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285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4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285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4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3285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4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
展开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字词填空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zhuó( )性的意见。
(2)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qì( )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3)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tà( )无理为简洁合理。
(4)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 )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dū( )在后头。
二、单项选择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B.考试终于结束了,我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紧绷的心也放松下来了。
C.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D.为人师表者,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用语的可简而繁,近些年来大为流行,种类和花样都很多,几年前我在拙作《作文杂谈》的“累赘拖沓”一章里曾谈到。
C.从那以后,姐姐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D.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重点塑造了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这两种过人的品行。
B.作者以“驿路梨花”为标题,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又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贴切, 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梨花姑娘的纯美心灵, 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C.《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章开头连用几个反问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引出自己的观点——背着未了的责任最苦。
D.《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三、综合性学习
5.弘扬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某班开展了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1)班级准备开展“孝心文化进班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设计三项活动栏目。
示例: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请仿照画线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孝亲敬长,就是耐心倾听双亲长辈的教导,就像鱼儿凝神静听溪流的歌唱;就是真诚回馈双亲长辈的思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全力实现双亲长辈的期望,就像江河奋力前行终成海洋的宽广。
(3)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结合下面的漫画,说说作为儿女应该如何善待空巢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①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②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 ,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③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④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6.作者听到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夜,当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7.根据文意,说说怎样做才能称之为“人之师表”?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现他“待人宽厚”的三件事。
9.第③段划线句子表现了叶圣陶怎样的精神品质?作者对他怀有怎样的感情?
10.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节选)
彭荆风
①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②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③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④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⑤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⑥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⑦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⑧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⑨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⑩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⑪“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⑫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⑬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1.选文第③段写“我”的梦境有什么用意?
12.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蕴意。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13.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为。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4.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15.文章结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三)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午休的父亲
梁晓声
①八月的北京处于近年少有的高温时节。月末那几天,气温很高,特别是中午,一丝风也没有,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看上去皱巴巴的。人置身户外,如在桑拿房中,片刻便会出汗,感到缺氧似的,仿佛空气中的氧气也被蒸发着。
②我住的老旧小区从六月份就开始进行楼房改造了,我家在的那幢楼刚搭完脚手架。我因颈椎病重,不敢享受空调,所以不但开窗,连大门也开着,那样会使空气最大限度地对流,感觉能凉快点儿。
③“嗨,吃了没?我也吃过了!大中午的还能干啥?歇着呗!好好好,小声点儿……”
④一天中午,我在家边吃饭边看电视,竟听到门外一个男人在说话。受好奇心驱使,我起身走到门口,探头向外看了一次——但见一个裸着上身的四十余岁的男人仰躺在二楼和三楼之间的拐角处,身下垫着由废旧纸箱拆成的纸板,纸板上铺着脏兮兮的工作服。
⑤我缩回门内,关了电视,继续吃饭。
⑥“老婆,那什么,我那摩托,你要推到棚子里,以防下雨淋了它。不会下雨?万一半夜下了场大雨呢?再旧不也还能骑吗?不也是钱买的吗?别啰唆了!我也想家行了吧!想家不包括想你吗?多大人了,还耍娇有意思吗?我又不是第一次外出打工!女儿在吗?快让女儿跟我通话!……”
⑦走廊拢音,那男人的话声,我听得更清楚了。
⑧“乖女儿,每次听到你的声音,老爸的心情都是美美的!还不能返校?那就更要把网课听好。学习这事儿,不是为老师学的,也不是为我和你妈学的。我们反正就这样了,可你刚上高一,人生还长呢,学历高点儿将来找工作不是容易些吗?知道这个道理就好。钱不是问题!爸还是那句话,你将来能考到什么份儿上,爸妈就有能力供你到什么份儿上。我这儿一切都好。热!北京也热。老爸这会儿在午休。铺的新凉席,还有大风扇,凉快得很,特解乏……”
⑨我想我再听下去似乎是一个偷听者了,顿觉害臊,便去关门,却不料见到了这样一幕——楼上上小学二年级的姗姗和妈妈上楼回家,她看到那男人的样子吃惊不小,呆立在台阶上。姗姗妈也不由“呀”了一声,却立刻对女儿说:“上楼啊,叔叔太热了。”
⑩那男人旋即坐起,慌忙往身上披工作服,连说:“见笑见笑。”
⑪姗姗妈说:“理解,有什么可见笑的呀。”她边说边牵着姗姗的手上楼去了。
⑫那男人站起也不是,再躺下仍不是,样子恓惶极了。
⑬我关上门正漱口,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见姗姗拎着塑料袋在门外看我。我刚要开口,那女孩儿将手指压在自己唇上,接着指指塑料袋。我走到门口,她小声说,里边的东西是她妈让她送给“午休的叔叔”的。
⑭我也小声说:“那你送过去呀。”
⑮她细声细气地说:“叔叔睡着了,爷爷过会儿替我送给他吧。”
⑯我扭头看去,见那位午休的父亲,背朝楼梯,蜷着双腿,已睡实了。他的工作服也不垫在身下了,被他弄成一团接在了怀里。想必,起初是盖在身上的。
⑰我接过塑料袋一看,装的是两瓶矿泉水,一瓶可乐,还有一个很水灵的刚洗过的大桃子。
⑱“爷爷您轻点儿关门。”
⑲小姗姗说完此话,踮起脚尖,悄没声儿地往楼上迈。我走到门前,看到姗姗在楼梯上往下看了一眼,竟又连退两段台阶,( )走到“午休的叔叔”身前——原来他装饮水的大可乐瓶子倒了,她替他扶了起来,放在他碰不到的地方。
⑳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
㉑有好邻居是种造化。
(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既交代出天气的炎热,又为下文写男人在楼梯拐角处午休做了铺垫。
B.从“嗨”到“老婆”再到“多大人了”,表现出男人在与妻子的对话中脾气逐渐暴躁。
C.“见笑”是谦辞,男人错用“见笑”表明其文化水平低,与其劝导女儿好好学习形成对比。
D.第⑲段括号内可填“鬼鬼祟祟”,既符合姗姗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其“踮起脚尖”的行为。
17.文中“开门”“关门”的细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请认真梳理,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8.文章题为《午休的父亲》,作者行文时却在中途笔锋一转对姗姗女多加着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两个人物有何作用。
19.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在下面的文字后续写“我”给午休的男人送东西时他的反应。
男人醒后,我走到他跟前,将饮料和水果交给他,并讲明它们的来历。
要求:①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②不超过120字。
20.男人与妻女的通话内容占据了不少篇幅,这些内容读起来很“碎”,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五、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2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2.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的文辞精练,一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说”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B.《陋室铭》用比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爱莲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交往人之儒雅的角度论证了陋室不陋,表现居室主人情怀高洁傲岸,不屑与平民来往。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23.解释加点词语。
(1)无案牍之劳形( )
(2)可爱者甚蕃( )
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5.从语言风格上看,甲乙两篇文章除了句式上的不同外,在描写上还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①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②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③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逼:接近,迫近。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名:表达。
2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
(2)不蔓不枝 蔓______
(3)亭亭净植 亭亭______
(4)纯以情韵胜 以______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氲氲无所,故称瑞耳。
28.读完甲乙两个选段,文文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则短评,请你和小语帮他修改完善。
周敦颐爱莲。爱它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爱它庄重质朴,“濯清涟而不妖”;爱它孤芳自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它芳馨远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张大复品兰。嗅其味,那是A 的幽香;研其踪,那是飘忽不定的吉祥;观其色,那是清新淡雅的色彩;叹其形,那是难以描摹的神韵。
莲之爱,兰之味,实是君子之品行、先贤之风骨,此乃由花及人也!
(1)A处可填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小语认为画横线句子不符合原文意思,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酌 (2)葺 (3)沓 (4)契 督
2.C
3.D
4.C
5. (1)①开展“孝文化”知识竞赛 ②开展以“孝”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 ③评选“最美孝心少年” (2)就像花儿美丽绽放以报雨露的滋养 (3)儿女应该经常回家看看老人,陪他们说话聊天。
6.适逢除夕夜,作者有对岁月逝去的伤感,在热闹喜庆的鞭炮声中听到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景,倍增其哀,所以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7.既要是躬行君子,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能是人之师表。 8.帮吕叔湘描文章标点,让他受到教育;请“我”帮忙修润文章并虚心征求我的意见;送客人注意礼节。(意思对即可) 9.表现了叶圣陶诚恳、谦逊(谦虚、恳切)的精神品质;作者对他的感情是敬重(尊敬)。 10.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文字交往方面待人厚的特点;引出下文日常生活方面宽厚待人的特点。
11.虚写梨花和哈尼小姑娘,用香气四溢的梨花衬托哈尼小姑娘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她的赞美之情。 12.“闪”字既写出了因梨花遮挡突然发现小姑娘们的感受,又写出了小姑娘们动作的轻快,表现了她们的天真、活泼。 13.间接描写的方法。运用这种手法,既交代了房子的来历,又表现了雷锋精神对后人的感召,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4.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为过路人盖了一间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小茅屋。插叙的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15.结构上:照应文题,首尾呼应;内容上:含蓄而形象地写出了雷锋精神不断传扬,深化主题。
16.A 17.A:“我”因“偷听”感到害臊而去关门;
B:姗姗敲开“我”的房门托“我”帮忙;
C:“我”看到姗姗去帮男人扶起水瓶。 18.①姗姗母女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情节富有波澜,增强文章的可读性。②通过记叙姗姗母女和午休的男人的碰面,凸显男人淳朴老实的性格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③姗姗母女的出现使在妻女面前爽朗、健谈的男人变得恓惶无措,折射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境况;姗姗母女充满善意的言行展现了陌生人之间的友善与关爱。她们的出现使文章主旨更加丰富,意蕴悠长。 19.示例:他愣了一瞬,赶忙穿好工作服,双手接过我手里的东西,感动地说:“谢谢您和那对母女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也想麻烦您代我向她们道谢并致歉,实在是因为天气太热了,楼道里凉快点儿,我才光着上身在这儿午休的,多有冒犯,感谢你们的理解和包容!” 20.①作者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描写男人的,展现大量细碎的通话内容符合旁观者视角,使描写显得真实可信。②“碎”体现在男人话语的细碎和所讲事情的琐碎,凸显出男人对家人深沉的爱,使男人心系家人、有责任担当的形象更立体生动。③细碎的通话内容透露出男人的家庭情况及其怕妻女担心而故意隐瞒自己真实处境的心理,反映出男人的坚忍乐观及作者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
21.B 22.C 23. 使……劳累 多 24.(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 25.在描写上,《陋室铭》通过对“陋室”以及陋室主人的具体描绘来表现陋室主人的高尚节操。《爱莲说》主要运用拟人化的描写手法,对“莲”进行的是人格化描写。
26. 多 横生藤蔓 耸立的样子 凭借 27.(1)我喜欢莲花,它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兰香)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因此)被看作吉祥的芳草。 28. 若有似无 同意小语的看法,“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一句强调莲花正直不苟、不附权贵的君子品行,不能用“孤芳自赏”概括。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