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案
展开教学设计
题目:《琵琶行(并序)》 | |||
教材分析 | 《琵琶行》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唐代诗歌,唐代文化艺术十分繁荣,诗歌创作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本单元要求体会古人的审美情趣,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本篇课文以情动人,且有大段对琵琶女弹奏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体会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 ||
学情分析 | 《琵琶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中的文章。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此前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有关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需要同学们理清脉络,深入把握作品的内涵。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学常识,如:“乐府诗”; 2.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3.掌握诗中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4.积累词语,熟识名句,把握主旨,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整体感悟 2.分组讨论,理解情感; 3.教师引导,详细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价值观: 2.理解人物形象,领会作者诗中的情感 | ||
教学重点 | 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把握主旨句,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同”。 | ||
教学难点 | 通过鉴赏音乐描写,体会人物情感.理解人物形象。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讨论法、朗诵法。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过程及内容 |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 1.课前用ppt播放一段《琵琶行》的琵琶弹奏视频,吸引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2.导语: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用音乐演绎了一曲千古绝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悠悠的浔阳江边,瑟瑟秋风中,一个美丽忧伤的故事便诞生了,一直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琵琶行》,体味诗人的情感和心灵。 (二)体裁 1.《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但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乐府诗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十二类中的七类里,雅乐在《郊庙歌辞》类,《铙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辞》类,民歌主要在《相和歌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类。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二、初读感知 通过小序了解时间.地点等故事背景;概述歌女身世;点明写作动机;认识全文的感伤基调。 三、深入研读 (一)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为第四段,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二)问题探讨 找出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 ②第一段结尾“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月朦胧,水渺茫。离愁无法排解,苦闷难以消除。既道出了诗人的心情,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也奠定了全诗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③第二段的最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读之令人为之陶醉,曲罢,此时的月亮不再“茫茫;它是那样的“白”白得清澈,白得爽朗,白得多情。乐曲声停,但又似乎没停,如丝如缕,如泣如诉,萦绕在诗人的耳畔,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当时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④第三段“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人去船空,本就寂寞难耐,然而此时,孤舟却又被寒冷的江水萦绕,被清冷的月色笼罩,让人如何受得了?“清冷的月色”寒冷的江水”既点染了孤寂悲凉的气氛,也描摹出了琵琶女那凄凉孤寂的内心世界。 ⑤第四段“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几句写诗人谪居之环境:低洼潮湿,黄芦苦竹丛生,杜鹃悲啼不绝,猿声哀怨不断,何等艰苦恶劣,何等苍凉悲凄。既写出了诗人谪居之处环境的恶劣苍凉,点染悲凉的气氛,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孤寂.苦闷和无奈。 四、课堂小结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情感,琵琶女与诗人萍水相逢,以诚相见,借曲抚慰,可谓知己难觅,故诗人激动得泪洒青衫。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琵琶女的身上,借琵琶女诉说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伤感。 | ||
布置作业 |
阅读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曲部分,探讨品味: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曲调旋律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怎样变化的(旋律特点) ?能从这种变化过程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吗?(下一课时完成) 2.背诵全诗 | ||
板书设计 | 琵琶行 第一部分 江上送客 第二部分 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 第三部分 琵琶女自述身世 第四部分 诗人深沉的感慨 | ||
自我分析 |
|
语文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共5页。
语文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细读注释,疏通文意,品味诗句,鉴赏诗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