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试卷(八)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449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试卷(八)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449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试卷(八)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449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试卷(八)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4491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试卷(八)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4491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试卷(八)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4491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试卷(八)
展开202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八)
化 学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a 40 Fe 56 Cu 64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过氧化氢的分子式是( )
A.H2O B.H2O2 C.O3 D.N2
【答案】B
【解析】过氧化氢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分子式是H2O2;故选B。
2.按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二氧化硫(SO2)属于( )
A.盐 B.酸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 D.碱
【答案】B
【解析】根据二氧化硫(SO2),可以看出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属于氧化物,且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选B。
3.侯氏制碱法过程中得到的NaHCO3在“300℃加热”制得Na2CO3所选用的仪器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在图示仪器中,A是蒸发皿,B是烧杯,C是烧瓶,D是坩埚。侯氏制碱法过程中得到的NaHCO3在“300℃加热”制得Na2CO3。将固体物质加热分解,所选用的仪器是坩埚,故合理选项是D。
4.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A.Cu B.盐酸 C.熔融NaOH D.NH3
【答案】C
【解析】A项,Cu为单质,不是电解质,A错误;B项,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B错误;C项,熔融氢氧化钠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是化合物,是电解质,C正确;D项,NH3不能电离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故选C。
5.在反应Cu+2 H2SO4(浓)CuSO4+SO2↑+2H2O中,还原剂是( )
A.CuSO4 B.SO2 C.Cu D.H2SO4
【答案】C
【解析】Cu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还原剂,生成的CuSO4为氧化产物;浓H2SO4中的硫在反应中由+6价变为SO2中的+4价,H2SO4为氧化剂,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SO2为还原产物,故选C。
6.下列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是( )
A.Cl2 B.SO2 C.NH3 D.CH4
【答案】B
【解析】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气体变红。A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氯气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错误;B项,二氧化硫溶液显酸性,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B正确;C项,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C错误;D项,甲烷难溶于水,不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色,D错误;故选B。
7.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稀硫酸 B.氢氧化铁胶体 C.饱和食盐水 D.氯化钾溶液
【答案】B
【解析】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的是溶液,大于100nm的是浊液,丁达尔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时,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性质。A项,稀硫酸是溶液,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不符合题意;B项,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符合题意;C项,饱和食盐水是溶液,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不符合题意;D项,氯化钾溶液是溶液,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下列物质或物质的主要成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烧碱:NaOH B.重晶石:BaSO4
C.小苏打:Na2CO3 D.赤铁矿:Fe2O3
【答案】C
【解析】A项,烧碱为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A正确;B项,重晶石为硫酸钡,其化学式为BaSO4,B正确;C项,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C错误;D项,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其化学式为Fe2O3,D正确; 故选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金刚石和C70互为同素异形体 B.16O2与 18O2互为同位素
C.、、是同一种核素 D.相同条件下,HD、HT、H2密度相同
【答案】A
【解析】A项,石墨烯、金刚石和C7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正确;B项,16O2与 18O2是两种分子,不是核素,不能互称为同位素,故B错误;C项, 、、是同一种元素的三种核素,故C错误;D项, 相同条件下,HD、HT、H2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密度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A。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漂白粉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B.催化净化汽车尾气可降低污染
C.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作杀菌消毒
D.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某些疾病,没有副作用
【答案】D
【解析】A项,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故A正确;B项,催化净化汽车尾气,NO和CO生成物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可降低污染,故B正确;C项,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作杀菌消毒,故C正确;D项,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故D错误;故选D。
11.五种短周期元素X、Y、Z、W和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位于第2周期第VI族 B.Y单质能从Z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Z单质
C.W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 D.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Q
【答案】C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X是O,Y是Na,Z是Mg,W是P,Q是Cl元素。A项,X是O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6,根据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可知:X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第VIA族,A错误;B项,Y是Na,Z是Mg,由于Na性质非常活泼,容易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因此不能从溶液中将Mg置换出来,B错误;C项,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X是O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IA族。W是P,位于第三周期第VA族,原子半径P>N>O,故原子半径:W(P)>X(O),C正确;D项,W是P,Q是Cl,二者是同一周期元素。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W<Q,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Q,D错误;故选C。
12.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的电离方程式:KMnO4=K++Mn7++4O2-
B.用过量氨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NH3·H2O+CO2=NH4HCO3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Cu2+=Cu+2Na+
D.少量氯水滴入NaBr溶液中:2Br-+Cl2=Br2+2Cl-
【答案】D
【解析】A项, 高锰酸钾电离产生钾离子和高猛酸根离子:KMnO4=K++MnO4-,A错误;B项,用过量氨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碳酸铵:2NH3·H2O+CO2=(NH4)2+H2O,B错误;C项,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Na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气和氢氧化铜,不会置换出Cu:2Na+Cu2++2H2O=Cu(OH)2↓+2Na++H2↑,C错误;D项,少量氯水滴入NaBr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和溴:2Br-+Cl2=Br2+2Cl-,D正确;故选D。
13.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
A.图1 处理NO2尾气 B.图2 收集Cl2并进行尾气处理
C.图3制取NaHCO3 D.图4收集SO2并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A
【解析】A项,NO2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2尾气,故A正确;B项,Cl2可与NaOH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且用倒置漏斗可以防倒吸,但Cl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故B错误;C项,氨气极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故制取NaHCO3应首先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再通入CO2,故C错误;D项,二氧化硫有毒,因此为防止SO2污染环境,需要进行尾气处理,由于SO2是酸性气体,应用碱性溶液吸收,故D错误;故选A。
14.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化学性质相似,据此判断对HOCH2CH=CHCH2COOH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
B.能分别与乙醇、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C.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D.1mol 该有机分子与足量钠反应能产生2g H2
【答案】C
【解析】A项,分子中有羟基、碳碳双键、羧基3种官能团,故A正确;B项,分子中有羧基,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分子中还有羟基,能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故B正确;C项,利用分子中的碳碳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该分子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原理不同,故C错误;D项,羟基和羧基上的H都能被Na置换生成氢气,1mol 该有机分子与足量钠反应能产生1mol氢气,即2g H2,故D正确;故选C。
1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新制氯水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干燥试纸上
B.要除去CO2中的杂质HCl,最好是通过盛有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C.向可能含Fe2+的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D.配制一定浓度稀硫酸时,用量筒量取浓硫酸,仰视凹液面,会使得配制浓度偏高
【答案】D
【解析】A项,由于氯水具有漂白性,能够漂白pH试纸,故测定新制氯水的pH时,不能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干燥pH试纸上,而应使用pH计,A错误;B项,由于CO2与Na2CO3溶液反应,而与NaHCO3溶液不反应,故要除去CO2中的杂质HCl,最好是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B错误;C项,由于Cl-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向可能含Fe2+的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错误;D项,配制一定浓度稀硫酸时,用量筒量取浓硫酸,仰视凹液面,则将使浓硫酸的体积偏大,即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则会使得配制浓度偏高,D正确;故选D。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1个NO分子会放出632kJ的热量
B.常温下,N2(g)和O2(g)混合就能直接生成NO(g)
C.1mol N2(g)和1mol O2(g)反应吸收的能量为180kJ
D.1mol N2(g)和1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
【答案】C
【解析】A项,没有说清是由氮原子和氧原子形成一氧化氮分子,A错误;B项,常温下,氮气和氧气混合不反应,B错误;C项,1mol N2(g)和1mol O2(g)反应吸收的能量为946+498-2×632=180kJ,C正确;D项,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1mol N2(g)和1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D错误;故选C。
17.氢能源汽车纷纷亮相。氢燃料电池被誉为氢能源汽车的心脏。某种氢燃料电池的内部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通入氧气
B.电池每消耗1mol氢气,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NA
C.右侧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D.右侧电极为电池的负极
【答案】C
【解析】由H+移动方向可知,电池左端是负极,通入的是氢气,右端是正极,通入的是氧气。A项,电池左端是负极,即a通入的是氢气,A项错误;B项,总反应方程式为:O2+2H2=2H2O,则电池每消耗1mol氢气,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B项错误;C项,右端是正极,通入的是氧气,电极方程式为O2+4H++4e-=2H2O,C项正确;D项,由分析可知,右侧电极为电池的正极,D项错误;故选C。
18.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选项中劳动项目与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护士打针时用棉花沾酒精消毒
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
B
水果商贩用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KMnO4具有强氧化性
C
工人焊接金属时用NH4Cl溶液除锈
NH4Cl受热易分解
D
雕刻师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HF能与SiO2反应
【答案】C
【解析】A项,酒精是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它们的消毒杀虫的本质为使蛋白质变性,A正确;B项,高锰酸钾可氧化具有催熟作用的乙烯,Mn、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利用了其氧化性,B正确;C项,NH4Cl在溶液中水解生成盐酸,能与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反应,从而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迹,与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无关,C错误;D项,HF能与SiO2反应,发生的反应为:4HF+SiO2 =SiF4↑+2H2O,故可用氢氟酸雕刻玻璃,D正确;故选C。
1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gHF的水(H218O)溶液中,含有的质子总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
C.14g由C2H4和C3H6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C-H键2NA个
D.1molMg与某浓度的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分子数目为NA
【答案】B
【解析】A项,HF和H218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每个分子中均含10个质子,则2.0gHF的水(H218O)溶液中,含有的质子总数为:10NA/mol=NA,A正确;B项,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氯气与水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0.1mol氯气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目小于0.1NA,B错误;C项,C2H4和C3H6的最简式均为CH2,14g由C2H4和C3H6组成的混合物可看成14gCH2,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C-H键2mol,个数为2NA,C正确;D项,镁与某浓度的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硫或氢气,或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混合物,依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若消耗1molMg反应能生成1mol二氧化硫,若消耗1molMg反应能生成1mol氢气,即消耗Mg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所以1molMg与某浓度的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分子数目为NA,D正确;故选B。
20.表示反应X(g) 4Y(g)+Z(g),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6 min后,反应停止
B.当反应达到一定的反应限度时,X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85 mol
C.当达到平衡时,Z的浓度增加了0.85 mol·L-1
D.若降低温度,v(正)减小,v(逆)增大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第6 min时,反应达到了一定的反应限度,但反应没有停止,而是始终在进行,A项错误;此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了0.85 mol·L-1,由于体积未知,无法确定X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B项错误;由于X、Z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故此时Z的浓度增加了0.85 mol·L-1,C项正确;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D项错误。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质检验员对天然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进行检验和评定
B.“变量控制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
C.锂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锂
D.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生处方,其包装上有“OTC”标识
【答案】C
【解析】A项,水质检验员是指对天然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进行检验和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检验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微生物、有机物等,A正确;B项,“变量控制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即探究一个因素时,要控制其他因素相同,B正确;C项,锂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得不到过氧化锂,C错误;D项,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生处方,可自行根据需要选购,其包装上有“OTC”标识,D正确;故选C。
22.从黑铜矿(主要含有Cu2S、FeS和少量SiO2杂质),利用黑铜矿湿法炼铜并制取硫酸亚铁溶液的工艺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黑铜矿在“高温煅烧”前需要经过粉碎处理
B.“高温煅烧”时,每生成1molSO2,转移6mol电子
C.酸浸时,应加入稍过量的稀硫酸,提高浸出率
D.固体X可以为铁粉,试剂Y可以为CuSO4溶液
【答案】B
【解析】A项,黑铜矿在“高温煅烧”前需要原料预处理,经过粉碎处理,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原料利用率,A项正确;B项,“高温煅烧”时,除了硫元素被氧化外,Cu元素和Fe元素化合价均升高,每生成1molSO2,转移电子数大于6mol,B项错误;C项,酸浸时,应加入稍过量的硫酸溶液,使原料充分反应,提高浸出率,C项正确;D项,固体X为铁粉,氧化性:Fe3+>Cu2+>H+,铁粉先与浸出液中的Fe3+反应生成FeSO4,铁粉再与CuSO4溶液反应可以除去Cu中的Fe,D项正确;故选B。
23. FeSO4在工业上用途广泛,通过下列实验探究FeSO4溶液性质
实验l:向FeSO4溶液中滴入少许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2:向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渐变成灰绿色,最后成红褐色沉淀。
实验3:向FeSO4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出现红色。
实验4:向FeSO4溶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2++CO32-=FeCO3↓
B.实验2现象说明Fe(OH)2具有还原性
C.实验3现象说明FeSO4氧化变质
D.实验4现象说明FeSO4具有漂白性
【答案】D
【解析】A项,实验1中二价铁和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2++CO32-=FeCO3↓,A正确;B项,白色沉淀是氢氧化亚铁,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该反应为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铁的化合价升高,B正确;C项,滴入KSCN溶液,出现红色,说明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则说明FeSO4氧化变质,C正确;D项,KMnO4溶液褪色,是溶液中的二价铁和高锰酸钾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FeSO4具有还原性,D错误;故选D。
24.为验证氯水中HClO光照分解的产物,某同学将pH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分别插入盛有新制氯水的三颈瓶中(如图1),用强光照射氯水,进行实验并采集数据,获得相关变化曲线。若能够证明氯水中HClO在光照下发生了分解反应,则图2中纵坐标不可以表示的物理量是(注:酸性溶液中,c(H+)越大, 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 )
A.氯水的pH B.氢离子的浓度
C.氯离子的浓度 D.氧气的体积分数
【答案】A
【解析】A项,氯水中含有次氨酸,光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HClO2HC1+O2↑,生成强酸盐酸,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A错误;B项,根据A的分析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光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HClO2HC1+O2↑,生成强酸盐酸,溶液酸性增强,氢离子的浓度增大,B正确;C项,光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HClO2HC1+O2↑,生成强电解质HCl,所以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C正确;D项,次氯酸光照分解生成氧气,所以溶液中氧气的浓度增大,装置内气体混合物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增大,D正确;故选A。
2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SO2,溶液的红色褪去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B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
部分Na2SO3被氧化
C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同时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
SO3和SO2通入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生成难溶的BaSO4、BaSO3
【答案】B
【解析】A项,酸性高锰酸钾可氧化二氧化硫,由操作和现象可知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B项,亚硫酸钡溶于盐酸,硫酸钡不溶,由操作和现象可知部分Na2SO3被氧化,故B正确;C项,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后,C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可知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与吸水性无关,故C错误;D项,白色沉淀为硫酸钡,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B。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26.(8分)回答下列问题
(1)①纯碱的化学式_______;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硝酸盐加热分解产物较复杂。某兴趣小组对NH4NO3的热分解产物提出如下5种猜想:甲:N2、HNO3、H2O;乙:N2O、NO2、H2O;丙:NH3、N2、H2O;丁:N2、NO2、H2O;戊:N2、O2、H2O。你认为猜想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3)乙烯通入溴水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a2CO3 (2分) HOCH2(CHOH)4CHO(2分)
(2)乙、丙(2分)
(3)溴水褪色,溶液分层(2分)
【解析】(1)①纯碱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OH)4CHO。(2)甲:NH4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有-3和+5两种,原子个数比为1: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若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消耗-3价N和+5价N的比为5:3,所以+5价N有剩余,有硝酸生成,不可能有氨气生成,故甲有可能、丙不可能;若发生归中反应,2NH4+→N2O、2NO3-→N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3价N和+5价N的比为3:4,所以-3价N有剩余,应有氨气生成,故乙不可能;若发生归中反应,2NH4+→N2、2NO3-→N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消耗-3价N和+5价N的比为1:1,可能不生成其他含N的产物,故丁有可能;故不正确的为乙、丙。(3)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故现象为溴水褪色,溶液分层。
27.(8分)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由A为原料合成E(具有水果香味)的路线如图:
请回答:
(1)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2)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C和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足量的金属钠与C反应生成氢气22.4L(标况下)
B.目前石油裂解已成为生产A的主要方法
C.由A制备B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D.实验室制备E时可以用NaOH溶液收集产物
【答案】(1) (1分) (2)羧基(1分)
(3) CH3COOH+HOCH2CH2OHCH3COOCH2CH2OH+H2O;2CH3COOH+HOCH2CH2OHCH3COOCH2CH2OOCCH3+2H2O (2分)
(4)BC(4分)
【解析】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A为乙烯,乙烯氧化生成B为,B和水反应生成C为乙二醇,C乙二醇和D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二乙酸乙二酯。(1)根据分析可得,B为。(2)D为乙酸,官能团为羧基;(3)乙二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HOCH2CH2OHCH3COOCH2CH2OH+H2O;2CH3COOH+HOCH2CH2OHCH3COOCH2CH2OOCCH3+2H2O。(4)A项,足量的金属钠与1mol乙二醇反应生成氢气22.4L(标况下),错误;B项,目前石油裂解已成为生产乙烯的主要方法,正确;C项,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正确;D项,实验室制备二乙酸乙二酯时,氢氧化钠溶液会使酯发生水解反应,收集不到产物,错误;故选BC。
28.(8分)为了探究仅含两种元素的固体化合物X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已知化合物A的摩尔质量:300g/mol<M<400g/mol):
请回答:
(1)固体X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
(2)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_______。
(3)往溶液B通入适量氯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往溶液C中通入过量的氯气,血红色褪去,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C、或铁、碳(2分) (2)Fe5O7(2分)
(3) 2Fe2++Cl2===2Fe3++2Cl-(2分) (4)氯气将硫氰化铁氧化(2分)
【解析】溶液B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则B中含铁离子,A为铁的氧化物,固体X中含有铁元素,无色无味气体D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E10.00g,则D为CO2,固体X中含有碳元素,白色沉淀E为CaCO3,n(CaCO3)==0.1mol,则CO2和X中碳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1mol,CO2的质量为0.1mol44g/mol=4.4g,依据质量守恒,固体X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4g+23.52g-18.00g=9.92g,CO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0.1mol32g/mol=3.2g,则A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9.92g-3.2g=6.72g,物质的量为=0.42mol,含铁元素的质量为23.52g-6.72g=16.8g,物质的量为=0.3mol,A中Fe与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3:0.42=5:7,A的化学式为:Fe5O7,固体X中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3mol,碳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1mol。(1)由分析可知,固体X含有的元素是:铁、碳。(2)由分析可知,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Fe5O7。(3)A的化学式是:Fe5O7,可写成2Fe2O3·FeO,因此A与浓盐酸反应后得到的溶液B中既含有Fe3+又含有Fe2+,往溶液B通入适量氯气,氯气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4)氯气有强氧化性,向溶液C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氯气可将硫氰化铁氧化,使得溶液血红色褪去。
29.(10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氨气、验证氨气的某些性质。
(1)氨气的制备
①图中三套装置中能制备干燥NH3的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
②上述方案中制备NH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检验NH3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氨气性质的探究
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A中硬质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变为红色,B中固体变蓝色,C中出气导管处收集到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单质。
①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_;
②A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③洗气瓶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
④有同学提出,A中红色产物中可能含有Cu2O(已知:Cu2O+2H+=Cu2++Cu+H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丙(1分) 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1分)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2分)
(2)干燥管(1分) 2NH3+3CuO3Cu+N2+3H2O(1分) 吸收多余的氨气(或防止水蒸气进入B装置) (2分) 取少量A中红色产物,滴加足量稀硫酸(或盐酸),若溶液由无色变为淡蓝色,证明产物中含有Cu2O;若溶液不变淡蓝色,证明产物中不含Cu2O(2分)
【解析】(1) 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共热反应制备氨气,用碱石灰干燥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①由图可知,甲装置中没有氨气的干燥装置,收集的氨气中混有水蒸气;乙装置中,浓硫酸会吸收氨气,无法收集到氨气;丙装置用碱石灰干燥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可收集到干燥氨气,故选丙;②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反应为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③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2) 装置A中氨气与氧化铜共热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装置B用于检验反应生成的水蒸气,装置C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氨气,同时防止水蒸气进入B装置,装置C后连接氮气的收集装置。①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B为干燥管;②由分析可知,A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的反应为氨气与氧化铜共热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③由分析可知,洗气瓶中浓硫酸的作用为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氨气,同时防止水蒸气进入B装置;④由信息可知,若A中红色产物中含有氧化亚铜,向反应得到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氧化亚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铜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会变为淡蓝色,则检验氧化亚铜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A中红色产物,滴加足量稀硫酸(或盐酸),若溶液由无色变为淡蓝色,证明产物中含有Cu2O;若溶液不变淡蓝色,证明产物中不含Cu2O。
30.(6分)某同学为检验市售食用碱面的成分(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称取29.6g碱面置于烧杯中用适量水溶解,向其中逐滴加入1.00mol/L的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产生CO2(标准状况下)6.72L(假设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
(1)所得C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2)食用碱面中m(Na2CO3)∶m(NaHCO3)= ___________。
(3)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答案】(1)0.3(2分) (2)53∶21(2分) (3)500(2分)
【解析】(1)标准状况下的6.72LCO2的物质的量为:n==0.3mol。(2)设碱面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a mol,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b mol,则106 a +84 b =29.6,根据碳守恒:a+b =0.3,解得:a=0.2,b =0.1。所以碳酸钠的质量为0.2mol×106g/mol=21.2,碳酸氢钠的质量为29.6g-21.2g=8.4g,m(Na2CO3)∶m(NaHCO3)= 21.2∶8.4=53∶21。(3)利用守恒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至中性,则恰好生成NaCl,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钠元素全部转移到氯化钠中,盐酸中的氯元素也全部转移到氯化钠中,可得n(Na+)= n(Cl-),即n(HCl)=0.2mol×2+0.1mol=0.5mol,故盐酸的体积为0.5mol÷1.00mol/L=0.5L=500mL。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试卷(四): 这是一份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试卷(四),文件包含202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四解析版docx、202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四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试卷(十): 这是一份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试卷(十),文件包含202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解析版docx、202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十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试卷(五): 这是一份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试卷(五),文件包含202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五解析版docx、202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五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