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高级中学高三8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高级中学高三8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能合成ATP,但合成ATP时能量来源可能不同
B.都能发生变异,但变异的类型可能不同
C.都有细胞壁,但其组成成分可能不同
D.都能进行细胞分裂,但增殖方式不同
【答案】C
【分析】根据细胞有无核膜(或成形的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其中真核细胞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能合成ATP, 合成ATP的能量可能来自光能,也可能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因此合成ATP时能量来源可能不同,A正确;
B、原核细胞只能发生基因突变,真核细胞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
C、绝大多数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真核生物中的植物、真菌等生物具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C错误;
D、原核细胞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可通过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D正确。
故选C。
2.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三位科学家。丙型肝炎病毒由单链RNA、相关蛋白质和来自宿主细胞服的包膜组成,主要侵染人的肝细胞使人患肝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与T2噬菌体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相同
B.可用培养肝细胞的培养基培养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染与人的肝细胞的组成物质存在相同之处
D.丙型肝炎病诉自身蛋白质的合成由病人的核糖体完成
【答案】C
【分析】1、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生物,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含有4中核糖核苷酸,含A、G、C、U四种碱基。
【详解】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二者彻底水解的产物不完全相同,A错误;
B、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离开活细胞不能生存,所以只能用肝细胞培养丙型肝炎病毒,B错误;
C、丙型肝炎病毒主要侵染人的肝细胞,该病毒的包膜来自宿主细胞,故丙型肝炎病毒与人的肝细胞的组成物质存在相同之处,C正确;
D、丙型肝炎病毒属于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不含任何细胞器,自身蛋白质的合成由宿主细胞(即肝细胞)的核糖体完成,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蛋白质、DNA等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
B.激素、抗体、酶发挥作用后均将失去生物活性
C.双缩脲试剂仍能使变性的蛋白质呈现紫色
D.糖原分子中贮存大批能量,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C
【分析】ATP是细胞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糖类等有机物需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转变为ATP中的能量,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详解】A、脂肪只含有C、H、O,不含N元素,A错误;
B、酶发挥作用后不会失去生物活性,B错误;
C、变性的蛋白质肽键没有发生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C正确;
D、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D错误。
故选C。
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基质是CO2产生的唯一场所
B.叶肉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叶绿体和液泡中
C.蛙红细胞分裂过程中中心体一定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D.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答案】A
【分析】1、液泡:形态分布: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含细胞液;作用:①储存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②冬天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细胞液浓度增加,不易结冰冻坏植物);③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特征:中央大液泡为植物成熟细胞特有,中央大液泡的形成标志植物细胞成熟。
3、中心体:分布: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形态: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许多管状物组成)及周围物质组成;作用: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形成纺锤体。
【详解】A、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是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因此人体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基质是CO2产生的唯一场所,A正确;
B、叶肉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叶绿体中,液泡中的色素不吸收光能,B错误;
C、蛙红细胞分裂属于无丝分裂,不形成纺锤体,C错误;
D、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不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如性激素在内质网上形成,D错误。
故选A。
5.科学家从动物的胰脏中分离到一类低 分子量的蛋白质( Ub)。能对细胞中的异常蛋白(靶蛋白)贴“标签”。被贴标签的靶蛋白随被蛋白酶水解。其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Ub也能为细胞中的正常蛋白质贴标签
B.把蛋白水解过程与人消化道内蛋白质水解过程完全不同
C.Ub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中起稳态作用
D.Ub在靶蛋白水解过程中起到催化的作用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Ub作用过程图解,①过程表示Ub与靶蛋白(“不适用正常蛋白质”)结合形成Ub-靶蛋白,此过程需要酶和消耗ATP;②过程表示Ub-靶蛋白被蛋白酶体水解,此过程也需要酶和消耗ATP。
【详解】A、Ub需与靶蛋白识别使靶蛋白贴上“标签”,再被蛋白酶水解: Ub不与细胞中的正常蛋白质识别并结合,A错误;
B、靶蛋白水解过程需要消耗ATP,人消化道内蛋白质水解过程不需要消耗ATP,但都是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小分子肽或氨基酸的过程,B错误;
C、细胞中的异常蛋白被水解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C正确;
D、Ub在靶蛋白水解过程中起到标签”的作用,而不是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C。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离不开溶酶体的作用
B.染色体主要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C.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D.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比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多
【答案】B
【分析】1、溶酶体内的酶由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运入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2、DNA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
【详解】A、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人细胞的病毒或病菌,A正确;
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也包括少量的RNA,B错误;
C、DNA主要位于细胞核染色体上,mRNA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生成,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指导蛋白质合成, C正确;
D、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因此胰岛B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高尔基体,D正确。
故选B。
7.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Ca2+以与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CAX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AX能跨膜运输Ca2+和H+,因而没有专一性
B.Ca2+通过CAX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不影响CAX运输Ca2+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答案】B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且该过程需要借助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故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a2+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反向协调运输)。
【详解】A、CAX能跨膜运输Ca2+和H+,而不能运输其他离子或分子,因而具有专一性, A错误;
B、Ca2+通过CAX的运输进入液泡增加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
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则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差减小,为Ca2+通过CAX的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C错误;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来提供,为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B。
8.下图是气孔结构示意图。植物气孔开闭的调节机制有两种假说:其一是K+进入保卫细胞引起细胞吸水,致使细胞膨胀,气孔开启;其二是植物在光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导致pH升高,淀粉磷酸化酶促使淀粉转化为单糖,细胞里糖分高,吸收水分,气孔开启,pH下降时,淀粉磷酸化酶促使单糖转化为淀粉,气孔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都含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均可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
B.K+进入保卫细胞可能是高温干旱的环境导致的
C.淀粉磷酸化酶发挥作用的pH是唯一的,细胞里糖分高时对水分的吸引力增大
D.两种假说的共同之处是气孔开闭与保卫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
【答案】D
【分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叶表皮是由无色透明的,没有叶绿体的,许多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互相嵌合在一起,在其中分布着气孔,它是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在保卫细胞中存在着叶绿体。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散失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
【详解】A、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保卫细胞含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保卫细胞可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A错误;
B、高温干旱时气孔关闭,因此,K+进入保卫细胞不可能是高温干旱的环境导致的,B错误;
C、淀粉磷酸化酶发挥作用的pH不是唯一的,pH升高,淀粉磷酸化酶促使淀粉转化为单糖,pH下降,淀粉磷酸化酶还能促使单糖转化为淀粉,细胞里糖分高时对水分的吸引力增大,C错误;
D、两种假说的共同之处是气孔开闭与保卫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D正确。
故选D。
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都经自由扩散运出细胞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
C.经囊泡运输的物质都是生物大分子
D.同种物质进出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
【答案】C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两种物质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细胞中释放出来,A正确;
B、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主要表现为钾离子外流,进行跨膜运输出细胞,B正确;
C、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在运输过程中都以囊泡的形式进行,但运输的未必都是生物大分子,如氨基酸类的神经递质,C错误;
D、同种物质进出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甘氨酸,作为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时是主动运输的方式,作为神经递质出细胞时是胞吐的方式:再如Na+进入神经细胞是协助扩散,出神经细胞是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C。
10.某实验小组将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底物为葡萄糖)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锥形瓶中,甲组抽去空气、乙组通入充足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 ,测量两个锥形瓶反应前后气体的量,再将乙锥形瓶与NaOH溶液连通(不影响细胞代谢),一段时间后再测量一次气体的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甲组(无氧)
乙组(有氧)
反应前气体的量/mmoL
0
45
反应后气体的量/mmoL
16
45
NaOH吸收气体的量/mmoL
-
9
A.甲组只进行无氧呼吸,乙组只进行有氧呼吸
B.通过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甲组少于乙组
C.在酸性条件下,乙醇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D.乙组产生的能量中包括热能和ATP
【答案】A
【分析】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即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在氧气充裕的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的呼吸方式。
2、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据题意分析,甲组锥形瓶中无氧气,因此甲组只进行无氧呼吸:乙组锥形瓶中反应前后气体的量不变,因此乙组只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甲组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是16mmol,因此消耗的葡萄糖为8mmol;乙组释放的CO2为36mmol,因此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6mmol,甲组通过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质量多于乙组,B错误;
C、溴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的物质是CO2,而检测酒精要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C错误;
D、乙组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数以热能散失,少数转化为ATP,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中贮存一定量的活跃的化学能,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探究酶的专一性
B.用层析液提取绿叶中的各种色素
C.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D.用马蛔虫的受精卵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D
【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详解】A、在该实验中淀粉被水解为还原糖,碘液可用于检测淀粉,而不能用于检测蔗糖及还原糖,A错误;
B、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B错误;
C、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蛋白质的,可以和肽键发生作用,氨基酸当中没有肽键,不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C错误;
D、马蛔虫受精卵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D正确。
故选D。
12.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哪些结果是不可能的( )
A.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变成蓝色
B.将叶绿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下照射5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
C.叶绿体色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D.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h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验到14C的存在
【答案】B
【分析】加碘变蓝证明有淀粉的生成,但叶绿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中只含有叶绿素,而无进行光合作用的其他必要条件,如生物膜结构、相应的各种酶,仅有叶绿素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
【详解】A、叶片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用碘液染色后呈现蓝色,A正确;
B、色素只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如果生成淀粉还需相应的酶和原料,仅有色素是不能产生淀粉的,B错误;
C、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三棱镜分光后,连续光谱中相应的光被色素吸收而呈现暗带,C正确;
D、饥饿处理排除本身所含淀粉的影响,故一段时间后生成的淀粉是利用密闭小室中的14CO2形成的,可在淀粉中检测到14C的存在,D正确。
故选B。
13.酸雨会造成蔬菜减产,影响“菜篮子”工程。科研人员以散叶生菜为实验材料,采用电动喷头控制模拟酸雨。实验处理包括:强度为pH=3.0、4.0和5.0的模拟酸雨以及CK组(pH~6.0的灌溉水),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时间和酸雨强度,因变量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
B.酸雨可通过降低散叶生菜的叶绿素含量,使散叶生菜捕获光能的能力降低,造成减产
C.本研究中,强度为pH=3.0的模拟酸雨对散叶生菜生长的影响最显著
D.第20天,强度为pH=5.0的模拟酸雨显著降低了散叶生菜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
【答案】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为探究酸雨对散叶生菜光合速率的影响,则自变量为处理时间和酸雨强度,因变量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对照组为未经酸雨处理的灌溉水组。
【详解】A、由题干和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均有两个,自变量是处理时间和酸雨强度,因变量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A正确;
B、与CK组相比,强度为pH=3.0的模拟酸雨处理组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有所降低,可见酸雨可通过降低叶绿素含量,使散叶生菜捕获光能的能力降低,有机物积累量减少,造成减产,B正确;
C、由图2可知,不同强度酸雨处理组中,pH=3.0组对散叶生菜的净光合速率的降低效果最显著,C正确;
D、由图1可知,与CK组相比,在第20天时,pH=5.0的酸雨组相对叶绿素含量未出现明显的下降,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数目减半时一-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B.与减数分裂相比,有丝分裂显著特点之一-是无同源染色体
C.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亲、子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D.均随DNA的复制而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C
【分析】1、有丝分裂主要变化: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纺锤体解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2、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殊性表现在:
(1)从分裂过程上看:(在减数分裂全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2)从分裂结果上看:形成的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有亲代细胞的一半。
(3)从发生减数分裂的部位来看:是特定生物(一般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动物体一般在精巢或卵巢内)的特定细胞才能进行(如动物的性原细胞)减数分裂。
(4)从发生的时期来看:在性成熟以后,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均会发生DNA数目减半,但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错误;
B、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只是不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等现象,B错误;
C、相比于正常体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即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正确;
D、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问期,DNA分子因复制而加倍(2n→4n),但染色体数目依然保持2N不变,D错误。
故选C。
15.研究发现细胞癌变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能以自身的核酸为模板,在其蛋白组分的催化下合成端粒DNA序列。正常细胞中端粒DNA随分裂次数增多逐渐缩短。下列与端粒酶和癌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端粒酶的组成与染色体的组成不同
B.正常人体细胞不能无限增殖与端粒DNA长度的限制有关
C.人体内癌细胞一般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D.从功能上看,端粒酶属于RNA聚合酶
【答案】D
【分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每条染色体两个末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组成正常细胞中的端粒会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催化端粒合成的酶为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在自身蛋白质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端粒的DNA序列。
【详解】A、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故端粒酶的组成与染色体的组成不同,A正确;
B、正常细胞中端粒DNA随分裂次数增多逐渐缩短,由此可知正常人体细胞不能无限增殖与端粒DNA长度的限制有关,B正确;
C、端粒酶的活性越高,DNA的复制就越活跃,癌细胞能够不断分裂,故人体内癌细胞一般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C正确;
D、端粒酶与染色体的复制有关,故属于DNA聚合酶,D错误。
故选D。
16.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3: 1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的内容
B.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同时对父本和母本去雄
C.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D.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亲本为纯合子
【答案】C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2)做出假说(其中假说内容:①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5)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3: 1性状分离比”为实验现象,A错误;
B、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需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对父本匆需去雄,B错误;
C、F1自交时,睢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保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
D、正反交结果相同,不能说明亲本为纯合子,如Aa×aa,正反交结果也相同,D错误。
故选C。
17.孟德尔在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后,进一步研究了两对和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下列对n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完全显性)的遗传分析错误的是( )
A.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与F2的表现型数相等
B.F2的表现型数与基因型数不相等
C.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D.F1雌雄配子可能的组合数是4n
【答案】C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n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完全显性),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为2n,F2的表现型数为2n,两者相等,A正确;
B、F2的表现型数为2n,基因型数为3n,两者不相等,B正确;
C、如果杂交中包括的基因对数为1对,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1,基因对数为2对,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2,以此类推,如果杂交中包括的基因对数为n对,则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n,C错误;
D、如果杂交中包括的基因对数为1对,则F1配子的组合数是41,基因对数为2对,F1配子的组合数为42,以此类推,如果杂交中包括的基因对数为n对,则F1配子的组合数为4n,D正确。
故选C。
18.基因型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雄性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如图所示。则( )
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①和②过程
B.F1中的遗传物质平均来自父方和母方
C.若某个精子的基因组成是AaB,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D.在①过程中,DNA数目可发生两次减半
【答案】D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次分裂后期, 受精作用(②过程)不能体现自由组合,A错误;
B、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平均来自父方和母方,而质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于卵细胞,B错误;
C、产生基因型为AaB的精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在发生交叉互换或者基因突变的前提下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DNA分子的数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各发生一次减半, D正确。
故选D。
19.豌豆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各一株(每株上均有多朵花),欲判断花色的显隐性,下列方法不一定可行的是( )
A.将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进行杂交
B.将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分别自交后得到的F1进行杂交
C.将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一半自交、一半杂交
D.将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后再将F1自交
【答案】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题干中并未说明显性个体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如果F1出现红花和白花接近1:1的比例,则无法判断显隐性,A正确;
B、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分别自交,如果F1均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二者都是纯合子,自交后获得的F1杂交,F2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可以判断显隐性,若出现性状分离,则其亲本为显性性状,B错误;
C、在自交后代中,如果出现性状分离,则其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杂交后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C错误;
D、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如果F1出现红花和白花接近1:1的比例,则不能判断显隐性,但将F1分别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的F1表型为显性,D错误。
故选A。
20.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且 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 9∶7 、 9∶6∶1和 15∶1,那么 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1∶3、 1∶2∶1 和 3∶1
B.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若子代数量足够多,且出现 6∶2∶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 AA 或 BB 致死现象
C.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配子比例
D.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也可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答案】D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其变形包括1:4:6:4:1、9:7、15:1、9:6:1、9:3:4等。
【详解】A、根据题意和分析可知: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A正确;
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出现6:2: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9份中死了3份,单显性3份中死了1份,则存在AA或BB致死现象,B正确;
C、测交可以通过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判断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配子比例,进而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组成,C正确;
D、测交不能确定相对性状的显隐性,D错误。
故选D。
21.某昆虫的体色有墨黑色、亮黄色和灰色三种表现型,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亮黄色的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F1均为灰色,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的体色及比例为灰色:墨黑色:亮黄色=9:6: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昆虫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亲代昆虫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C.F2墨黑色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
D.F2中墨黑色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灰色个体占1/9
【答案】D
【分析】亮黄色和灰色杂交,子一代全为灰色,子二代出现9:6:1的比例,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灰色是双显性的个体,故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故灰色的基因型为A_B_,墨黑色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亮黄色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A、亮黄色和灰色杂交,子一代全为灰色,子二代出现9:6:1的比例,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该昆虫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子二代出现9:6:1的比例,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全为灰色,亲代昆虫中亮黄色基因型为aabb,灰色基因型为AABB,B正确;
C、F2 中墨黑色的基因型为3A_bb(1/3AAbb、2/3Aabb)和3aaB_(1/3aaBB、2/3aaBb),纯合子的基因型两种(AAbb和aaBB)共占2/6=1/3,C正确;
D、F2中墨黑色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1/6AAbb、1/3Aabb、1/6aaBB、1/3aaBb),自由交配,它们产生的配子中,Ab占1/3、ab占1/3、aB占1/3,若让F2中墨黑色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墨绿色:亮黄色=A_B_:(A_bb或aaB_):aabb=2:6:1,即子代中灰色个体占2/9,D错误。
故选D。
22.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种子粒长主要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显性基因可促进种子粒长变长,且两显性基因的促进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应。若以粒长最长和最短的两纯合植株为亲本杂交,F1植株自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的粒长为两亲本粒长的平均值
B.F2中会出现9种基因型,5种表现型
C.F2中粒长与亲本不同的个体占F2的比例为3/4
D.若让F1与粒长最短的植株杂交,则子代中粒长有3种
【答案】C
【分析】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a和B、b,则粒长最长和最短的两纯合植株分别为AABB和aabb,即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植株自交得F2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9种基因型,又由显性基因可促进种子粒长变长,且两显性基因的促进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应。故根据显性基因数0、1、2、3、4共可得5种不同表现型。
【详解】A、F1的基因型为AaBb,显性基因数量为2,故粒长为两亲本粒长(AABB显性基因数4和aabb显性基因数0)的平均值,A正确;
B、AaBb自交,F2有9种基因型,含有显性基因的个数为0个、1个、2个、3个、4个,共5种表现型,B正确;
C、F2中粒长与亲本相同的个体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所占比例均为,故F2中粒长与亲本不同的个体占F2的比例为,C错误;
D、让F1AaBb和粒长最短的植株aabb杂交,子代有4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 其中Aabb和aaBb粒长相同,所以子代粒长有3种,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中F2表现型比例9:3:3:1的变式,掌握“显性基因可促进种子粒长变长,且两显性基因的促进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应”的含义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23.图甲是某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乙是某动物(2n=4)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则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均发生在AB段时期
B.若图甲表示减数分裂,则BC段时期内可发生交叉互换和同源染色体分离
C.图乙细胞每一极的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①和④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D.图乙对应图甲中的DE段,乙产生的生殖细胞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三 倍体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的特点。图甲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AB表示DNA的复制,BC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CD表示着丝点的分裂。图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则DNA分子复制加倍在间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后期,A错误;
B、若图甲表示减数分裂,BC段每条染色体上DNA为2,说明含有染色单体,BC段所示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之前,BC段时期内可发生交叉互换和同源染色体分离,B正确;
C、动物(2n=4)说明正常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图乙所示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理论上应该有4条染色体,此时却有6条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每一极的染色体不能组成一个染色体组,正常情况下①和④的遗传信息相同,若发生突变,①和④上的遗传信息可能会不同,C错误;
D、图乙对应图甲中的DE段,乙细胞产生的生殖细胞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后发育的个体是三体,D错误。
故选B。
24.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配子的随机结合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乙同学模拟实验获得成功的理论基础是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D
【详解】Ⅲ桶中的遗传因子是A、a,而Ⅳ桶的遗传因子是B、b,两者属于非等位基因,所以乙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A错误;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是每个小桶中的小球总数不一定要相等,B错误;甲同学的实验只涉及到一对等位基因,模拟了遗传因子(D、d)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C错误;乙同学模拟实验获得成功的理论基础是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明确甲、乙两同学操作的区别及得出的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25.山茶花有红色花和白色花,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 A、a 与 B、b 控制,每一对基因 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A_B_)时,表现为红色花,其他的基因组合均表现为白色花。下表是两组纯合植株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亲本组合
F1 植株性状及比例
F1 自交得 F2 植株的性状及比例
红色花
白色花
红色花
白色花
①白色花×白色花
89
0
273
212
②红色花×白色花
86
0
241
80
A.基因控制的花瓣颜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组合①的 F2 红色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值为 3/4
C.亲本组合②的 F1 中一株红色花植株进行测交,后代中白色花植株占 1/4
D.若让亲本组合②中的 F2 红色花植株自交,则 F3 中红色花:白色花=5:1
【答案】D
【详解】在亲本组合①的F2中,红色花∶白色花≈9∶7,说明基因控制花瓣颜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进而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2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所以F2红色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值为8/9,A、B项错误;在亲本组合②的F2中,红色花∶白色花≈3∶1,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中一株红色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白色花植株占1/2,C项错误;亲本组合②中的F2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或1/3AABB、2/3AABb,1/3AABB或1/3AABB自交后代为1/3红色花,2/3AaBB或2/3AABb自交后代为2/3×3/4红色花、2/3×1/4白色花,所以F3中红色花∶白色花=(1/3+2/3×3/4)∶2/3×1/4=5∶1,D项正确。
【点睛】表中的F1只有一种表现型,说明双亲均为纯合子。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表中F2的相对性状的数量关系,发现第①组F2中的红色花∶白色花≈9∶7,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结合题意、各选项的问题情境和表中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26.下图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过程为遗传信息的复制,在人体的所有细胞中都可能发生
B.图②过程为遗传信息的转录,需要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C.图③过程为遗传信息的翻译,最后得到的三条多肽链的结构相同
D.图④过程为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需要多种RNA和多种酶的参与
【答案】C
【分析】图片①是DNA的复制,②是DNA的转录,③是翻译,④是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详解】A、图①过程为遗传信息的复制,在人体的部分细胞中可能发生,但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如神经细胞,A错误;
B、图②过程为遗传信息的转录,需要四种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B错误;
C、图③过程为遗传信息的翻译,同一条mRNA上结合三个核糖体,最后得到的三条多肽链的结构相同,C正确;
D、图④是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一般在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27.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在皮肤细胞中会发生①②
B.基因1和基因2的遗传信息相同
C.①②反映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③④过程不能完成
【答案】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途径有2条,一是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①②发生在红细胞中,③④发生在皮肤细胞中,A错误;
B、基因1控制血红蛋白的合成,基因2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两者遗传信息不同,B错误;
C、①②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
D、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不是酪氨酸酶不能合成,D错误。
故选C。
28.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RNA(单股正链RNA)病毒,下图表示新冠病毒的增殖过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①和②合成相同数量的RNA所需腺嘌呤的数量相同
B.③所需的模板、原料、核糖体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C.新冠病毒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先翻译后复制
D.①②过程的产物都可以作为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C
【分析】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所以培养病毒要用活细胞);
2、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DNA或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①DNA病毒:噬菌体、乙肝病毒、天花病毒,结构较稳定;
②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IV、 SARS病毒、 禽流感病毒,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详解】A、①②过程是RNA的复制,通过①过程和②过程复制的RNA链是互补的,所需的腺嘌呤数量不一定相同,A错误;
B、病毒增殖过程中的原理、核糖体由宿主细胞提供,模板由病毒提供,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新冠病毒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先翻译出相关的酶,后复制RNA,C正确;
D、①过程的产生作为模板,复制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互补,D错误。
故选C。
29.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长期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青霉素使用之前,所有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是相同的
B.细菌在繁殖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而产生抗药性变异个体
C.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从而决定了其进化方向
D.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答案】D
【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种群中就存在不定向的变异,有的个体对青霉素的抗性强,有的个体对青霉素的抗性弱,A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殖,因此细菌在繁殖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但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种群中存在的抗药性变异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C错误;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正确。
3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的对象是对生存和繁殖有影响的可遗传变异
B.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C.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D.不同生物进化的速度均可通过有性生殖进行推进
【答案】B
【分析】1.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进化,
2.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有性生殖是指在生殖过程中,有两性生殖细胞融合现象的生殖方式,比较高等的生物一般是有性生殖,因为这种生殖方式能够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无性生殖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是因为是母本的单性复制,所以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反而会引起遗传上的退化。因此有性生殖,能够获得亲代双方的遗传基因,后代具有较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详解】A、自然选择的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A错误;
B、进化的过程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即种群的基因频率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的连续变化过程就是进化过程的具体表现,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共同进化不单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C错误;
D、自从出现有性生殖后,生物进化速度加快了,但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不是所有生物进化的速度都可通过有性生殖进行推进,D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
31.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是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菠菜幼苗均分成4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光照强度相同)1 h后,测得每组幼苗中有机物变化量的数据,结果如图甲所示。实验二是将菠菜幼苗置于一密闭且恒温的透明玻璃容器内,用不同的条件进行处理,测得容器内O2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所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菠菜绿叶中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______。
(2)由图甲可推测,在4种温度中,该种菠菜幼苗总光合速率最大时所对应的温度是___℃。30℃下,该种菠菜幼苗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__(用有机物变化量来表示)mg·h-1.
(3)在图乙中M点后短时间内,菠菜幼苗叶片细胞内C5的含量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N点时,密闭容器内O2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
(4)图乙中N点时能产生NADH的场所有______,5~15 min内,菠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为_______(用O2量的值来表示)mol·min-1.
【答案】(1) 无水乙醇 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2) 29 3
(3) 增加 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较小,菠菜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
(4)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4×10-8
【分析】分析图甲: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指的是1h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是指呼吸作用两小时光合作用一小时后的有机物积累。由图中数值可计算出总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2。
分析图乙:在O~M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同时也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M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详解】(1)绿叶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常用无水乙醇提取,用层析液分离。菠菜绿叶中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
(2)据图甲可知:菠菜叶片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为:27℃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是3+1+1=5mg/h;28℃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是3+2+2=7mg/h;29℃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是3+3+3=9mg/h;30℃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是1+1+1=3mg/h,所以当花生叶片所处温度为29℃时,该种菠菜幼苗总光合速率最大。
(3)M点后光照增强,光反应增强,短时间内,产生的ATP和[H]增多,单位时间内五碳化合物的生成速率加快,而消耗速率不变,故C5含量增加。N点时,由于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较小,菠菜幼苗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密闭容器内O2量不再增加。
(4)图乙中N点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5-15分钟内的净光合速率为(8×10-7-4×10-7)÷10=4×10-8mol•min-1。
32.下图1为基因型为AABb的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图像,图2、图3分别表示该动物体内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些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丙细胞名称为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若染色体①为X染色体,则染色体②一定为_____。染色体①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基因A、a,其原因是_____。
(2)图1中乙细胞对应图2中_____(用罗马数字表示)时期,图1中丙细胞对应图3中_____(用字母表示)时期。图2中DNA复制发生在_____(用箭头和罗马数字表示)时期,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填“a”或“b”或“c”)。
(3)图1中甲、乙、丙细胞中分别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
(4)图3曲线可表示_______的数量变化。
【答案】(1) 次级精母细胞 图乙中细胞质均分,说明该动物为雄性;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其位于减Ⅱ中期 常染色体 基因突变
(2) Ⅱ BC Ⅰ→Ⅱ b
(3)4、2、1
(4)同源染色体对数
【分析】分析图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图2:不含染色单体时,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含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因此图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分子。
分析图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3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
【详解】(1)图1中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于乙细胞是均等分裂,该动物为雄性,故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若染色体①为X染色体,则染色体②一定为常染色体。由于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染色体①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基因A、a,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2)图2中Ⅱ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对应于图1中的乙细胞;图3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而图1中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对应图3中BC时期。图2中Ⅰ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故DNA复制发生在Ⅰ→Ⅱ过程中;图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分子。
(3)由图可知,甲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乙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有1个染色体组。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3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
33.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代表的结构或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
(2)完成过程①需要的物质是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它们是________。
(3)从图中分析,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的发生场所有_______。
(4)根据表格判断:Ⅲ为_____(填名称),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若蛋白质2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推测其功能可能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段。
脯氨酸
CCA、CCC、CCU、CCG
苏氨酸
ACU、ACC、ACA、ACG
甘氨酸
GGU、GGA、GGG、GGC
缬氨酸
GUU、GUC、GUA、GUG
(5)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最可能是_____(填序号),线粒体功能_____(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答案】(1) 核膜 线粒体DNA
(2)ATP、核糖核苷酸和(RNA聚合)酶
(3)细胞核、线粒体
(4) tRNA 苏氨酸 三
(5) ① 会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中I是核膜,Ⅱ是线粒体DNA, Ⅲ是tRNA, ①过程是细胞核DNA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②过程是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的过程,③是线粒体DNA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④是线粒体RNA与线粒体内的核糖体结合过程;图乙中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的过程。
【详解】(1)由题图可知,I是核膜,Ⅱ是线粒体DNA。
(2)过程①是核DNA转录合成RNA的过程, 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酶和ATP,它们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3)分析题图可知,核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线粒体DNA的表达场所是线粒体。
(4)分析题图可知,图甲中Ⅲ是tRNA,上面的三个特定的碱基(反密码子)和mRNA上的密码子是互补配对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UGA,则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ACU,ACU编码的氨基酸是苏氨酸;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若蛋白质2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推测其功能可能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5)由于RNA是由DNA经过转录过程形成的, 因此用a-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a-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最可能是细胞核DNA的转录过程,即图中①过程;由图1可知,蛋白质1是核DNA表达的产物且作用于线粒体,核DNA表达受抑制必定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34.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
(2)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产生各种类型配子比例相等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
(3)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用淡紫色红玉杏植株(AaBb)和其他颜色的纯合子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淡紫色红玉杏植株(AaBb)中A、a和B、b基因的位置。
实验步骤:_____。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1)AABB×AAbb或aaBB×AAbb
(2)AaBb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 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 深紫色:浅紫色:白色=3:6:7 淡紫色:白色=1:1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结合表格,深紫色为A_bb,淡紫色为A_Bb,白色为A_BB和aa_。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2)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产生各种类型配子比例相等的细胞学基础是AaBb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_bb)∶淡紫色(A_Bb)∶白色(A_BB+aa_)=3∶6∶(3+4)=3∶6∶7;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与比例为AB∶ab=1∶1,则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AABB∶AaBb∶aabb=1∶2∶1,因此子代表现型淡紫色(AaBb)∶白色(AABB+aabb)=2∶2=1∶1;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与比例为Ab∶aB=1∶1,则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AAbb∶AaBb∶aaBB=1∶2∶1,则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Abb)∶淡紫色(AaBb)∶白色(aaBB)=1∶2∶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一中高一11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