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2
展开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2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下图是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为光
B.⑤的颜色变化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C.④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
D.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2.(2021·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运到植物体内的顺序是( )
①根中导管 ②土壤溶液 ③各层细胞 ④根毛细胞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3.(2021·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探究“不同溶液浓度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萝卜、浓盐水、清水等,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错误的一项是( )
A.①②大小、长短一致,同时分别放入AB量筒中
B.静置相同时间后取出,让附于萝卜条上的水滴流入量筒
C.读取量筒中液体数据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平行
D.从图上实验结果显示,可推测A量筒中为清水
4.(2021·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无土栽培是直接用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营养液可多次重复使用
B.营养液与土壤溶液在主要成分上相似
C.营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D.该技术可高效利用空间,节约土地、水肥
5.(2021·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移栽植物时,根部尽量带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避免伤害根毛 B.减少土壤营养流失
C.可以促进根毛的生长 D.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6.(2021·北京朝阳·七年级期末)实验课上,同学们在学习叶的结构时,利用显微镜观察月季叶,得到如下两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⑤细胞排列紧密,颜色接近透明
B.与②处相比,①处含有的叶绿体数目更多
C.图2可能取自图1的⑤部位
D.⑥⑦围成的结构,是水分散失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7.(2021·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的顺序为④②③① B.步骤②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C.步骤③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清水 D.步骤④中叶片a与叶片b间形成了对照
8.(2021·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走”,其主要动力来自于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9.(2021·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降低植物体表面温度
C.加速植物细胞的分裂速度 D.促进无机盐的运输
10.(2021·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袁枚在《苔》中写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下列关于苔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苔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B.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苔藓是绿色的,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苔藓植物能开出米粒大小的花
11.(2021·北京西城·七年级期末)农谚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阳光 C.土壤 D.空气
12.(2021·北京东城·七年级期末)在观察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中,纵切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子叶
13.(2021·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种子萌发时,发育成茎和叶的结构是( )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
参考答案
1.D
【分析】
该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示意图中①滴加碘液,②叶片局部遮光,③暗处理,④酒精脱色,⑤观察。
【详解】
A.本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图②中叶片局部遮光是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设置了遮光组和照光组两组,因此其探究的变量为光。A正确。
B.⑤中观察说明照光组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而遮光组无变蓝说明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B正确。
C.④酒精脱色需要隔水加热,防止酒精爆沸,发生危险,同时小烧杯内的酒精可以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C正确。
D.此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③植物暗处理一昼夜→②叶片局部遮光→光照数小时→④酒精脱色→清水漂洗→①滴加碘液→⑤观察;即③②④①⑤,与选项不符。D错误。
【点睛】
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是解题关键。
2.D
【分析】
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成熟区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
【详解】
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即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是:②土壤溶液→④根毛细胞→③成熟区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根毛区导管→①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过程,难度中等。
3.D
【分析】
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详解】
A.在探究“不同溶液浓度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不同溶液浓度是变量,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故①②大小、长短一致,同时分别放入AB量筒中,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对照实验变量唯一,故静置相同时间后取出,让附于萝卜条上的水滴流入量筒,B正确。
C.读取量筒中液体数据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平行,根据实验前与试验后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变化,就可以推测萝卜条吸收或失掉了多少水,C正确。
D.萝卜条①→③变的萎蔫了,说明细胞失水,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A中液体应为浓生理盐水;②→④的变化,萝卜条更加硬挺了,说明细胞吸水,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B中液体应为清水,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并能利用该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4.A
【分析】
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即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 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 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详解】
A.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营养液不可多次重复使用,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配制的培养液的主要成分与土壤溶液的主要成分相似,B正确。
C.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量较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所以在无土栽培的植物中需要培养液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的无机盐,C正确。
D.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地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 节约土地和水肥,不受季节限制、清洁无污染等优点,D正确。
故选A。
【点睛】
理解无土栽培的原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5.A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带土移栽的目的。解答时可以从根毛的位置和功能,幼苗期的根系特点,带土移栽的目的方面来切入。
【详解】
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幼苗期植物的根系较小,有利于带土移栽,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减少根和根毛折断。提高根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根的成活率。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带土移栽的目的。
6.B
【分析】
图可知,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海绵组织,④是叶肉,⑤是下表皮,⑥是保卫细胞,⑦是保卫细胞。
【详解】
A.①上表皮,⑤是下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颜色接近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同时具有保护作用,故A正确。
B.叶肉由叶肉细胞构成,栅栏组织排列整齐,靠近上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排列松散,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少,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而表皮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所以与②栅栏组织处相比,①表皮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故B错误。
C.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上分布的气孔,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一般上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的气,所以图2可能取自图1的⑤下表皮部位,故C正确。
D.⑥、⑦是保卫细胞围成的结构是气孔,气孔是水分散失和气体进出的通道,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气孔的结构特点。
7.B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A.“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所以实验操作的顺序为②④③①,A错误;
B.步骤②为暗处理: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正确;
C.步骤③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可溶解叶绿素,C错误;
D.步骤④中叶片a中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形成对照,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掌握情况,对实验每一步的操作的理解。
8.A
【分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详解】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A正确。
【点睛】
绿色植物蒸腾作用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9.C
【分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促进无机盐的运输;有效散热;据此解答。
【详解】
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C错误。
【点睛】
明确蒸腾作用的意义可正确解答。
10.D
【详解】
苔藓植物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A正确;
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C正确;
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更不能开花结果,D错误。
点睛: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11.A
【详解】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忙着春耕播种。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点睛: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12.C
【详解】
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淀粉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的特性,所以在观察玉米种子的实验中,纵切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乳。
故选C。
点睛: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13.A
【分析】
(1)种子萌发不仅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2)种子的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种子萌发后,胚根生长最快,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详解】
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将储存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 这是一份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这是一份2021北京重点区初一(上)期末生物汇编: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中生物汇编:生物和生物圈: 这是一份2021北京重点校初一(上)期中生物汇编:生物和生物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