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二中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5届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细胞学说之于生物学就像原子论之于化学一样,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 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C. 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
D.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植物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学说的意义:阐明了动植物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正确;
B、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分裂,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B正确;
C、科学家研究了部分细胞,提出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动物植物的差异性,D错误。
故选D。
2. 下列对“系统”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 B. 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也是一个“系统”
C.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 D.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种群层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A正确;
B、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也是由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结合而形成的整体,所以也属于系统,但他们不能进行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B正确;
C、生命系统有不同层次,从微观到宏观分别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故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C正确;
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树,不属于种群层次,D错误。
故选D。
3. 下列事实中,哪一项不能作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观点的证据( )
A. 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 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可以完成摄食、运动、分裂等活动
C. 缩手反射依赖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密切合作
D. 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核酸构成。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A、HIV确实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这个选项并没生阐明病毒的生命活动和细胞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作为该观点的证据,A错误;
B、B选项说明了单细胞生物的摄食、运动等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正确;
C、C选项说明多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正确;
D、受精作用说明生物的遗传这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
故选A。
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千古名句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早春的秀丽景色。下列与其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朵桃花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
B. 一棵桃树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 江水等无机环境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
D. 竹、桃树、鸭组成了一个群落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植物无系统的层次。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种群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桃花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A正确;
B、植物没有“系统”这个层次,B错误;
C、江水等无机环境参与了“生态系统”这一生命系统的组成,C错误;
D、群落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该选项的描述并没有包含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D错误。
故选A。
5.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看到细胞数目更多 B. 换高倍镜后,镜头离装片的距离变远
C. 使用凹面镜可以使视野更明亮 D. 如果观察对象很小,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
(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A、高倍镜放大倍数更大,所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更少,A错误;
B、高倍镜的镜头更长,离装片的距离更近,B错误;
C、凹面镜可以使光线汇聚,从而使视野更明亮,C正确;
D、无论观察对象大小如何,均应先用低倍镜观察,调清物像后再换用高倍镜,D错误。
故选C。
6. 如图是将SARS病毒、蓝细菌、变形虫和绿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甲、乙、丙、丁四组,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种生物都含有DNA B. 甲与乙分类的依据是有无叶绿体
C. 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核糖体 D. 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另外,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没有染色体等结构。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细菌中繁殖并代谢;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虽然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它没有叶绿体;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原生动物;衣藻属于真核生物中单细胞藻类。
【详解】A、SARS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A错误;
B、甲中SARS病毒、变形虫以及乙中蓝细菌都没有叶绿体,所以甲与乙的分类依据不能是有无叶绿体,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能否光合作用,B错误;
C、除了病毒以外,另外三种生物都有核糖体,C错误;
D、丁组中变形虫和绿藻均为真核生物,都具有核膜,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菌都是真核生物,细菌都是原核生物 B. 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是多细胞生物
C. 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D.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A、真核生物的常见类群有动物、植物和真菌,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A正确;
B、真核生物中有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和多细胞生物(如大多数动植物),B错误;
C、原核生物中有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但大多细菌为异养生物,C正确;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
8.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下表是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对比,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O
Si
C
N
H
Mg
K
Ca
地壳
48.60
26.30
0.087
0.03
0.76
2.00
2.47
3.45
细胞
65.0
极少
18.0
3.0
10.0
0.18
0.35
2.0
A. 除了Si以外,表中其他元素均属于细胞中的大量元素
B. C在细胞中的含量比地壳中的含量高,是因为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骨架
C. 很多元素在细胞和地壳中的含量相差甚远,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D. 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中,只有极少数是细胞特有的,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中,含量较多的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等,称为大量元素,因此除了Si以外,表中其他元素均属于细胞中的大量元素,A正确;
B、多糖、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骨架,所以碳在细胞中的含量比地壳中更高,B正确;
C、很多元素在细胞和地壳中的含量相差甚远,即同一种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与地壳中的含量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C正确;
D、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并没有细胞特有的元素,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D错误。
故选D。
9. 某处温泉有“圣水”之美誉,经常洗浴对治疗各种皮肤病、关节炎及神经衰弱等有特殊的功效。经专家鉴定,泉水中含有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微量元素,它们可能是( )
A. Fe、Mn、Zn、Mg B. Zn、Cu、B、Mn
C. Mg、Mn、Cu、Mo D. Zn、Cu、Mn、Ca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内根据元素含量的高低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o等。
【详解】A、Mg是大量元素,A错误;
B、Zn、Cu、B、Mn均为微量元素,B正确;
C、Mg是大量元素,C错误;
D、Ca是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B。
10.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需要临时等量混匀后使用
B. 在梨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能观察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砖红色
C. 检测花生种子中的脂肪时,子叶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后,需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
D. 不宜用西瓜汁进行还原糖的鉴定,主要是因为果肉颜色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双缩脲试剂的用法是先加入1毫升A液,摇匀后再加入4滴B液,A错误;
B、梨匀浆中含有较多的还原糖,与蓝色的斐林试剂加热后会产生砖红色沉淀,B正确;
C、苏丹III染液能够溶于酒精,可以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C正确;
D、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西瓜汁本身呈红色,会与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D正确。
故选A。
11.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因肽键断裂,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 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通常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D. 未用完的斐林试剂应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详解】A、斐林试剂的甲液和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成分均0.1g/ml的NaOH溶液,而斐林试剂乙液是0.05g/ml的硫酸酮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是0.01g/ml的的硫酸铜溶液,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
B、蛋白质鉴定的原理是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物质,高温只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破坏肽键,B错误;
C、脂肪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滴,C正确;
D、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D错误。
故选C。
12. 花生种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 蛋白质 B. 脂肪 C. 水 D. 淀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细胞中的化合物可分为两大类,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除水以外,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详解】A、蛋白质在活细胞中占的比例为7%~10%,不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A错误;
B、脂质在活细胞中占的比例为1 %~2%,而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故脂肪不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错误;
C、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的水含量为70%~90%,是最多的化合物,C正确;
D、糖类和核酸在活细胞中占的比例为1%~ 1.5%,淀粉不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错误。
故选 C。
13. 如图示为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的含义是“组成细胞的结构”,如果这部分水失去会导致细胞死亡
B. 若乙的含义是“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则可以参与多糖的水解反应
C. 丙的含义可以是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D. 冬季来临,植物体内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增大,细胞代谢旺盛,抗逆性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详解】A、甲的含义是“组成细胞的结构”,则甲为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这部分水失去会导致细胞死亡,A正确;
B、自由水能够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如:参与多糖的水解反应,B正确;
C、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自由水的比例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结合水的比例越大,抗逆性越强,冬季来临,植物体内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增大,细胞代谢减弱,抗逆性增强,D错误。
故选D。
14. 下列有关水的特性与水的生理功能相互对应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极性分子决定其是细胞内良好溶剂,为生物化学反应所必需
B. 水分子间弱吸引力氢键决定其具有流动性,是物质运输所必需
C. 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为细胞创造舒适的液体环境
D. 水在低温下结冰,利于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度过不利环境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是:
(1)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
【详解】A、水的极性的特征决定了水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
B、水分子间弱吸引力氢键决定其具有流动性,是物质运输所必需,B正确;
C、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C正确;
D、水一旦结冰,冰晶会破坏细胞的结构,不利于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度过不利环境条件,D错误。
故选D。
【点睛】熟知水的特性与水的生理功能是解答本题关键。
15.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B. Fe2+是血红素的组成成分
C. 无机盐在细胞内多数以复杂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 人体内Na+缺乏会引发肌肉抽搐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晒干的过程中,种子只是失去了自由水,剩余的物质中有结合水、有机物、无机盐等,A错误;
B、无机盐是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比如Fe2+是血红素的组成成分,B正确;
C、无机盐大多以离子状态存在,少数以复杂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错误;
D、血液中钙离子的含量太低,会导致抽搐,D错误。
故选B。
16. 镁,是细胞内液中居第三位的重要阳离子。它能激活体内多种酶,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 性,抑制神经的异常兴奋,并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肌肉收缩和体温调节,是保证身 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下列食品中富含镁元素的是( )
A. 碳酸饮料 B. 橄榄油 C. 馒头 D. 绿叶菜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机盐在细胞内的作用是组成复杂的化合物,调节生命活动,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度的相对稳定;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
【详解】A、碳酸饮料含有CO32-,不含镁,A错误;
B、橄榄油富含脂质,脂质组成元素不含镁,B错误;
C、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组成元素是C、H、O,C错误;
D、绿叶菜富含叶绿素,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D正确。
故选D。
17. 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含少量钙和钾的钠盐溶液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
A. 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B. 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C. 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无机盐属于无机物,不是能源物质,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
BC、这两个选项的描述均属于无机盐的功能,但本题材料中没有信息证明钙盐和钾盐有此功能,BC错误;
D、题干中“用含少量钙和钾的钠盐溶液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即含少量钙和钾的钠盐溶液有助于维持“心肌收缩”这一生命活动,说明钙盐和钾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D。
18.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教授在抗疟药物的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其分子式为:C16H26O5。下列物质与蒿甲醚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是 ( )
A. 脱氧核糖 B. 磷脂 C. 叶绿素 D. 胰岛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A、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与蒿甲醚组成元素完全相同,A正确;
B、磷脂的组成元素为C、H、O、N、P,与蒿甲醚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B错误;
C、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为C、H、O、N、Mg,与蒿甲醚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C错误;
D、胰岛素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与蒿甲醚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A。
19. 下列关于糖类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单糖不能被水解,可直被细胞吸收 B. 蔗糖、乳糖、麦芽糖都能水解为两分子单糖,然后被细胞吸收
C. 淀粉和糖原都是储能物质 D. 几丁质被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二糖和多糖都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需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淀粉、纤维素与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蔗糖的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乳糖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
【详解】A、不能水解的糖类是单糖,可以直接被细胞吸收,葡萄糖、果糖、核糖等都属于单糖,A正确;
B、蔗糖、乳糖、麦芽糖都能水解为两分子单糖,然后被细胞吸收,蔗糖的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乳糖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B正确;
C、淀粉和糖原都是多糖,其中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而糖原常见于肌肉和肝脏中,作为物质,C正确;
D、纤维素被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D错误。
故选D。
20. 下列中的哪一项不是糖类的功能 ( )
A. 参与构成遗传物质 B. 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
C. 参与构成细胞壁、外骨骼等结构 D. 作为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和核糖、脱氧核糖是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详解】A、糖类中的核糖和脱氧核糖参与构成遗传物质,A不符合题意;
B、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酶,其化学成分大多为蛋白质,少数为RNA,B符合题意;
C、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C不符合题意;
D、除上述几种糖类以外,其他糖类大多作为能源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低聚果糖是一种新型甜味剂,由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低聚果糖甜度为蔗糖的0.3~0.6倍,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被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利用,导致其大量繁殖,从而发挥调节肠道菌群、促进钙的吸收等保健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低聚果糖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生成
B. 低聚果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
C. 低聚果糖与维生素D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可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
D. 双歧杆菌的拟核区域有环状的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2、原核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A、低聚果糖由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脱水缩合过程中会产生水,A正确;
B、因为低聚果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不会使血糖升高,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B正确;
C、钙是组成骨骼的重要元素,低聚果糖和维生素D都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的吸收,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C正确;
D、双歧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有一个环状的DNA位于拟核区域,D正确。
故选D。
22. 下列关于糖类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肪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仅仅是储存能量
B. 即便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脂肪也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C. 磷脂的元素组成有C、H、O、N、P,它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D.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分,在人体内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和几丁质,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别可能不同。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A、脂肪除了储存能量以外,还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A错误;
B、脂肪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功能不足时才会分解功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B正确;
C、磷脂的元素组成有C、H、O、N、P,它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正确;
D、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A。
23. 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呈液态
B. 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C. 脂质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D. 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②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③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如日常炒菜用的食用油(花生油、豆油和菜籽油等);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A错误;
B、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B正确;
C、脂质中包含磷脂,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重要的有机化合物,C正确;
D、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
故选A。
24. 下列有关蛋白质与其功能不相符的是( )
A. 肌肉纤维——生物体的结构蛋白 B. 消化酶——调节生命活动
C. 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D. 抗体——抵御病菌和病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纤维中的肌肉蛋白,A正确;
B、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酶的作用是作为催化剂催化细胞中的化学反应,激素的作用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B错误;
C、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C正确;
D、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抗体能抵御病菌和病毒,D正确。
故选B
25. 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有几个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详解】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特点是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上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团),按照这个标准,题中①③⑤均符合要求,②缺少羧基,④的氨基和羧基均没有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故属于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有3个,C符合题意。
故选C。
26. 现提供足量的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利用他们合成一条四肽,可能的排列方式有多少种( )
A. 54种 B. 45种 C. 55种 D. 120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多肽的不同取决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对于氨基酸数目相同的多肽来说,则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可以借助下面的示意图(代表要安放的氨基酸的位置),结合数学中“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推导出相关的计算规律(以21种氨基酸形成的4肽化合物为例)。
(1)若每种氨基酸数目不限,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214种(即1号位置安放氨基酸的情况有21种,2、3、4号也是如此,即21×21×21×21=204种)。
(2)若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21×20×19×18)种[即1号位置安放氨基酸的情况有20种,2号位置安放的氨基酸只能在剩余的19种中选择……,即(21×20×19×18)种]。
【详解】合成一条四肽需要4个氨基酸,如图四个位置中,每个位置均有5种选择,故排列方式有54种。
27. 有关人体内氨基酸与蛋白质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人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B. 这些氨基酸之间的差异只与R基有关
C. 这些氨基酸均能在人体内合成 D.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差异在于R基不同,根据能否在体内合成又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可以由高等动物自身合成;必需氨基酸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详解】AC、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1种,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称为必需氨基酸,另外13种是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叫做非必需氨基酸,A正确,C错误;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B正确;
D、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分析,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D正确。
故选C。
28.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合成与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H全来自氨基,O来自羧基
B. 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可以形成蛋白质
C. 加热、加酸、加酒精均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消毒目的
D. 消除引起变性的因素后,已经变性的蛋白质可以恢复结构和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过程。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氧来自羧基,A错误;
B、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以后还需要经过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才能够成为有活性的蛋白质,B错误;
C、加热、加酸、加酒精等,能够引起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可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C正确;
D、变性是一种永久性变化,已经被破坏的空间结构通常不能恢复原状,D错误。
故选C。
29. 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氧化形成二硫键(-S-S-)。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巯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 B. 解冻后蛋白质功能可能异常
C. 结冰和解冻过程涉及到肽键的变化 D. 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巯基(-SH)中含有S,由氨基酸的结构通 可知,巯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A正确;
B、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由题干“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可知解冻后的蛋白质结构会发生变化,其功能也可能发生异常,B正确;
C、由题干信息知,结冰时会增加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解冻时空间结构改变,结冰和解冻过程未涉及到肽键的变化,C错误;
D、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会被氧化形成二硫键(-S-S-),抗冻植物能够适应较冷的环境,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可推知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D正确。
故选C。
30. 下图为某种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图,数字1-5代表五个碳原子相应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是构成DNA及其基本单位的成分之一
B. 形成核苷酸时,碳原子1与磷酸相连
C. HIV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以产生该化合物
D. 该化合物在核苷酸单链中,与下一个核苷酸相连的是碳原子2
【答案】C
【解析】
【分析】如图所示为五碳糖,若2号碳原子上连接的是羟基,则为核糖,若2号碳原子上连接的是氢原子,则为脱氧核糖,因此该图为核糖。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化合物是核糖,是构成RNA及其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的成分之一,A错误;
B、形成核苷酸时,碳原子5与磷酸相连,碳原子1与含氮碱基相连,B错误;
C、HIV是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可以产生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故HIV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以产生该化合物(核糖),C正确;
D、该化合物在核苷酸单链中,与下一个核苷酸相连的是碳原子3,D错误。
故选C。
31. 人体中由A、T、G 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
A. 2种 B. 4种 C. 5种 D. 8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含有DNA和R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是脱氧核糖,RNA中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含有A、T、G、C碱基,RNA中含有A、U、G、C碱基。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G是DNA和RNA共有的碱基,既可以构成脱氧核苷酸,又可以构成核糖核苷酸;而T是DNA特有的只能构成脱氧核苷酸。因此,人体中由A、T、G 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2+2+1=5种。
故选C。
32. 以下关于DNA和RNA特点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组成两者的五碳糖不同 B. 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不同
C. 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 一般情况下两者含有的核苷酸链的数量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和RNA的区别:
1、组成的五碳糖不同:DNA含有脱氧核糖,RNA含有核糖。
2、碱基不同:DNA的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碱基为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RNA的碱基RNA的碱基主要有4种,即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
【详解】A、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组成两者的五碳糖不同,A正确;
B、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主要存在部位不同,B正确;
C、无论DNA还是RNA,核苷酸之间均由3号碳和磷酸通过脱水缩合连接,连接方式相同,C错误;
D、DNA通常为双链,RNA通常为单链,D正确。
故选C。
33. 如图表示DNA和RNA在化学组上的区别,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者共有的化学组成,则下列属于阴影部分的一项是( )
A. 脱氧核糖、鸟嘌呤、磷酸 B. 胞嘧啶、腺嘌呤、磷酸
C. 尿嘧啶、鸟嘌呤、磷酸 D. 核糖、胸腺嘧啶、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和RNA共有的化学组成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磷酸。
【详解】A、脱氧核糖DNA中有,RNA中没有,A错误;
B、胞嘧啶、腺嘌呤、磷酸,DNA和RNA中都有,B正确;
C、尿嘧啶DNA中没有,RNA中有,C错误;
D、核糖DNA中没有,核糖RNA中有,胸腺嘧啶DNA中有,RNA中没有,D错误。
故选B。
34. 下列关于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B.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
C.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D. 刑侦人员可以通过DNA指纹获得嫌疑人信息,是因为不同个体的DNA分子中,核苷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其化学元素组成C、H、O、N、P,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详解】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B正确;
C、生物的遗传信息就储存在DNA分子中,而且每个个体的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有特点。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但是如果数量不限,在连成长链时,排列顺序就是极其多样的,它的信息容量自然就非常大了,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C正确;
D、不同个体的DNA分子中,核苷酸的种类没有差异,均为4种即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分子不同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故选D。
35. 以下是某学校食堂提供的部分早餐食物:牛奶、鸡蛋、玉米、红薯、小笼包和青菜。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玉米、红薯可为人体提供糖类物质
B. 煮熟的鸡蛋因蛋白质变性而更易消化
C. 青菜可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无机盐、维生素
D. 建议优先选择“牛奶+鸡蛋”的搭配以补充足够的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高温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不是破坏了氨基酸之间的肽键,而是破坏了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更容易被水解。
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三大能源物质的供能顺序是:先是糖类氧化供能;当糖类供能不足时,依次由脂肪、蛋白质供能;蛋白质除在正常代谢中提供部分能量外,一般不供能。
【详解】A、玉米红薯中含有淀粉等糖类,可以提供糖类物质,A正确;
B、鸡蛋中的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熟肉容易消化,B正确;
C、青菜可以提供纤维素、无机盐、维生素等多种物质,C正确;
D、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牛奶和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较少,不宜作为补充能量的首选,D错误。
故选D。
36. 下列关于该模型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若a表示核苷酸,则b、c、d分别表示含氮碱基、五碳糖、磷酸
B. 若 a表示糖类,则b、c、d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C. 若a表示脂肪,则b、c、d分别表示脂质、磷脂、固醇
D. 若a表示固醇,则b、c、d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答案】C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 ,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 、一分子核苷酸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因此若 a 表示核苷酸, b 、 c 、 d 分别表示含氮碱基、五碳糖、磷酸, A正确;
B 、根据能不能被水解,可以把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因此若 a 表示糖类, b 、 c 、 d 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B正确;
C 、脂质包括磷脂、固醇和脂肪, C错误;
D、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D正确。
故选C。
37. 如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核苷酸
B. 若②分布在动物细胞内,则其一定是糖原
C. 若③为构成新冠病毒的生物大分子,则其初步水解产物有8种
D. 若④为重要结构物质,则动物和植物细胞可能都含有这种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图可知,②、④含有C、H、O元素,可能是糖类或脂质中的脂肪或固醇;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核酸或磷脂、ATP等;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可能是蛋白质。
【详解】A、由C、H、O、N、4种元素组成的基本单位最可能是氨基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A错误;
B、由C、H、O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糖类或者是脂质中的脂肪或固醇,存在于动物细胞内的可能是糖原、乳糖、胆固醇、性激素等,B错误;
C、若③为构成新冠病毒的生物大分子,则应为RNA,则其初步水解产物为4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
D、若④为动植物细胞中均含有的重要结构物质,可能是组成核酸的核糖或脱氧核糖,D正确。
故选D。
38. 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四种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种分子都是生物大分子 B. 四种分子广泛分布在各种动植物细胞内
C. 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D. 水解后的产物都具有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分子。
【详解】A、多糖、核酸、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脂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A错误;
B、淀粉主要分布在植物细胞内,动物所吃食物中的淀粉会被水解成单糖再吸收到身体内,B错误;
C、四种分子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水解的终产物是氨基酸,核酸初步水解产生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为磷酸、五碳糖和碱基,C正确;
D、淀粉水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没有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39. 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淀粉溶液2mL,唾液淀粉酶(一种蛋白质,可催化淀粉水解)溶液2mL,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0.1g/mL的NaOH溶液I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此时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
A. 砖红色 B. 无色 C. 蓝色 D. 紫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特性;
(2)鉴定蛋白质需要使用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甲液后加乙液,反应呈现紫色;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先混合均匀再使用的是斐林试剂,用来鉴定还原糖的存在。
【详解】在试管中加入淀粉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下,淀粉被分解,淀粉酶仍然存在,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先后滴加,这是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方法,溶液会产生紫色。
故选D。
40. 现有1000个氨基酸,共有1020个氨基,1050个羧基,由它们合成的4条肽链中,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别是( )
A. 996、24、54 B. 999、1、1
C. 999、1016、1046 D. 996、1016、1046
【答案】A
【解析】
【详解】已知氨基酸数为1000,肽链数为4,则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1000-4=996个;100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1020个,羧基1050个,说明R基中共有氨基数为1020-1000=20个,共有羧基数为1050-1000=50个。每条肽链的一端是氨基,另一端是羧基,因此这4条肽链中,含有氨基20+4=24个,含有羧基个50+4=54,故选A。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41.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完整、最广阔、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柽红柳绿,芦花飞舞,物种资源极为丰富,是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以下是湿地中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该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____层次,保护区内所有的东方白鹳属于____________层次。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
(3)图中细胞中都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至少写出2个),这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_。
(4)图中与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最相似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结构与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___________。
(5)采集湿地水样进行显微观察,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视野,若将视野1转为视野2,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选择需要进行的操作进行排序,填序号)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抬高镜筒 ②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④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⑤向右移动装片 ⑥向左移动装片
【答案】(1) ①. 生态系统 ②. 种群
(2) ①. 蓝细菌 ②. 蓝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③. 叶绿素和藻蓝素
(3) ①.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②. 统一性
(4) ①. 衣藻 ②. 无细胞结构
(5)⑥④②③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小问1详解】
该自然保护区包括所有的生物及无机环境,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该自然保护区属于生态系统;保护区内所有的东方白鹳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层次。
【小问2详解】
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蓝细菌;此类细胞由于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故可进行光合作用。
【小问3详解】
图中细胞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小问4详解】
图中衣藻含有叶绿体、细胞壁,与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最相似;脊髓灰质炎病毒与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小问5详解】
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要想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方法是物像偏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视野2中观察物像在视野1的左侧,因此要想移向视野中央,应该向左移动装片,因此从视野1转为视野2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即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向左移动)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一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将视野1转为视野2,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⑥→④→②→③。
42.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其产生的肉毒类毒素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状结构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肉毒类毒素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 min或75℃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罐头食品、臭豆腐、面酱、豆豉等。下图1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式,请分析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种单体组成,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_________分子水。
(4)一个肉毒类毒素分子至少含有________个氨基,肉毒类毒素的结构与人胰岛素的结构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图2是肉毒梭菌细胞中提取另一种多聚体的局部结构,这种多聚体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它主要分布在肉毒梭菌的_______(结构)中,它的基本单位可用图中的_______(选填图2中数字)表示。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2)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
(3) ①. 4 ②. 4
(4) ①. 2 ②. 组成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5) ①. 脱氧核糖核酸 ②. 拟核 ③. 1、2、3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的片段具有四个肽键,由五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图2是DNA分子的片段,1是脱氧核糖,2是含氮碱基,3和4都是磷酸基团。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肉毒类毒素由两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则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单体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小问2详解】
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高温可以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进而变性失活,导致生物活性丧失。
【小问3详解】
由题中图示可知,该片段含结构-CO-NH-有4个,故含有4个肽键,肽键数=脱水数,所以形成该片段需要脱去4分子水。该片段由5个氨基酸构成,而氨基酸的差异在于R基不同,而观察题图发现,R基共有4种,所以共有4种氨基酸组成。
【小问4详解】
题干描述“肉毒类毒素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状结构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即由两条肽链构成,每条肽链至少有1个氨基,故氨基数至少为2。肉毒类毒素和胰岛素都是蛋白质,但两者结构不同,原因是组成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所以两者的功能也有差异。
【小问5详解】
根据碱基T的存在可判断该片段属于DNA,即脱氧核糖核酸。肉毒梭菌又称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根据名字可判断属于细菌,为原核生物,DNA主要存在于拟核。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由图中3磷酸、1脱氧核糖和2碱基构成。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七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七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