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鸟(tún)     皱(zhě)     (xī)B.潮(xī)      难(jié)     射(yǎn)C.追(sù)     (hái)     石(xǔn)D.蟾(yú)      着(tuó)     (qiào)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2)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3)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A.似乎     常常          肯定       B.似乎     一直          应该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B.“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C.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D.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4.指出下面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③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5.学了本课的两篇短文,有没有发现科学很有趣,而且各个学科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请你就此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1)给加粗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       )带(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天衣无缝”的意思是: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7.学习了课文之后,班级举行了“走近恐龙”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1)请你为本次实践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众说纷纭,你能说出几种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3)给下面一段文字补写一个结论。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恐龙的祖先原本都是小个子,经过亿万年的不断发福,它们最终变成生命史上最庞大的一类动物,从而走上穷途末路。今日世界上的大象、长颈鹿、大熊猫,当初都曾有灵活小巧的身躯,随着一代代自我膨胀,渐次沦为珍稀的自然保护动物。可见                                            (4)目前有一些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境,请你为保护恐龙化石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 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两条?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3)第②段文字中划线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③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二)课外阅读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唐淼  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41度48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  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呢?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还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  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  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5℃左右。  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  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  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气温还高达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7.7℃。后来,温度降至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  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傍晚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达到-10.6℃。  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选自《北京日报》2017年2月9日)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   (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                                                                              
    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B  2.B   3.B4.做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5.学生1:“要学好语文,不仅要看文学方面的书,还要认真学习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大语文观,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学生2:“生活点滴无小事,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似乎毫不起眼的东西里都暗含着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看来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才不至于成了现代的‘文盲’了。”学生3:“科学理论的验证,有时会像大海捞针一样艰难。麦克翟恩研究岩层的事例、爱迪生灯丝实验的过程,都属于验证,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加倍努力吧,同学们!”6.(1)zhuàng;携  (2)流誓;流逝(3)形容事物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4)拟人7.(1)(示例)探寻恐龙奥秘,增进科学兴趣。 (2)(示例)撞击说:行星撞击地球,尘埃遮住太阳,动植物大量死亡。寒冷说:地球变得十分寒冷,恐龙耐不住严寒。偷吃说:哺乳动物越来越多,偷吃恐龙蛋。传染说:突然流行传染病,恐龙染病身亡。(任答两种即可) (3)躯体增大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4)(示例)①加强出入境管理,严格把关,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②带动群众监督,依靠人民的力量尽量避免化石的遗失。二、阅读与理解(一课内阅读(1)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顺序。(2)原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依据:“撞击说”和“火山说”。(3)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突出说明语言的严谨。(4)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课外阅读(1)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 (2)列数字、作比较。列出具体的气温度数,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较,说明虽然纬度基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表明我国更冷,也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这一问题。 (3)不能,“大约”表示估计,表明后面的温度只是估计,并不是准确数字,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4)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这样说理,符合逻辑,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