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展开九年级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由文学评论家对鲁迅杂文的评价导入。
(二)明确学习任务:
一、读懂一个句子;
二、品读一组词语;
三、感悟一种精神。
二、读懂一个句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文章紧扣标题,多次出现了"中国人"这个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含有"中国人"三个字的句子。
明确:
①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② 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③ 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④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⑤ 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⑥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二)这六个"中国人"指代的对象是否一样呢?它们分别指代了哪些人?
明确:
①(全体中国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②(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③(国民党反动派极其御用文人)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④(除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外的广大人民)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⑤(全体中国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⑥(全体中国人)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三)这六个句子在文中分别起着怎样的作用呢?提示大家从驳论文论证思路的角度来考虑。
明确:
第一个句子,摆出了敌方的论点。第二个句子和第三个句子是由对方的论据推出的结论,也是在通过驳论证的方式在直接驳敌论。第四个句子是作者提出的观点,也是在间接批驳对方观点。第五个句子是由己论点得出的结论,同时批驳敌论。第六个句子是全文的结论。
(三)请同学们结合以上的分析说一说:文章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题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
这句话贯穿了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思路更加清晰严密。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悲观论调,也体现了鲁迅对此的质疑和反驳。这句话还聚集了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和事件直接放在了标题中,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由此可见鲁迅遣词造句的讲究。
三、品读一组词语
重点品读本文的第一段文字,感受一下鲁迅用词的妙处。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一)品读词语。
示例: "地"、"物"、"国联"、"神"、"佛",这五个词看似是没有关联的,可是他们写的都是国民政府信的对象,由信地信物到信国联再到求神拜佛,信的对象越来越空越玄,自欺的程度也在一步步发展和加深。
请同学们找出本段中其他相关联的一组词进行品味和批注。(或者词性相同,或者意义相关,或者出现的位置上有规律)
明确:
"总"、"只"和"一味":"总",指一直如此,洋洋得意又底气不足。"只",指唯洋是从,依赖国联,把国联当成救命稻草。"一味",指只能祈求神灵,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形象写出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体现出讽刺意味。
"两年以前"、"不久"、"现在":写出了时间的变化,突出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自欺的道路上在一天天发展着,越走越远。
"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反复强调是事实,表明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些现象、言论、愿望和做法,也为下文驳论证做了铺垫。 "也"和"却"含有对比意味,在对比中体现不满和讽刺。
"夸""希望""求""拜":这一组动词,它们体现了国民党政府的态度变化,表现了他们一步步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体现出了不满和讽刺。
(二)指导朗读。
明确:首先蕴蓄好这种不满和讽刺的情感。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总"、"只"、"一味"等一些需要强调的字要重读;还要注意节奏的把握,比如"我们"和"总自夸着"之间要停顿;领起词的后面一般要停顿,比如"从"的后面要停顿一下,以便于下面语速的控制和情感的表达。
四、感悟一种精神
(一)回顾30年代初的历史。
(二)作者在此时写下这篇杂文用意何在?
(三)由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的一段话结束本课。
语文人教部编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自主学习,识记词语,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疑导入,复习驳论,了解背景,整体感知,重点研读,理清思路,学习驳论,拓展延伸,仿写训练,扩大积累,赏图读诗,升华情感,结束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