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8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展开三十八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21·浙江6月卷)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地区 | 全国 | 甲 | 乙 | 丙 | 丁 | |
人口增幅/% | 3.4 | -1.7 | 4.5 | 2.6 | 4.2 | |
三次产业 结构/% | 第一产业 | 7.2 | 13.2 | 4.6 | 8.2 | 11.0 |
第二产业 | 39.1 | 34.4 | 38.9 | 41.8 | 37.9 | |
第三产业 | 53.7 | 52.4 | 56.5 | 50.0 | 51.1 |
1.甲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2.四大地区中( )
A.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
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
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
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
张家口市张北县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连接带,风电、光电资源丰富。2021年4月8日,某集团张北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中都草原(基础设施)项目D、E数据机房楼举行交付仪式。该项目的交付,将使该集团的云服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继续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数据信息服务,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促进了张北产业升级。下图示意张北电网工程。据此完成3~4题。
3.张北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立,对张北产业结构最直接的影响是( )
A.降低第一产业产值
B.提升第二产业产值
C.提升第二产业比重
D.提升第三产业比重
4.为促进张北县产业升级,张北县今后应( )
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②减少能源工业规模
③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3·茂名模拟)珠三角城市群是推进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沿阵地,区域内各城市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迫在眉睫。下图为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部分产业占比变化图。据此完成5~6 题。
5.对珠三角城市群中城市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广州产业结构合理 B.东莞产业产值下降快
C.佛山工业化水平最高 D.深圳新兴工业发展快
6.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迫在眉睫的根本原因是( )
A.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B.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C.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D.高素质人才储备少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7~9题。
7.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环境、科技 B.科技、市场
C.市场、环境 D.成本、人才
8.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9.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未来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农业经济消失
B.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复杂
C.整个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D.产业结构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变小
(2022·大连二模)乡村“六次产业”可以表示为“ 1次产业(农林渔业)×2次产业(加工业等)×3次产业(流通、销售、旅游业等)=6次产业”,即以农业生产为出发点,延伸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高效增值的新模式。东北作为“天下粮仓”,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外调量常达全国60%以上。然而东北地区乡村经济较为落后,截至2018年,东三省乡村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之和与第一产业持平,约占49%。为破解这种困境,多地采取“接二连三”的政策,大力发展“六次产业”。据此完成10~11题。
10.东北乡村发展“六次产业”的优势包括( )
①生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
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劳动力解放
③农民可支配收入多,经济基础雄厚
④装备技术成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推测目前东北发展“六次产业”的主要困境是( )
A.区域间分工合作能力弱,区域合力不足
B.农村交通条件落后,对外联系不便
C.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农业产值下降
D.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现在的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苏北位于黄海之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低平坦荡的苏北平原,苏北地区东部临海,南部滨江,拥有大面积滩涂。
材料二 苏北地区区域图(图1)和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图2)。
图1
图2
(1)简述苏北地区的位置特征。
(2)分析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3)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苏北在接纳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三十八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1.D 2.B 解析:第1题,甲地区人口增长幅度最低且为负值,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是四个地区中最大的,说明该地区农业在全国中地位比较重要,且2012-2019年间人口数减少;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不是负值,因此其人口减少应该是人口迁出导致。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传统产业衰落,大量劳动力迁出导致人口减少,因此甲地是东北地区,D正确。第2题,结合表中数据判断,乙是东部地区,丙为中部地区,丁是西部地区。主导东部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主导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应为资源,A错误;东部地区是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B正确;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C错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轻重工业较均衡,东北地区以重型工业为主,D错误。
3.D 4.C 解析:第3题,张北云计算数据中心属于服务业,因此张北云计算数据中心最直接的影响是提升当地第三产业的比重,D正确;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会导致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产值不一定下降,A、B、C错误。第4题,大数据产业需要大量能源,因此不能减小能源工业的规模,②错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利于引进高科技工业,因此利于张北的产业升级,①④正确;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能促进张北产业升级,③正确。
5.D 6.C 解析:第5题,广州和东莞产业占比变化都是负数,说明其制造业比重总体都下降,但无法判断产值下降快慢和产业结构是否合理,A、B错误;佛山产业占比变化都为正值,代表产业占比变化增大,但不意味着工业化水平高,C错误;深圳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增加幅度大,说明以先进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发展快,D正确。第6题,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及资金密集型企业占比过大,后期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只有依靠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来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C正确;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是城镇化发展后期出现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具体表现,不是根本原因,A、B错误;高素质人才培养少,制约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但不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D错误。
7.A 8.D 9.B 解析:第7题,石油农业对环境负面影响大,为了减轻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始发展资源消耗少、废弃物排放少的生态农业;而由生态农业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必然要以科技为先导。第8题,图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以科技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工农业产值和部门都在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第9题,图示农业经济时代,影响演进的因素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因素;而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除了自然因素外,各种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经济部门越来越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则影响演进的因素也趋于复杂。
10.C 11.D 解析: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条件优势明显,①正确;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劳动力需要数量较少,能够解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②正确;农民经济收入较低,对于六次产业的推动作用较小,③错误;东北地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装备技术成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好,④正确。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区域内分工合作能力较强,A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开发历史较早,交通条件较为优越,B错误;东北地区的农业产值没有出现大规模下降,C错误;东北地区为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受传统工业城市衰退的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萎缩,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制约六次产业发展,D正确。
12.解析:第(1)题,描述地理位置要从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进行描述。读图1可知,该地位于32°N~35°N,可知其处于中纬度地区;东临黄海,西连安徽,北与山东接壤;读周边地理事物可以描述苏北地区的相对位置: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带,南临长三角经济圈,北临环渤海经济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淮河下游。第(2)题,读图2可知,描述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第二、第三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相对于合理的产业结构来说,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略为偏低。第(3)题,根据上题可知,苏北地区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因此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苏北在接纳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有:大量引进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从而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引进高技术人才落户苏北,为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奠定基础;合理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园,吸引相关产业集聚,获得规模效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占领高端产业链。
答案:(1)地处中纬度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西连安徽,北与山东接壤;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带,南临长三角经济圈,北临环渤海经济圈。
(2)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第二产业略有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3)大量引进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引进高技术人才落户苏北,为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奠定基础;合理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园,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占领高端产业链。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38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二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38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二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8讲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讲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新教材): 这是一份第38讲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讲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新教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不同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特征,案例——上海市的产业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