奔波两地,对昆山市经济发展起了助推作用。随着上海地铁11号线延伸至昆山,以及公共交通卡的通用,2017年超过850万人次的上海游客到昆山市休闲旅游。
材料二 图1为昆山市位置示意图,图2为近代以来上海支柱工业变化示意图,表为2021年昆山市和上海市三次产业构成比较。
图1
图2
2021年昆山市和上海市三次产业构成比较
地区 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昆山市 | 0.7 | 51.8 | 47.5 |
上海市 | 0.2 | 26.5 | 73.3 |
(1)概括近代以来上海工业演变的过程,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比较优势。
(2)与上海相比,说出2021年昆山市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并分析上海对昆山辐射功能的具体表现。
(3)从区域关联的角度,简述昆山市和上海协同发展的措施。
[答案] (1)过程:由轻纺工业向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工业演变;比较优势:工业基础好;人才密集,科技发达;国家优惠政策。
(2)特征:产业结构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比重超过一半),第二产业比重远高于上海市,第三产业比重远低于上海市。
表现:昆山市承接上海溢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上海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助推经济发展;便捷的交通使昆山与上海联系更加紧密,带动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3)产业分工协作;构建现代化快速交通网;加强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优化城市布局及空间结构;共管共治环境污染。
[解析] 第(1)题,读图2可知,1949年上海支柱产业主要以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为主,到了20世纪70年代转变为机械、化工等资金密集型工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从工业组织结构看,由简单趋向复杂。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条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优良的环境,发达的技术,高校科研机构人才支持,自然环境优美,便捷的交通运输,尤其是高速铁路和航空发达,基础设施完善,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第(2)题,读表格可知,上海市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且远大于昆山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昆山市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远大于上海第二产业的比重。上海市作为工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对昆山的辐射主要表现在大量的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产业流。上海通过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城际交通、丰富的技术、活跃的人才资源和有效的投资对昆山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第(3)题,上海和昆山区域发展中有不同的定位,发挥各区域优势,上海可发挥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优势、昆山通过其劳动力优势发挥制造业等优势,加快区域分工;两地协调发展,需加强产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推动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机构升级;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污染环境的治理,注意生态保护等。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8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8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跟踪练37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跟踪练37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第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上海市2011—2019年,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材料反映的产业升级的过程是,8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