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第二课时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第二课时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灯 笼第二课时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神龛(kān) 犬吠(fèi) B.争讼(sòng) 斡旋(wò)C.静穆(mù) 神袍(páo) D.裴公(péi) 幽悄(qiāo)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B.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C.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D.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延烧原野)B.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成绩等显著;卓著)C.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安静庄严)D.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为人处世的道理)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灯笼》的作者吴伯萧,原名熙成,笔名_______、_______,是我国当代著名_______家和______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类文阅读一、阅读《灯笼红》一文,完成第5~7题。灯笼红牛 汉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做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笼红。她面孔黧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曾祖母至少活到了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我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要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的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在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而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了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我连曾祖母的姓氏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颗酸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晚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的内腔之中了。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上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间隐没了,回到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有删改)5.本文是一篇感人的回忆性散文,表现了祖孙之情,文章主要回忆曾祖母的哪些小事?请分条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上下文,解释文末画线的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她从人世间隐没了,回到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忆曾祖母对自己的爱,而题目却取作灯笼红,有何含义与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中国古代灯文化》一文,完成第8~11题。中国古代灯文化高蒙河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无宵灯会活动,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一时间引发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它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③灯彩是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灯具。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④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窑洞遗址里,就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米的范围内,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松枝残迹。经鉴定,这些松枝应为松脂含量很高的红松。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枝,点燃后即可取亮。一根长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小时。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技全部点燃,差不多就能达到100瓦电灯的亮度。⑥灯具是人类不断改善生活、生产条件的产物。它的发明和创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技术和智慧。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持点。⑦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行,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⑧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落伍了,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⑨据《清稞类秒》记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15盏英制弧光灯。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凡装电灯之处,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 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⑩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手段举办灯会。装饰家居的阶段。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现工程,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各地推陈出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选自《科学画报》32019年第4用原文有制改)8.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年代汉代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当代灯节文化的发展过程开始使用灯彩形成使用灯彩的社会风俗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第⑦段为什么要专门介绍长信宫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第⑨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内容衔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怎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成为当今的时尚?请根据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链接一:近些年,“故宫年轻了”的印象深入人心。无论是火爆一时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抑或是“故宫淘宝”上那些“萌萌哒”的“段子”……进入网络时代,故宫仿佛开始了“逆生长”,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摘自《人民日报》)链接二:在节日里,许多传统的年俗和文化元素换个形式,换个空间,成了人们热棒的对象,在国家图书馆,小读者们可以参与写“福”字、画门神、换脸谱、做画灯、剪纸等体验活动。在南京的一些老茶馆,不少人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苏州评弹”“扬剧折子戏”等传统节目。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更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活动中放射出新的光芒。 (摘自人民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12.五月,南京的初中生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语文盛会——“汉语周”。初三学生小可和轩轩结伴来到“汉语之星”大会的现场,参与答题活动。灯谜题谜面:天女织彩霞 (打南京一特产)谜底: 小可一下猜出了灯谜的谜底是“云锦”。她对轩轩说:“天女纺织,用的是云;_________________,绚烂绮丽,所以谜底是‘云锦’。”请用一个主谓短语补全小可的话。13.读图,按要求作答。(1)任选一个角度,简要概括图示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句话简评画面呈现的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及解析基础训练1.【答案】D 【解析】“幽悄”的“悄”应读作“qiǎo”。2.【答案】D 【解析】“装饰”应为“妆饰”。3.【答案】B【解析】B项中“辉煌”应是“光辉灿烂”的意思。4.【答案】山屋 山荪 文学 教育 羽书 黑红点 北极星 忘年 吴伯萧散文集 【解析】按每小题提示的内容填写即可。类文阅读5.【答案】为了表现我和曾祖母之间的感情,作者主要写到了三件事:(1)曾祖母无疾而终; (2)曾祖母叫我汉子,给我掏寄藏的香瓜吃;(3)曾祖母用干涩的手抚我入睡。 【解析】分条概括选文中的三件事即可。6.【答案】(1)这句话含蓄地表现了曾祖母的去世,同时表明正是大自然滋养了曾祖母的朴实、平凡,并让她宁静而安详地走完了她一生,了无遗憾与挂碍。(2)曾祖母像灯笼红香瓜一样,经过时间的历练,拥有灵秀而美好的心灵,而世界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又红又甜的美好心灵而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并且生生不息。这句话赞美了和曾祖母一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世界因他们而精彩。 【解析】从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角度分析。7.【答案】因为灯笼红香瓜和曾祖母有共同的特点:灯笼红香瓜外表粗糙,可瓜瓤经历一段时间后会被酿得又红又甜,同样,曾祖母外表黧黑苍老,可经历艰难的她却拥有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文章以此为题,以物喻人,借灯笼红象征曾祖母美好的心灵。 【解析】分别解释题目的含义、分析题目的作用即可。8.①形成灯节文化现象。②将灯节文化推向新高度。【解析】从所给题干来看,主要按照年代顺序,据此可以找到年代对应的文章段落,A处对应的段落在文章第②段,抓住句子“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可以概括其发展状况为:形成灯节文化现象;B处对应的段落在文章第⑩段,抓住关键句子“灯节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可以概括为:将灯节文化推向新高度。9.长信宫灯是中国传统灯具的典型代表;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传统灯具的特点;写长信宫灯使文章的说明更加具体、真实。【解析】首先熟读第⑦段,结合段落中的内容可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里举长信宫灯的例子,其原因可以结合第⑥段中的“中国传统宫灯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以及本段“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进行分析。10.示例一: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无害,反而有益。示例二: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没有引来雷击,反而与日光一样明亮。【解析】首先熟读这一段,分析上午主要引用史料记载说明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以为“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并进行了试装,并结合补写句子前后的句子“试装成功后”“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可以从人们发现电灯的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担忧的角度进行补充即可。11.①将现代高科技和传统文化结合,以创新技术助推文化传承。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和体验相契合。③以新形势、新创意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解析】题干要求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成为当今的时尚”的方式方法。可结合选文第③段中“灯彩……极大地丰富了……,为我国……辉煌篇章”及第⑩段中“灯节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新高度”以及材料一中“进入网络时代,……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材料二中“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更让传统文化……”来梳理概括。拓展延伸12.【答案】(示例)彩霞似锦【解析】根据小可的回答:“绚烂绮丽”,一定是说“彩霞”的绚烂绮丽,根据小可所猜的谜底“云锦”,再根据要用“主谓短语”的要求,可知小可的话中的主语应为“彩霞”,宾语应为“锦”。13.(1)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快乐人生。你看!大家都运动起来了,有的在做操,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打篮球,还有的在跑步…… 【解析】结合图中人的动作,描述各种体育运动的情形。(2)示例:运动成就健康,健身创造和谐。【解析】简要评价画面呈现的美感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精品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课时练习,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