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5章第5节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学案
展开第五节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考试要求:能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1)).
2.方位角
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
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
(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如图(3)).
(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区分方位角与方向角
(1)方位角:从正北方向起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
(2)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锐角.
4.坡角与坡度
(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4),角θ为坡角).
(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4),i为坡度).坡度又称为坡比.
5.解三角形应用题的步骤
二、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若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 ( √ )
(2)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 ( × )
(3)若点P在点Q的北偏东44°,则点Q在点P的东偏北46°. ( × )
(4)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是. ( × )
2.如图,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在灯塔B的( )
A.北偏东10° B.北偏西10°
C.南偏东80° D.南偏西80°
D 解析:由条件及图可知,∠A=∠CBA=40°,
又∠BCD=60°,所以∠CBD=30°,所以∠DBA=10°,
因此灯塔A在灯塔B的南偏西80°.
3.如图,设点A,B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的同侧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两点间的距离为50 m,∠ACB=45°,∠CAB=105°,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
A. m B.25 m
C.50 m D.50 m
C 解析:在△ABC中,∠ABC=30°,由正弦定理得=,即=,所以AB=50(m).故选C.
4.如图,D,C,B三点在地面的同一条直线上,DC=a,从C,D两点测得点A的仰角分别为60°,30°,则点A离地面的高度AB=________.
a 解析:由已知得∠DAC=30°,△ADC为等腰三角形,AD=a,所以在Rt△ADB中,AB=AD=a.
5.如图,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塔AB的高度,在点C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45°,在点D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30°,并测得水平面上的∠BCD=120°,CD=40 m,则电视塔的高度为________.
40 m 解析:设电视塔的高度为x m,则BC=x,BD=x.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3x2=x2+402-2×40x×cos 120°,即x2-20x-800=0,解得x=40或x=-20(舍去).故电视塔的高度为40 m.
考点1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应用性
考向1 测量距离问题
(2021·宁德质检)海洋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被誉为“地球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我国拥有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若要测量如图所示的海洋蓝洞的口径(即A,B两点间的距离),现取两点C,D,测得CD=80,∠ADB=135°,∠BDC=∠DCA=15°,∠ACB=120°,则图中海洋蓝洞的口径为________.
80 解析:由已知得,在△ADC中,∠ACD=15°,∠ADC=150°,所以∠DAC=15°.
由正弦定理得AC===40(+).
在△BCD中,∠BDC=15°,∠BCD=135°,
所以∠DBC=30°.
由正弦定理=,
得BC===160sin 15°=40(-).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1 600×(8+4)+1 600×(8-4)+2×1 600×(+)×(-)×=1 600×16+1 600×4=1 600×20=32 000,
解得AB=80,故图中海洋蓝洞的口径为80.
测量距离问题的2个策略
(1)选定或确定要创建的三角形,首先确定所求量所在的三角形,若其他量已知则直接求解;若有未知量,则把未知量放在另一确定三角形中求解.
(2)确定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如果都可用,就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定理.
考向2 测量高度问题
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电视塔CD的高度,小王在点A处测得塔顶D的仰角为30°,塔底C与A的连线同河岸成15°角.小王沿河岸向前走了1 200 m到达M处,测得塔底C与M的连线同河岸成60°角,则电视塔CD的高度为_________m.
600 解析:在△ACM中,∠MCA=60°-15°=45°,∠AMC=180°-60°=120°,由正弦定理得=,即=,解得AC=600(m).在△ACD中,因为tan∠DAC==,所以DC=600×=600(m).
求解高度问题的基本思想是把要求解的高度(某线段的长度)纳入一个可解的三角形中,使用正、余弦定理或其他相关知识求出该高度.
考向3 测量角度问题
如图,一艘海轮从A出发,沿北偏东75°的方向航行(2-2)n mile到达海岛B,然后从B出发,沿北偏东15°的方向航行4 n mile到达海岛C.
(1)求AC的长;
(2)如果下次航行直接从A出发到达C,求∠CAB的大小.
解:(1)由题意,在△ABC中,∠ABC=180°-75°+15°=120°,AB=2-2,BC=4.
根据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cos∠ABC=(2-2)2+42+(2-2)×4=24,
所以AC=2.
即AC的长为2 n mile.
(2)根据正弦定理得,sin∠CAB===,所以∠CAB=45°.
测量角度问题的基本思路
测量角度问题的关键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画出表示实际问题的图形,并在图形中标出有关的角和距离,再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最后将解得的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
[提醒]方向角是相对于某点而言的,因此在确定方向角时,必须先弄清楚是哪一个点的方向角.
1.如图,甲船在A处观察乙船,乙船在它的北偏东60°的方向,相距a海里的B处,乙船正向北行驶.若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 倍,甲船为了尽快追上乙船,则应取北偏东________(填角度)的方向前进.
30° 解析:设两船在C处相遇,则由题意∠ABC=180°-60°=120°,且=.由正弦定理,得==,所以sin∠BAC=.因为0°<∠BAC<60°,所以∠BAC=30°.所以甲船应沿北偏东30°方向前进.
2.如图所示,为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B两点,从A,B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60 m,则树的高度为________m.
30+30 解析:在△PAB中,∠PAB=30°,∠APB=15°,AB=60 m,sin 15°=sin(45°-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PB==30(+),所以树的高度为PB·sin 45°=30(+)×=(30+30)(m).
考点2 解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综合性
考向1 与平面几何相结合
(2022·临沂一模)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BC=4,∠B=2∠D,∠ACB=,求△ACD面积的最大值.
解:因为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可得∠B+∠D=π.
因为∠B=2∠D,所以∠B=,∠D=.
在△ABC中,因为∠ACB=,所以∠BAC=π--=.
由正弦定理得=,所以AC===2.
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AC2=AD2+CD2-2AD·CDcos D,
即24=AD2+CD2-AD·CD≥2AD·CD-AD·CD=AD·CD,当且仅当AD=CD时,取等号,即AD·CD≤24,
所以S△ACD=AD·CDsin D=AD·CD≤6,即△ACD面积的最大值为6.
1.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要适当选用公式,可以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
2.几何计算问题要注意
(1)根据已知的边角画出图形并在图中标示.
(2)选择在某个三角形中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
考向2 与三角函数结合问题
(2021·烟台一模)将函数f(x)=sin x+cos x的图象上的所有点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然后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g(x)的图象.
(1)求函数g(x)的解析式及单调递增区间;
(2)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sincos=,c=g,b=2,求△ABC的面积.
解:(1) f(x)=sin x+cos x=2sin,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y=2sin的图象,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得到y=2sin的图象,所以g(x)=2sin,
令-+2kπ≤2x+≤+2kπ,解得-+kπ≤x≤+kπ,
所以g(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Z).
(2)由(1)知,c=g=2sin=2,
因为sincos=cos2=,所以cos=±.
又因为B∈(0,π),所以B+∈,
当cos=时,B+=,B=,此时由余弦定理可知,4+a2-2×2×acos=12,解得a=+(负值已舍去),
所以S△ABC=×2×(+)×sin=.
当cos=-时,B+=,B=,此时由勾股定理可得,a==2,
所以S△ABC=×2×2=2.
综上,△ABC的面积为或2.
解三角形与三角恒等变换问题的注意点
(1)熟练记忆正、余弦定理及其适用类型、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熟练使用两角和与差的有关三角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1.(2022·株洲检测)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tan∠BAD=-3,tan∠BAC=.
(1)求∠DAC的大小;
(2)若DC=2,求△ADC周长的最大值.
解:(1)因为∠DAC=∠BAD-∠BAC,且tan∠BAD=-3,tan∠BAC=,
所以tan∠DAC=tan(∠BAD-∠BAC)===.
因为∠DAC∈(0,π),所以∠DAC=.
(2)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AD=sin∠ACD,AC=sin∠ADC,
所以△ADC的周长为2+AD+AC=2+·(sin∠ACD+sin∠ADC)=2+=2+=2+4sin.
因为0<∠ACD<,所以<∠ACD+<,所以<sin≤1,
所以△ADC的周长的最大值为2+4×1=6.
2.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2a-c)cos B-bcos C=0.
(1)求角B的大小;
(2)设函数f(x)=2sin xcos xcos B-cos 2x,求函数f(x)的最大值及当f(x)取得最大值时x的值.
解:(1)因为(2a-c)cos B-bcos C=0,
所以2acos B-ccos B-bcos C=0,
由正弦定理得2sin Acos B-sin Ccos B-cos Csin B=0,即2sin Acos B-sin(C+B)=0.
因为C+B=π-A,所以sin(C+B)=sin A.
所以sin A(2cos B-1)=0.
在△ABC中,sin A≠0,所以cos B=.
又因为B∈(0,π),所以B=.
(2)因为B=,所以f(x)=sin 2x-cos 2x=sin.
令2x-=2kπ+(k∈Z),得x=kπ+(k∈Z),即当x=kπ+(k∈Z)时,f(x)取得最大值1.
202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5章第5节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5章第5节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数学统考一轮复习第4章4.7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统考一轮复习第4章4.7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重温,小题热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4章第7节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4章第7节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课时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基本技能·思想·活动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